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1728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医耳鼻咽喉科:内治法(一)耳科内治法1 .疏风散邪法:多用于旋耳疮、耳疮、耳拜、耳胀、急性脓耳等外感耳病初起,风邪犯耳证。若风热犯耳证,常用方如银翘散、蔓荆子散,药物如薄荷、银花、连翘、蔓荆子、菊花、柴胡等;风热湿邪犯耳证,多见于旋耳疮,局部糜烂流水、红肿、瘙痒,常用方如消风散,药物如荆芥、防风、蝉蜕、地肤子、草、苦参等;血虚生风化燥证,多见于慢性旋耳疮,久病耳痒、皮肤粗糙、皴裂,宜配合养血滋阴法,常用方如四物消风饮,药物如白蓑藜、熟地、僵蚕、荆芥、蝉蜕等。2 .清利肝胆法:多用于旋耳疮、耳拜、耳疮、急性脓耳等外感耳病,或耳鸣耳聋、耳眩晕等内伤耳病,属肝胆湿热熏耳证或肝火犯耳证。常用方如龙

2、胆泻肝汤,药物如龙胆草、夏枯草、黄苓、茵陈蒿、桅子、木通等。3 .清热解毒法:多用于耳拜、急性脓耳、耳后疽、黄耳伤寒等急性化脓性病变,属热毒熏耳证,常配合活血排脓法。常用方如五味消毒饮、仙方活命饮、清瘟败毒饮,药物如金银花、紫花地丁、蒲公英、黄苓、桅子、赤芍、大黄、芒硝等。4 .活血祛瘀法:多用于耳外伤、耳闭、耳鸣耳聋等,血瘀耳窍证。常用方如桃红四物汤、通窍活血汤,药物如丹参、当归尾、赤芍、桃仁、红花、川苜、水蛭等。5 .益气升清法:多用于耳鸣耳聋、耳眩晕等病,气虚耳窍失充证。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益气聪明汤,药物如黄黄、党参、白术、炙甘草、升麻、葛根、当归、柴胡等。6 .补肾填精法:多用于耳鸣

3、耳聋、耳眩晕等病,阴虚耳窍失养证。常用方如耳聋左慈丸、杞菊地黄丸、知柏地黄丸,药物如熟地、山茱萸、枸杞子、龟板、鳖甲、旱莲草等。7 .温阳煦耳法:用于阳虚耳窍失煦证,多见于耳鸣耳聋,常用方如附桂八味丸、补骨脂丸,药物如附片、肉桂、淫羊蕾、巴戟天、益智仁、补骨脂等;阳虚寒水上泛证,多见于耳眩晕,常用方如真武汤,药物如附子、白术、茯苓、泽泻;阳虚痰凝耳窍证,多见于慢性脓耳,常用方如阳和汤,药物如熟地黄、肉桂、鹿角霜、麻黄、白芥子。(二)鼻科内治法L芳香通窍法:用于鼻塞不利,风寒侵鼻证、邪滞鼻窍证等,多配合其他治法。常用方如苍耳子散,药物如苍耳子、白芷、辛夷花、川芽、石菖蒲、蕾香、葱白、薄荷等。8

4、.疏风解表法:用于伤风鼻塞,风寒侵鼻证,宜疏风散寒,常用方如荆防败毒散、辛夷散;药物如荆芥、防风、白芷、辛夷、细辛、生姜等;若鼻疔、鼻渊、伤风鼻塞等,属风热犯鼻证,宜疏风散热,常用方如银翘散,药物如薄荷、牛芽子、桑叶、菊花、蔓荆子等。9 .清泻肺胃法:用于鼻疮、鼻拜、鼻渊、鼻蚓等,肺胃热盛熏鼻证、肺胃郁热熏鼻证。常用方如清肺通窍汤、黄苓汤、升麻解毒汤,药物如石膏、黄苓、桅子、鱼腥草、桑白皮、芦根、知母、大黄、玄明粉等。10 清利肝胆法:用于鼻渊、鼻蚓等,肝火犯鼻证、肝胆湿热熏鼻证。常用方如龙胆泻肝汤,药物如龙胆草、黄苓、桅子、夏枯草、青黛、茵陈蒿、蕾香等。11 活血祛瘀法:用于鼻窒、鼻损伤、鼻

5、槁等,气血瘀滞鼻窍证。常用方如当归芍药汤、活血止痛汤;药物如当归尾、川苜、赤芍、丹参、桃仁、红花、茜草根、路路通等。12 益气健脾法:用于鼻.孰、鼻窒、鼻槁、鼻渊等,气虚鼻窍失煦证、气虚邪滞鼻窍证,多配合芳香通窍法使用。肺气虚证,常用方如玉屏风散、温肺止流丹;脾气虚证,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参苓白术散,药物如黄黄、党参、白术、炙甘草、淮山药、苍耳子、白芷、辛夷花、川苜、石菖蒲、着香。13 温阳散寒法:用于鼻孰、鼻渊等,阳虚鼻窍失煦证、阳虚寒凝督脉证。常用方如温阳祛风汤、麻黄附子细辛汤,药物如麻黄、附子、细辛、肉桂、鹿角胶、巴戟天、淫羊蕾、补骨脂等。14 滋阴润鼻法:用于鼻槁、鼻蚓等,阴虚鼻窍失濡

6、证。常用方如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药物如熟地黄、生地黄、麦冬、玄参、女贞子、何首乌、桑根、旱莲草、枸杞子等。15 凉血止蚓法:详参第四章“鼻蚓”。(三)咽喉科内治法1 .疏风解表法:用于急喉痹、急乳蛾、急喉瘩等。风热犯咽(喉)证,宜疏风清热,常用方如疏风清热汤,药物如薄荷、蝉蜕、牛葬子、银花、连翘、桑叶等。风寒侵咽(喉)证,宜疏风散寒,常用方如六味汤,药物如荆芥、防风、苏叶、僵蚕、桔梗等。2 .清肺泻胃法:用于急喉痹、急乳蛾、急喉瘩、喉痈等。肺热熏咽(喉)证,宜清肺泻热,常用方如黄苓汤,药物如黄苓、瓜篓、桑白皮、知母、桅子。胃热熏咽(喉)证,宜清咽利膈(清胃泻火),常用方如清咽利膈汤,药物如

7、黄苓、桅子、石膏、银花、连翘、大黄、芒硝。3 .化痰利咽法:用于咽喉痰涎增多、咽喉疼痛、小结、息肉、喉核肿胀或肥大等,多配合其它治法使用。因于风热或火热壅盛所致者,局部红肿较甚,咽喉疼痛重,痰涎黄浊,宜清热化痰,利咽止痛,常用方如清咽利膈汤,药物如生甘草、牛劳子、薄荷、射干、马勃、山豆根、金果榄、万年青、山慈菇、黄苓、瓜篓、浙贝母等。阴虚咽喉失濡所致者,咽喉干燥不适,疼痛轻,肌膜微红微肿少津,喉底小瘪粒小紧束,宜滋阴清热,化痰利咽,常用方如贝母瓜篓散,药物如生甘草、胖大海、玄参、麦冬、金果榄、浙贝母、瓜篓、天花粉等。因脾虚湿聚成痰者,声带小结或息肉呈水肿状而色淡,喉底小瘪粒大扁平色淡,咯痰白滑

8、,常用方如二陈汤,药物如半夏、陈皮、茯苓、白术、苍术。因痰瘀凝结咽喉者,如咽喉新生物、声带小结、息肉、喉底小瘪增生、颌下骞核肿痛等,宜清热除痰散结、活血化瘀散结,常用方如消瘪丸,药物如浙贝母、玄参、夏枯草、牡蛎、海浮石、三棱、莪术、昆布、海藻。4 .疏肝解郁法:用于梅核气等,气郁痰凝咽喉证。常用方如半夏厚朴汤,药物如柴胡、香附、甘松、郁金、半夏、厚朴、旋覆花、代赭石等。5 .益气升清法:用于慢喉痹、慢乳蛾、慢喉瘩等,气虚咽喉失煦证。常用方如补中益气汤,常用药物如黄黄、党参、白术、陈皮、茯苓、甘草等。6 .温阳煦咽法:用于慢喉痹、慢乳蛾、慢喉瘩等,阳虚咽喉失煦证。常用方如附桂八味汤、真武汤,药物如附子、肉桂、白术、茯苓、甘草等。7 .养阴润咽(喉)法:用于慢喉痹、慢乳蛾、慢喉瘩、阴虚喉癣,阴虚咽喉失濡证。常用方如养阴清肺汤、知柏地黄汤,药物如沙参、麦冬、百合、玄参、生地黄、熟地黄、知母、黄柏等。8 .开音法:用于声音嘶哑,多与其它治法配合使用。风、寒、湿邪所致者,宜化浊开音,药物如石菖蒲、蕾香等。属风热、郁热者,宜祛风清热开音,药物如蝉蜕、木蝴蝶、金果榄、藏青果等。阴虚咽喉失濡者,宜清热润喉开音,药物如木蝴蝶、胖大海、凤凰衣、藏青果、金果榄等。气虚致瘩者,宜敛肺开音,药物如诃子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