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21443 上传时间:2024-01-09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输血反应控制方案.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输血反应控制方案L目的明确输血反应的临床识别与诊治的技术要求,规范输血反应报告及调查流程,最大限度控制和减少输血反应对患者造成的危害。2 .范围本文件的执行部门/科室为医务部、临床科室、输血科等;执行人员主要包括临床科室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医务部的相关管理人员。适用于输血非感染性反应的识别、诊治、调查、报告等工作。3 .术语、缩略语和定义略4 .目标3. 1不良事件导致的输血反应发生率为Oo3.2发生输血反应时,医护人员能够及时识别、正确处置、规范上报。5.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1.1 1临床护士负责密切观察输血过程,及时发现输血反应,必要时参与输血反应的处置和调查。1.2 临床医师负责正确诊治和

2、规范报告输血反应,参与输血反应的处置和调查。1.3 输血科技术人员负责免疫性溶血反应等的实验室检测,必要时参与输血反应的处置和调查。5 .4输血科医师负责诊断、评估输血反应,必要时参与输血反应的处置和调查。6 .5医务部相关管理人员负责组织协调对严重输血反应的受血者进行的联合诊治;负责组织对严重输血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6 .工作方案输血反应分为输血非感染性反应(TTNIR)和输血传播性感染(TTI)两大类。输血传播性感染(TTI)相关内容详见输血传播性感染管理及控制方案(SYSX-FA-02)o本节所述输血反应均为输血非感染性反应。临床医护人员应接受输血反应相关知识培训,具备识别潜在的输血反应

3、症状和正确诊治输血反应的能力,执行临床用血规范化培训及考核制度(SYSX-ZD-11)。输血反应的原因可能是不良事件,因此临床医护人员和输血科工作人员应严格执行临床用血工作制度和操作规范,避免不良事件导致的输血反应。7 .1输血反应类型(1)过敏反应;(2)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acute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AHTR);(3)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deIayed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DHTR);(4)迟发性血清学输血反应(deIayedserologictransfusionreaction,DSTR);(5)非溶血性发热

4、反应(febriIenon-Hemolytictransfusionreaction,FNHTR);(6)输血后紫瘢(Posttransfusionpurpura,PTP);(7)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transfusio11-associatedgraftvs.hostdisease,TA-GVHD);(8)输血相关急性肺损伤(transfusio11-associatedacuteIunginjury,TRALI);(9)输血相关呼吸困难(transfusio11-associateddyspnea,TRD);(10)输血相关循环超负荷(transfusio11-associatedci

5、rculationoverload,TACO);(11)输血相关低血压(transfusio11-associatedhypotensive,TAH);(12)铁超负荷;(13)肺血管微栓塞;(14)空气栓塞;(15)大量输血相关并发症(包括凝血功能障碍、枸橡酸盐中毒、高钾血症、低钙血症、高氨血症、酸碱平衡失调、低体温等);(16)其他。1. 2常见输血反应的诊断6. 2.1常见输血反应诊断标准见附件Io未纳入附件1诊断标准的输血反应归为其他类输血反应。7. 2.2急性输血反应常见的早期征兆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表现:(1)发热,伴或不伴寒战。发热可能是单纯的一种输血反应,也可能是溶血性输血反应等

6、其他输血反应的症状之(2)寒战,伴或不伴发热;(3)输血部位疼痛,或胸部、腹部、腰部疼痛;(4)血压变化,包括血压升高或降低;(5)呼吸窘迫,包括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和心率加快、低氧血症;(6)皮肤改变,包括尊麻疹、瘙痒、充血、局部水肿(血管性水肿);(7)恶心,伴或不伴呕吐;(8)尿色加深,尿色改变可能是全麻患者急性溶血时最早的临床表现;(9)出血或凝血功能障碍的其他表现;(10)少尿、无尿等休克及急性肾衰表现;(11)其他不能用原有疾病解释的新症状和/或体征。6.3输血反应的识别及应急处理6.3.1输血过程中,护士应按要求定时监测患者生命体征,仔细观察患者的反应,发现患者出现急性输血反应早期

7、征兆应立即采取以下应急措施:(1)暂停输血,报告临床医师;(2)保持静脉通路,并完整地保存未输完的血液和输血器材待查;(3)核查患者身份信息及血型、输注血液血型及品种等是否正确;(4)仔细检查血袋剩余血液的物理性状,观察是否存在细菌污染的迹象,如浑浊、膜状物、絮状物、气泡、溶血、红细胞变暗紫色、血凝块等;血涂片染色,镜下观察是否存在细菌;有上述情况之一则提示有细菌污染的可能;(5)做好救治准备,配合临床医师开展救治工作。6.3.2输血后24h内临床医师、护士仍应注意监测患者生命体征,观察是否出现急性输血反应,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并处理。6.3.3迟发性输血反应的识别包括但不仅限于以下途径:(1)临

8、床医师进行输血后效果评价时发现红细胞输注无效,应考虑DHTR的可能性,进一步寻找发生溶血或排除溶血的证据;(2)患者输血后DAT或抗体筛查结果由阴转阳时,应考虑是否发生DSTR;(3)患者输血24h以后出现原有疾病无法解释的症状体征,如PTP、TA-GVHD等。6.4急性输血反应的临床诊治临床医师依据临床表现迅速做出初步诊断,采取积极的治疗和抢救措施。(1)急性输血反应的最初治疗宜针对症状和体征,不应过分依赖反应分类,严重反应时迅速给予治疗。(2)输血患者出现低血压时,应首先判断原因,如判断是由于失血所致,可继续输血;如怀疑由于本次输注血液成分所致,须立即停止输血,并采取适宜的处理措施。(3)

9、对于轻度反应,如患者体温,38。C且升高l2t,和/或瘙痒、皮疹而没有其他表现时,可给予适当对症治疗,并在密切观察下继续输血。(4)对于中度反应,如患者体温,39。C且升高22寸,和/或全身性症状,如畏寒、寒战、肌肉酸痛、恶心或呕吐,应考虑细菌污染或溶血反应,应立即停止输血。(5)出现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严重输血反应(如急性溶血、持续皮肤黏膜改变、支气管痉挛、呼吸循环系统受累等),应立即停止输血,同时抢救或复苏,严密监测生命体征、血氧饱和度,采取吸氧、升压、激素、丙种球蛋白等救治措施,必要时报告医务部,由医务部协调各临床科室对受血者进行联合诊治,必要时给予高级生命支持。(6)生理盐水维持静脉通道

10、,必要时予中心静脉插管协助液体复苏治疗或使用抗原阴性红细胞进行换血疗法。(7)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困难时,首先确保气道通畅,给予氧气吸入,进行动脉血气分析、胸部X-线和血氧饱和度等检测,以鉴别诊断严重过敏、TRALl和TAC0。6. 5溶血性输血反应的调查当发生溶血性输血反应,或存在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可能性时,临床医护人员在积极救治患者的同时,应及时报告输血科,共同查找原因。(1)肉眼观察离心后血袋中血液及受血者血液是否有溶血表现。(2)采集受血者血液及血袋残余血液送输血科完成血液免疫学检查,并同时复查原有的患者标本和血袋,查找免疫性溶血证据(溶血性输血反应相关血液免疫学检查申请单)。(3)采集受

11、血者肝素抗凝血标本、尿标本送检验科做溶血性输血反应辅助检查:测定血浆游离血红蛋白、血浆结合珠蛋白、血常规、尿常规、尿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肌酎、凝血功能指标,必要时检测溶血反应发生后57h血清胆红素含量。(4)输血科复查、检查该患者全部输血相关标本ABO及RhD血型鉴定、抗体筛查并再次进行交叉配血,出具输血科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复查、检验报告单。6. 6输血反应调查、评估、上报流程(1)发生输血反应,临床医师按上述要求调查、处理后,填写输血反应调查、报告记录单的临床部分,提交输血科。(2)输血科医师审核临床资料,查阅临床病历,对输血反应进行诊断,当输血科的诊断与临床医师的诊断不一致时,双方通过沟

12、通交流统一诊断意见。(3)输血科医师对本次输血反应与输血的相关性、输血反应严重程度进行评估,反应与输血相关性评估标准;输血反应严重程度评估标准。(4)输血科医师填写输血反应调查、报告记录单的输血科部分后,上报“中国输血不良反应预警联盟”系统。6.7输血反应原因分析及处理(1)各科室应对输血反应病例进行原因分析。(2)必要时,医务部组织对严重输血反应病例进行调查分析。(3)输血科定期进行全院输血反应趋势分析。(4)分析结果的应用:分析显示存在临床用血管理、血液成分管理不当等系统问题或人为差错时,相关部门、科室应积极采取改进措施;分析显示存在血液质量问题(如血液污染)时,输血科应及时向供血单位反馈。7 .注意事项无。8 .记录与报告9 .1记录无。10 2报告(1)输血科免疫溶血性输血反应复查、检验报告单。(2)输血反应调查、报告记录单。11 参考文献(1)中国输血协会.血液安全监测指南(T/CSBT0012019).2019-04-12.(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输血反应分类(WS/T6242018).2018-09-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