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22511 上传时间:2024-01-10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963.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点透视的规律.docx(2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点透视的规律一、平行透视概述平行透视又叫一点透视。我们在60。视域中观察正方体,不论正方体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面与可视画面平行,其他与画面垂直的平行线必然只有一个主向灭点一一心点。这种情况下,立方体和画面所构成的透视关系就叫平行透视。平行透视图正方体的平行透视最少能看见一个面,最多可以看见三个面;只有一个面距离观察者最近,肯定有一对竖直面与画面平行。以立方体的平行透视为例总结规律如下:(1)如果心点正处在立方体正面上或正面的边上,只能看到一个面。(2)如果立方体的位置在视中线上、下移动或在视中线上左右移动,就可看到正面和另一个直立面两个面。(3)如果立方体离开视中线和视平线就可看见正面、侧

2、面和顶面三个面。(4)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离视平线和视中线越近越窄,越远越宽。(5)立方体的顶面、底面和侧面,正处在视平线和视中线上,这面就成了一条直线。(6)立方体如果处在视平线以下,远高近低,不能见到底面。如果处于视平线以上,远低近高,不能见到顶面。(7)方形平面的透视形有两边是平行画面的直线,另两边在心点消失。(8)方形平面上下位置移动时,越靠近视平线越扁平。如果与视平线重叠,透视形就成了一条水平直线。(9)方形平面左右位置移动时,正对视中线时,近处两角成小于90。的锐角。一侧边与视中线重叠时,这一边就成了与视平线垂直的直线。在左右两侧时,靠近视平线的两角偏斜于心点。(10)方形平

3、面离视平线越近就越小。在绘画与设计中,平行透视表现的范围非常广泛。一是因为它只有一个灭点,形成一个视觉中心,所以能较突出地表现主题形象;二是因为它能使画面产生平衡稳定之感,对称感和纵深感强,通常适于表现庄重、严肃的大场景或大场面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视心点位置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显得呆板。图平行透视规律(二)规律简化记忆:横平竖直、一点消失。二、平行透视中正方体的画法平行透视中正方体有一个由原线组成的可视的平行面,其透视形状不变;只有一种水平变线,而视域中心是它的灭点,并且位置永远不变,作图原理较为简单。作透视图的实质就是如何表现各种线段在纵深关系中的距离和长度变化。在透

4、视的纵深关系中,不同透视方向的线段有两类:一类是与画面成垂直关系的线段;另一类是与画面成倾斜关系的线段。平行透视图中,测定与画面垂直的线段透视长度可采用距点法。所谓距点法,就是运用距点来测量的方法,即利用45。直角三角形原理,在平行透视图上来测量垂直于画面线段长度的画法。距点法又称测点法。距点用D表示,它到心点的距离和视点到心点的距离相等,位于视平线上心点的左侧和右侧。正方体的作图步骤(图2-4):(1)定视点E,视平线HL,心点CVo画与画面平行的正方形ABCDo从ABCD四点分别引消失线至心点CVo(2)延长CD线得E点,CD=DE,o由E点引线至距点D得F点(即D点CV点的连线与ED线的

5、交点),DF的长度就是正方形伸向远方的透视长(深)度。(3)由F点分别连接作垂直、水平线与B点CV点、C点CV点、A点CV点连线相交,各点连接形成图形,即正方体的平行透视图。=.室内一点透视作图方法1.基本空间位置如下图1是视点在物体的中心位置,是一点透视图的基本构图。有五个面,室内透视图常用图。图2、3、9是视点在物体下方,在室内中要描画比眼睛更高位置的物体时所使用的透视。图4、8、1,视点位置在眼睛的高度时所使用的透视图。图5、6、7视点在物体上方,在室内中表现比眼睛低得物体所使用的透视。2、室内空间平行透视图的画法以一个宽4米、高3米、深5米的房间为例,室内空间透视图的作图步骤如下:设定

6、画面中的比例为4:3:5。(1)定出视平线HL,心点CV,按比例定出宽度尺寸AB,AB线段为基线,过CV作A、B及各点的连线,确定距点D,D点CV点连线的距离等于视距(图2-1)。DCVHL图2-1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一)(2)按比例作AB两点的垂直线,AC、BD即房间的真高线,连接D点CV点、C点CV点。在AB延长线上确定。点,BO线等于一个刻度。连线OD,与视心CV的各透视线形成交点,作各交点的水平线与A点CV点、B点CV点连线相交(图2-2)。(3)接着作垂直线、水平线,完成房间室内空间透视结构图(图2-3)。图2-2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二)图2-3室内空间平行透视作图步骤(

7、三)网格室内一点透视的画法:(1):由外向内作图步骤:假设房屋:高3米宽5米进深4米、按实际比例尺确定高和宽,CABD可以假设为室内的墙,AB=5米,AC=3米、定HL视平线,高度可根据感觉任意定、定VP点,透视图的灭点,可任意定、将A、B、C、D四点用辅助线延长相交与VP点;C、定M点,从M点分别与AB上的1、2、3、4点相连,可与AVP线相交得到1234即空间的进深。、画内墙:过4向上引垂线与cvp交与C点,再作平行线等,可得到内墙abdco注:M点决定了前墙距后墙的距离,M点距真高线越近前墙距后墙越远,M点距真高线越远前墙距后墙越近。、地板线:作Aa线段上的各点的水平线分别与Bb线相交,

8、分别将1、2、3、4与VP点相连。可得到地面的地板线、画墙面线与天花板线:过Bb线上的点向上作垂线与Dd相交,依次画直线围合到CC与Aa线、左右墙面与顶面分别按长度和高度的尺度连接与VP灭点,这样一个准确的三维空间已经完全表现出来了。A1图四234B思考:天花板的宽度怎么定?如果进深为6米?练习:在距左墙1米距后墙1米的位置放置一正方体的方盒子。(2)、由内向外作图步骤:室内空间为:高3m、宽6m、进深5m、在画面中以同样的方法确定长方形框ABCD,AB=6、BC=3,定HL线、VP点的位置DCHLB、把AB线延长到B点,BB线段长度为5cm,得出AB:BB为6:5。DCAlbi=b5CM定M

9、点位置,从M点经过B,点画线,并与VP点向经过B点画的线相交得E点,BE线就是该建筑的透视进深。注:M点距B越近,透视空间越大、从E点画一条与HL线、AB线平行的线,该线与VP点经过A点的延伸线相交得F点。、从E点、F点各画垂直线分别与VP点经过C、D点的线相交得G、H点,连接GH,这样建筑物的前立面墙就出来了,也就求出了该建筑物实际比例为6:5:3o、地板网格:过M点分别与BB上的点连线并延长至BE线上得到进深的透视点。、用同样的方法作出墙体及天花板的网格透视线规律总结:HL线:一般为1.51.7m,如想表现地面则提高HL线,如想表现天花板则降级HL线VP点:表现左墙则靠右定,表现右墙靠左定

10、M点:距真高线距离不易太长。四、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的画法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图作图步骤:先画最近第一根灯杆,从顶端和底端对心点CV点作消失线,确定灯杆的高低范围。从灯杆二分之一处对CV点作消失线。根据需要(或按实际比例)画第二根灯杆,过第一根杆顶端经第二根杆中点画直线,相交于杆底端消失线的点就是第三根杆的位置。依此类推,画出第四、五、六根灯杆(图2-4)o图2-4等距离平行景物透视画法五、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图的画法在作平行透视图中,可根据成45。对角变线必然消失于距点的原理,在原线上按原比例等分若干份,在直线上就可以形成透视的深度分割。平行透视的地板砖,就是实际应用中最好的例子。在图2-5中,我

11、们会发现所有方格的对角线都与距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也就是说,在透视图中方格的对角线延伸后交于距点。另外,我们还会发现图中所有方格垂直边与心点和视点的连接线平行,这也说明,在透视图中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交于心点。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轻松地绘制出地板方格的平行透视图了。作图步骤:(1)在原线上,即方形的最近边,根据作画需要分成若干份。(2)在原线的上方绘制一条平行线作为视平线,并在视平线上取一点作为心点。从各等分点向预定心点连线。这些线即为方格垂直边的延长线。(3)确定视距后,以心点为圆心,视距为半径在视平线上作出距点。从原线的各等分点向距点连线。每条连接线与第2步做好的方格垂直边延长线的交点,即为方格水平方向的顶点。(4)过这些交点画水平线,就会出现近宽远窄,渐渐消失的地板砖(图图2-5地板方格平行透视原理六、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平行透视图中的常见错误主要有:(1)距点过近,正方形图像失真(图2-7)。(2)平行透视中各消失点不统一,或不在一条视平线上(图2-8、图(3)线和面应有透视变化的没有,不应有的透视变化反而有了;物体未画平,后方或侧方高于另一方(图2-10)。图28各消失点不统一图2-9消失点不在条视乎线上图21。物体未画平案例分析应有透视变化的面没有透视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