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30056 上传时间:2024-01-12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师范类公共必修课程现代教育技术知识要点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一、教育技术的根本概念1、对教育技术的根本理解:1教育技术是人类在教育活动中所采用的一切技术手段和方法的总和,它分为有形技术物化形态和无形技术智能形态两大类。有形技术是凝固和表达在有形物体中的科学知识,它包括从黑板、粉笔等传统教具一直到计算机、卫星通讯等现代教育教学媒体。无形技术是指在解决教育教学问题的过程中运用到的各种技巧、方法和理论等。2现代教育技术以先进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现代教育理论为理论根底,以系统科学方法论为方法论根底;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和手段,以优化教与学的过程和资源为目标,以对教与学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

2、为研究和工作内容。3教育技术将是教育改革的制高点和突破口,是实现高水平高效率教育、多种形式和性化以及终身化学习的重要途径。2、1994年美国AECT对教育技术的定义教学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学习过程和资源进行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3、2005定义: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而对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源进行创造、利用和管理的研究及其符合伦理道德的实践。4、05定义与94定义的不同之处:(1J在研究领域,把“开发与设计合并为创造;将利用与管理保存不变;把评价贯穿于所有过程之中。2目的由一个变为两个:促进学习和改善绩效。对过程与资源作了技术限定:各种恰当的技术过程和技术资

3、源。4将理论与实践改为实践,强调教育技术是一门实践性的学科,并加了定语符合伦理道德的。5、教育技术的研究内容: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管理和评价。*6、基于我国的实践,教育技术的研究范围包括以下六个方面:(D学科根底理论的研究视听教育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辅助教育的理论与技术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的理论与技术远程教学的理论与技术新媒体、新技术、新方法和新观念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7、教育技术与电化教育的区别与联系电化教育是根据教育理论,运用现代教育媒体,并与传统教育媒体恰当结合,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充分发挥多种感官的功能,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其核心是媒体技术。而教育技术是指在解决教

4、育教学问题中所应用的媒体技术和系统技术,即应用系统方法,根据现代学与教的理论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学习过程,以及运用系统方法设计、开发、应用、管理、评价学习资源。其核心是运用系统方法。二者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三个方面都有所区别,可认为电化教育是教育技术的一局部。8、现代”二字的含义有二:一是把自古就有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与当今建立在新科学根底之上的媒体技术、系统技术加以区别;二是指把教育技术界定为教育中的现代技术,包括卫星、电视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其涵义是强调这些现代技术手段在教育中的开发与应用。9、国外教育技术的开展历程分为四个阶段:1视觉教育阶段

5、20世纪初30年代最重大事件:1923年,美国教育协会建立了视觉教学分会,极大地促进了视觉教育理论研究与实践运动的深入开展。2视听教育阶段20世纪3050年代最重大事件:1947年美国教育协会视觉教学分会正式改名为视听教育分会。视听传播阶段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视听传播(Audiovisualcommunications)的概念;美国IBM公司于1958年首次将电子计算机用于辅助教学;伊利诺斯大学在1960年研制出著名的PLATO自动化教学系统。4教育技术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1970年,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AECT成立,首次提出教育技术的概念并作出定义;1972、19

6、77、1994、2005年四次分别对教育技术定义进行修改,使之渐趋科学与完备;理论研究方面:确立了学习理论、视听觉理论、教学理论,传播理论、系统科学理论等作为自身的理论根底;实践方面:不断向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卫星技术、虚拟技术等纵深开展。其中多媒体技术成为教育技术中的主流技术。*10、国内教育技术的开展历程也分为四个阶段:1电化教育的兴起1919年-1949年1940年,国民政府教育部成立电化教育委员会。2电化教育的初步开展(1949年-1965年)建国后,初步建立起了各级电教机构;1949年11月,在文化部科学普及局成立电化教育处。3电化教育的重新起步(1978-9

7、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后,重建各级电教机构;逐步开办电化教育本科、硕士教育;1993年,电化教育专业更名为教育技术专业。4教育技术的迅速开展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以因特网的建设和普及信息技术课程为根底,在观念认识、高层次人才培养、教育网络建设等方面提高与开展迅速。在组织机构、学科建设、理论与技术研究、软硬件建设、远程教育等方面开展迅速。11.现代教育技术的开展趋势:1多媒体化:教育媒体的多媒体化趋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和多媒体优化组合形成的多媒体系统的应用;2网络化:也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国际互联网络Internet应用的急剧开展和卫星电视网络的飞速开展;3教学资源、教学软件

8、建设将取得更快的开展;4现代远程教育将得到迅速开展;5愈来愈强调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模式多样化;6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究将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12、现代教育技术的特点(U多媒体展示的集成性;2超文本链接的选取性;3大容量存储的丰富性;4高速传输的便捷性;5人机交互的操作性;6超时空交流的共享性。*13、现代教育技术对教育改革的作用为深化教育改革奠定根底深化教学改革的主要目标: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建构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表达学生认知主体作用的新型教学模式。上述目标的实现必然离不开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在教育中的应用将进一步促进教育改革具体表现在:在教

9、育观念方面;在教学模式方面;在教育信息呈现方面;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原则、教材形式和教学评价方法等方面的改变。如何开展现代教育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更新观念,提高教师现代化教育素质;逐步完善现代教育环境;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库;构建网络教学新模式;拓展德育新空间。14、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以多媒体计算福口网络通信技术为根底的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现代化,使之适应信息社会对教育开展的新要求。*15、教育信息化的六大任务:1网络建设一根底;2资源建设一核心;3人才培养一关键;4信息技术应用主阵地;5产业建设一实效;6政策制定一保障。16、教育资源开

10、发的八个方面:(1)媒体素材库和网络课程;(2)题库;3网络课件;(4)案例;5教师资料库;6工具软件库;刀学生多媒体作品;8网站与资源库。17、课程整合,就是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地融合到课程中,超越不同知识体系而以关注共同要素的方式来安抖浮习的课程开发活动。*18、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内涵包括以下三个根本属性:U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2实现新的教与学方式,即指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表达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重复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3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即指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

11、革一由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一主体的教学结构*19.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方法:1要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2要紧紧围绕新型教学结构的创立来进行整合;3要运用”学教并重教学设计理论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4要重视个学科的教学资源建设和信息化学习工具的搜集与开发,这是实现课程整合的必要前提;5要结合不同学科特点,建构易于实现学科课程整合的新型教学模式。*20、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Q)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根本认知工具;(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21、教师专业化:

12、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22、教师掌握教育技术的重要性有助于教师教育观念的更新;有助于未来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助于教师适应和创造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有助于推动素质教育的真正实施。23、信息时代教师应具备的素质学会认知;具有信息能力与信息道德。第二章教育技术学的理论根底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斯金纳。2、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刺激与反响的链接过程,公式:S-Ro3、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点关注学习者的外在行

13、为,有利于解释简单的学习行为。4、发挥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作用,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关注学习之前的准备与预期;行为的动力内驱力;必要的练习与复习;不断的反响和强化;强化的使用要恰当。5、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布鲁纳、加涅。布鲁纳提出“发现学习,加涅提出信息加工理论。6、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学习是个体对事物经由认识、区分、理解从而获得新知识的过程。7、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认知主义学习理论注重研究学习者的内部心理机制,对学习过程的研究有重要的理论指导作用。8、认知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的指导意义主要表达在:根据学习者身心开展的水平和认知方式的个别差异进行教学;教学时考虑内

14、部和外部的条件,教师要从内部控制注意,使学习者主动选择注意;注重分析学习者在发现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反响;教育中的言传身教。9、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和罗杰斯。10.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强调人的价值,重视人的意识所具有的主观性、选择能力和意愿;学习是人的自我实现,是饱满人性的形成,学习者是学习的主体,必须受到尊重,任何正常的学习者都能自己教育自己;人际关系是有效学习的重要条件,他在学与教的活动中创造了接受气氛。1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努力建立新型、民主的师生关系;具有真诚的态度;重视价值、态度、情感等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1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

15、代表人物是皮亚杰。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观点是:学习是认知结构的获得和建构的过程,学生并不是把知识从外部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己有的经验为根底,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认知结构。1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学启示:建构主义的四要素:情境、协作、会话、意义建构;学习是一种建构的过程;学习是通过个体对知识单元的经验解释,将知识转变为自己的内部表述,在原有认知结构根底上同化、顺应并构建当前所学的新知识;学习是一种交互作用过程;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知识的建构起着关键性作用;学习的情境须真实丰富;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了是对真实情境的储佥过程;学习需要各种资源的支持;各种学习资源包括

16、媒体设备、工具、资料等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和协作式探索。15、“鱼牛”童话的意义表达了建构主义的一个重要结论:理解依赖于个人经验,即由于人们对于世界的经验各不相同,人们对于世界的看法也必然会各不相同。知识是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对事物的理解与个体的先前经验有关,因而对知识正误的判断只能是相对的;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与情景的交互作用过程中自行建构的,因而学生应该处于中心地位,教师是学习的帮助者。因而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强调知识建构。16、布鲁纳的结构一发现教学法:发现学习是指让学生通过自己经历知识发现的过程来获取知识、开展探究能力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模式,它所强调

17、的是学生的探究过程,而不是现成知识。17、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掌握学习是指在所有学生都能学好的思想指导下,以集体教学为根底,辅之以经常、及时的反响,提供个别化帮助和给予适当的时间,都能到达课程目标要求。18、范例教学:范例教学是借助精选教材中的示范性材料,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掌握带规律性的知识,并开展其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19、巴班斯基的最优化教学:最优化主要从效果和时间两个方面来衡量。20、”经验之塔结构:三大类做的经验、观察的经验、抽象的经验和十个层次;21、经验之塔的理论要点:1塔基的学习经验最具体,越向上越抽象;2塔的分类根底的具体或抽象程度与学习的难易无关;3教学应从具体经验入手,逐步

18、抽象,防止言语主义一从概念到概念的做法;4运用教学媒体提供替代经验的学习。22、传播是人们通过符号、信号,传递、接受与反响的活动,人们彼此交换意见、思想、感情,以到达互相了解和影响的过程。23、拉斯韦尔的5W”模式,即传播的五要素模式:who传者、SaySWhat(信息)、inwhichChannel(媒体)、towhom(受者)、WithWhiCheffeCtS(效果)。它把传播描述为一个直线性的单向传播过程。作用:建立了传播学研究的根本框架,概括了传播学研究的各个领域;缺陷:把传播过程看成是线性的单向的信息传递活动,忽略了传播的动机和反响受者对信息做出的反响机制的存在,也忽略了各要素之间的

19、相互作用。24、香农-韦弗模式:考虑了噪源在传播中的存在与作用。传播要素有六个:信源、发射器编码、信道、接收器译码、信宿、噪源。它仍然把传播描述为一个直线性的单向传播过程。25、施拉姆的循环模式:参加了反响环节和共同经验领域,把传播描述为一个循环的双向传播过程,并提出了传者和受者共同的经验范围。对教育传播有重要的启示:一是充分利用、努力拓展受者学生的经验领域;二是研究信息所代表的意义和内容是如何被理解的,并有效地加以运用。26、贝罗模式:把传播过程分为四个根本过程:信源、信息、通道和受者,其特点是对每一根本过程深入展开进行研究。27、教育传播是教育信息的传播活动,它是人类传播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

20、。教育传播指按照专门的教学方案、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选定适宜的媒体作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传输通道,进行学习信息及与学习有关信息的传播活动,这种传播活动包括单向传播和双向传播两种情况。28、教育传播过程分为:1确定信息,2选择传播媒体3通道传送4接受和解释信息5评价和反响6调整再传送。29、教育传播规律:1共识律一共同经验;2谐振律一两者在信息与传递之间产生共鸣;(3)选择律一内容方法和媒体的选择;4匹配律一各要素有福口谐地对应起来匹配律。30、系统论的根本理论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1整体的功能不等于各局部功能之总和核心思想;2系统的结构决定系统的功能;3动态观点;(4)最正确观点也称为:最优化

21、。31、系统科学的三个根本原理:1反响原理:任何系统只有通过反响信息才能实现控制。2有序原理:任何系统只有开放,与外界有信息交换才能有序3整体原理:任何系统都有结构,系统的整体功能不仅是各组成局部的功能之和,而且应再加上各局部因相互作用而形成结构所产生的新增功能。32、绩效技术就是运用分析、设计、开发、实施和评价的系统方法来提高个人和组织机构的工作业绩的研究领域。第三章现代教学环境与优化L媒体化教学环境是指按一定功能要求,配置了多种现代教学媒体的教学环境,它包括视听电化教室、语言实验室等。2、视听教室又叫电化教室,是指配置了常规视听媒体如投影、幻灯、电视、录像等的教室。它分为简易型和综合型两种

22、。3、视听教室的应用:1广泛应用于各类学校的课堂演播教学。2可开展多种教学模式。4、语言实验室又叫语言学习系统,主要用于语言教学、训练和研究,还可以用来进行计算成学和其他专业教学。5、数字化语言实验室是通过数字控制信号控制数字文本信号、数字声音信号来实现语言教学功能的实验室。6、语言实睑室按媒体配置及教学功能可分为:听音型SP型、听说型AA型、听说比照型AAC型、视听说比照型AACV型)、多媒体学习型(MLgy)等五种类型。7、多媒体教室根本功能:1连接校园网、Intemet,使教师能方便地调用丰富的网络资源,实现网络联机教学;2连接闭路电视系统,充分发挥电视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3演示各类多媒

23、体教学课件,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4能以高清晰、大屏幕投影仪显示各种视频信号和用高保真音响系统播放各种声音信号。5展示实物、模型、图片、文字等资料。8、多媒体教室的组成:多媒体计算机系统,投影仪,视频展示台,投影幕,影碟机,录像机,音响设备等。9、多媒体教室系统的教学应用:1利用计算机调用多媒体课件:2播放VCDDVD录像带等音响教学内容;3利用校园网或Intemet网络,调出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料;(4)利用数字视频展示台将书稿,教材,图表,图片,实物以及教师即时写的文字,画图投影到屏幕上;5利用幻灯片,投影片等常规电教媒体进行教学。10、Imernet俗称因特网,其中文名称是国际互联网络。Int

24、ernet是全球性的规模最大、最具影响力的计算机网络,是通向全球的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代表着全球范围内一组无限增长的信息资源,是人类所拥有的最大的知识宝库之一。随着Internet规模的扩大,网络和主机数量的增多,它所提供的信息资源及效劳将更加丰富,其价值也越来越高。*11,Internet的根底协议:TCP是传输控制协议,规定一种可靠的数据信息传递效劳;IP协议又称互联网协议,是支持网间互联的数据包协议,它提供网间连接的完善功能,包括IP数据包规定的地址格式。TCP协议和IP协议统称为TCP/IP协议,它标准了所有网络通信设备尤其是两台计算机之间的数据往来格式以及传送方式,是Int

25、ernet的根底协议。*12、IP地址:每个连上Intemet的计算机配备有一个互不相同的网络地址IP地址。它是32位的二进制数,为便于记忆,将它们分为四组,每组件8位,用小数点分开,并用四个字节来表示,如192.168.1.1,每个字节范围是0-255。根据IP地址可确认、识别网络中的任何一个网络和任何一台计算机。根据计算机网络规模的大小,TCP/IP协议将IP地址分为A、B、C三类。13、域名地址简称域名:IP地址只使用枯燥数字不便于人们记忆,域名是用字符描述的地址。域名采用层次命名机制,一个域名最多由25个子域名组成,每个子域名之间用圆点隔开,域名从右往左分别为第一级域名、第二级域名,等

26、等。一台主机的域名为主机名机构名.网络名.顶级域名。域名之间可以用字母、数字和连字符,但必须以字母或数字开头、结尾,总长度不能超过255个字符。顶级域名分为两种模式,即组织模式和地理模式。组织模式域名有7个:Com表示商业组织,edu表示教育部门,gov表示政府部门,int代表国际组织,mil表示军事部门,net表示主要网络支持中心,org代表其它组织;地理模式往往是国家或地区的代码,如Cn代表中国,us代表美国,jp代表日本等;第二级域名多为主机所属网络性质,常见的有com、edu、gov、mil、net等;第三级以后的域名一般用于标识具体的主机。14、WWW(WorldWideWeb,读作

27、3W或Webf译作万维网是Internet上交互性最好的多媒体信息查询工具。15、FTP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协议效劳器是网络中集中存放软件、课件、素材等供下载的计算机。16、网上教学通信手段有:万维网WWW;FTP效劳器;电子邮件E-mail;电子公告栏BBS;电子新闻组USerlet;网络会议系统NetMeeting;远程屏幕共享系统等通信工具。17、Email地址的形式为信箱名+域名.18、网络教室由计算机网络系统、网络教学系统两局部构成;并按人机工程原理建构其协作化学习环境,从网络教室的教学应用模式、实例来实现多媒体网络教学。19、网络教室教学管理的根本功能:

28、1教学功能2示范功能3交互控制功能4监视功能5学生控制功能61分组讨论功能7电子举手功能8)快速抢答功能9学籍管理功能10联机考试功能11free-chat功能12专业化网络联机考试功能13媒体控制功能14数码录音功能15自动辅导功能。20、网络教室的教学模式有:群体化教学模式,个别化教学模式,小组教学模式;21、群体化教学模式的根本特点是:教师在同一时间内对整个班级群体进行同样内容的教学;22、个别化教学模式是人类教育史上出现最早的教学模式,其优点在于因材施教和培养学习者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形成自己的学习风格。23、小组教学模式是在群体教学模式的根底上产生的,它能

29、克服群体教学中不利于因材施教的缺点,同时又弥补了个别化教学中学生之间难以进行交流的缺乏。24、计算机网络的定义:计算机网络就是利用通信设备和传输介质将地理位置不同,功能独立的多个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以功能完善的网络软件实现网络的资源共享和信息传递的系统。25、根据计算机网络的覆盖范围,可将计算机网络分为:局域网LAN、城域网MAN、广域网WAN三类。26、校园网络(CamPUSNetWork)通常是指利用网络设备、通讯媒质和各类系统管理软件,将校园内计算机和各种终端设备有机地集成在一起,同时又通过防火墙(FireWalI)与外部的Intemet网络连接,以用于教学、科研、学校管理、信息资源共享

30、和远程教育等方面工作的局域网。*27、校园网络系统硬件主要包括:网络传输媒质,交换设备交换机,路由器,集线器,效劳器,工作站,管理效劳软件系统等。*2&校园网络的根本网络设备有:效劳器,工作站,集线器,交换机,路由器,网关和传媒介质双绞线光纤等。29、校园网络的功能主要有四个方面:1信息发布:学校主页的主要内容应包括:学校历史、院系、部门介绍、专业设置、招生与就业信息、教学与科研信息等等。学校主页上可以发布学校的各种重大事件,会议通知和安排,也可以发布各种公文,这样既节省了时间和费用,又增强了公示的效果;2教学应用:主要包括网络教学支持平台和教学信息资源库;3管理应用:包括共享数据库资源、共享

31、软硬件资源、提高系统可靠性、提高办公效率;4科研应用:校园网络可以使用户共享各类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及学术信息资源,提高科研的效率;降低科研的本钱;科研人员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形成一个工作小组,在不同办公室里的科研人员可以很方便地通过网络与其他成员交流设计思想和设计方案。30、网络校园文化的功能:社会化功能,个性化功能,知识化功能,实践化功能31.网上校园文化的主要内容:网上读书活动,网上社会生活,网上科技活动,网上艺术活动,网上校园文化生活32、网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树立健康的文明新风,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节省活动费用33、计算机辅助学校管理是利用计算机的数据管理和信息处理功

32、能来支持学校管理职能。34、学校管理自动化的根本内容:1教学管理;2学生管理;3人事管理;4图书资料管理;5资产管理;6财务管理;7其他事务管理。35、微格教学系统由一个总控室和多个微格教室组成。36、微格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以现代学习理论,教学理论,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以及系统科学理论为指导的教学技能训练过程。*37、微格教学实施的根本步骤:学习相关知识;确定训练目标;观摩示范;分析与讨论;编写教案;角色扮演与微格实践;评价反响;修改教案。第四章教学媒体与数字化教学资源1、媒体是在信息传播过程中,从信息源到接受者之间携带和传递信息的任何载体和工具。2、教学媒体,顾名思义就是应用于教与学活动过程的媒体

33、,包括教与学过程中获取、加工、处理和利用事务信息过程所使用的存储与传递事务信息的所有媒体。3、按媒体作用于人体的感官及交互性将教学媒体分为:视觉媒体、听觉媒体、视听媒体、交互媒体和综合媒体。4、教学媒体的主要特性:重现力;表现力;传播力;参与性;可控性。5、教学媒体的作用:1根本功能:传递信息、存储信息、控制过程;2教学信息的传递更加标准化;3提供的经验更加具体与直观;(4)各中学与教的理论得到更好的运用;5教学活动更加生动有趣;(6)优化教育教学过程。6、教学媒体的选择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条件。7、教学资源包括教学资料、支持系统、教学环境等组成局部。8、数字化教学资源是指

34、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多媒体计算机及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多媒体教学材料。9、信息化教学资源概括成三大类型:素材类教学资源;集成型教学资源;网络课程。10、具体的数字化资源主要包括9类:媒体素材包括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和动画入试题库、试卷、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11、数字化教学资源的特点:1处理技术数字化;2处理方式多媒体化;3信息传输网络化;4学习资源系列化;5使用过程智能化;6资源建设可操作化。12、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开发与建设应遵循的原则:1教学性原则;2科学性原则;3开放性原则;4通用性原则;5层次性原则;6经济性原则。13、数字化教学资

35、源的来源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将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数字化改造;二是师生创作的电子作品;一三是由专业人员开发建设的资源。14、对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评价的四个方面:1资源的教育性;2资源的科学性;3资源的技术性;4资源的艺术性。15、图片的教学功能:图片是多媒体课件中常用的重要媒体素材。在教学中使用图片可以提供直观、形象的教学信息,从而增强教学的感染力和表现力。* 16、图片素材获取的方法:一般通过扫描仪扫描、数码相机拍摄、抓图软件来抓取、视频截取、网上下载和通过图片素材光盘获取。* 17、声音素材的获取:从Internet上下载;应用话筒录制;将录音磁带、CD、VCDxDVD中的声音转换成课件中可

36、以使用的素材。* 18、视频素材的采集方法:1利用视频播放设备或摄录设备结合视频采集卡从外部采集素材;2用超级解霸从影碟或光盘上截取视频素材;3利用视频捕捉工具软件捕捉计算机中播放的视频信号;4从网上下载视频素材。*19、动画素材的获取:用不同的方法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动画材料有利于快速制作多媒体课件,获取动画素材的方法主要有:用FIaSh、Animator.Cl3d等软件制作;网络下载;利用课件制作工具内置动画功能模仿;4从资源库中获取。20、教学斐源的管理原则:系统性;平安性;日撅性;尊生知识产权。21、教学资源利用的方式:从实际应用的角度来说,要充分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37、1依据教学目标使用教学资源;2依据教学内容特征和教学阶段应用教学资源;(3)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学习水平应用教学资源。第五章现代远程教育应用*1、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手段1基于Web方式的普通电子课件及视频流课件;2实时视频授课系统;3基于卫星教育电视系统的远程教育;4基于电信网方式的现代远程教育。2、现代远程教育的教学模式1讲授型模式;2个别辅导模式;3讨论学习模式;4探索学习模式;5协作学习模式。3、现代远程教育的特征和意义特征:1开放性;2交互性;3经济高效性;4先进性。意义:1现代学习型社会的实现有赖于现代远程教育的开展;2教育公平的局部实现;3节约了教育资源;4赋予了教学概念以新的内涵。4、

38、网络课程的特点:1超媒体性;2共享性;3开放性;4协作性;5自主性。5、超媒体=超文本+多媒体。*6、卫星播送电视教育的重大意义(1J减少文化休克是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和谐开展的保障;2向农区群众进行文化普及,帮助其技术进步的重要渠道;3向海外华人等普及中华文化的窗口7、数字图书馆的特点:1海量信息储存;2方便快捷的检索、传递、利用功能;3信息的共享程度高;4信息效劳个性化强。&现代远程教育是把现代技术与现代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建立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多媒体技术,双向电子通信技术以及现代传播理论,现代教育理论的根底上的一种新型的远程教育模式。9、卫星播送电视的核心是播送电视网。10、卫星电视

39、教育的传输系统包括卫星信号的传送和接收转播两个局部。11、数字图书馆的核心是通过互联网经由图书馆中心管理平台,选入数字资源存放地,从中选择需要的内容。第六章计算机辅助教学1、计算机辅助教学(CAI)是教师为了提高教学效率,利用以计算机为中心的教学资源,改良传统教学,或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环境,使学生通过与计算机的交互对话进行学习的一种形式。2、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征: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它为学生提供各种教学内容,对学生给以直接的帮助;计算机辅助教学必须提供某学科的学科知识,并使学生通过计算机获得新的知识;计算机与学生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计算机与学生之间进行对话计算机要求学生要做出积极反响

40、,并根据反响做出判断和决策。3、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课件三局部组成。4、计算机辅助教育(CBE)是为了提高教育效率,利用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技术与软件技术,解决教育过程中的问题,而形成的一种教育技术。CBE主要包括计算机辅助教学CAIJ和计算机管理教学(CMIo5、计算机管理教学(CMI)主要指利用计算机帮助教师管理和指导教学过程,并为教师进行教学决策提供所需要的信息,其中包括管理学生成绩、编排课程表、出考题、评价学生学习成绩等。对于数字化教学,CAI是其过程的一种形式,CMI是其有效进行的保障,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渗透,缺一不可。*6、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根本过程选择学习内容;计

41、算机呈现教学信息;学生接受教学信息;计算机提问;学生反响;判断和反响;反响的强化作用;做出教学决策。7、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特点交互的实时性;实现个别化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可以控制学习内容和学习进度;(5墟供教学决策支持;实现非顺序式信息呈现。&常见多媒体课件类型:个别辅导型、操练与练习型、模拟型、游戏型、咨询性、问题求解型等六种。9、操练与练习型课件的教学目标不是向学生传授新知识或新技能,而是帮助学生稳固已经学过的知识或熟练技能。10、操练与练习型的特点反响及时;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能够提供学生操练与练习的成绩记录。11、个别辅导型课件的教学过程:将教学内容划分为一个个小的教学单元

42、,每个单元只教授一个概念或一个知识点,完成教学目标的一局部。12、个别辅导型课件教学特点:个别化教学;学生参与学习。13、模拟型课件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类型:演示模拟;操作模拟;实验模拟;管理模拟。14、咨询型课件特点:学生自主程度高。15、游戏型课件必须有如下特点:明确的教学性。游戏型课件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游戏过程要含有教学策略。不能把游戏型课件设计成普通的电子游戏。有游戏的以下根本特征:要有一套确定的游戏规则,用以说明游戏应当怎么玩;有明确的游戏目标,有一个起点和一个以上的结束点。结束是要有赢家和输家;具有竞争性和挑战性。竞争对手可以是计算机,可以是对手,也可以是设定的时间

43、。16、游戏型课件的教学特点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用于教学过程的多个阶段;特别适合以学生为主体的发现式学习。17.问题求解型课件教学的特点:培养学习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问题求解型课件的教学过程实施方法:特定的问题求解;工具性问题求解。19、积件的教学特点:通用性和灵活性;基元性和可积性;开放性和自繁衍性。20、多媒体的教学设计应考虑的因素:分析学生特征;确定教学目标;建立教学内容模块图;选择教学媒体。21、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内容结构组织方式:线性结构、树状结构、网状结构和混合结构。22、进行多媒体课件的人机交互界面必须遵循如下一些根本原则和要求:用户控制性;直接性;(3)三三性;

44、一致性;反响性;清晰性。*23、屏幕设计分为:片头封面屏幕设计、片尾屏幕设计、主界面屏幕设计和教学屏幕设计。*24、多媒体课件制作中,版面色彩配置的原则:版面色彩与所要表达的主题、内容、形式、风格相一致;基调要统一,比照要和谐;底色应明快,装适应新鲜、稳重。25、多媒体课件制作中,图形设计应遵循的原则:图的内容要便于观察;复杂图像要逐步显示;与主题相关。26、多媒体课件评价的标准教育性:教育性是指可见要有明确的教育目的;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学模式丰富,教学策略灵活多样;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力、创造力和学习的自主性;学习过程具有可逆性;科学性:科学性是指

45、课件内容应能准确的反映客观规律,符合科学原理,术语、符号、数据、例证的使用准确,并且符合相应的标准;模拟现实准确、真实,符合常理;使用性:使用性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间使用的简便性和灵活性。使用形式的课件易学易用,课件安装简单,界面友好;信息的提示与解释简单明了、易懂;输入简单方便,操作灵活并且易于掌握;有完善的帮助系统;技术性:技术性是指课件能较好地利用计算机系统的各种资源,实现规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取得相应的教学效果;艺术性:艺术性是指课件采用的表现形式具有亲和力、吸引力及多样性;页面布局简洁美观,色彩搭配合理,画面清晰、生动、形象;视觉、听觉配合和谐。27、多媒体课件评价的方法:指标体系法;体系分析法;实验评价法;问卷调查法;反响调查法。28、POWerPOint演示文稿:是由一张张既独立又相互关联的幻灯片组成的文件。29、P。WerPoint通常具有五个视图窗口:普通视图;大纲视图;幻灯片视图;幻灯片浏览视图;幻灯片放映视图。30、Authorware以下六个图标的功能作用:显示图标一用于在屏幕上显示图片和文字等对象;移动图标用于移动显示对象以生成动画效果;擦除图标一擦除显示在屏幕上的任1可显示对象;等待图标一使程序执行处于暂停状态;群组图标实现对图标的管理,使流程线结构更加清晰;交互图标用于设置交互作用分支结构,实现人机对话交互功能。*3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