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培训《天才就在你身边》——谈家庭教育中创新智慧的培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教培训《天才就在你身边》——谈家庭教育中创新智慧的培养.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家教培训一天才就在你身边谈家庭教育中创新智慧的培养一、引言培养孩子的创新智慧,是新时代明智的亲情“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天下父母共同的理想。然而,如何使子女成龙成凤?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目前,许多家长有意无意地认为,让孩子上名牌中小学、大学,将来找个条件丰厚、待遇优越的职业就算达到目标了。其实,这种做法难说是最佳方案。我们认为仅仅如此,是远远不够的。在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经济时代和毕业生自主择业时代,一个人能否在竞争中立住阵脚,关键要看创新智慧水平的高低。金马先生在创新智慧论中中肯地指出:“明智的亲情,应化为孩子适应未来社会的神靴,因为世界只有富于创新智慧的人才能体面地通行O这样的亲情,质的内
2、容,是用父母颇具权威意味的情感之力,驱动孩子创造和创新欲望的增长,他们对孩子由于创造行为所形成的所谓破坏性以及哪怕是严重后果,都能给予真诚恳切的理解和限度的宽容,他们自身甚至也准备为孩子的创造行为和创新付出哪怕是惨重的代价。他们宁愿为孩子背负创新失败者的名声也不肯让孩子成为背负僵壳爬行的平庸之辈。”金马这番话,明确要求我们把精力放在子女创新智慧培养方面。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真正地成龙成凤!或许有些父母认为,孩子尚小,这个问题可以等孩子稍大一点再着手抓。其实,这又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日本学者小林由树子告诫人们:明慧的母爱,最要紧的就是,要全神贯注地爱护并设法发展“孩子身上隐藏着的大人想象不到、测
3、定不出的神秘的能力。”即使是婴儿,也非无能之辈。“儿童本身就是创造之神。”亲情之中原该包含着发掘这种神秘“创造性原点”的职能与动力,因为“幼儿从出生到会说话这一阶段的变化,要比从学童成长为牛顿的变化还要大”。小林由树子所说不虚。我们对子女的早期教育不可忽视,应该让子女从“人生旅程”的第一站就登上创新智慧的列车,帮助他们营造一个凭藉创新智慧而成功的幸福人生。二、孩子创新智慧的培养途径(一)呵护、培养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对外界事物刺激敏感而发生兴趣的心理现象。它是创新智慧的土壤。孩子的好奇心,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我们尽可能地不要去干扰他们因好奇而从事的创造性活动。孩子缺少成人的经验,没有成人的规
4、矩,他们的好奇心,在成人看来也许是荒谬的,但实际是弥足珍贵的。爱迪生小时候看到老母鸡孵小鸡,非常好奇,自己便决定效仿一番。一次,爱迪生突然“失踪”。家里人半天才在一个角落找到他,只见他蹲在那里,身子下也有几个鸡蛋。别人叫他,他却示意别人不要打扰,因为他正在孵小鸡。可以毫不夸张地说,爱迪生成人后之所以有一百多项发明创造,与其幼时的孵小鸡等行动不无关系。近几上市的“如意瓜果”,就是一个8岁孩子的“好奇心”产物。陈陈只有8岁,上小学三年级。有一天,陈陈吃完西瓜,问父亲,西瓜是怎么长出来的。父亲说,只要将你吐出来的西瓜籽种到地里,过不了多久,就会长出西瓜苗,并慢慢结出西瓜来。父亲只是简单地介绍了西瓜生
5、长的有关知识,但好奇的陈陈却行动起来了。陈陈按照父亲的介绍,将西瓜籽种了下去。不久,西瓜长苗、开花、挂小果了,陈陈很高兴。谁知,一天早晨,陈陈发现拇指大的小西瓜被老鼠吃掉了两个,心里难过极了。陈陈向父亲讨教办法,父亲让陈陈自己去思考。陈陈想,得想个办法将小西瓜保护起来。于是,他找来玻璃瓶、易拉罐、塑料盒,将小西瓜一一套起来,让老鼠吃不到。几天时间过去了,日渐长大的小西瓜让瓶颈卡住,出不来了。陈陈想,再过几天,看看小西瓜成长的力气有多大,能不能将玻璃瓶胀破。奇怪的是,一个星期过去了,小西瓜非但没胀破瓶子,倒顺着瓶子的边缘继续生长,变成圆柱体西瓜了。真好玩,真好玩,陈陈高兴极了!继而又想,如果改用
6、四方体瓶子、小葫芦套住西瓜,能不能长成四方形体、葫芦形的西瓜?西瓜能不能长成猪八戒、孙悟空的形状?对了,北京申奥成功,到2OO8到举行奥运会时,能不能生产一批“奥运标志”西瓜、体育明星西瓜?还有,西瓜的形状可以人为控制,其他瓜果能不能呢?好奇心促使陈陈提出了一大串问题,也思考了一大串问题。在思考中,他做了大量试验,得到很多收获。结果,陈陈越思考越有兴趣,越思考越有所得。在父亲的帮助下,陈陈提出了“克隆瓜果模”的创意,并向国家申请了专利。试想,一个8岁的小孩何曾想到要创造发明?又何曾想到要开发潜能?但好奇心将他的能量释放出来,并不知不觉地做出了发明创造。因此,创新智慧一点也不神秘,只要你具有好奇
7、心并善于将它释放出来。(二)注重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探究精神,是创新的动力。探究精神与好奇心有联系又有区别。好奇心容易引发探究的行动;然而,探究精神已超出了好奇心的范畴。探究精神使人行动更自觉,动机更持久,目的更明确,成效更显著。牛顿之前,说不清有多少人看到苹果落地,然而,具有强烈探究精神的牛顿,长期考虑天体运动的牛顿却因此陷入了沉思,终于在此基础上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此种结果,远非好奇心所能达到的。目前中小学新课程标准把研究性学习纳入必修课范畴,目的也就在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为人父母,应该与学校一起,想方设法培养孩子的探究精神。从上文所说“如意西瓜”的故事中,也可以窥见家长对孩子的探究精神培
8、养的重要性。探究精神的威力是巨大的,只要你拥有了他,即使是一个孩子,也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南朝宋代的陶弘景小时候就凭借探究精神推翻了经书上的定论。他出生于官宦人家,自幼受到良好教育。陶弘景的母亲知书识礼,是他人生的第一个启蒙老师,母亲不但教他博览群书,还培养了他的探究精神。陶弘景读书很细心,读书时边读边思考,遇到问题喜欢寻根究底。诗经中有两句诗说:“螟蛉有子,蝶赢负之。”这两句诗包含着一个传说:有一种小虫叫螟蛉,当它在自己的窝里产生幼虫后,蝶嬴往往把其幼虫背回自已的巢中抚养。这些幼虫长大后,就成了蝶赢的孩子了。所以,后人往往把螟蛉作为养子的代称。陶弘景对这种传说并不轻信。他到野外捉到一些蝶赢
9、,把它们拿回书房养起来。经过细心观察,他发现传说与事实大相径庭。一天,暝蛉正在窝内活动,蝶赢飞来,用尾部的毒针刺它。螟蛉被刺后僵卧不动了。于是,蝶赢的幼虫就过来咬食螟蛉。原来,蝶赢把螟蛉背回巢不是为了抚养,而是给自己的子女当食粮!陶弘景的发现被父母知道后,受到了他们高度赞扬。陶弘景终于纠正了“螟蛉义子”的误传,纠正了民间根据这一传说,将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的说法。陶弘景受了鼓励后,越发勤于探究,长大后在历算、地理、医学方面都有研究成果。他整理了古代的神农本草经,编写了本草经集注等医学专著,大受医家欢迎,因此沿用了一千多年,为我国的中药发展提供了可鉴之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探究精神的培养
10、离不开兴趣的培养。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曾在北京大学讲学,会场上,有人问及他成功秘诀,他脱口而出:“兴趣”。是的,当一个人对某种事物或工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时,他就会积极主动去探究。在他的眼中,工作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在常人眼中的辛苦,在他那里是享受;在常人眼中的困难,在他眼中是机遇。他会凭借着这种执着的精神,百折不挠地探索创新,最后摘取这个领域的桂冠。诺贝尔为了发明安全性能好的新型炸药,甘冒生命之险,屡败屡战,靠的也是兴趣,本来,父亲希望他做一名机械师,而诺贝尔却在这条路上走出了自己的辉煌。被称为“为元素排队的人”门捷列夫,凭借兴趣研究化学元素,遭到讽刺打击而不动摇。他坚信:
11、“终身努力,便成天才。”他研究到了着迷的地步,有时几天几夜都不停息。然而,最后,他终于发明了元素周期表,揭开了元素顺序的秘密。因此,我们提倡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都要注重孩子兴趣的培养。让兴趣为创新智慧导航!一个人创新能力的强弱,与他的智商与文化水平并不紧密,也不成正比例关系。一个人智商很高,文化水平也很高,然而缺少执著的探究精神,很可能碌碌无为。然而,一个人智商与知识即便不是那么出类拔萃,如果执著探究,却也会获得前者望尘莫及的成果。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了这个论点。传说中发明锯子的鲁班,只是一个木匠而已。发明火车的司蒂芬孙原来只是一个放牛娃,天王星的发现者赫歇尔也只是一个“吹鼓手”,而创伤外科
12、学的革新家巴雷,在当时医学界眼中却是一个没进过学校大门,连拉丁文都不懂的门外汉(粗人)。尽管,他的外科学一书凝聚了他的智慧,但学术权威机构却不授予他学位,唯一反对的理由是他不懂拉丁文。因此,我们的家庭教育,不要一味地只看学生的学业成绩,而要注重他们的探索精神的培养。(三)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质。思想品质,事关创新大局。思维上迷信、保守、狭隘的人往往缺乏创新精神,难有创新成果。反之,那种敢于挑战权威,思想开放,见多识广的人,则容易发现或发明新的事物,在创新领域施展身手。先说思想上破除迷信。人们习惯崇拜偶像。其实,偶像崇拜会造成个人迷信,以至于“使亿万只大脑的自主思维能力丧失净尽,而令其把其创先、
13、创智、创新的职能拱手盲目地让给一个人造的偶像去主宰。”“它所造成的恶果简直是实难性的和无以复加的”(创新智慧论)。前苏联就出过这样一个笑话:高尔基写了一本书,书名为姑娘与爱情,请斯大林作序。斯大林的序在真理报刊载后,举国瞩目。原因是斯大林把“爱情”一词少写了一个字母。大家都在猜测微言大义。有两位教授在真理报上撰文评论斯大林的用语艺术,说他一个字母之差就把无产阶级的爱情与资产阶级爱情区分开来。这是伟大的创举,因为无产阶级的爱情与资产阶级爱情就是不一样!后来,斯大林看到评论文章,十分生气地批道:“放屁!我纯属笔误。”请看泱泱大国,人才众多,然而在个人迷信(偶像崇拜)面前,其智商等于零!我们有责任引
14、导孩子仰慕信任的长者(包括父母)、天才的智人、敬爱的先驱,伟大的领袖,但只能视之为优化人生的对象,不应使之成为崇拜的偶像。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说尽信偶像不如无偶像。蔡元培先生就是一个引导学生不崇拜偶像的导师。一次,他与学生们谈话,谈到热烈之际,他突然提问:“五加五是多少”?学生们听了,认为必有奥妙;便静心思考起来。过了好大一会,一个学生才怯怯地说:“等于十”。蔡元培就此充分肯定了这个“大胆”的学生。并鼓励大家不要崇拜偶像!再说思想解放。不崇拜偶像中就含有思想解放的成份,但思想解放的领域更宽广。崇拜偶像者向后看,思想解放者向前看。思想保守者要我们墨守成规,而思想解放者则要打败陈规。一
15、切陈规旧习,在思想解放者眼中都可以打破。用鲁迅的话说,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就是了不起的人物,因为他敢对前人不敢吃的动物下手。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列宁“资本主义链条可能在统治薄弱的地方断裂”的理论,就没有苏维埃共和国的建立;没有解放思相,就没有“农村包围城市”的理论,中国可能长期在苦难中徘徊;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一国两制”的理论,港澳回归的进程就没有这么快。“解放思想”,不仅有益于政治改革,也有益民族生活,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西红柿走上餐桌。没有思想解放,就没有城乡随处可见的超市。至于见多识广,是孩子创新智慧的奠基工程。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作为成才秘
16、诀,奉为至言。没有草堂之居,杜甫写不出客至;没有“流放遇赦”的经历,李白就写不出“朝辞白帝城”的名篇;没有图书馆的苦读,钱钟书就写不出管锥篇;没有深厚的计算机与汉字知识,就不可能有电脑的汉字输入法。当然,良好的思维品质,还表现在善于联想和想象,能够知微见著。鲁班因为手被带细齿的茅草划破而产生联想,最终发明了锯子;曹操利用条件反射的作用而缓解士兵口渴的问题;鲁迅对中国命运前途的预测等等,无不发散着创新智慧的光芒。想象,是思维的基础,是人的认知能力的重要因素。想象可以分为再生想象和创造想象。它们都是创造的基础,特别是创造想象,是任何一种创造活动的必要条件,是创造活动的核心。科学技术的创造发明、文学
17、艺术的新作品、新形象、社会发展的新理论、新观点,无不是创造想象的产物。因此,创造想象对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和生产力的提高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前,创造想象能力的高低已成为国际上衡量人才质量的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作为家长,要想孩子成为高质量的人才,就必须注重孩子创造想象能力的培养,让孩子练硬创造想象的翅膀,在思维的天宇中自然翱翔。培养孩子创造性想象的途径很多。家庭的文娱活动就是培养孩子创造思维的大好机会。孩子虽然赤条条地来到这个世界,但他却具备了一个了解世界的大脑。一个人童年时期,每天都要接受大量的信息。在这个时期利用文娱活动对他们进行创造想象的启蒙教育,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神话故事就
18、是对孩子进行想象启蒙教育的好教材。在没有电视、广播的年代里,说不清多少孩子夏夜依偎在祖父母或父母身旁,望着神秘的星空,听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故事。而这些孩子的创造想象力正是从这些故事中得到滋润,为他们日后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奠定了基础。游戏,有利于孩子创造想象力的开发。至于现代的电子游戏,对学生创造想象能力的开发,效果更好。有些家长,因为孩子面临中高考,连一点文娱活动时间都不给孩子。这不利于孩子创造想象力的发展。其实让孩子在紧张的作业间歇欣赏一下富有想象力的电视剧,对孩子作文的创造想象力培养有利,对调整心理,放松思想也有好处。在生活实际中,同样一种生活现象,思维品质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看法
19、,不同的做法,因而有不同的结果。两个鞋厂推销员来到一个岛上推销鞋子。一个人看到岛上的人赤脚不穿鞋,觉得没有销路,掉头离去。而另一个推销员则认为,这里市场开发潜能大,并因此留下来,让个别居民免费试穿鞋子。这样一来,居民渐渐认识到鞋子的优点,便纷纷来买鞋。市场打开了,推销员的钱袋子也鼓起来了。两个人拉着一车瓦罐到街市上卖,由于山路不平,车子倾倒,瓦罐摔坏大半。其中一人见状认为倒霉,哎声叹气,而另外一个人却很庆幸,因为没有都摔坏。有些人“独立自主”求创新,却难有收效。有些人,对别人的东西整理、归纳、综合,却能获得创新成果。例如:在一次盛大的宴会上,中国人、俄国人、法国人、德国人、意大利人争相夸耀自己
20、民族的文化,唯独美国人笑而不语。为了使自己的表述更加形象,且具有说服力,他们纷纷拿出具有民族特色、能够体现民族悠久历史的实物酒,来彼此相敬。中国人拿出古色古香、做工精细的茅台,打开瓶盖,香气袭人,四座皆惊,众人为之称道。酒美,瓶子也贵重。俄国人拿出伏特加,法国人拿出大香槟,意大利人拿出葡萄酒,德国人拿出威士忌。轮到美国人时,只见他把各种酒勾兑在一起,随之举杯相敬,说:“这叫鸡尾酒,它体现了美国的民族精神综合就是创造”!“综合就是创造”,是创新哲学的精华。它要求的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度,乃至个体的人,要时刻具有扫描“世界文明智慧博览会”的胸怀和眼光,要具有勇于从这种博览中汲取一切优秀的创造成果、
21、创新思路,乃至创新启示的机敏和心境,排除一切的莫名其妙的妄自尊大或目空一切,摒弃一切自我封闭式的满足和自我陶醉式的盲目。不抱成见,也弃绝偏见。尤其要克服“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貌似“正经”实则为“破落子弟”的心绪。少看标签,多看实质。让世间一切创造的优美在我们的身边集合,成为我们创新活力的姐妹。现代文明,从综合中诞生。一切杰出的创造性思维的精神产物与物质产物,莫不是由人类点滴积累的思维材料经过综合处理或个性加工而实现的。何况,人的社会化历程本身,就是一个由所处社会给予自然的人以综合化的施教和哺育的过程。这种综合社会文化、精神、物质文明于一身的水平越高明,越精粹,越博大,人的个体素质也越精美,越高
22、尚,越卓越,创新活力也越蓬勃,越长久,越优秀。这种综合所涉及的视野有多大,人的创新的视野也将有多大。人类创造第二自然的能力,随着综合能力的不断增强而增强;轮子和轿子的综合产生了轿车,轮子和舟楫的综合产生了轮船,车船和翅膀的综合产生了飞机,而包括上述综合创造成果在内的众多运载技术的大综合,创造了“阿波罗”登月飞行的壮举,使人类实现遨游天空的理想!(四)宽容与期待的态度。对待子女创新智慧的培养,需要父母宽容的态度与期待赞许的目光。换言之,要给孩子营造长期的宽松的环境。创新的理想与实践,并不像喝酒聊天那么轻松,也不像立竿即可见影那样短效,也不像瓮中捉鳖那样十拿九稳。创新和智慧需要时间,需要空间,会有
23、错误,会有失败。作为家长,如果急功近利,求全责备,那无疑于扼杀创新。创新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没有前车之辙可鉴,难免要走弯路。俗话说:“年青人犯错误,上帝都会原谅。”我们认为,探究创新过程中犯错误,是无可非议的。子女在创新中出现了失误,父母说既不应该袖手旁观,也不应该恶言相向,而应该帮助他(她)分析得失,总结教训,以便再战。家庭应是港湾,让游子的船只避风;家庭,应是鸟巢,让刹羽的游子疗伤。父母,应是孩子的导师,为孩子的旅程护航。爱迪生、瓦特、牛顿都在教师的教鞭与冷眼中成了失败者,然而,他们却在家庭中找到了宽容,找到了期待,找到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试想,如果父母像教师一样雪上加霜,他们还会成
24、为科学巨匠吗?其实,孩子的“错误”,有时候是大人带有片面性的成见O仔细分析,其中说不定本身就孕含着创新的分子。有些“错误”,本身就是“创新”。幼儿园教师讲人体器官的对衬性时,举了眼睛、鼻孔、耳朵、膀子、腿。一个小朋友举手说,“还有我小鸡下面的两个蛋蛋。”幼儿园老师一听羞红了脸,并向家长通报:“孩子的思想意识有问题”。孩子母亲听了羞愧之余,把孩子批评了一顿,并忧心忡忡,担心孩子会变成流氓。其实,幼儿园的孩子还没有性别意识,换言之,“思无邪”。他的回答应该是“创新”。应该表扬而不应该批评,更不必要担心。一个三年级的小学生,语文老师布置家庭作业是用“发现”和“发明”两个词造句子。孩子认真思考一番写道
25、:“爸爸发现了妈妈,妈妈创造了我”。父亲看了,给孩子一巴掌,还骂道:“下流”。孩子委屈地哭了。其实,这个句子显示了孩子的智慧,只是大人的成见委屈了孩子。鲁迅也曾在一篇文章中讲到类似的现象:一个父亲带儿子看电影,电影上出现了一个女性背部的裸体镜头,画面停滞了好长时间,孩子好奇地问:“这个人为什么不转过脸来?”父亲啪地打了孩子一巴掌。其实,这巴掌打屈了心无邪念的孩子,倒是反映出父亲心中的“不轨”。“一个人的错误,可能侥幸地成为另一个人的发现。”美?恩?帕金斯这样地发出感慨。他是从他儿子所谓的“错切”苹果所显示的奇迹中,感受到的。一次,他的儿子走上前来,向他报告幼儿园里的新闻,想把新学会的东西在帕金
26、斯面前显示一番。孩子取出一把他还不该使用的小刀,从冰箱里取出苹果,要当着他的面切开,以便让父亲看看里面“藏”着什么?但是,孩子不是从苹果的茎部切到底部窝凹处,而是横向拦腰切下去。按常规来看,这种切法是“错”To但当孩子把切好的苹果伸到父亲面前时,帕金斯却被自己从未看到过的美丽图案感动了。“爸爸,看哪,里头有颗星星呢。”真的,从横切面看,苹果核果然显示出一个清晰的五角星状。帕金斯一生不知吃过多少个苹果,都是规规矩矩地纵向切开的,孩子从“错切”中得到的发现,彻底改变了帕金斯的“成见”,使他顿悟了冥顽不化的“自我”。以至使他体会到:“所谓创造力,往小处说,就是苹果切错的苹果”。苹果之所以纵切,可能多
27、少有一些切削上的与食用上的方便,但如若认为唯有纵切才是正确的切法,横切则是错误的切法,也实在找不出多少可以作为辨别正误的依据,更多的理由恐怕还是由于习惯。而正是这种纵切的习惯,却使得为数众多的人们,吃了一辈子的苹果,却未能有幸欣赏其中深藏的星星图案的巨大魅力。幼儿尚不知苹果的切法什么是不当的的,于是不管不顾地拦腰横向切下去,使深藏其中的星星显示出了迷人的身影,竟然使它在众多的成年人面前由“相识”变得“陌生”,由“熟知”变得“新颖”,这其中蕴含的哲思耐人寻味。我们作家长的,要坚信“天才就在身边”,赏识你的孩子,用足够的耐心去鼓励、去期待,持之以恒,终会有所收获。这里,有一个平凡而又动人的实例:一
28、个男孩上幼儿园时,妈妈去参加家长会。老师跟妈妈说:“你家孩子有多动症,连一分钟也坐不住。”妈妈回家后,孩子问妈妈老师说了些什么。妈妈说:“老师讲了,你比以前进步多了。以前只能坐一分钟不动,现在能坐两分钟了。”孩子听了十分高兴,当天晚上多吃了半碗饭。小学六年级时妈妈又去开了一次家长会。回家后,孩子照例问妈妈老师说了什么。原来,老师说:“这个孩子智商低,根本就考不上初中”;而妈妈则讲:“老师说,只要你努力,考初中没有问题”。儿子听了十分兴奋。结果儿子考上了一所不起眼的初中。上初中时妈妈又参加家长会,老师对妈妈说:“这个孩子很刻苦,可是不太聪明,想考重点中学困难。”而妈妈回家却说:“老师说你考重点高
29、中大有希望。”结果,孩子果真考上了重点高中。”三年高中生活,孩子异常努力。高考结束不久,接到了清华大学通知书。他跪在妈妈跟前说:“我其实知道我不聪明,但是,你的每一次鼓励,都给了我自信与力量!”进一步说,人类的创新智慧,只有在宽松的环境下才能充分释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历史是夜间创造的。”许多杰出的创新成果,如创生活动一样萌生于黄昏之后。如彭加勒的发现福克斯群和福克斯函数,奥古斯丁?凯库发现苯分子结构,无不是在夜间。为何形成这种现象?这是因为“夜间,一般来说,总归要比白昼轻松。而轻松是释放潜意识能力的先导。因此,美国一所学校在其诺菲尔德科学教学方案中,劝导人们“必须为有利的做梦提供机会。我们作家长的,应该把“梦”的外延扩大,扩大成为孩子的创新环境。要注重减轻孩子生理与心理上的压力,让孩子的生活如梦一般轻松。让孩子在梦中展开翅膀,在创新的太空翱翔。当然,创新特别需要宽松的社会环境,然而,目前的社会竞争环境太不宽松了,因此,父母营造家庭的宽松环境就更显得必要了!三、结语创新是一个令人神往的字眼,创新的成果又非常令人羡慕。谁不愿意子女拥有创新的智慧,创新的生活,创新的成果?然而,靠谁?我们不必向上帝祷告。因为我们家长本身就是上帝o要坚信,天才就在你身边,你就是天才的上帝!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