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44994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03.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3地球的绕日运动 同步练习(含解析) .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A.昼夜交替C.一年可分为春夏秋冬四季4.3地球的绕日运动()B.太阳的东升西落D.东边时间总比西边早2假如地球绕日公转时,地轴不再倾斜,而是垂直于公转轨道面。下列现象最有可能在地球上出现的B.没有昼夜交替A.太阳西升东落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D.没有四季更替3 .不属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是().昼夜长短的变化B.昼夜更替C.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D.四季的变化4 .下列现象由地球公转引起的是()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C.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

2、夏天短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5 .我国先后在南极地区建立了长城站、中山站和昆仑站三个极地科学考察站,建站时间一般选在2月份,其原因是此时().风力较小B.是冬季,便于极地考察C.降水较多D.南极气温较高,白昼时间较长6 .下列地理现象中,由地球公转产生的是()A.昼夜更替8 .季节的变化C,太阳东升西落D.不同经度的地方出现时间的差异7.我国北方有“冬至吃饺子”的习俗,这一天地球正运行在下图中的()位置A.点B.点8.地球公转的方向是()A.自西向东C.与自转方向相反C.点D.点B.自东向西D.有时东有时西9.如图为太阳光照图,四图中宁波市白昼由长到短的排序是()10.如图中甲、乙两地的

3、同学通过互联网在同一天的正午测定杆影,并用照相机记录后将图片传送给对方,以下选项是两位同学得到的一组图片,你认为正确的是()地球太阳直射点太阳光二、填空题11吴兴区某校兴趣小组利用影子长度来测量校内国旗杆子高度,为了测量方便,若要使旗杆影子最短,则测量的时间最好选择一年中的日进行测量。下列现象中与“一年中影子长度变化”形成原理相同的是。(选填四季的变化”或“太阳的东升西落”)12 .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甲图中,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可知是从(选填“北极”或“南极”)上空观察,图中处于黑夜的点是。(2)这天太阳直射点在乙图中的点。13 .某同学为解释北半球中高纬度正午杆影长度的变化,分别绘

4、制了夏季、冬季某天正午杆影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1)杆影是由于光形成的。(2)图中箭头B表示的是(选填“正东”、“正西”、“正南或”正北)方向。(3)图中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天正午的是(选填“甲”或乙)。三、实验题14 .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形成了季节的变化。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与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现象,并由此推断正午太阳高度变化的规律。量季冬季提出问题:哪些现象是和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有关的?建立假设:现象一:两幢南北分列的高层公寓,前面一幢楼往往把后面的部分楼层的正午太阳光遮挡住。假设一:被遮挡住阳光的楼层多少与正午太阳高度有关。现象二:学校旗杆的影子,一年中的不同季节,杆

5、影的长短是不一样的。假设二:O寻找证据:为了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找到相关证据,我们应该如何去测量呢?证据一: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多少与前面一幢楼的日影长短有关,日影越长,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正午阳光的楼层越多。太阳高度越小,楼的日影越长。如果夏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的楼层较少甚至没有,说明楼的日影短,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如果冬季正午后面一幢楼被遮挡楼层较多,说明楼的日影长,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小。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交流成果。四、解答题15 .地球自转,同时沿DfCfBfA轨道绕着太阳

6、公转,如图所示。(1)地球自转产生了(填“昼夜交替”或“四季更替”)现象;(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在;(3)今天,丽水的昼夜长短情况为(填字母)。A.昼长夜短B.昼短夜长C.昼夜等长4. 3地球的绕日运动答案解析、选择题1.C【解析】地球公转产生的现象有季节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五带的产生、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等,地球的自转产生的现象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昼夜交替、太阳的东升西落、地方时的差异等是地球的自转造成的,季节的变化是地球的公转造成的。故答案为:C5. D【解析】(1)地球倾斜着身子公转出现的现象有:四季更替;昼夜长短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2)

7、地球自转出现的现象有:日月星辰东升西落;昼夜交替现象;(3)地球上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的热量不同,低纬度热多高纬度热量少。A.太阳西升东落,是自转引起的,因地球的自转仍是自西向东,太阳依旧东升西落,不可能出现,A错误;B、没有昼夜交替,昼夜交替是由自转引起的,地球的自转不受影响,所以仍有昼夜交替,B错误:C、全球各地气温基本相同,地轴不倾斜之后,地球表面受到太阳辐射的情况不同,纬度越高热量越少,所以气温不可能相同,C错误;D、没有四季更替,由于太阳直射点不再南北移动,不同纬度带得到的热量不发生变化,所以将没有四季更替,D正确。故选D6. B【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地球公转轨道的平面

8、约成66.5的固定夹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宜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各地正午的太阳高度也随之发生有规律的变化。除了赤道,地球其他地方一年中都有昼夜长短的变化,在南北极圈以内,甚至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受太阳照射的情况也不完全相同,形成了春、夏、秋、冬四季.在中纬度地区,四季更替表现明显。地球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的更替、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长短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而昼夜现象是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根据题意。故选:B7. C【解析】A:家住淄博的小明早晨给远在美

9、国纽约的姨妈打电话,姨妈却说“晚上好”,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时间差异;B:我们每天自东方迎来黎明的曙光,由西方送走黄昏的落日是由于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C: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因此可知,正午时学校操场上旗杆的影子冬天长夏天短是由地球公转引起的;D:昼夜以24小时为周期交替是地球自转产生的昼夜交替。故选C。8. D【解析】地球的南北极会出现极昼和极夜现象,极昼是指太阳整天不落,极认是指太阳整天不升起。北极的极昼出现在春分至秋分这段时间,在夏至日整个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北极的极夜出现在秋分到第二年春分这段时间,在冬至日整个北极圈内出现极夜现象。南

10、极的情况与北极刚好相反,北极极昼时南极出现极夜,北极极夜时,南极出现极昼,据此可判断选项。2月份时,北半球处于冬季,南半球处于夏季,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南极的气温相对较高,白昼时间较长,所以此时的环境有利于建站,D选项正确。故选D9. B【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和时间差异.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本题考查了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属于基础题.解:地球自转产生

11、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时间差异;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地球五带等现象.故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10. B【解析】地球公转到点时是春分,处是夏至,处是秋分,处是冬至、故选B、考查地球公转的相关知识点8.【解析】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公转的周期是一年.地球围绕太阳公转产生了四季变化、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等.本题考查了地球公转的概况,属基础题.解: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地球在自转的同时还要绕着太阳转动叫地球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与自转方向

12、相同也是自西向东.故选:A.9. B【解析】宁波市位于北半球,白昼由长到短变化时,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读图,图中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兰州白昼最长。图时,白昼缩短,但仍是昼长大于夜长。图时昼夜等长。图南极圈出现极昼现象,宁波白昼达最小值,B符合题意。故选:B10. A【解析】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对于乙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对于甲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据此可以确定影子的方向。由图可知,太阳直射点在赤道,对于乙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南面照射过来,所以乙地的杆影朝北,对于甲地同学来说正午时太阳光从北面照射过来,所以甲地的杆影朝南,A选项正确。故选A二、填空题I

13、L夏至;四季的变化【解析】地球围绕太阳公转时,地轴与公转轨道的平面成66.5的固定倾角,这就使得一年内太阳光线的直射点有规律地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移动。当太阳光宜射在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的冬至日,日期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北极地区出现极夜现象;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为北半球夏至日,日期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北极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当太阳光第一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春分日,日期为3月21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当太阳第二次直射在赤道上时,为北半球的秋分日,日期为9月23日前后,此时全球昼夜平分。北半球的夏至日,H期为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

14、;此时北半球的太阳高度角一年中最大,北半球一年中正午旗杆的影子最短,一年中影子长度变化和四季的变化都是地球公转导致的现象,太阳的东升西落为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故答案为:夏至;四季的变化12. (1)北极;B(2)B【解析】地球绕地轴不停转动,叫地球自转.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自转的周期是一天.地球自转产生的现象是昼夜交替、日月星辰东升西落和时间差异。(1)地球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图中地球自转方向为逆时针,因此甲图是从北极上空观察,图中处于黑夜的点是B。(2)甲图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这是夏至日会有的现象,夏至日时.,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即乙图

15、的B点,此时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出现极昼现象。故答案为:(1)北极;B(2)B13. (1)直线传播(2)正北(3)甲【解析】根据影子的长短可知,冬至日的影子最长,夏至日的影子最短,春分日或秋分日的影子比夏至日要短比冬至日要长。(1)杆影是由于光直线传播形成的。(2)图中表示的是北半球高纬度,阳光从南照射,影子朝正北方向。(3)根据影子的长短可知,冬至日的影子最长,夏至日的影子最短,图中表示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夏天正午的是甲。三、实验题14. 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

16、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解析】1、由现象一与假设一的例子,可以由现象二得出假设二;2、同一地点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随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而有规律的发生变化。太阳高度最大是直射点处90,向南北两极递减。一年中直射点会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太阳高度越大,影子越短,反之越长;3、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大。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由上面的举例可知,假设二为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

17、有关;因为正午太阳高度不同的季节是不同的,要证明物体的影子长度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可以通过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证据二:太阳高度越大,杆影越短;太阳高度越小,杆影越长。由证据一的表达可知,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得出结论: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是:在北回归线及以北地区,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故答案为:旗杆影子的长短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有关;测量不同季节里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或者测量夏

18、季和冬季的正午时同一物体的影子长度);如果夏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短,说明太阳高度较大;如果冬季正午时旗杆的影子长,说明太阳高度较小;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冬至日最小。(或者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冬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小。)四、解答题15. (1)昼夜交替(2)北回归线(3)【解析】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现象,地球公转产生四季变化,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太阳宜射点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为冬至日。(1)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交替现象;(2)当地球公转到A位置时,此时太阳直射在北回归线。(3)当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时,这一天称为夏至日,为6月22日,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内地区有极昼现象,由于当天丽水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故它的昼夜长短情况为A.故答案为:(1)昼夜交替(2)北回归线(3)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