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45341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94 大小:25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4页
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4页
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4页
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4页
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854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docx(9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标准3.1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课程编号1201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96/48,48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6/3,3先修课程平面几何、立体几何后续课程机械设计、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设计等编制人高红英审定人拓晓华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7月10日审定日期2009年7月15H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是机制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

2、障。(2)课程任务:“机械制图及计算机绘图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投影理论和绘制、阅读机械图样的原理和方法,使学生理解投影原理,掌握机件的二维表达方法,能识读常用机件和部件的图样。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一定的图示能力、读图能力和空间思维能力素质,并能取得“绘图员资格职业资格证书。为后续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根底和专业素养。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学习任务:国家标准?机械制图?简介平面立体、回转体视图画法正等测图的画法平面体和回转体截交线回转体的相贯线组合体三视图画法和读法剖视图的表达方法标准件、常用件及其规定画法常用零件的零件图画法和识读计算机绘图常见部件的装配图画法和识读,装配图

3、的作用和内容,部件的表达方法,画、读装配图的方法和步骤减速器和齿轮泵装配体测绘的步骤和方法。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到达以下要求:掌握正投影的根本原理和方法。熟练表达组合体的三视图掌握表达常用复杂机件的方法能够识读和绘制复杂的零件图和中等复杂程度的装配图。所绘图样应做到:投影正确,视图选择和配置恰当,尺寸完整,图面整洁,符合国家标准?技术制图?和?机械制图?的规定。能够正确地使用常用的绘图工具,并掌握徒手绘制草图的技能。会查阅有关手册、资料。能够运用AutoCAD2000或者CAXA电子图版绘制零件图。应养成严谨、认真、细致的专业素养。3.L3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掌握机械制图国家标准的要

4、求A2:掌握正投影的根本原理和方法A3:掌握三视图的画法和尺寸标注A4:掌握组合体三视图的读图方法A5:掌握机械图样的综合表达方法和标准件的画法和标注A6:掌握计算机绘图软件的使用A7:掌握四大类零件的表达方法和识读A8:掌握常用部件装配图的画法和识读(2)能力目标B1:熟练运用绘图工具进行手工绘图B2:熟练表达根本体及其切割和相贯的三视图B3:熟练表达机件和部件的二维图样和三维图形B4:熟练运用AutoCAD或CAXA软件画图B5:熟练绘制标准件和常用件B6:熟练识读机件零件图和部件的装配图(3)素质目标C1:具有二维绘图能力和三位构形能力C2:遵守国标要求,养成良好的专业素养和图学精神C3

5、:具有国家绘图员职业资格C4:培养综合绘图能力C5:培养研究性学习的能力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制图的根本知识和技能AlBlCl.C2202根本体的三视图、立体外表交线A2.B2Cl.C2.C51263组合形体的画图和识图.A5Cl.2484计算机绘图A6B4C2.C3.C4.C5665标准件的画法和标注A5A6B5626号件图画法和识读.A7B4.B6.C51067装配图的画图和识读A6.A7.A8B4,B5,B(.C562合计6630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任课教师应具备高校教师任职资格或企业高级工程师资格,需要熟悉机械领域的双师

6、型教师2名。具有良好的师德修养,能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图学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及工学结合的能力,具有严谨的图学精神和创新的教育理念。(2)仪器设备要求本课程需要测绘实训室和计算机绘图室,测绘零件和部件至少保证6人一套。(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为了保证理论与实践操作密切结合,本课程需要学院教学工厂机加工、钳工和热处理车间各实习1周。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应重视专业根底课与其它相关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密切联系实际应用,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工程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2)教学建议本课程应重点讲解机件的画法和识读、部件的装配图内容;在讲授三视图内

7、容时,应重点介绍三视图的画法和识读;校内实训时,应以画图能力培训为重点;校外实习时,应以识图能力培训为重点。(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运用“教、学、做为一体的教学模式,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利用挂图、模型、多媒体课件、音像设备等教学手段,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采用“情景教学法将课堂教学与制图模型、教学挂图讲解相结合,目的是增强学生的(三维)空间想象能力和感性认识,实现由“直观到抽象,又由“抽象到直观的思维转换;加强实践训练环节,把手工绘图与计算机绘图相结合(4)其它根据工程图学的开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图学开展动态。考核与评价专业根底课考核方式:该

8、课程授课时间分一、二学期,第一学期为考试科目,考试侧重于组合体视图,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按考试成绩占70%,平时成绩占30%评定,实行百分制。第二学期为考查科目,平时考核和作业占40%,考试方式为开卷,考试占60%。实行“优、良、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实训课。应说明说明考试方式(应按工程分开并现场考核),考核范围与重点,评分方式(可分报告评分、现场评分、学生测评小组评分等),成绩构成及比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测绘1).实训成绩按照测绘工程单独记分,选择一级减速器和齿轮泵进行测绘;2).实训成绩评定的方法和标准:主要以学生测绘图样质量为准(占70%),结合平时表现(占30%),实行“优、良

9、、中、及格和不及格五级制评分标准。3.L8课程教学资源(1)教材:(2)参考书:李澄等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钱克强等机械制图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3)网络资源:陕工职院机械制图精品课程网站3.L9有关说明(1)本标准所提的“中等复杂程度的机械零件图和装配图系指相当于一般齿轮泵、机用虎钳复杂程度的装配图和局部零件图。(2)在保证到达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对教学内容、次序和学时分配等,可根据具体需要作适当的调整。(3)上机操作内容主要在教学后期完成,可结合课程内容安排学生进行计算机绘图练习。3.2“工程力学”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力学开课部门根底部系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

10、动化课程编号1202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72/72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先修课程高等数学、机械制图后续课程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编制人翟芳婷审定人乔琳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9月20日审定日期2009年9月25日3,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工程力学是为高职工科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技术根底课。本课程围绕高职高专培养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掌握专业技能打下必要的技术根底。(2)课程任务“工程力学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为解决工程构件的受力分析、运动和动力分析,以及构件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计算问题提供根本的力学理论和计算方法。

11、通过本课程的教学,应使学生对课程的根本内容有较全面的了解;并能掌握力学的根本概念、根本理论和根本方法,能应用力学分析问题的方法求解简单的工程实际问题。3.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掌握受力图的画法。A2:掌握力线平移定理内容。A3:掌握力的投影、合力投影定理、力矩、合力矩定理、力偶矩及平衡方程式的应用。A4:掌握求形心的各种方法。A5:掌握各种变形形式的受力特点。A6:掌握绘制各种根本内力图的规律,能求出最大内力值。A7:了解杆件发生根本变形时应力分布的规律,掌握求解最大应力值的公式。A8:正确掌握应力、变形、应变、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等根本概念和各种根本计算公式。A9:对弯扭组合的圆轴,能画

12、出其计算简图,并能正确地进行强度计算。A10:了解常用材料在常温静载下的力学性能以及破坏现象。(2)能力目标B1:能从机械结构中取出研究对象的别离体,画其受力图。B2:能对机械结构构件的受力图进行化简,最终能将物体所受的力系化简成一个力和一力偶。B3:能应用平衡方程式求解未知力。B4:能求出物体的重心、质心和形心。B5:依据构件的受力图能判断构件发生什么变形形式。B6:构件在工作过程中能判断其危险截面在什么地方。B7:能确定简单机械结构构件的危险点。B8:围绕强度、刚度和稳定性问题能从平安和经济两方面考虑对简单机械结构构件进行设计。B9:能对轴类零件根据强度公式进行强度校核和确定截面尺寸。B1

13、0:能对材料从力学性能角度分类,知道塑性材料和脆性材料使用的工作环境的区别,及不同类型材料能根据工作环境采用适宜的截面形状。(3)素质目标C1:严谨、求实、标准的作风。C2:工程设计中始终具有实用、平安和经济意识,平安第一、经济第二。C3:节约意识。C4:创新意识。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受力图AlBlCl332化简力系A2B2Cl113求解未知力A3B3Cl424平面图形求形心A4B4Cl115确定变形类型A5B5Cl216确定构件危险截面A6B6CEC21257确定构件危险点A7B7Cl、C2558构件强度校核A8BSCEC2559轴类

14、零件的设计构件A9B9Cl、C2、C3、C45510确定构件工作时的最大载荷A8B8CKC2、C41111门式起吊机大梁的截面形状AlOBlOCl、C2、C322合必41313.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从事本课程名称教学的教师,应具备以下相关知识、能力和资质: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熟悉工程力学课程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要求熟悉与课程相关的机械结构及工作原理(2)仪器设备要求确保每个班级课程教学进行材料力学性能实验。准备好实验设备和实验用拉伸试件。3.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后续知识的掌握,有针对性地采取与后续知识相关的例题讲解、任务驱动、课堂讨论与练习等行动导向的教学

15、模式。(2)教学建议本课程应重点讲解静力学和材料力学内容;在讲解材料力学内容时,对于构件的设计应重点突出平安性和经济性。(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工程案例分析、分组讨论、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4)其它随着科技的开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创造、新机器,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3.考核与评价本课程属专业根底课,侧重于考核工程设计的实用计算。期末考试成绩占70%,平时训练成绩占30%。3.课程教学资源(1)教材:?工程力学?刘思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

16、参考书:?工程力学?、?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3)其他:校园网?工程力学?精品课3.3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开课部门材料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号1203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72/72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4.5/先修课程机械制图工程力学金工实训后续课程金属切削加工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机械设计编制人李红莉审定人杨兵兵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9月10日审定日期2009年9月1503.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进行岗位能力培养的一门核心课程,本课程针对人才需求组织教学内容,按照工作过

17、程设计教学环节,为岗位需求提供职业能力,为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提供保障。(2)课程任务“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工程材料、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生产的根本知识,掌握机械制造中常用金属材料的类别、成分、组织和力学性能,能选择典型零件的材料与热处理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应具备合理选材、选择毛坯、培养工艺实践素质,通过热加工实习,熟悉毛坯生产过程;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根底。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学习任务:1)金属的常用力学性能指标及其测试;2)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结晶过程方面的信息提取;3)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Fe-Fe3C相图分析;4)钢的普

18、通热处理工艺的制定,零件加工中热处理工序的安排;5)常用工程材料分类、牌号、性能及用途分析;6)铸造生产技术;7)锻造生产技术;8)焊接生产技术。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到达以下要求:1)熟练掌握金属的力学性能及其测试方法;2)熟悉金属的晶体结构及其结晶过程;3)熟练掌握Fe-Fe3C相图,了解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4)熟练掌握常用的工程材料,了解其分类、牌号、性能;5)熟悉铸造生产过程,具备一定的铸造毛坯选择能力;6)熟悉锻造生产过程,具备一定的锻造毛坯选择能力;7熟悉焊接生产过程,了解常用的焊接方法及焊接结构设计过程。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编号Ai)A1:熟悉金属材料的常用

19、力学性能指标及其测试方法A2:熟悉金属的晶体结构及结晶过程A3:熟悉Fe-FesC相图,了解铁碳合金的成分、组织、性能之间的关系A4:熟悉钢的普通热处理工艺,具有选用工程材料和安排热处理工序的初步能力A5:熟悉常用的工程材料的分类、牌号、性能及用途A6:了解热加工(铸造、锻压、焊接)生产的根本原理、工艺特点和应用场合。A7:具有选择毛坯的初步能力。(2)能力目标(编号Bi)B1:掌握常用力学性能指标测试方法。B2:熟悉Fe-Fe3C相图的绘制。B3:熟悉工程材料国家标准。B4:掌握普通热处理工艺的制定。B5:掌握铸造生产方法及铸造毛坯的选择。B6:掌握锻压生产方法及锻造毛坯的选择。B7:掌握焊

20、接生产方法及焊接结构设计过程。(3)素质目标(编号Ci)C1:着装整洁,符合规定;保持工作环境清洁有序,文明生产。C2:团结协作和与人沟通。C3:严格执行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工艺文件和平安操作规程。C4:保护设备及工具、夹具等。C5:整理加工技术文件。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钢的热处理技术Al、A2、A3、A4Bi、B2、B3、B4Cl、C2、C3、C4、C52662常用的工程材料及其性能分析A3、A4、A5B4、B5ChC2、C3、C4、C5103铸造生产技术A6、A7B3、BCl、C2、C3、C4、C5824锻压生产技术A6、A7B3、

21、B6Cl、C2、C3、C4、C5825焊接生产技术A6、A7B3、B7Cl、C2、C3、C4、C582合计60123.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熟悉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领域的双师型教师2名。(2)仪器设备要求有常规热处理设备,金属性能测试设备(硬度计、万能试验机、冲击试验机、疲劳试验机)、砂铸设备、特种铸造设备、焊机及其辅助设备。(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热处理实训室、力学性能实验室、铸造实训基地、理实一体化教室。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应重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课堂与实训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2)教学建议本课程应重点

22、讲解铁碳合金相图与非合金钢、钢的热处理内容;在讲解铁碳合金相图与非合金钢内容时,应重点介绍铁碳合金相图。(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应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案例分析、分组讨论、角色扮演、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教学组织形式应多样化,尽量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4)其它根据加工制造业的开展,在平时授课中应介绍一些有关的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其开展概况,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3.考核与评价(1)依据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成绩考核规定制定本方法(细那么)(2)本课程的考核为理论测试。(3)对学生成绩采用百分制。(4)考核内容主要包括纪律考

23、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课内实验、理论考试等五局部组成。(5)总成绩的计算方法:总成绩二平时成绩(纪律与考勤、课堂提问、平时作业、课内实验)X30%+理论考试成绩X70%。(6)任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学生成绩的考核评定可以有所侧重,允许考核工程的单项成绩在10%范围内浮动,但总比例构成不得超出100%。(7)“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具体考核标准见表5。表5”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考1亥标准序号考核工程考核工程内容所占比例备注1纪律考勤每节课对学生进行点名考勤,并登记在积分册上。旷课三次的学生,考勤成绩按零分计算。10%如有学生请假须注明并要有请假条。2课堂提问现场问答在课堂或实习实训现场

24、对学生进行提问或组织讨论,并对每个学生的表现进行成绩评定。5%课堂随机提问、讨论课、现场问答形式3课内实验实验平安、实验纪律、实验操作能力、实验报告等。如成心损坏实验设施,按零分计算。5%由实验老师提供实验成绩4作业作业要求学生要按时交给任课老师,10%本课程作业安任课老师登记学生平时作业的情况并给出成绩。排为56次5集中测试(理论考试)本课程为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的一门专业根底课程,理论教学为其主要形式,考试内容应覆盖工程材料及热加工的各个知识点。70%考试内容应以铁碳合金和热处理工艺及应用为侧重点合计100%总成绩:平时成绩X30%+理论考试成绩X70%3.课程教学资源(1)课程标准、课时

25、授课方案、教学方案。(2)参考教材、教师讲义、授课教案。(3)工程手册、工艺案例。3.有关说明(1)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技术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强的综合性专业根底课。学习本课程应先进行金工实习,具备热加工生产实践的感性知识,同时还需具备机械制图的识图、绘图能力和工程力学的根底知识,并具有公差配合、加工精度和外表粗糙度的根本知识。(2)实验由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安排。3.4“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制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号1204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72/72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机械原理和机械零

26、后续课程“机械零件车削加工、“机械零件铳削加工、件、金属材料与热加工技术“机械零件磨削和刨削加工、“机加工艺方案设计与实施等编制人冯丽萍审定人魏康民制定/修订日期2009年9月15日审定日期2009年9月20日3.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重点建设的五门优质专业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结合典型工作任务基于工作过程的“理实一体化课程。本课程包含公差与测量两大方面内容,把计量学和标准化两个领域的相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与机械设计、机械制造、质量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是与制造业开展紧密联系的一门综合性学科。本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精度意识和对机械零

27、件的检测能力,为学生考取机床操作中级工效劳。(2)课程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具有扎实的公差与测量根本理论知识,熟悉最新的国家标准,能够熟练选择和使用测量器具,具有对典型零件实施检测的能力,掌握光滑极限量规的设计原那么和根本方法,养成“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获得机械制造业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公差与检测的知识和技能,直接为学生胜任该专业核心就业岗位效劳。将学生培养成为能适应生产、建设、效劳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该课程的主要任务和要求:主要学习任务:机械零件检测的根底知识;互换性的广泛使用;尺寸公差与配合的根本知识和选择方法,在零件上的标注和检测方法;形位公差的

28、根本知识和选择方法,在零件上的标注和检测方 零件外表粗糙度的评定指标和检测方法; 圆锥零件的根底知识和检测方法; 螺纹零件的根底知识和检测方法;齿轮的使用要求和检测方法;量规的设计根本方法和原那么;综合类零件的检测方法的设计以及检测仪器的选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到达以下要求:熟练掌握机械零件图纸的识图、分析和加工信息提取; 熟悉机械零件加工误差产生的原因,并对原因进行分析; 根据零件图纸要求,使用一般仪器对零件进行检测; 熟练尺寸误差的根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熟悉形位误差的根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熟练外表粗糙度误差的根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熟练圆锥零件误差的根本操作

29、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熟练螺纹误差的根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熟练齿轮误差的根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熟练量规的设计方法和原理; 熟练综合零件误差的根本操作方法和检测仪器的选择; 掌握各类零件的检验,能对误差进行分析、优化、评价和总结。3.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1:“极限配合根本理论尺寸测量的根本原理与方法A2:形位公差根本理论形位误差测量原理与方法A3:外表粗糙度根本理论外表粗糙度测量原理与方法A4:锥度公差根本理论锥度测量原理与方法A5:螺纹公差的根本理论螺纹测量原理与方法A6:齿轮公差根本理论齿轮测量原理与方法A7:量规设计原理与方法A8:公差配合理论及典型零件公差知识(

30、2)能力目标B1:内径测量外经测量B2:形状误差测量位置误差测量B3:分别用针描法、光切法、干预法测量外表粗糙度B4:内锥测量外锥测量B5:影像法测量螺纹三针法测量螺纹B6:齿轮各参数的测量B7:设计光滑极限量规和位置量规B8:箱体测量(3)素质目标C1:培养学生踏实严谨、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C2:培养学生敬业爱岗、团结协作的工作作风C3: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论文写作的能力C4:培养学生自我提升、开拓创新的能力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尺寸测量AlBlClC2682形位测量A2B2ClC2683外表粗糙度测量A3B3ClC2244锥度测量A4B4

31、ClC2245螺纹测量A5B5ClC2246齿轮测量A6B6ClC24107量规设计A7B7C3C4228综合测量A8B8C3C426合计26463.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熟悉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领域的双师型教师6名。(2)仪器设备要求本课程需要设备主要有长度测量仪器、形位测量仪器、齿轮测量仪器、外表粗糙度测量仪器、螺纹测量仪器、角度测量仪器、综合测量设备等七大类30种,要求小型仪器每种3-5台、大型仪器每种保证1台。(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本课程全部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常规教学过程均在机械测量实训室完成。另有秦川机床股份、陕西汉川机床、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法士特齿轮、中联中科

32、集团公司、西部材料、宁夏中卫大河机床有限责任公司、西北轴承厂、宁夏小巨人机床等校外实训基地。3.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基于工学结合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在理实一体化实训室完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养成精益求精、认真负责的职业态度和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基于工作过程的“六步法教学模式以生产零件为载体,设计教学情境,每个教学情境有着完整的工作过程,即“六步法的教学模式(2)教学建议本课程重点讲解尺寸、形位、外表粗糙度及典型零件的测量;在讲解尺寸、形位、外表粗糙度等测量内容时,重点介绍根本测量方法与操作技能;在进行典型零件的测量学习时,重在培养学生依据根本知识,解

33、决实际测量问题的能力。校内实训应以典型工作任务为重点;校外实习应以综合测量为重点。(3)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本课程根据课程内容和学生特点,灵活运用示范教学、分组讨论、引导文等多种教学方法以及运用信息技术、建立课程网站、建立教学资源库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乐于实践,提高教、学效果。(4)其他根据现代测量技术的开展,在平时授课中介绍测量技术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让学生及时了解最新的科技动态。3.考核与评价基于本课程工学结合、“理实一体化教学特点,建立职业化的综合考评体系,对学生专业能力进行全面、客观、公正地评价。考核内容包含下面四局部:(1)根本工作任务考核重点考核学生对8个学习情境,12个子

34、学习情境中“六步测量流程的实施与完成质量,占总成绩30%。(2)根底理论及测量设计考核根底理论采用闭卷法考核,主要考核公差配合根本理论和机械测量根本知识;测量设计能力采用开卷法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占总成绩30%。(3)实际操作考核考核学生对实际生产零件各几何量独立进行测量方案设计、实施测量,处理测量结果并判断零件的合格性的能力,占总成绩30机(4)职业素质考核包括课前准备,课后仪器护理,环境维护,上课答复下列问题、实操表现、出勤等环节,占总成绩10%。3.课程教学资源(1)教材:?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十一五规划教材。(2)参考书:?简明公差标准应用手册?

35、、?几何量公差与检测?、?几何量精度设计与检测?等。(3)其他:课程网站、课程教学录像、电子课件、习题库等。3.有关说明本门课程为精品课程。3.5“机械原理与机械零件课程3.课程根本信息课程名称机械原理与机械卷件开课部门机械工程学院适用专业机械制造与自动化课程编号1205课程总学时/学期总学时120/72、48课程总学分/学期总学分7.5/4.5、3先修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工程材料与热加工根底?、?工程力学?公差配合与机械测量技术?后续课程?机械零件车削加工?、?机械零件铳削加工?、?现代加工技术与实训?、?毕业设计?、?机械创新设计与制作?等编制人张景学审定人朱凤芹制定/修订日期20

36、09年9月10日审定日期2009年9月15日3.课程性质与任务(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一般学习领域中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其它机类及近机类专业的平台课程。既为专业学习领域课程效劳,又要培养学生初步的机械设计能力。(2)课程任务本课程的任务是学习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使学生掌握机械设计的根底知识,初步具有分析、设计及运用简单机械装置的能力,初步具备设计人员的根本素质,为后续专业领域课程的学习及职业生涯打根底。主要学习任务:认识机器的组成。 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 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 常用机械传动的分析与设计。 机械联接的分析与设计。 轴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 回转体的平衡计算与

37、试验。 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后,应到达以下要求: 能初步分析机器的组成,理解机器的传动原理。 能够读懂和绘制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简图,判断其运动确实定性。 熟悉常用机构的类型、特性及应用,能选择和设计常用机构。 熟悉常用机械传动的类型、特性及应用,能选择和设计常用机械传动。 熟悉可拆机械联接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能选择和设计机械联接。 熟悉轴系零部件的类型、特点及应用,能进行轴系结构的设计。 了解回转体平衡的目的、方法及试验原理,能进行回转体平衡计算。 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和维护简单的机械装置。3.课程目标(1)知识目标Al:了解机器的组成、机器设计的根本要求和一般程序

38、。A2:了解平面机构的组成,掌握其运动简图绘制方法和自由度计算方法。A3:熟悉平面四杆机构的类型、特性及应用,掌握四杆机构的设计方法。熟悉凸轮机构的类型、特性及应用,掌握凸轮机构的设计方法。熟悉常用间歇机构的类型、特性及应用。A4:熟悉齿轮传动的类型、特性及应用;熟悉齿轮传动的齿形、参数、尺寸及传动条件;掌握齿轮传动设计的根本理论和方法。熟悉轮系的分类及功用,掌握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熟悉带传动的类型、特性及应用,掌握带传动设计的根本理论和方法。熟悉链传动的类型、特性及应用,掌握链传动设计的根本理论和方法。A5:熟悉螺纹联接、螺旋传动、键联接、销联接的类型、特性及应用,掌握其设计的根本方法。A

39、6:熟悉轴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轴的结构设计和强度计算方法。熟悉滑动轴承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了解非液体摩擦滑动轴承的设计方法。熟悉滚动轴承的类型、结构、特点、应用和代号,掌握滚动轴承的类型选择、尺寸选择和组合设计方法。熟悉联轴器和离合器的类型、结构、特点及应用,掌握联轴器的选用方法。A7:了解回转体平衡的目的、方法和试验原理,掌握回转体平衡计算方法。A8:认识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能力目标B1:能够初步分析机器的原动局部、传动局部、执行局部和控制局部。B2:能够读懂和绘制简单机械系统的运动简图;能计算平面机构的自由度及判断机构运动确实定性。B3:能够进行平面四杆机构、凸轮机构和间歇

40、机构的简单分析、选型和图解设计。B4:能够进行齿轮传动、带传动和链传动的设计;能够计算定轴轮系、行星轮系、简单混合轮系的传动比。B5:能够正确选择螺纹联接、键联接、花键联接、销联接的类型和尺寸。B6:能够进行轴的结构设计,并进行轴的受力分析,概略校核轴的强度。能够合理选用轴承类型及尺寸,并进行滚动轴承的寿命计算。能够正确选用联轴器和离合器。B7:能够对简单的回转体进行静、动平衡计算。B8: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设计和维护简单的机械装置。(3)素质目标C1:养成科学严谨的态度。C2:有钻研精神和创新意识。C3:有团结协作精神,乐于与人沟通。3.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序号教学任务或工程教学内容理

41、论学时实践学时知识技能素质1认识机器AlBlClC2C3222机构运动简图测绘与分析A2B2423常用机构的分析与设计A3B31424常用机械传动的分析与设计A4IM3285机械联接的分析与设计A5B5806轴系结构的分析与设计6B61027回转体的平衡计算与试验A7B7118简单机械装置的设计A8B82303.教学根本条件(1)师资要求本课程需要熟悉机械设计与制造领域的双师素质教师2名,具体应到达以下要求:获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专任教师);熟悉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熟悉常用机构和通用零件的分析及设计方法;具有一定的设计实践经验,掌握CAD、CAXA等绘图软件,了解PRO/E等三维造型软件;具有一定

42、的操作、拆装、维护机械装置的经验。(2)仪器设备要求本课程采取单班(50人)教学,小型实验应保证2-3人有一台设备,大型实验应保证每5-10人有一台设备,每一组应有一套机械装拆工具。需要的设备如下:多媒体教学设备:计算机、投影机、投影屏、实物展台、黑板等。直观教学设备:常用机构陈列柜、通用零件陈列柜、独立的机构模型、独立的通用零件模型、教学插齿机、平衡机。装拆用设备:减速器、变速箱、修鞋机、废旧机床,其它典型的机械装置、装拆起重设备、常规机电工具。实验设备:轴系结构实验箱、机械传动实验台、机构搭接实验台、齿轮范成及根本参数测定仪器、彗鱼组装模型。(3)实验实训场所要求本课程机器的认知教学,需要

43、在工业中心、校办工厂参观24学时;本课程进行设计训练,需要在工业中心机房上机,应保证每人一台计算机;本课程理论与实验一体化教学,需要能够容纳50名学生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实训室,面积200平方米;本课程一体化教学,需要能够容纳50名学生进行机械装拆实训的实训室,面积200平方米。3.课程实施建议(1)课程模式建议本课程是一般学习领域课程,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性。为了使学生有效的掌握机械设计的根底知识,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应采取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具体讲就是课堂与实验地点一体化,理论学习与设计训练一体化。(2)教学建议本课程应重点讲解常用机构、机械传动、通用零部件的组成、原理、特点、应用及设计等根本知识。实验实训时,应以建立对机构和零件的感性认识、理解其工作原理和特性为重点。设计训练时,以了解机械设计的一般规律、综合应用和序化所学知识为重点。对于曲柄存在条件、齿廓啮合根本定律、轮齿根切分析、变位齿轮、斜齿轮的法面参数及当量齿轮、锥齿轮的当量齿数、齿轮受力分析、齿轮强度计算等一些难点问题,讲清概念和思路即可,公式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