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凭箜篌引》复习清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47445 上传时间:2024-01-1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6.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李凭箜篌引》复习清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李凭箜篌引》复习清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李凭箜篌引》复习清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李凭箜篌引》复习清单.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李凭箜篌引复习清单一、了解作者李贺,中国匿代诗人,字长吉。祖籍陇西,生于福昌(今河南宜阳)昌谷,后世称李昌谷。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但家己没落。青少年时,才华出众,名动京师。父名晋肃,因避父讳(晋、进同音),终不得登第。一生愁苦抑郁,体弱多病,只做过3年奉礼郎,卒时仅27岁。其诗长于乐府,多表现政治上不得意的悲愤。善于熔铸词采,驰骋想像,运用神话传说,创造出新奇瑰丽的诗境,在诗史上独树一帜。有些作品情调阴郁低沉,语言过于雕琢。二、了解背景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三、题意释义“李凭”是梨园弟子,也是著名的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日一回

2、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之高,似乎远远超过盛唐时期的著名歌手李龟年。他的精湛技艺,受到诗人们的热情赞颂。“箜篌”:从西域传来的大型弦乐,有大箜篌、小箜篌、竖箜篌、卧箜篌四种。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坚抱在怀,用两手齐奏。“引”:曲调的开头部分。箜篌引,原以箜篌伴奏的乐府歌曲,这里诗人第一次用这题名实写箜篌演奏。四、字词理解(一)明确字音神妪(yu)瘦较(jiao)简桂树(yl)(二)典故梳理江娥:指娥皇、女英。传说舜南巡,葬于苍梧,尧二女娥皇、女英泪下沾竹,文尽生斑。素女:传说与皇帝同时期的神女,善于弹瑟歌唱。中国:即国之中央,指在国都长安城里。紫皇:道教传说中地位

3、最高的神仙”。女婿:中华上古之神,人首蛇身,为伏羲之妹,风姓。神妪:女神成夫人。据说她喜好音乐,能弹箜篌,闻人弦歌,辄便起舞。吴质:即吴刚。月中有桂,有蟾蛛,吴刚被谪令伐树J五、文意理解(一)诗意理解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蜗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

4、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六、诗意赏析1、诗人在表现李凭演奏技艺的高超时使用的表现手法:诗人使用了侧面烘托、通感、夸张等表现手法。本诗没有对李凭的技艺进行直接的评判,只是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对乐声及其效果进行摹写。“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等句运用了通感的修辞手法,“石破天惊逗秋雨”等句使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2、结合全诗,从艺术手法上欣赏,这首诗的特点:描绘感受,惊心动魄。这首诗着重写“感”,写音乐给人的感受,写音乐强烈的,惊心动魄的艺术感染力。想象奇特,瑰奇绚丽。诗人借助想象的翅膀,飞向天庭,飞上神山。把自己对箜篌声的抽象感觉借助联想转化为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引人人胜。活用典故。这首诗用典灵活,将众多神话传说进行了综合加工,熔铸在诗人独特的奇峭词句和想象中,创造了神奇瑰丽的艺术境界。七、主旨概括诗人致力于把自己对于箜篌声的抽象感觉、感情与思想借助联想转化成具体的物象,使之可见可感。诗歌没有对李凭的技艺作直接的评判,也没有直接描述诗人的自我感受,有的只是对于乐声及其效果的摹绘。然而纵观全篇,又无处不寄托着诗人的情思,曲折而又明朗地表达了他对乐曲的感受和评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