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要点课程讲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要点课程讲义.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西医结合妇科学-妇产科疾病的中医诊断与辨证要点课程讲义要点8月经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带下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妊娠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产后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杂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月经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一)月经病的诊断主要是以月经周期、经期和经量的异常情况,以及伴随月经周期或绝经前后出现的突出症状为依据。经期伴随症状月经周期(二)月经病的辨证要点主要是以月经的期、量、色、质、气味,伴随月经周期性出现突出症状的特点,结合全身证候与舌脉为依据。1 .以期而论周期提前者,多为血热或气虚。周期推后者,多为血虚、肾虚或血寒、气滞、痰湿。周期先后无定者,多为肝郁或肾虚。经期延长者,多为气虚、血热和血瘀。2 .以量
2、而论量多者,多属血热、气虚和血瘀。量少者,多属血虚、肾虚血寒和血瘀。量或多或少者,多属肝郁或肾虚。3 .以色而论色鲜红或紫红者,属热。黯红者,属寒。淡红者,属虚。黯淡者,为虚寒。4 .以质地和气味而论黏稠者,属热属实;清稀者,属寒属虚;有血块者,属血瘀。若兼气味臭秽者,多属热(毒);气味血腥者,多属寒;恶臭难闻者,多属瘀血败浊成毒为患,病多险恶。5 .以经期伴随症状而论在经前或行经之初出现者,多属实证;在经后或行经末期出现者,多属虚证;平时持续存在,经期加重者,多属湿热蕴结或气滞血瘀。带下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一)带下病的诊断主要是以带下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或局部症状为依据
3、。(二)带下病的辨证要点主要是以带下的量、色、质、气味异常.的特点,结合全身与局部症状及舌脉为依据。带下量多,色白质稠,如唾如涕,绵绵不断者,多属脾虚;量多质薄,清稀如水者,多属肾虚;量多质稠,色黄或黄白相兼者,多属湿热。若带下腥臭多属寒证;若酸秽腐臭,则为热证;若带下黄绿如脓,为湿热成毒;若带下恶臭难闻,为热毒内炽之象。若兼阴中瘙痒,属湿热蕴结,酿虫生风;兼五心烦热,或潮热盗汗者,属虚热证。妊娠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一)妊娠病的诊断首先要确定妊娠。诊断时要注意分清是母病动胎还是胎元本身有缺陷,是病理性妊娠本身的疾病还是妊娠期合并发生的内、外科病证。同时还要分辨哪些是妊娠早期容易出现的疾病,哪些
4、是妊娠中、晚期发生的疾病。(二)妊娠病的辨证要点应抓住妊娠病不同临床主证的特点,结合全身兼证和舌脉征象。如妊娠恶阻,主要依据呕吐物的颜色、气味、性状进行分析。一般呕吐清涎,口淡者,多属脾虚。呕吐物夹有痰涎者,为脾虚夹痰。呕吐物带酸苦味或辛辣味,多属肝胃郁热。又如妊娠肿胀应根据肿胀发生的部位、范围、程度等特点辨其性质与证型,首先分清属于水肿还是气胜。一般肿胀延及大腿、外阴和胸腹部,程度较重,皮薄而光亮,按之凹陷,即时难起,为水肿,属脾虚、肾虚或脾肾阳虚。肿胀部位不定,程度不重,皮厚而色不变,按之无明显凹陷,随按随起,为气肿,属气滞湿阻。产后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一)产后病的诊断产后病是分娩结束后至
5、产樨期中发生的与分娩和产褥有关的疾病。产后病的诊断主要依据近期有分娩史,全面了解患者产前有无妊娠合并症及其治疗效果,产时有无异常,是否顺产、滞产、手法或器械助产、剖宫产,出血多少,有无创伤等,并把握好时限以及与分娩和产褥有关等要点。历代医家十分重视对产后病的研究:早在东汉时期就提出了“新产三病”,即“痉”、“郁冒”、“大便难”。唐代以后又提出产后败血上冲有“产后三冲”,“冲心”、“冲肺”、“冲胃”三种危重症。清代把产后发生呕吐、盗汗、泄泻三种伤津耗液的病证称为“产后三急”。(二)产后病的辨证要点应注重“产后二审”一审小腹痛与不痛,以辨恶露有无停滞;二审大便通与不通,以验津液之盛衰;三审乳汁与饮
6、食多少,以察胃气的强弱。杂病的诊断与辨证要点(一)妇科杂病的诊断妇科杂病主要是指凡不属经、带、胎、产疾病范畴之内,而又与女性特殊解剖和生理病理特点有密切关系的一类疾病。诊断主要依据各病证特有的临床表现,结合辅助检查。(二)妇科杂病的辨证要点主要依据各病证不同临床主证特点,结合全身兼证和舌脉征象,运用脏腑、气血、八纲辨证的方法进行综合分析和证候归纳。【Ai型题】面部颜色和光泽的变化,可以反映脏腑气血盛衰和邪气消长的情况。若面色苍白多为A.气虚B.血虚C.肾虚D.气血虚E.心血不足【正确答案】D【Ai型题】问月经史时要注意月经的A.期、量、色、质B.量、色、质、味C.期、量、色、味D.初潮或绝经年龄E.伴随症状【正确答案】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