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51748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92.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4章 植物与土壤 (4.1-4.3)综合练习(含解析).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4. 1-4.3练习一、选择题1 .小王取两个相同的量筒,分别放人相同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发现完全浸没两者时,土壤中加入水的体积要大于铁块中的体积,这说明()A.土壤中含有水分B.土壤中含有空气C.土壤的密度大于铁块D.土壤容易形变2打针输液是人们生病时常用的一种治疗方法,而今也常应用于果树栽培和树木移植过程中,给植物“打针”输入的液体中主要由哪些物质()有机物水无机盐维生素.A.B.C.D.3.将两株生长情况基本相同的玉米苗,分别放在盛有等量蒸储水和土壤浸出液的玻璃器皿中进行培养,结果如图所示(1号为土壤浸出液,2号为蒸馈水).对此分析正确的是()实的开的时一段时间后.此实验的变量是水B.该实

2、验需在暗处进行C.实验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D.土壤浸出液为植株生长提供了无机盐4 .“秸秆还田”是指在农田里将打碎的秸秆与土壤混合,有利于提高植物的产量。下列关于“秸秆还田”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C,可为植物提供有机物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5 .小明为观察叶细胞吸收水分后的变化,在一株植物上取相同的两片叶子,把甲叶片放在阳光中曝晒10分钟,乙叶片放在清水中浸泡10分钟。然后分别制成临时装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可以发现其中细胞内变化最大的结构是(A.细胞核B.细胞壁C.液泡D.叶绿体6 .玉麟牌西瓜是温岭的特色农产品。种植西瓜理想的

3、土壤是通气,透水,同时能保水保肥,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下列按体积分数构建的土壤组成模型中,符合上述土壤要求的是()7 .滴水穿石在科学上的解释正确的是(A.岩石在水力冲击下可以风化变成小碎块8 .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形成的9 .土壤中的腐殖质是在水冲击下埋入矿物质中形成的D.地壳表面的矿物质都是在水力作用下由岩石风化形成的8.关于土壤的结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土壤中矿物质颗粒小,土壤空隙也小,土壤中水少而空气较多B. 土壤中各成分发生变化,其结构还会在较长时期不变C. 土壤的矿物质颗粒包括砂粒、粉砂粒、黏粒三种D. 土壤中含量最高的是矿物质颗粒,它属于有机物9.对土壤样本的选取

4、错误的是()A.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B.拔掉所有的植物,选取最好的土壤样本C.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D.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梅花10.做土壤渗水实验时,必须控制条件相同的是(取用砂粒和黏粒的体积相同加入的水量一定要相同漏斗的形状要完全相同漏斗里放入的脱脂棉花要一样多锥形瓶的大小应完全相同A.B.C.D.二、填空题IL把两个同样的细胞分别放在清水和盐水中,细胞分别呈现两种状态,如图所示.请回答:(1)图中的箭头表示什么意思.(2)说出A.B细胞所处的状态名称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A现象的原因:.B现象的原因:.12岩石变成土壤,首先

5、要经过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有、等。13岩石在长期的风吹雨打、和生物的作用下,逐渐成为越来越小的碎块,最后形成了含有腐殖质、和的土壤。其中腐殖质主要来源是生物的和O14无机盐的作用:(1)氮、镁:合成叶绿素的原料;(2)氮.硫:合成的原料;(3)钾:使植物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4)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和死亡的,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o土壤中溶于水的是植物生长所需的重要物质。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是植物的根呼吸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三、实验题16植物的根

6、能不断地向土壤深处生长,科学兴趣小组想探究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在哪儿。(I)如图甲是兴趣小组通过(填“显微镜”或“放大镜”)观察到的根尖结构。他们认为,根尖是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因为根尖结构中的区能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细胞,区又能迅速使细胞生长,将植物根推向土壤深处。(2)植物根的其他部位是否也能生长呢?兴趣小组对此展开实验探究,他们利用图乙所示植物设计了下列三组实验方案:方案一:取一棵长势良好的植物,剪去所有的根尖,将根放在含有营养液的烧杯中培养,观察植物根的生长状况。方案二:取一棵长势良好的植物,将部分根剪去根尖,另一部分保留根尖,将根放在含有营养液的烧杯中培养,观察植物根的生长状况。方案三:取两棵

7、长势相同的植物,一棵剪去所有根尖,另一棵保用根尖,将两棵植物的根放在含相同营养液的两只烧杯中培养,观察两棵植物根的生长状况。以上三种实验设计方案中,你认为最佳的方案是,理由是O四、解答题17.某同学表演了一个小魔术:取两块等大的萝卜条,各放入等体积的透明液体中,20分钟后,该同学取出萝卜条发现:A烧杯中的萝卜条变硬了,B烧杯中的萝卜条软了.请你帮他分析其中的原因:(1)“魔术”的奥秘在于A,B烧杯中的液体,他们分别可能是A.清水;清水B.清水;10%盐水C.10%盐水;10%盐水D.10冬盐水;清水(2)萝卜条软硬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细胞吸水和失水,以下C,D两幅图哪一副能说明B图中的现象?(

8、3)根是陆生植物吸水的主要器官,在根尖结构(E图)中,(选填序号)是根吸收水分的主要部位。(4)农民伯伯深层施肥,这有利于农作物根系向土壤深处生长,这说明根具有的特性之一是O18如图是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植物细胞发生的一个过程,请据图完成问题.(I)AC表示植物细胞的过程.(2)根能吸收土壤溶液中的无机盐,若一次施肥过多,能否出现这一现象?为什么?.(3)我们可采用田间挖深沟、田内浇透水的方法进行改良,这样做的目的是若想在这样的地里种植作物,如种植玉米、小麦、水稻,你认为种植什么最好?,理由是4.1-4.3练习答案解析、选择题1.B【解析】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摇篮。在漫山遍野的土壤里生长着各种各样

9、的植物,土壤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微生物,如细菌、真菌、放线菌等;除了土壤生物、空气外,土壤中还有植物生长所必需的水;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构成土壤的物质有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类。土壤的固体部分主要由矿物质颗粒和腐殖质组成,其中矿物质颗粒占固体部分的95%左右。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两个量筒中加入等体积的铁块和土壤,完全浸没在水中,土壤加水的体积大于铁块加水的体积,由于空气不易溶于水,说明土壤

10、中含有空气,导致体积增大,其它的物质无机盐和微生物可以溶于水。故答案为:Bo2. A【解析】选A.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因此,给植物输的液体中可能有水分和无机盐,水和无机盐能促进植物体的生长和成活。植物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水、无机盐、有机物,水和无机盐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收,有机物是通过光合作用自己制造的.3. D【解析】探究成功的前提是能够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并作出符合科学事实的假设;探究成功的关键是制定出恰当的科学探究计划.探究计划包括方法和步骤,以及所需要的材料用具等。植物的生长需要多种无机盐,无机盐对植物

11、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些无机盐包括含氮、磷、钾、钙、镁、硫、硼、钵、锌、铝等的多种无机盐。A.土壤浸出液和蒸储水在物质成分上最大的区别是土壤溶液含有无机盐,而蒸储水不含无机盐,因此实验的变量是无机盐,故A错误;B、植物对无机盐的吸收与光照无关,故该实验不需要在暗处进行,故B错误:CD、根据实验结果可知,用蒸储水培养的幼苗,生长瘦弱,颜色发黄;用土壤浸出液培养的幼苗,生长健壮,颜色鲜绿.这说明植物的生长需要无机盐,但不能说明植物生长需要含氮、含磷、含钾的无机盐。故C错误,D正确故选D4. C【解析】秸秆还田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重视的一项培肥地力的增产措施,在杜绝了秸秆焚烧所造成的大气污染的同时

12、还有增肥增产作用。秸秆还田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结构,使土壤疏松,孔隙度增加,容量减轻,促进微生物活力和作物根系的发育。秸秆还田增肥增产作用显著,一般可增产5%10%,但若方法不当,也会导致土壤病菌增加,作物病害加重及缺苗(僵苗)等不良现象。因此采取合理的秸秆还田措施,才能起到良好的还田效果。A:可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A正确。B:可为植物提供无机盐,B正确。C:有机物是植物光合作用制造的,C错误。D:可使土壤疏松通气,D正确。故选C。5. C【解析】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高于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能从溶液中吸收水分。反之则失水。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能传递遗传信息。A不符合题意。

13、B.细胞壁具有保护和支持细胞的功能,维持细胞的正常形态。B不符合题意。C.液泡中含有细胞液,有大量的水分和各种味道、色素的物质以及营养物质。故甲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减少,液泡变小.乙叶片中液泡的水分增加,液泡变大。C符合题意。D.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利用无机物合成有机物。D不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6. A【解析】根据水和空气的体积比接近”进行选择即可。四个选项中土壤的成分都相同,不同的就是各种成分的体积分数不同;如果成分所在的扇形角度相同,那么它们的体积分数相同。因为A中水和空气所在的扇形所对的角度都接近90,所以它的空气和水的体积比较接近,故A正确,而B、C、D错误。故选A.7.

14、 A【解析】石头的成分中含有CaCO3,空气中含有CO%它们会发生化学反应:CaCO3+C02+H2O=Ca(HCO3)2生成溶于水的Ca(HeOJ2。从而就有了滴水穿石的说法。在温度、水等外界条件下,整块的岩石破碎形成小的岩石或者砂粒,而水滴石穿就是岩石在水的冲击下形成小块,最终形成一个贯穿岩石的小洞;故A正确;故答案为:A.8. C9. B【解析】土壤选样是观察土壤生物的重要一环,在观察前先进行必要的分工,确定观察地点。观察结束后,应尽可能地将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或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土壤选样是观察土壤生物的重要一环,在有花卉、农林作物生长的土壤中选取,选取时最好不要移动原来的植物

15、,调查结束后,应让土壤样本恢复原样,以保证花卉、农林作物的正常生长。所以“拔掉所有的植物,选取最好的土壤样本”这种方法不正确。故答案为B.10. B二、填空题11. (1)水的流动方向(2)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1)由图可知,图中的箭头表示水的流动方向.(2)A图中,水由细胞外进入细胞内,表示细胞吸水,由分析知,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植物细胞吸水,因此,出现A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

16、度.B图中,水由细胞流向细胞外,表示细胞失水,由分析知,当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植物细胞失水,因此,出现B现象的原因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12. 风化;温度;雨水:化学物质;各种生物【解析】1.地球外层的地壳最初主要是由岩石组成的,没有土壤。2 .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3 .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1) .温度的剧烈变化:炎热的太阳曝晒会使岩石变得很烫,此时若气温骤降,可能导致岩石爆裂。(2) .雨水积聚在岩石的缝隙里,若气温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水就会结冰,体积增大,从而促使岩石的缝隙加宽,最终使岩石裂成小碎块。一些

17、盐类物质的结晶和潮解也能起到相似作用。(3) 一些化学物质也可以促使岩石风化,如石灰岩会在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的作用下发生溶蚀,一些石灰岩洞中的钟乳石和石笋就是这样形成的。(4)各种生物也能促进岩石的风化,如植物的根生长在岩缝中,可以促使岩石开裂;地衣和蕨类覆盖在岩石表面,它们分泌的物质也可以促使岩石风化。岩石变成土壤,首先要经过风化作用形成石块、石砾和砂粒等细碎的矿物质颗粒。引起岩石风化的因素有温度、雨水、化学物质、各种生物等。13 .冷热交替;风化;矿物质颗粒;水;空气;排泄物:死亡的生物体【解析】成土过程也叫土壤形成过程,是指在各种成土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发生发育的过程。它是土壤中各种

18、物理、化学和生物作用的总和,包括岩石的崩解,矿物质和有机质的分解、合成,以及物质的淋失、淀积、迁移和生物循环等。土壤是由岩石在生物因素和非生物的综合因素下形成的,土壤中包含了水、空气、矿物质颗粒、腐殖质;腐殖质主要来自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故答案为:冷热交替;风化;矿物质颗粒;水;空气;排泄物;死亡的生物体。14 .蛋白质【解析】根据无机盐对植物体的作用解答:1 .氮肥(N):NH4C1、(NH1)2S0等。能促使作物茎叶生长茂盛。2 .磷肥(P):Ca(H2PO1)2等。使作物根系发达,增强抗旱和抗寒能力,穗粒增多,子粒饱满。3 .钾肥(K):草木灰K2CO3等。能使作物生长旺盛,茎杆

19、粗壮,增强抗病能力促进糖和淀粉的生成。无机盐的作用:(D氮、镁:合成叶绿素的原料;氮.硫:合成蛋白质的原料;(3)钾:使植物茎秆粗壮,促进淀粉的合成和运输;(4)磷:促进幼苗的生长发育和开花等。15.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解析】土壤中除了土壤生物外,还有许多非生命物质,这些物质主要包括固体、液体、气体三类。土壤中的有机物主要来源于生物的排泄物和死亡的生物体。这些有机物在土壤生物的作用下,可以形成腐殖质,储存在土壤中。腐殖质可以为土壤动物提供食物,也可以为绿色植物提供养分。土壤中溶于水的的无机盐,它们和植物的生长发育关系密切。土壤中的水分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土壤中的空气是植

20、物的根和微生物生命活动所需氧气的来源。故答案为:排泄物;生物体;食物;养分;无机盐;空气三、实验题显微镜分生伸长三有对照【详解】(1)观察根尖结构的不同部位的细胞,放大镜观察不到,需要用显微镜来观察。幼根的生长一方面要靠分生区细胞的分裂增加细胞的数量;另一方面要靠伸长区细胞的体积的增大。所以根尖是植物根生长的部位,因为根尖结构中的分生区能不断地分裂产生新细胞,伸长区又能迅速使细胞生长,将植物根推向土壤深处。(2)以上三种实验设计方案中,我认为最佳的方案是方案三,因为方案三设计了两组对照实验,这样得出来的结论更加有说服力。四、解答题17 .BC(4)向肥生长18 .(1)失水(2)能;因为土壤溶

21、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3)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水稻;水稻需水多,不断浇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浓度【解析】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原理是: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大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失水,细胞外部溶液的浓度小于细胞内部浓度时吸水.解:(1)当植物细胞内外液体有浓度差时,植物细胞就会吸水或失水.因此,当外界溶液浓度大于根细胞的细胞液浓度时,根细胞失水.由图可知:A-C表示植物细胞的失水过程.(2)若一次性给农作物施肥过多,会使土壤溶液浓度过高,大于植物细胞溶液的浓度,植物细胞不能吸水,反而会失水,导致植物因失水而萎篇,造成“烧苗”现象.因此要合理施肥.(3)盐碱地土壤溶液的浓度大接近根毛细胞液的浓度.所以不利于根毛细胞吸水.我们可采用田间挖深沟、田内浇透水的方法进行改良盐碱地,这样做的目的是降低土壤溶液的浓度.若想在这样的地里种植作物,如种植玉米、小麦、水稻,我认为种植水稻最好,因为水稻吸水多,不断浇水能降低土壤溶液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