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54107 上传时间:2024-01-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1.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词阅读专题复习题秋词(其一)刘禹锡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来,人们每逢秋天就都悲叹寂寞凄凉,我却说秋天要胜过春天。秋天晴朗的天空中一只白鹤冲破云层,一飞冲天,把我的赋诗情趣也带到了碧蓝的九霄。1.下列对这首诗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首句中的“自古”一词,明确指出人们悲叹秋日寂寞萧索的看法由来已久。B.第二句中诗人运用对比手法,通过直抒对春朝的厌恶来突出对秋日的喜爱。C.第四句写出了秋的“神韵”,与前一句诗虚实融合,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D.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开阔,融情、景、理于一炉,唱出了非同凡响的秋歌。答案:B,表述

2、有误,“我言秋日胜春朝”没有运用拟人手法,而是直抒胸臆,态度鲜明,“我却说秋天远远胜过春天”,这鲜明的对比表现了表露了诗人乐观、豁达的心境。本句并没有表达对春朝的厌恶。故选B。2 .“晴空一鹤排云上”中的“排”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你说说它的妙处。答案:“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形象地写出了鹤一飞冲天,仿佛冲破白云阻隔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考查诗歌炼字。首先,明确“排”字的词性特征,“排”是一个动词。在解释含义时,不要单独分析,要放在句中,这句话说的是“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上”,所以“排”在这里是排开、推开的意思;其次,动词的表达效果是生动形象,在这里

3、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万里晴空,一只黄鹤一飞冲天,势要冲破白云”的景象;最后,要注意评价作者情感,“排”字展现了一种冲破阻隔、积极向上的力量感。在这里表达了作者奋发进取的豪情和豁达乐观的情怀。3 .请你概括诗中“鹤”这一形象的特点。孤独却气势非凡。4 .诗歌前两句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请简要分析。用对比手法,作者热情赞美秋天,说秋天比那万物萌生、欣欣向荣的春天更胜过一筹,这是对自古以来那种悲秋的论调的有力否定,表现了诗人的自信。5 .阅读全诗,请你概括诗歌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表达了诗人乐观向上的心境和积极豪迈的气概。6 .一、二句表露了刘禹锡怎样的心境?是用的什么手法表现的?答:表现了作者乐

4、观豁达的心境。用了对比的手法,即将古人的悲秋和自己的颂秋进行对比。7 .秋天可写的景物有很多,刘禹锡在诗中为什么只写冲天而上的一鹤?有什么深意?答:借托鹤冲天而上的形象表明心志:在厄运面前不低头、奋发向上的精神。8 .请描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在你脑海中浮现出的画面。答案: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游,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9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采用了什么写法?采用什么表达方式?旗帜鲜明的表明了自己怎样的观点?答:对比写法;议论的表达方式;表达了“秋日胜春朝”的观点。10 .后两句描绘了怎样的图景

5、?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描绘了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抒发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怀。IL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人生态度?你认为诗人眼中“秋日胜春朝”的理由是什么?全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激越向上的人生态度。原因是在如此秋高气爽的天气,看见黄鹤直冲云霄,诗人心情豁然开朗,诗情广阔,于是说“我言秋日胜春朝”。12 .诗人勾画了一幅什么样的“胜春朝”的秋景图?请具体描写一下。答:诗人勾画了一幅秋高气爽、一群白鹤在蓝天白云之上翱翔,令人顿生诗情到碧霄的秋景图。13 .理解性默写。(1)秋词中直接表达秋日胜春朝的诗句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2)秋词中表达诗人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志向的诗句是:(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3)秋词中一反过去文人悲秋传统的句子是:(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夜雨寄北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1.文学常识填空:(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李商隐)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2 .结合全诗内容填空(1)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2

7、)本诗共28个字,两次出现“巴山夜雨”就占据了8个字。后人对重复使用“巴山夜雨”评价极高,不仅是在声韵上回环和谐,朗朗上口,在表达上更有极强的表现力。第一个表现的是(眼前对现实的愁苦感受),第二个表现的是(他日对此时此地此景的回味),作用是(突出思亲念归)。(3)后两句表达了诗人的愿望,诗人想象了(与亲人团聚)的情景,表达了诗人(渴望与亲人离别重逢)的感情。(4)本诗的一个耳熟能详的成语是:(剪烛西窗)。成语的含义是(在西窗下剪烛用以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情感)。3 .简析诗中“涨”字的妙处。答: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

8、涨”字一词,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4 .“秋”在诗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两个“期”字,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答:点明了季节,同时烘托了人物漂泊在外的寂寞。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5 .请用简洁的语言写出诗人今夜的心境。答:漂泊在外的孤寂、苦雨深秋的落寞、归期无期的无奈、相见共语的期盼。6 .这首诗写了哪两种不同的时间和空间?答:时间:分离的现在和会面的将来;空间:诗人独处的巴山与亲人团聚的北方(长安)。7 .“何当”体现出主人公一种怎样的心情?答:体现主人公当时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8 .从写法的角度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的表达

9、效果。答:这句采用对比的写法,将“问归期”的满怀希望与“未有期”的无限失望相对照,突出的表现了思念无边的沉重和悲怆。9 .想象一下,“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所描绘的场景,并写下来。诗人和思念的人在长久的分离后终于得以团聚,相谈甚欢,直至秉烛,他们谈论些什么呢?原来谈论的就是现在彼此思念的情状。10 .结合诗境体会“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一虚写的妙处。答:这两句是想象两人相逢后畅谈的景象,以相见的欢乐来衬托自己思念的寂寞,把思念的深情转化为重聚的希冀,更显得思念情深。11 .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答:表达思念亲友,渴望团聚的感

10、情。12 .第二句除明写漂泊异乡时感知到的秋夜雨景之外,还暗示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答:暗示了诗人孤灯听雨、长也难眠的离情别绪,也像这秋雨一样,绵绵密密,涨满了秋池。13 .诗中“巴山夜雨”重逢出现有什么艺术效果?答:前一个是现在的夜雨,后一个是将来回味的夜雨,时空交替,回环往复,缠绵曲折。14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两句诗,作者想象了怎样的情景?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答: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情景。今日的愁苦夹杂着渴望团聚时的欢乐。15 .诗人在巴山夜雨时是怎样的心情?这种心绪是怎样表达出来的?答:羁旅他乡,思归不得的抑郁愁思之情。这种心情是通

11、过描写眼前所见的水涨秋池的景物表达出来的。16 .赏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答:这两句是实写,两个“期”写出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惆怅和无奈,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这两句诗用巴山夜雨的景象表达愁思之深重,情景交融。17 .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答:这两句是虚写,想象与亲人欢聚,共剪蜡烛西窗之下,向家人诉说巴山夜雨时想念家人的重逢情景。“何当”突出今夜的心境之郁闷、孤寂和内心的相思之苦。这两句诗表达思念与渴望团聚之深情。18 .理解性默写(1)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

12、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诗中表达作者渴望团聚及美好愿望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19 .选择题(1)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D)A.第一句之中两个“期”字,先停顿后转折,一问一答,一扬一抑,思念友人、欲归不得的愁苦跃然纸上。B.一个“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了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出诗人愁思的绵绵深重。C.后两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以未来想象中的欢聚许诺友人,不仅是暂且宽慰自己,也是安慰友人。D.诗中“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的时空之间徘徊不已,如此表达思“君”的深情,觉得有点累赘。(2)对李商隐的夜雨寄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B)A.第一句写诗人虽日日思归,却没有准确归期,无可奈何之情跃然纸上。B.第二句写想象景象,把已跃然纸上的愁苦交织于幻想中连绵的夜雨、涨满的秋池。C.第三、四句超越时空,把当前的时间推移到未来,让未来的欢聚反衬出今夜的愁苦。D.全诗“期”字和“巴山夜雨”重复出现,造成回环往复的意境,抒发了诗人羁旅他乡时思“君”的深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