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56057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 论文.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三环模式下幼儿园幼小衔接的实践研究摘要:幼小衔接是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在教育工作上的衔接,从根本上讲,是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延续和延伸,这个时期的教育需要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的共同努力,才能实现幼儿在幼小衔接时期的顺利、平稳过渡。我园在探索幼小衔接工作中,总结出了新的教育模式三环模式,让家长、幼儿园、小学形成三足鼎立,凝聚教育合力,共同助推幼儿的发展。关键词:幼小衔接;家长;幼儿园;小学;三环模式一、幼小衔接现状分析随着幼小衔接越来越受到重视,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和小学密切联系,互相配合,注意两个阶段教育的相互衔接。而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明确指出:幼儿园以家庭、社区密切合作

2、,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在2021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中,给出了系统性的意见,体现了从国家层面对幼小衔接的重视程度,但现实情况中的幼小衔接形势却不容。1 .从家长角度看:“不能输在起跑线上幼儿进入大班后,很多家长都出现焦虑的心理,因为幼儿面临升学的问题,幼儿能否适应小学生活、学习能否跟得上,是很多家长最为关心的话题,由此给幼儿园提出要求,希望幼儿园提前教授一些小学知识,让幼儿赢在起跑线上。有的家长还会利用假期时间、双休,时间给幼儿报各种幼小衔接班,提前把孩子领上了教育的”高速公路上,很多幼儿己经没有童年了,所

3、以在幼小衔接上很多家长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2 .从幼儿园角度看:打好幼小衔接突击战很多老师认为,幼小衔接应该是大班的事,所以在幼儿升入大班后才开始进行幼小衔接的突击教育,如何去开展幼小衔接工作,教师没有固定的教材,也没有系统性的方案,一般常以观摩的形式让孩子去了解小学的生活,用小学生与幼儿园孩子的对话找到小学与幼儿园的差异,但无论是从孩子的心理上,还是知识经验上,这样的教育都是远远不够的,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随意性。3 .从小学角度看:“强调知识本位化进入小学后,孩子的主要活动以游戏为主转变为以学习为主,义务教育阶段更多强调的是知识的获得,所以小学低年级教师以其教育惯性,重视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

4、其小学化模式让刚进学校的孩子出现了各种不适应的情况,缺乏教育的过渡性和衔接的问题。二、基于幼儿为本的“三环模式理念概述幼小衔接中的“三环模式是基于幼儿为主体的多维度教育模式,它横向集合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的教育合力,纵向贯穿幼儿三年的发展阶段。通过系统化的教育形式,整合教育资源,让三年的教学内容环环相扣,减缓幼小衔接坡度,让幼儿顺利的由幼儿园学习阶段过渡到小学阶段。相较于以往的幼小衔接模式,它的优势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坚持幼儿为本,遵循教育规律三环模式下幼小衔接贯穿小班、中班、大班三个年龄阶段,每个阶段既有独特的年龄特点,又有环环相扣的教育内容,着眼于幼儿三年发展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性

5、。幼小衔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场“突击战,而是一场持久战,要调动三个年级组的力量共同商讨幼儿三年的发展规划,系统性、全面性的实施幼小衔接工作,难度与内容上层层递进,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中积累认知经验,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去小学化模式,真正做以幼儿为本的幼小衔接,才是幼儿所乐于接受的教育。2 .坚持资源整合,系统推进三环模式下的幼小衔接联合了家长、幼儿园、小学三方的教育合力,其教育既相互独立,又相互交融,强化衔接意识,让家庭与幼儿园携手共育、让幼儿园与小学双向衔接、让家庭与小学协作交流。既保留了幼儿为主的核心地位,又吸纳了家长和小学的教育辅助性资源,让教

6、育资源进行整合,更加系统化,全面化的满足幼儿成长所需,形成了良好的教育氛围。三、三环模式下幼小衔接的实践探索1 .家园共育,探索幼小衔接新模式1)利用“互联网+推动理念共融(信息化时代的来临,让教育走向高速发展阶段。幼儿园可以建立“互联网+的形式,利用园所官网、微信公众号、qq群、班班通等形式,让家长更快,更方便的参与到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中。在网站平台中设置小、中、大班幼小衔接专项栏目,可以是“园长妈妈谈入学、“幼小衔接贴吧、”幼小衔接专家论坛工幼小衔接特色活动等等,让家长通过线上的学习和参与,了解幼儿园的幼小衔接工作,解除家长心中的困惑,帮助家长获得的科学的育儿方法。利用微信公众号平台向家

7、长推送各年龄段幼儿园幼小衔接的主题活动,让家长了解不同年龄段幼小衔接的主题实施过程。(2)利用家长课堂完善课程共建打破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课程建构,成立以家长委员会为代表,让家长参与到幼儿园的课程建设中去。以幼儿园入学准备教育指导要点为依据,别从身心准备、生活准备、社会准备、学习准备四大板块,共同制定幼小衔接方案,共同挖掘幼小衔接活动主题,邀请家长代表组织参与到幼儿的主题活动,或者班级区角游戏中,引导家长观察幼儿的活动行为,共同分析解读幼儿的学习行为,推动家园教育观念的一致性。此外,还可以充分调动小家长进课堂,邀请家里的哥哥姐姐进园,开展“幼儿与小学生的座谈会,“小手拉大手运动会等等,让幼小衔

8、接形式更加丰富多样。2 .校园衔接,构建幼小衔接新平台幼小衔接的最终目的在于帮助幼儿适应小学的学习与生活,其核心任务是挖掘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联系通道。使幼儿自然而然地实现由学前玩耍状态逐步进入学习状态的身心跨越,因此,需要小学参与进来,与幼儿园实现双向衔接。(1)搭建双向交流平台,实现智慧共享幼小衔接是幼儿园与小学的双向连接,需要二者之间建立一定的联系。其中,教师之间的双向交流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幼儿园可与周边小学联手,共同开展幼小衔接教研活动,如:课堂实践观摩活动;沙龙活动;幼儿园与小学共建幼小衔接科研课题等等,形成相互沟通、相互支持、相互学习的长效合作机制,为幼儿教师与小学教师之间

9、的搭建沟通交流平台,在活动中增加彼此之间的了解。讨论幼小衔接过程中的问题,并共同出谋划策,集思广益解决问题。(2)携手策划主题活动,实现共同成长深入开展幼小衔接工作,幼儿和小学生的实践活动必不可少,它能让两个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一方面以幼儿园为阵地,以游戏为主题,邀请周边小学生参与进来,与幼儿一起开展自主游戏活动;另一方面以小学为实践场地,以社团活动为契机,让幼儿走进小学,与哥哥姐姐共同参与社团活动,让幼小衔接双向互动实现共同进步。3 .家校互通,营造幼小衔接新氛围打通家校交流屏障,设立多元化幼小衔接咨询平台,让家长更加便捷的获取幼儿入学的各种问题。如:学校可以设立网站专栏

10、,以入学适应教育指导为主,围绕幼儿进入小学所需的关键素质,开设身心适应、生活适应、社会适应和学习适应四个方面的板块,每个板块明确发展目标、具体表现、教育建议供家长自行阅览;还可以联系周边幼儿园,在幼儿园门口设立咨询台,开展线下咨询服务志愿活动,让家长直接参与进去,和小学老师面对面沟通,帮助家长消除入学焦虑和紧张的心理。小学要积极行动,主动携手,不能让幼小衔接停留在幼儿园阶段,要为家长解忧,为幼儿铺路,发挥“局中人作用,营造良好的幼小衔接新氛围。赢在起点不一定能跑到终点,幼小衔接不是通过抢跑来决定的,而是为孩子搭建支架降低坡度,帮助幼儿更好得向小学过度。我们教育者应该立足幼儿的长远发展,合理优化幼小衔接三年系统化、全面化的课程建构,进一步提升家、园、校三者之间的联动关系。打破传统幼小衔接片面化的现实问题,真正着眼幼儿实际需要,家长关心的真问题、真困惑,探索出幼小衔接真正的可行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