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56931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44.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操作大智慧 论文.docx(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操作大智慧摘要:动手操作是一种教学手段,有着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加深记忆,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等作用;在实践活动中有着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效果;对未来数学学习起着培养数学思维、激发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的重要作用。因此,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应重视动手操作这一教学方法。关键词:动手操作,体验,收获,数学思维,有效引言:课堂教学如何能让学生学得轻松、快乐和有效是我们老师的一生追求,一个好的教学活动的设计,能很好的帮助学生获得适应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须的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激发学

2、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为了达到这样的教学效果,很多教师给学生提供一些活动,但活动的过程学生是否乐于参与,是否能解决课堂中的重难点等问题都值得我们思考和尝试。本人在参与的一些教学活动中,发现执教老师合理、巧妙的设计了一些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操作中有了体验和收获,发展了的思维,提升了能力。一、在操作中体验,在探究中收获。前几年,我校承办了区“市级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堂教学风采展示活动,其中廖老师执教

3、的认识平行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认识平行是苏教版国标本小学数学第七册的教学内容,这部分内容对小学生来说是学习的一大难点。其一是“平行概念的建立,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思维能力、空间观念等都处于一个比较低的层次,对同一平面以及“两条直线的两种位置关系的理解存在一定的困难;其二是“平行线的画法,作为一种数学操作技能,必须经过一定的练习方能达到“熟练”,因而在其初始教学的时候往往会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即头脑中已经形成平行的表象,但在具体操作时不少学生手忙脚乱、无从着手。而在廖老师的课堂中,我一直沉浸其中,下课铃声响了,还觉得意犹未尽。我注意观察了上课的学生,他们也如我一样,深深地被这堂课吸引住了一一积

4、极地举手发言,积极地参与老师组织的各项学习活动。从他们的脸上,我看到了喜悦,看到了激动,也看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在这堂课上,廖老师真正把课堂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他们成为了课堂真正的主人。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回味一下这节课的精彩之处。1 .创设操作性情景。操作是一种基本的数学活动,有效的操作活动能使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自主建构。【教学片段一】“师出示一张正方形的纸,请学生闭上眼睛,想象一下,正方形的纸变得无限大,你在上面画了一条直线,又画了一条直线,有几条直线?(两条)接着教师让学生在长方形纸上动手画两条直线,然后在黑板上展示学生的作品,让学生小组合

5、作将其分分类,从中抽象出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教学片段二】师:你能一张纸上画一组平行线吗?(利用学具或身边的物品画)学生动手操作,作品展示。生L直尺画。生2:点子图。廖老师通过上面的这一教学环节,让学生进一步加深平行这一概念,从而更加急切的想了解平行线的正确画法。2 .经历数学化活动。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活动。如何有效地将学生的操作经验上升为“数学思考,就要恰当把握“数学化的时机,将操作与思维有机结合起来。本课中对平行和相交概念的建立,就是让学生在操作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等数学活动,这一数学化过程的经历与体验显得尤为重要。【教学片段三

6、】教师将学生的作品编上号。十、K X/师:以上作品中,你可以分成几类?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生1:交叉的:快交叉:不交叉:生2:交叉的:不交叉:师:你们同意哪种分法?生:两种分法,因为将中的直线延长也相交。师让刚才说三种分法的同学上台验证。由于是在学生操作活动之后,廖老师让学生展示所画的图形,而这些图形都来自于学生自己的操作结果,所以学生感到很熟悉、很亲切,并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再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可谓水到渠成了。二、在学具中认知,在操作中理解。无论什么事物,只要我们认识了它的本质属性,就会在自己头脑中产生相应的概念。数学。数学概念就是现实世界中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及其特有的属性(即本质属性)在人

7、们头脑中的反映。1 .巧用计数器,理解前后数。对于一个数前面和后面一个数是几,总有一部分学生不是很清楚。比如200前面和后面的数各是几,有少数学生认为200前面的数是201,后面的数是199o类似的题目从一年级到六年级每次做的时候总有学生出错,我一直都很困惑,这么简单的题目为什么能出现这样的错误,问题究竟出在哪,如何解决更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在听完石老师上15认识这课时,我终于找到了其中的原因所在。【教学片断】石老师利用计数器让学生拨3,接着又拨了一个珠子,石老师问学生:“再拨一个是几?生回答是石老师:“在拨4个珠子前我们拨的是几?是3,生异口同声的说。“所以4前面的数是3。那我们再拨一个珠子

8、是几?学生边拨边说是5,石老师此时及时的说,“我们拨了4个珠子后(停顿片刻)再拨一个珠子就是5,所以4后面的数是(故意停顿).有学生马上答到是5听完课以后,我在班级做了调查,学生基本知道一个数前面和后面的一个数是几,问其原因,孩子们也学着石老师的方法来阐述。此时的我感叹石老师的教学技巧,就这样轻轻的一拨,拨去了我多年的困惑,小小的操作,让学生真正理解了前面和后面数的意思。2 .动手切实物,直观点棱面。小学阶段是学生空间观念发展的初级阶段,是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重要时期,也即是儿童“必须学习、了解和探究这个空间的重要时期。在该阶段中,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直观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对

9、几何图形的认识主要先依赖于观察、实验和必要的动手操作,再通过心理活动的内化去获得表象,然后掌握几何图形的特征,形成空间观念。对于空间图形的一些观念教学,有一位老师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中,以往的教学,对于点、面和棱的认识教学,我们往往是出示立体图形,直观教学。在一次教学比赛中,作为评委的我发现有位老师是这样教学的。教师现场切茄子,首先切一刀,切面是一个面(图1);接着切一刀,又得到一个面,同时两个面相交成一条棱(图2);最后又切一刀,从而得到3条棱相交出现了一个顶点(图3)这样的设计让学生直观了解了面,以及棱和顶点的形成过程,将空间图形的知识具体化和直观化,比我们单

10、纯的利用长方体来讲解更具体、更直观,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学生很好的感悟了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并直观感悟了立体图形的三维空间,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因此,我们在设计微课时,类似于这样的教学知识点,教师适时演示,效果最佳。图1图2图3三、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提升。用字母表示数这一节内容,看似浅显、平淡,但它是由具体的数和运算符号组成的式子过渡到含有字母的式子,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认识过程上的一次飞跃,其整个教学过程实质上是从个别到一般的抽象化过程。从以往的教学来看,部分学生对于2a和a容易混淆,也是教学的一大难点,如何突破难点,是我课前一直思考的。在数次磨课中,我坚信必须立足于

11、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让学生参与其中,才能真正理解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于是我就设计了一个小操作,没想到【教学片断】1、说一说。2、4、6、8、B、12、14、16、18、C师:B和C各表示多少?你是怎么思考的?生:B表示10,C表示20。我是这样思考的,后面的每个数都比前面的数大2师:有其它的想法了吗?生:我认为每个数都是2的倍数。师:你说的真好,确实是2的倍数,谁能用字母来表示它们的规律呢?生:我知道,可以用2a来表示。师:下面我们来动手操作验证一下这位同学说法。师:通过刚才的摆放,你发现什么规律了?生:我发现了,都是两行,每行的的个数是一样的。师:现在明白了为什么可以用2a来表示它们的

12、规律了吗?生:明白了,一行可能是1个,也可能是2个或3个,有无数种可能,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字母表示数,每行的个数用a来表示,两行就是a+a,也就是2a。师:你分析的太精彩了,同学们掌声鼓励。如果是8个,a表示多少个?生:a表示4o1、4、9、16、A、36、49、B、81师:这里的A和B表示什么数呢?谁能用字母表示它们的规律?学生刚才的兴奋劲突然没了,课堂一片寂静。我真准备引导学生的时候,我发现了一只小手慢慢的举了起来。生:A表示25,B表示64,因为IXI=1,22=4,它们都是完全平方数,但用字母表示它们的规律我就不会了。师:你说的非常正确,也是一个爱动脑筋的孩子,对于它们的规律我们还是通过

13、摆来寻找。摆,要求:摆每行和每列的个数相同。(分别用1、4、9个摆)(学生利用课件操作。)师:36个怎么摆呢?81个呢?生(口述摆法):36个摆6行6列,81个摆9行9列。师:现在你们会用含有字母的算式来表示它们的规律吗?同学们纷纷举起了小手。生:因为每行每列都是一样的,可以用a来表示一行一列的个数,一共就是aa个,也就是a个不难看出,整个过程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他们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由于课前的有效预设,这样的动手操作是学生乐于参与的,充分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展示学生思维过程,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拓宽学生的解题思路。可见,小小的操作解决了大问题。我们通过一个好的活动设计,能让学生充分理解学习任务,积极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有利于学习任务的掌握和重难点的突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考文献史宁中: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第120页,121页。朱凤书:小学数学核心数学活动设计的思考与实践J小学数学教师,2020(6):52-56.何凯茜:浅谈小学数学课堂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何凯茜的博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