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62905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0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检定与校准知识全套一.检定与校准的基础定义1 .检定依据国家计量检定规程,通过实验确定计量器具示值误差是否符合要求的活动。检定范围是我国计量法明确规定的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2 .校准依据相关校准规范,通过实验确定计量器具示值的活动。通常采用与精度较高的标准器比对测量得到被计量器具相对标准器的误差,从而得到被计量器具示值的修正值。校准主要用于非强制检定的计量器具。二、检定与校准的9大区别1、目的不同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强制性的全面评定。属量值统一,检定是否符合规定要求。属自上而下的量值传递。校准自行确定监视及测量装置量值是否准确。属自下而上的量值溯源,评定示值误差。2、对象不同检定国家强制检定:计

2、量基准器;计量标准器;用于贸易结算、安全防护、医疗卫生、环境监测的工作计量器具共62种。校准除强制检定之外的计量器具和测量装置。3、依据不同检定由国家授权的计量部门统一制定的检定规程。校准校准规范或校准方法,可采用国家统一规定,也可由组织自己制定。4、性质不同检定具有强制性,属法制计量管理范畴的执法行为。校准不具有强制性,属组织自愿的溯源行为。5、周期不同检定一按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检定周期实施。校准由组织根据使用需要自行确定,可以定期、不定期或使用前进行。6、方式不同检定只能在规定的检定部门或经法定授权具备资格的组织进行。校准一可以自校、外校或自校与外校结合。7.内容不同检定对计量特性进行全面

3、评定,包括评定量值误差。校准评定示值误差。8、结论不同检定一依据检定规程规定的量值误差范围,给出合格与不合格的判定,发给检定合格证书。校准不判定是否合格,只评定示值误差,发出校准证书或校准报告。9、法律效力不同检定检定结论属具有法律效力的文件,作为计量器具或测量装置检定的法律依据。校准校准结论属于没有法律效力的技术文件。三、强制检定器具的判断中华人民共和国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检定管理办法第十四条规定:使用强制检定的工作计量器具的任何单位或者个人,计量监督、管理人员和执行强制检定工作的计量检定人员,违反本办法规定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可见计量器具强制检定

4、的重要性,那如何判断哪些器具需要进行强制性检定,可根据以下要点进行判断:1.器具属于国家强制检定目录,送检;2 .器具在国家强制检定目录外,但有JJG或JJF的,送检/校准,或企业具备标准设备、器具及校准方法,可进行自行校准;3 .无JJG和JJF的,自行校验。四、校准周期的确定1、标准文件中关于校准周期的描述CNAS-CLOi:2018中7.843校准证书或校准标签不应包含校准周期的建议,除非已与客户达成协议。明确规定校准实验室不能给出校准周期的建议。校准周期由实验室根据计量器具的实际使用情况,本着科学、经济和量值准确的原则自行确定。期间需安排期间核查,如果发现不稳定情况,就需重新校准。2.

5、确定校准周期的原则确定校准周期必须遵循两条对立的基本原则:一是在这个周期内测量仪器超出允许误差的风险尽可能最小;二是经济合理,使校准费用尽可能最少。为了寻求上述风险和费用两者平衡的最佳值,必须使用科学的方法,积累大量的实验数据,经分析研究后确定。3、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确定校准周期,也就是确认间隔,它是衡量计量工作质量的关键环节,关系到在用测量仪器的合格率。只有严格执行校准周期,才能保证科研生产等各项活动的顺利进行。为保证量值准确可靠,必须科学的确定校准周期。校准周期的确定需要各种专业知识,考虑多种因素。若超过一个周期,可能引起质量特性的恶化,那是由于机械磨损、灰尘、性能和实验频次等所致。对这些

6、因素变化的敏感性取决于测量仪器的类型。质量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小一些;质量不好的,可能受的影响大一些。因此,各个实验室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每种测量仪器的校准周期。确定校准周期的依据有:(1)使用的频繁程度。使用频繁的测量仪器,容易使其计量性能降低,故可以缩短校准周期来解决。当然,提高测量仪器所用的原材料性质、制造工艺和使用寿命也是重要的手段。(2)测量准确度的要求。要求准确度高的单位,可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各个单位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需要什么准确度等级,就选择什么等级。该高就高,该低就低,不盲目追求高准确度,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但精度过低,满足不了使用要求,给工作带来损失,也是不可取的。(3)使用单位的维护保养能力,如果单位的维护保养比较好,则适当缩短校准周期;反之,则长一些。(4)测量仪器的性能,特别是长期稳定性和可靠性的水平。即使同类型的测量仪器,稳定性、可靠性差的,校准周期应短一些。(5)对产品质量关系较大的,以及有特殊要求的测量仪器,其校准周期则相对短一些;反之,则长一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