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65643 上传时间:2024-01-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50.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肌内注射技术操作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一、疼痛【临床表现】注射局部疼痛、酸胀、肢体无力、麻木。可引起下肢及坐股神经疼痛,严重者可引起足下垂或跛行,甚至可出现下肢瘫痪。【预防措施】1 .注射前,评估和选择好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丰富之处。2 .尽可能避免产生疼痛的因素:(1)避免使用对组织刺激性强的药物。(2)一般选用无菌生理盐水作为溶媒。(3)选用大小型号适宜的注射器和针头。一次注射量以2ml为宜,最多不超过5ml。熟练掌握无痛注射技术,做到“两快一慢。【处理措施】1.注射过程中,评估疼痛,如与注射技术有关,及时改进注射技术,减轻注射时疼痛。2 .疼痛轻者,嘱患者全身放松、深呼吸,帮助患者分散注

2、意力,减轻疼痛。3 .疼痛严重者,注射后,给予湿热敷、局部按摩,缓解疼痛。【临床表现】1 .注射过程中,出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放射痛。2 .注射后,除局部麻木外,可出现肢体功能部分或完全受损,下肢受累可发生下肢活动受限或跌倒,上肢受累可出现局部红肿、疼痛,肘关节活动受限,手部有运动和感觉障碍。【预防措施】1 .注射前,评估和选择好注射部位,避开神经、血管丰富之处。2 .避免注射刺激性强的药物,尽量选用刺激性小、等渗、PH接近中性的药物。3 .熟练掌握注射技术,杜绝进针部位、深度、方向等不当的现象。【处理措施】1 .注射过程中,及时评估患者的反应,若发现神经支配区麻木或放射痛,应考虑注入神经内的可

3、能性,须立即改变进针方向或停止注射。2 .对可能有神经损伤者,早期行理疗、热敷,促进炎症消退和药物吸收,同时可使用神经营养药物治疗,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3 .对理疗、热敷一段时间无改善,中度以上完全性神经损伤,则采用外科治疗,如手术探查,进行神经松解术。三、局部或全身感染【临床表现】1 .在注射后数小时局部感染,局部出现红、肿、热和疼痛。2 .若感染扩散,导致全身菌血症、脓毒血症,患者出现高热、畏寒、澹妄等。【预防措施】预防措施与皮下注射相同。【处理措施】若有全身感染的可能,进行血培养及药物敏感试验,而后选用敏感抗菌药物抗感染。四、针口渗液【临床表现】推注药液阻力大,注射时有液体自针眼流出,拔

4、针后液体流出更明显。【预防措施】1 .注射前,选择合适注射部位,避开硬结、瘢痕、皮损等部位。多次注射者,每次轮换部位,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2 .一次注射量接近5ml时,可采用,字形途径注射法预防药物渗漏至皮下组织或表皮,以减轻疼痛及组织受损。【处理措施】1 .注射后立即用无菌干棉签轻压注射部位数秒,至不渗为止。2 .对于有硬结的注射部位,注射前后适当给予热敷,加速局部血液循环,促进药液吸收。五、针头堵塞【临床表现】推药阻力大,无法将注射器内的药液推入体内。【预防措施】1.根据药液的性质选用粗细合适的针头和肌肉丰富的注射部位。3 .对于需要混合的注射药物,注射前充分混合药液、检查针头是否通畅。4 .注射有可能发生针头堵塞的药物,注射时保持一定的速度,避免停顿导致药液沉积在针头内O【处理措施】注射过程中,发现推药阻力大或无法将药液注入体内,应拔针,更换针头另选部位进行注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