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67142 上传时间:2024-01-2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4.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小学第一学期教科研工作总结本学期我校教学工作以学校工作计划、教科室工作计划为依据,以2022版新课标学习为契机,以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大单元整体备课主题教研为引领,积极推进“面-线-点”培训工作,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以课程建设为抓手,强化课程育人,注重学科实践,聚焦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打造高效课堂,有效落实“双减”,促进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一、探索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校本研究伴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深入,以目标为导向,根据主题、单元和课时等对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与设计,成为教师设计和开展教学的新方向。2022版新课标进一步突出强调课程的教学设计与实践要落实以素养为导向的教、学、评的一

2、致性,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改变注重以课时为单位的教学设计,推进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以体现学科知识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学习内容与核心素养表现的关联,架起单元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一致性之间的桥梁。本学期我校在上学年“大概念统领下教学目标的确立”“教学评一体化”主题研究基础上持续推进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本学期,我校有效落实“三个关注”,将单元整体备课、作业设计及单元试题命制进行有效融合,推进教学评一体化的整体设计,提升教师备课专业化。下面将从主题教研及常态教研两方面详细阐述。(一)专家引领,问诊把脉“主题式”研究本学期我校邀请到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张三老师到校指导。我校教师从单元整体备课说

3、课(包括作业设计及单元试题命制)、课例展示、评课等环节全流程为教研中心专家呈现我校的校本研究集体备课开展情况,得到教研中心专家的一致好评,同时教研中心专家也为我校的主题教研给予专业化的指导与引领,并就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做了专业化的讲座指导。“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深耕课堂实践的校本化研究为我校教师专业化成长搭建了坚实的平台。(二)自主研修,相互切磋常态化研究学期初,教科室依据学校工作计划,整体设计本学期的常态化研究,整体推进各学科(教研)组进行常规化的集体备课,学校领导及教科室持续跟进常态教研开展情况。下面将从准备、研讨、实践、评价、反思几个环节详细阐述我校常态化下校本研究开展

4、情况。1.准备阶段。学校制定了“定主题、定时间、定地点”的“三定”安排表,基于“三定”安排表各教研组确定在规定时间进行教研,根据教材编排体系并兼顾各年级教学进度,确定每周教研的具体活动内容以及主备人。以数学组学期教研活动安排为例,第五、六、七周研究的是图形的认识与测量,具体活动内容为二年级角的初步认识、三年级测量、四年级角的度量、一年级认识图形,通过这样的安排,教师能够更加系统的建立知识之间的联系,从纵向上更好的把握教材,实现课程内容的结构化、系统化。2 .研讨阶段。主备教师通过从单元的视角说课标、说教材简析、说学情、说单元目标、说单元课时重构及关键课例实施策略及建议,说作业设计、说单元试题命

5、制等进行说课,通过现场改课的形式,重构方案。3 .实践阶段。同年级组教师进行追踪听课,及时记录听课过程中的疑惑、见解。听课后,及时开展评课活动,相互答疑解惑。在此过程中,我们借助课堂观察表,详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及学习情绪状态,有效落实好过程性评价,将评价嵌入到课堂内容实施过程中。在观课过程中,观课教师记录学生完成任务的具体人数,备课组长对观课教师的课堂观察表进行整理,以具体的统计数据来说明评价任务的完成情况,以此来评判学习目标的达成度。4 .评价、反思阶段。授课教师针对主讲内容进行说课及教后反思,记录自己所思所感所悟,同组人员借助课堂观察表的数据统计、围绕目标的达成度及课时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评

6、课、改课。我们通过组内研课、校内展示课、研讨课等提升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打造“润泽”好课堂。二、注重课程建设,落实课标理念,强化课程育人本学年,依据学校课程规划及学科课程实施方案,制定个人课程实施纲要,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实施课程育人,有效落实“双减”,打造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一)在基础性课程方面,我校注重教研组集体备课,开展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结合学科课程标准、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制定学习目标,探索基于实证化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研究。教学评一体化备课标准维度内容描述学习目标1 .教学内容与课标要求准确匹配。2 .能基于课标、学情和教

7、材恰当设计。3按照三维叙写,将课标要求进行分解体现可观察、可操作、可测评特点。评价任务L评价任务精准指向学习目标。2 .原则上每个目标均要设计相应的评价任务,恰当嵌入学习过程中。3 .评价任务操作性强,能有效测评目标达成度。学习活动1 .依据学习目标,学习任务设计科学。2 .学习方式与学习内容要吻合,体现学科育人价值。作业与检测1 .内容聚焦,指向学习目标,起到巩固检测作用。2 .难度适中,体现层次性。(一)在发展性课程方面,我校通过开展“语言节”“体育节”等节日活动强化学科实践,发展学生学科素养。本学期九月份,我校开展了生动有趣的“体育节”,通过开展秋季师生田径运动会、“校长杯”足球赛、拔河

8、比赛、越野赛等各种赛事,学生强健了体魄,锤炼了品格,锻炼了毅力。本学期十月份开展了“语言节”活动,学校通过开展课本剧表演、跨学科文艺汇演、“邂逅老舍”项目化学习等多种活动,让学生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感受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国语言的无穷魅力,厚植爱国情怀,播种为国为民学习的远大理想。(三)在拓展性课程方面,我校通过课后服务开展多种多样的兴趣活动课程。目前我校开设的拓展性课程有体育类:篮球、棒垒球、羽毛球、足球、体适能等;艺术类:版画、国画、乡土画、合唱、尤克里里、书法等;科技类:魔方、VR科创、动漫、编程、创课、五子棋等;阅读类:经典国学、演讲与口才、主题阅读等。不同种类的拓展课程

9、满足同学们的个性化发展,促进学生兴趣培养及特长发展。(四)在儿童阅读课程方面,滴水穿石、润物无声,夯实阅读素养,筑牢阅读习惯。本学期,为了落实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我校以打造儿童阅读课程、构建阅读课程体系为抓手,促进“双减”政策的有效落实。阅读课程体系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四个方面进行建构。在该体系的指导下,本学期我校主要通过整本书共读以及国学经典两个体系,推动儿童阅读课程的实施,能够真正实现我校“读好书、写好字、做真人”的办学理念。开学初期,学校各年级依据教材快乐读书吧与课标要求拟定推荐书目和晨诵内容并制定详细的课程进度计划及安排。每一位语文老师根据各班学

10、情,稳步推进本班的阅读课程。一二年级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培养学生阅读习惯为主要目标。推荐阅读书目有和大人一起读一直想飞的猫鲤鱼跳龙门等。课上课下,老师陪孩子共读绘本故事,有语言的交流、有情感的交汇,更有心灵的沟通。老师轻松的语言和绘本幽默风趣的画面不断满足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将学生轻松带入阅读的快乐之旅。中、高年级阅读在以落实把握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的基础上,能够领悟表达方法,习得阅读的策略为目标。推荐书目有稻草人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中国民间故事童年爱的教育等。学期中期,各年级进行常态化阅读教研活动,研讨整本书的主题思想、儿童阅读的现实意义。依据教材解读,进行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展示汇报。低段

11、一年级郝经纬老师为我们呈现的绘本课生动活泼有趣,孩子们非常喜欢。中段张晓霞老师、牛婷老师、王东老师分别我们带来了稻草人的导读课、推进课和汇报展示课,形式丰富,学生收获颇多。高段由刘美琦老师带来的童年,孩子们以演绎的形式展现读书收获,非常新颖。除了师生共读一本书,我们也倡导亲子共读。通过共读,父母和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通过共读,家庭之间增添了更多沟通交流的机会;通过共读,带给了孩子欢喜、智慧、希望与勇气。阅读与生活、阅读与学习、阅读与成长的融合,进一步实现了家校共育的目标。我校通过开展首届“校园语言节”系列活动,将学生的生活同书本相链接。语言节开幕式上,通过学校赠送书签、各班级开展晨诵、阅读

12、活动、开幕式各年级读书成果展示、学校跳蚤书市等活动,为全校师生营造了良好的阅读氛围,同学们浸润在书的世界,感受阅读的乐趣。四、五年级通过开展“课本剧展演”“邂逅老舍”项目化学习活动,使书本中的人物走进学生的生活,链接学生的情感世界,进一步激发学生对阅读的热爱。三、细化常规管理,优化作业设计“作业”是为了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与一定的任务达成密切相连的学习活动,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师教育教学效果反馈、教法优化的主要途径。为有效落实“五项管理”及“双减”政策,学校注重细化常规管理。围绕备讲批辅评,抓实抓牢每一个环节落实情况。例如:毕业年级的复习课备课情况,数学课堂的课前三分钟口算

13、,常规“4+1”作业,语文课堂的常规作业与特色作业、学困生辅导等工作。通过“面、线、点”的分层培养模式,助力教师队伍整体提升。通过教学常规检查及整班随机抽查,发现问题,寻找不足,以问题为导向,及时改进提升。例如,我校学生的书写问题,部分年级的作业设计质量问题,作业内容不能紧扣学习目标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教科室及时整理并当天反馈到具体教师本人,后续及时跟进整改情况,形成闭环管理。四、做好培训提高,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本学期,我校继续探索以“面-线-点”的形式扎实开展教师队伍建设。所谓“面”就是全校教师通过研训一体的形式促进提升。主要包括师德师风建设、校本教研、精细常规、理论学习。一是师德师风建设

14、。以师德师风宣传教育周、榜样教师评选、专项整治等方式夯实师德师风建设。二是校本教研。主要包括主题教研与日常教研两部分。本学年我们以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为主题进行研究,以课程建设助力教师专业化发展。同时,扎实推进日常集体备课,经过不断尝试与改进,初步形成了“准备-研讨-实践-评价反思”的集体备课模式。三是精细教学常规。我校秉承“抓质量就是抓常规”的理念精细教学常规管理。开学初教科室针对不同学科从备讲批辅改各个环节进行精细化要求,从学生作业本的保护、学生信息的书写格式等细节做出明确规范。同时常规检查采取集中检查与每日一查的方式,集中检查有利于发现大家存在的共性优点与不足,明确后续提升

15、方向。每日一查是校长与分管校长每日抽查一个班前一天的语数英作业情况,可以更精准的关注到每个班的作业量、作业设计质量、作业批改情况等,及时提醒科任教师存在的问题,做出有针对性的指导改正。四是业务理论学习。定期每月开展一次读书分享,将理论同实践相结合,深化对新课程理念的认识,并深耕课堂,落实课程目标。所谓“线”就是采取分层培养,促进不同层次教师更好的发展。制定了骨干教师培养计划与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骨干教师以参加名师工作室、课题研究、担当师傅、示范课、讲座等形式发挥其引领示范作用的同时促进自身成长。青年教师通过读书分享、研讨课例、教材梳理、汇报课、基本功赛、校际赛课等形式提升自身教学水平和业务能力。

16、所谓“点”就是针对相对薄弱教师进行重点跟进,以日常推门课、常规管理指导、搭建平台等形式促进其更快地成长。青年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力量源泉,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打造能力卓越的教师队伍是学校发展的迫切要求。为此学校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教师提升活动,从基础入手,紧抓教学常规,开展“青蓝结对”“跨校师徒结对“工程,校领导听推门课蹲点指导,采用公开课、示范课、汇报课、研讨课等,加强交流指导,实现教师队伍传承、创新、融合、共研共进的整体发展目标。五、存在的问题1 .当前我校部分教师课堂教学效率不高,教材解读不到位,课标理念落实不到位。部分教师课堂管理较为松散,教学内容容量少,课堂节奏进展缓慢,效率低;在备课过程

17、中,未从大单元视角进行知识关联与建构,只是关注学生知识的掌握及习题的机械训练,不能高屋建甑从课程高度、学科本质角度聚焦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2 .教师注重研究的意识不强,尤其是研究成果的提炼工作,写作能力有待提升。怎样撰写学科课程实施纲要,如何开展“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如何设计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课堂观察量表,这些都需要我们及时进行梳理提炼,形成阶段性的研究成果。3 .学困生转化工作。个别教师的服务意识还有待提高,培优辅困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优化和提升,要注重效率和质量,课内和课外,校内和校外,个人和群体之间的协调等。4 .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工作。当前个别教师课堂管理松散,学生书

18、写质量不高,归根结底是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问题。在课堂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到全体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及个别学生,在平常的作业批阅过程中,针对学生的书写教师要高标准、严要求,规范格式,榜样示范。六、改进措施及下一步工作展望1.注重课程建设,强化课程效能。下学期我校将从课程规划、学科课程实施方案、个人课程实施纲要整体推进,从课程的高度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发挥课程育人功能,有效落实2022版新课程标准理念。5 .深化校本研究,继续探索“教学评”一体化下的大单元整体备课。结合本学期开展的校本研究,持续深入推进大单元整体备课、作业设计、单元试题命制深入融合,有效落实“教学评”一体化整体设计。通过继续理论学习(专业书籍共读及网络专题培训)与教学实践研究相结合,持续推进课堂教学改革,稳步推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6 .进一步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重点关注学生的书写,尤其是数字的书写,同时要关注学困生转化工作,重在跟进与落实。要持续跟进教师单元整体备课情况,尤其是“三个关注”的落实与研究,寻求问题,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改进提升。7 .加强学习,提升教师专业能力发展。利用假期及课余,教师要再学习,再读书,再思考,继续研究,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通过网络研修向专家学,通过期刊杂志向优秀同行学,通过课堂实践向同事学,教学相长,且研且学且成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