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69631 上传时间:2024-01-29 格式:DOCX 页数:41 大小:666.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咸宁路站监控量测施工方案.docx(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TJSG-IO标咸宁路站施工监控量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中铁四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市地铁三号线一期工程TJSG-IO标项目部二0一二年七月十五日1 .编制依据12 .工程概况12.1 工程位置12.2 周边环境22.2.1 周边构建筑物22.2.2 地下管网32.3 工程地质42.4 工程水文地质53 .监测工作概述63.1 监测目的与意义63.1.1 监测目的63.1.2 监测的意义63.2 监测原则73.2.1 系统性原则73.2.2 可靠性原则73.2.3 与设计相结合原则73.2.4 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73.2.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73.2.6 经济合

2、理性原则73.3 监测对象与项目83.4 监测原理分析94 .测点布置、监测频率94.1 测点布置94.2 监测频率145 .监测实施方法155.1 监测技术手段155.2 测点埋设工作顺序155.3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5531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55.3.2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6533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方法:165.4 监测技术措施175.4.1 沉降观测175.4.2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185.4.4 土体侧向变形195.4.5 钢(碎)支撑轴力215.4.6 下水位监测235.4.7 地下管线沉降监测235.4.8 地表建(构)筑物监测255.4.9 现场巡视266 .监控测量的等级

3、及精度要求266.4 沉降监测精度要求266.5 建筑物变形测量精度要求266.6 水准观测要求276.7 监测项目测点布置采用仪器精度要求276.8 监测控制标准、警戒值276.9 量测结束标准287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与反馈及应用287.4 监控量测资料的整理分析287.5 监控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297.2.1 反馈流程297.2.2 分析结果反馈与应用3()8 .监测工作管理318.2 管理组织机构318.3 监测保证措施328.4 测点保护措施338.5 监测项目安全生产管理制度348.6 监控量测制度349 .紧急状态下的应急预案359.2 成立监测应急领导小组359.3 发紧急情

4、况时的实施措施359.3.1 监测单位359.3.2 施工单位369.4 保证应急预案顺利实施的各种保障措施369.4.1 人力资源保障措施369.4.2 仪器设备保障措施36933物资材料保障措施379.3.4 交通保障措施3710 .附件37L编制依据(1)设计文件、管线改迁图纸及工程地质勘查报告;(2)国家的政策法规、现行地下铁道施工规范、规程、验收标准以及其它现行的有关规范、规程、验收标准等;有关规范与标准如下: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200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2008;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

5、7;国家一、二等水准测量规范GBT12897-2006: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城市地下水动态观测规程CJJ/T76-98;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年版);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DB50497-2009);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50218-94;(3)工程招投标文件及施工合同;(4)施工现场调查资料、产权单位要求、业主要求。2工程概况2.1 工程位置咸宁路站位于金花南路(东二环)和咸宁路道路交汇路口地下,咸宁路车站由三号线车站部分和六号线车站部分组成。三号线车站是西安

6、市地铁三号线的中间站,同时三号线与六号线在本站T型换乘。其中三号线车站呈南北走向,六号线车站呈东西走向。图2.11咸宁路站地理位置鸡一铁3号缘|(规划型2.2 周边环境本车站地处西安市繁华城区,咸宁路站位于金花南路(东二环)与咸宁路交叉口处。金花南路(东二环)、咸宁路周边地面道路车行密度大,人流密集,交通疏解难度大,施工条件困难。2.2.1 周边构建筑物车站位于金花南路与咸宁中路十字路口,站位东南象限为陕西省普天通讯设备厂、512量贩KTV;东北象限为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西案市普天通信设备厂家属院、宗江小阁楼酒楼;西北象限为西安理工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二村、紫荆花茶楼;西南象限为西安交通大学附属

7、小学、西安交通大学二村等。金花南路道路中部设置东二环咸宁桥。图221铺盖系统周边环境2.2.2 地下管网三号线位于咸宁桥西侧主要受控于沿金花南路DN1200埋深8m的污水管,咸宁路DN400埋深4.97m的污水管。车站站位及埋深主要受控于沿金花南路方向DN1200、埋深8m的污水管,但由于该污水管须在DN22OO、埋深8m的排水管向东改移后,方可进行迁改,经与市政设施管理局沟通,其同意该排水管的改迁,但建议在车站范围以外较远处进行改线,故按管线可迁改考虑。因此,3号线站位位于咸宁桥西侧。各种管线详见图2.2-2。JS DN400 埋深 1.66m ll IJS DN400 埋深1.78mJS

8、DN600 埋深2.4ImTR DN325埋深1.38mWS DN1500 埋深7. OmWS DN400 埋深6. 33m -WS DN400埋深4. 97mJS DN400深 1.93mTR DN200埋深140mWS DN12OO 埋深8. Om HPS DN2200埋深8. Om图222咸宁路站管线平面位置示意图2.3 工程地质根据区域地质资料,本车站内无构造断裂。地裂缝位于本场地南侧,距离大于150r11o咸宁路车站场地50m深度内内地层为:地表分布有厚薄不均的全新统人工填土(Q4ml);其下为上更新统风积(Q3eol)新黄土及残积(Q3el)古土壤,再下为中更新统风积(Q2eol)

9、老黄土及残积(Q2el)古土壤。主要地层特征自上而下分述如下:第四系全新统Q4:地表为路面(地面铺砖、混凝土或沥青)及灰土碎石垫层等,以下为:1-1人工填土(杂填土)Q4ml:杂色,松散,由粉质黏土与砖瓦碎片组成,结构杂乱,土质不均。层厚0.302.00m,层底高程420.58424.90m。12人工填土(素填土)Q4ml:以黄褐色为主,主要为粉质黏土,硬塑。含少量砖瓦片等,土质不均。层厚0.603.60m,层底深度0.603.60m,层底高程418.71422.95m0第四系上更新统Q3:3-1-1新黄土(水上)Q3eol:该层分布于填土底面至地下水位以上。黄褐色,=0.24,硬塑,局部可塑

10、。虫孔及大孔隙发育。=0.0260.095,湿陷性中等,局部湿陷性强烈。V=0.39MPa-L属中偏高压缩性土,场地北部具高压缩性。层厚0.506.40m,层底深度2.07.60m,层底高程414.11421.00m。3-2古土壤Q3el:红褐色,=0.32,可塑。团粒结构,具针孔状孔隙,含钙质条纹及少量钙质结核,层底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局部地段钙质结核富集成薄层,=0.0030.095,具湿陷性,均有分布。V=0.26MPa-I,属中压缩性土。层厚2.805.10m,层底深度5.5012.60m,层底高程408.71417.86m。第四系中更新统Q2:4-1-2-1老黄土(水下)Q2eol:褐

11、黄色,土质均匀,少量孔隙,含钙质结核,=0.89,软塑。V=0.40MPa-L属中偏高压缩性土,高压缩性主要分布在该层中下部。层厚7.20II.20m,层底深度14.021.80m,层底高程399.91409.50m。4-2古土壤Q2el:红褐色,=0.51,可塑。团粒结构,具针孔状孔隙,含钙质条纹及少量钙质结核,层底钙质结核含量较多,局部地段钙质结核富集成薄层。V=0.27MPa-IjM中压缩性土。本层层厚2.006.80m。4-122老黄土(水下)Q2eol:褐黄色,土质均匀,少量孔隙发育,含钙质结核,=0.49,可塑。V=0.27MPa属中压缩性土。层厚2.006.80m。4-1-2-2

12、老黄土(水下)、42古土壤呈互层分布。勘探孔揭示第四系中更新统地层层底最大深度50.00m,层底最低高程372.69mo2.4工程水文地质咸宁路车站西侧约Ikm处有兴庆湖,兴庆湖面积约81000m2,水深约2m,水面高程约408m,湖底无防渗措施。在蓄水早期对车站地基土和地下水产生影响,造成了地下水位的抬升和软弱黄土的形成,进而直接影响了对车站地铁施工区域内地下潜水分布。2010年10月12月勘察时钻探揭露,场地内地下潜水位埋深6.80-10.70m之间,高程为411.38416.70m。根据西安长期水位观测资料,勘察时接近低水位期。地下水年变幅2m左右。场地地下水赋存于中、上更新统黄土、古土

13、壤层中,含水层的厚度大于50m。场地的地下水主要接受大气降水、侧向地下水径流补给;潜水排泄方式主要为侧向径流排泄。本工点降水设计所需各层土的综合渗透系数依据设计提供的“咸宁路车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建议值取6md3 .监测工作概述3.1 监测目的与意义3.1.1 监测目的地下工程按信息化设计,现场监控量测是监视地层稳定、判断围护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安全、施工方法是否正确的重要手段,通过监控量测,达到以下目的:(1)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相比较,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支护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以确定和调整下一步施工工法,确保施工安全和地表建筑物、地下管线的安全。(2)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信息及时反馈,以修改和

14、完善设计,使设计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3)将现场测量的数据与理论预测值比较,用反分析法进行分析计算,使设计更符合实际,以便指导今后的工程建设。3.1.2 监测的意义(1)及时发现不稳定因素明挖车站地质条件差,周边环境较复杂,施工周期长,加上自然环境因素的不可预测性,必须借助监测手段进行必要的补充,以便及时获取相关信息,确保工程稳定安全。(2)验证设计,指导施工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支护结构及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调整设计和施工,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通过监测掌握标段整体结构周围土体在施工过程中的动态,明确工程施工对原

15、始地层的影响程度;通过监测掌握明挖施工对地层与结构受力变形的情况,并确定其稳定性;通过监测掌握工程施工对地下管线、建(构)筑物的影响程度,并确保处于安全状态;及时整理资料,反馈信息,指导施工。(3)保障业主及相关社会利益地下工程施工将会对周边建筑物、道路和地下管线等产生一定的影响,稍一疏忽或出现问题,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人身安全。跟踪掌握在土方开挖和地下结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不利现象,及时调整施工参数、工序以及是否要采取应急措施等提供技术依据,对保障业主声誉及相关社会利益不受损害具有重大意义。分析区域性施工特征通过对支护结构、周边建(构)筑物、道路、地下管线等监测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综合

16、分析,了解各监测对象的实际变形情况及施工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程度,分析区域性岩土变形特征及支护方式,为以后的设计与施工积累宝贵经验。3.2 监测原则3.2.1 系统性原则(1)所设计的各种监测项目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测试数据能相互进行校验;(2)发挥系统功效,对支护结构进行全方位、立体、实时监测,并确保监测的准确性、及时性;(3)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连续监测,保证监测数据的连续性、完整性、系统性;(4)利用系统功效尽可能减少监测点的布设,降低成本。3.2.2 可靠性原则(1)所采用的监测手段应是比较完善的或已基本成熟的方法;(2)监测中所使用的监测仪器、元件均应事先进行鉴定,并在有效期内使用;(3)监

17、测点应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3.2.3 与设计相结合原则(1)对设计使用的关键参数进行监测,以便达到进一步优化设计的目的;(2)对评审中有争议的工艺、原理所涉及的部位进行监测,通过监测数据的反演分析和计算对其进行校核;(3)依据设计计算确定支护结构、支撑结构、周边环境等的警界值。324关键部位优先、兼顾全局的原则对支护结构体敏感区域增加测点数量和项目,进行重点监测;(2)对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描述的岩土层变化起伏较大的位置和施工中发现异常的部位进行重点监测;(3)对关键部位以外的区域在系统性的基础上均匀布设监测点。3.2.5 与施工相结合原则(1)结合施工工况调整监测点的布设方法和位置;(2)结合

18、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方法或手段、监测元器件种类或型号及测点保护方式或措施;(3)结合施工工况调整测试时间、测试频率。3.2.6 经济合理性原则(1)在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结合工程经验尽可能地采用直观、简单、有效的测试方法;在确保质量的基础上尽可能的选择成本较低的国产监测元件;(3)在系统、安全的前提下,合理利用监测点之间的关系,减少测点布设数量,降低监测成本。3.3 监测对象与项目监测对象监测对象为主体基坑支护与周边环境,包括围护桩、钢支撑、支护等;工程周边地表土体、地下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城市道路及其他市政基础设施等。监测项目为了确保施工期间基坑开挖的稳定性以及临近道路、地面交通和地下管线

19、的正常使用,在本工程主体结构应选择具有代表性的4-5个典型断面或部位布置测点进行监测。监测项目的测点布置、观测频率等应符合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的有关要求。监测项目见表3.3-1。表3.31监控量测项目表监测项目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及测斜周围地表、和道路沉降周围建(构)筑物、地下管线变形地下水位支撑轴力或变形桩体内力土体侧向变形孔隙水压力土压力项目分类VV注:V为必/项目,为选测项目。本工程主要监测项目如下:监测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土体侧向变形;水压力;围护结构变形;围护结构侧土压力;地面沉降;地下水位监测;支撑轴力(含支撑变形);对采取临时悬吊的管线;车站围护结构周边

20、管线;。建筑物及管线沉降变形;3.4 监测原理分析根据设计文件以及本标段工程的具体情况,需对车站明挖法、暗挖法施工围护结构、主体结构周围受影响的地面环境等进行安全监测。首先对工程施工可能引起地表下沉的原因、机理、规律及下沉值等作出必要的分析,进行预测控制,真正做到心中有数。(1)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通风道及出入口)引起地表下沉的主要原因为:开挖过程中的地层损失;支护结构的整体沉降及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因应力变化而使土体产生的新的弹塑性变形。(2)采用暗挖法施工车站主体结构引起的地表下沉主要包括:基坑开挖过程中存在的柱列式周边围护结构中柱与柱之间的地层损失;周边围护结构产生的水平位移;周边围护结

21、构的下沉带动两侧土体的垂直沉降;基坑坑底隆起引起的墙外土体沉陷。对车站及区间隧道结构本身的实际应力变化情况与设计应力值的对比也应随时在掌握中,以确保结构本身安全和施工安全。(3)引起结构本身应力变化的主要因素有:施工方法、步骤的确定与改变;地质及围岩情况的改变;地表沉陷及地下水活动的异常情况出现;外部荷载的异常变化。按照可能产生变形及应力变化的因素分析、结合本工程情况,实施监测项目内容。监测项目以位移监测为主,同时辅以应力、应变监测,监测数据应相互印证,确保监测结果的可靠性。4 .测点布置、监测频率4.2 测点布置咸宁路站各监测项目及测量见图4.1-loA翡财产的4G恻二璃加;2聃轴劭飒晚滥V

22、痂凝物梅浜加越浜图4.1咸宁路站车站测点布置横断面图toOOCQq.,2,工-士三_三mi9nm979Wim9G8瞧O咸宁路站监控测点布置图1图4.1-2HMa+8詈A4.1-3咸宁路站监控测点布置图2图4L3周边建(构)筑物测点布置图4.2监测频率监测频率详见表4.2-1。表4.21监测项目、监测频率、监测项目控制值一览表序号监测项目位置和对象监测仪器仪器监测精度量测频率监测项目控制值测点布置1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围护结构上端部全站仪1m开挖及回筑过程中2次ld11三(16mm)沿车站纵向1020m一个2土体侧向变形围护结构周边土体应变计1mm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1次/d;主体结构施工期间

23、1次5d沿车站纵向每侧布置24个同一孔竖向间距5m3水压力围护结构周边士体应力计lPa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1次/5d;主体结构施工期间1次5d沿车站纵向每侧布置2个,同一孔竖向间距5m4围护结构变形围护结构内测斜管、测斜仪1mm开挖及回筑过程2次/Id16mm沿车站纵向1020m一个,同一孔竖向间距05m5围护结构侧土压力围护结构和嵌入段围护结构前应力计l100(F.S)施工期间1次/Id沿车站纵向每侧布置2个,同一孔竖向间距23m6地面沉降围护结构周围士体水准仪+1n围护结构施工及开挖期间1次/15主体结构施工期间1次7d11mm(16mm)2030m一个7地下水位基坑周围水位管、水位

24、仪1mm围护结构施工及基坑开挖期间1次/Id;主体结构施工期间1次5d沿车站纵向每侧4个8支撑力(含支撑变形)支撑端部或中部11OO(F.S)开挖过程2次/Id支撑设计轴力的70%每层812个点,布置依据具体情况9对采取临时悬吊的管线沿管线轴向和桁架上水准仪1mm1次/2d,直至管线恢复为止根据管线部门的要求确定根据管线部门的要求设置IO车站围护结构边管线沿管线轴向水准仪1mm1次/2d,直至管线恢复为止根据管线部门的要求确定根据管线部门的要求设置11周边房屋基础沿基础周边水准仪1mm1次/2d根据管线部门的要求确定根据管线部门的要求设置注:括号内为换乘段监测控制值。5.监测实施方法5.1 监

25、测技术手段(1)地面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2)地下管线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3)桩顶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进行监测,测点埋设在围护桩顶冠梁上;(4)桩顶沉降:采用精密水准仪测量,普通水准标识;(5)体、桩体变形:采用测斜仪;(6)结构内力:采用振弦式应变计或表面应变计;(7)钢支撑、锚杆内力、桩体钢筋受力:采用轴力计、钢筋计进行监测;(8)围岩压力:采用土压力计;(9)地下水位:在基坑周边施工观测井,采用电子水位计进行监测;(IO)建筑物基础下沉: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11)临时悬吊的管线:采用精密水准仪进行监测;5.2 测点埋设工作顺序监加点的埋设随基坑围护工程、深基坑开挖工序

26、进行,基本顺序如下:(1)进场后(未施工前)先期建立水准和平面位移控制网;(2)布设周围建(构)筑物的沉降观测点、管线和管沟沉降监测点,如场地允许时布设地表沉降点,或在基坑开挖前清理场地后布设;(3)围护施工时,同步埋设、安装测斜管和坑外土体测斜孔;(4)冠梁浇筑后,进行围护桩顶沉降、位移测点的埋设,以及进行初始值的测取,并做好测斜管的保护工作;(5)基坑降水前完成水位观测孔的安装,并取得稳定初始水位;(6)钢支撑施工时,同步安装轴力计,并测出初读数;(7)基坑开挖前,应测出上述各测试项目的初始值;5.3 监测控制网的布设5.3.1 沉降监测控制网的布设(1)沉降监测控制网布设时采用测区原有高

27、程系统,起始并附合于地铁施工控制网;(2)沉降监测控制网采用水准测量方法,布设成闭合环或附合高程路线;(3)沉降监测网按二个层次布网,由基准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和所联测的基准点组成扩展网;(4)沉降位移监测等级一般为三级,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作业。在量测断面变形影响区50m之外,设置3个通视较好、测量方便、基础牢固的基准点。在监测中每13个月对基准点高程进行复核,视情况在监测过程中增设工作基点;(5)基准点的标石及标志的埋设应符合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所规定的要求。5.3.2 平面控制网的布设(1)基坑开挖前在其周围地层变形影响范围外,便于长期保护的稳定位置,埋设不少于

28、3个基准点,布设平面位移监测网。布网时可采用独立的坐标系统,平面控制点标石及标志的埋设应符合规范要求;(2)对于建筑物较少的测区,监测网宜将基准点连同观测点按单一层次布设;对于建筑物较多的且分散的大测区,监测网宜按两个层次布网,由基准点组成控制网,由观测点与所联测的基准点组成扩展网;(3)控制网布设时根据现场情况采用二等附合导线。扩展网和单一层次布网可采用角交会、边交会、边角交会、基准线或附合导线等形式。各种布网均应考虑布网强度,长短边不宜悬殊过大;(4)在施工场地条件允许时用视准法,建立视准线比较困难时采用小角度法进行平面位移沿特定方向的位移观测。5.3.3 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的埋设方法:结

29、构竖向位移观测点可采用冲击钻埋设法,即直接在结构物上用冲击钻钻孔,灌入环氧砂浆,将圆端型圆钉插入固定牢固。地表沉降观测点须与碎路面隔离,基准点埋设在非路面土体中时,全部用混凝土浇注。埋设的沉降监测点(或基准点)采用预制水泥标准桩,直径小IO0,长度30cm,顶端设圆端型圆钉作为沉降观测点测量标志栓。水泥标准桩埋设时先用电镐等工具打穿路面,挖出直径2030cm、深6080cm的孔,然后用碎封底作为基础,将水泥标准桩放入孔中,圆钉低于地面35cm,孔内浇筑混凝土至路面碎下方510cm位置处,上部用黄沙或泥土填充至路面,保证观测点与碎路面分离。最后进行顶部处理,将小160PVC管截成58cm一节,置

30、入桩顶,圆心对准圆钉,周边用混凝土将PVC管固定并与砂路面封死。为防止雨水或杂物灌入孔中,PVC管可高出地面2cm,同时用薄薄一层砂浆将孔内露黄沙表面水封。图5.3-1桩顶、结构顶位移测点布设图5.4 监测技术措施5.4.1 沉降观测监测目的主要了解施工期间对明挖车站基坑周围及暗挖段通道设计等监测范围内的地表道路等产生的影响。监测仪器天宝DINI03电子水准仪、锢钢尺。测量原理利用监测点相对于基准点的高程变化确定施工引起的沉降位移及影响范围。监测实施测点布置测点设置按设计图纸布设。见图4.1-1和4.1-2。测量方法地表沉降采用水准测量,按规定频率进行量测。数据处理与分析首次观测时,一般取23

31、次的观测数据平均值作为测点的初始标高,沉降位移为实测值与初始值之差。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观测点位置图、沉降位移成果表、位移速率、时间、位移量曲线图等变形分析报告。沉降观测包括地表沉降、管线沉降、建筑物沉降及桩顶沉降。5.4.2 围护结构水平位移监测目的通过测定监测点坐标的变化,来反应桩顶的水平位移。(2)监测仪器往卡TCRPl201+全站仪。(3)测量原理通过测量观测点的坐标,与初始值相比较,计算其位移量。(4)监测实施监测点坐标的测量已知高级控制点A、B、C各点的三维坐标(XA、YA、HA)、(XB、YB、HB)、(XC、YCsHO,D为所要测的布置点。先把全站仪置于A点上,后视B点,设置气

32、象改正(温度、气压)等数据,输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A、YA、HA)和后视点B的平面坐标(XB、YB)以及仪器高、目标高等测站设置数据,瞄准点D测量并记录D点的三维坐标(XD1、YDl.HDl)和平距SD1。同理,全站仪置于A点上,后视C点,设置气象改正(温度、气压)等数据,输入测站点A的三维坐标(XA、YA、HA)和后视点C的平面坐标(XC、YC)以及仪器高、目标高等测站设置数据,瞄准点D测量并记录D点的三维坐标(XD2、YD2、HD2)和平距SD2o在测量过程中,两次得到的坐标取平均值,即为最后得到的布置点D的坐标(XD,YD,ZD):XD=(XD1+XD2)/2YD=(YD1+YD2)

33、/2ZD=(ZD1+ZD2)/2公式(1-5)图5.41监测点坐标测量示意图桩顶水平位移先测得监测点D的初始坐标为(X2以),随着施工的继续推进,根据监测频率的要求跟踪监测坐标的变化,当监测点的坐标基本稳定时可停止监测。第k次测量后,计算得D点的坐标为(X)外),则有在k周期的水平位移为D=XXr=-r公式(16)总的位移为:3-JAXl+公公式(1.7)水平位移测量的精度控制水平位移采用全站仪按高精度控制要求进行监测,监测测角中误差为1,测距中误差为Immo桩顶水平位移测量观测点应采用基础标志,控制点的标石、标志,应按照建筑变形测量规范JGJ82007规定采用。数据处理与分析水平位移测量结束

34、后应提交观测点平面位置图、水平位移成果表、水平位移量曲线图等变形分析报告。5.4.4土体侧向变形监测目的了解基坑施工过程基坑周围不同深度土体的水平变形情况。(2)监测仪器CX-801B,测斜管。测量原理测斜仪探头内的加速度计传感器可以将某处的倾斜角度以电压信号方式输出,并换算成水平位移量。任一深度处的水平位移值为自基准点起算至此点的位移差值矢量和。(4)监测实施采用测斜仪在埋设在土体中的测斜管内进行测试,测点宜选在变形大(或危险)的典型位置。布置观测点与成孔观测点应该因地制宜,合理布置。测斜管采用钻孔埋设,管底应大于支护结构深度,且超过基坑开挖最大深度3m,。施工时尽量要求钻孔是铅锤的,偏差角

35、应小于2&,终孔直径应大于测斜管外径30mm。所有钻孔在埋设测斜管前应该进行验收,合格后才能埋设。测斜管的安装测斜管的上下管间应对接良好,无缝隙,接头处牢固固定、密封。测斜管安放就位后调正方向,使管内的一对测槽垂直于测量面。调整方向后盖上顶盖,保持测斜管内部的干净、通畅和平直。管顶高出地面约20cm。钻孔和测斜管之间要回填。回填应选用粗沙缓慢进行,注意采取措施避免塞孔使回填料无法下降形成空洞,回填后通过灌水和间隔一定时间后的检查,在发现回填料有下沉时,再进行回填,回填工作要确保测斜管与土体同步变形。埋设时间应在基坑开挖或降水之前,并至少提前2周完成,并作好清晰地标示和可靠的保护措施。测斜管的安

36、装质量是测试效果的关键,应该遵循如下步骤:1)将测斜管装上管底盖,用螺丝或胶固定;2)将测斜管按顺序逐根放入钻孔中,测斜管与测斜管之间用接管连接,并用螺丝固定。测斜管在安装中应注意导槽的方向,导槽方向必须与设计要求定准的方向一致。将组装好的测斜管按次序逐节放入钻孔中,直至孔口;3)当确认测斜管安装完好后即可进行回填(一般用膨润土球或原土沙)。回填时每填至35m时要进行一次注水,使膨润土球或原土沙遇水后,与孔壁结合的牢固直至孔口;4)测斜管地表管口段浇注混凝土,做成混凝土墩台以保护管口和管口转角的稳定性。墩台上应设置位移和沉降观测标点;5)露在地表上的测斜管应注意做好保护,盖上管盖,防止物体落入

37、;6)安装完成后的测斜管应先用模拟测斜仪试放,试放时测斜管互成90的两个导向槽都应从上到下试放到,保证模拟测斜仪顺测斜管能顺畅通过。测斜仪的组装在测试之前必须对测斜仪进行检验校正,并做好测试前的准备工作,再进行组装。量测与计算测试方式应遵循下面两个要点:当测斜管下部可靠固定在基岩中(埋入深度应大于5000mm),可认定基岩没有位移,此时测量可至下而上测读一次,直至管口;当测斜管底部悬挂(底部未与基岩固定),此时应将管口作为位移零点,测量由上至下进行测口一里,O根据地勘资料,管底位于基岩内,可作为位移零点。位移测试时沿测斜管垂直于线路方向(A向)导槽自下而上每隔一米测读一次直至孔口,得各测点位置

38、上读数偏移量正测Ai(+)、反测Ai(一)。其中“+”向与向为探头绕导管轴旋转180位置。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计算:第i次量测差值=Ai(+)-Ai(一)变量=本次测量值-上次测量值本次位移as=,K为修正值第i点的绝对位移=各测点相对于上一测点的位移矢量和。量测后应绘制位移一历时曲线,孔深-位移曲线。当水平位移速率突然过分增大是一种报警信号,收到报警信号后,应立即对各种量测信息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施工中出现了什么问题,并及时采取保证施工安全的对策。545钢(碎)支撑轴力监测目的了解基坑开挖过程中支撑的水平受力情况。使用钢支撑轴力计或碎表面应变计来量测其轴力变化,分析支撑体系的受力特点,及时比较设

39、计所预期的性状与监测结果的差别。预测下一阶段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动态,为后期开挖方案与开挖步骤提出建议,从而保证围护基坑的稳定性,减小桩体的侧向位移,保证主体施工的尺寸空间。对施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险情进行及时的预报,当有异常情况时,立即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将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以确保工程安全。(2)监测仪器JDFLJ轴力计、JDEBJ-2振弦式应变计、JDZX-2振弦式测读仪。测量原理同土压力计测量原理。监测实施测量方法通过测读仪读出传感器的测量频率和模数,计算支撑所受的轴力或产生的应变。传感器安装支撑(锚)安放时,将轴力计安装架与其端头对中并牢固焊接,在拟安装轴力计位置的墙体钢板上焊接一块

40、250*250*25Omm的加强垫板,以防止钢支撑受力后轴力计陷入钢板,待焊接温度冷却后,将轴力计推入安装架并用螺丝固定好。安装过程必须注意轴力计和支撑轴线在一条直线上,各接触面平整,确保钢支撑受力状态通过轴力计正常传递到支护结构上。碎支撑应变计通过膨胀螺栓利用支架卡固定在支撑中间,表面和底面各设置一个。量测与计算轴力计轴力计算公式:P=K(Fi-FO)+B式中,P轴力计轴力(MPa);K仪器标定系数(MPa/F);Fi轴力计实时测量频率模数值;Fo轴力计基准模数值;B轴力计的计算修正值(MPa);碎支撑应变量、轴力计算公式:=K(Fi-FO)+B式中,应变计的应变量(U);K仪器标定系数(U

41、/F);Fi一应变计实时测量频率模数值;FO一应变计基准模数值;B应变计的计算修正值();可通过应变量计算支撑轴力:N=EssAx式中,N混凝土支撑轴力(MPa);Es钢支撑弹性模量,Es=2.06105(Nmm2);A钢支撑截面面积(mm?).%实测应变值,取平均值。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测读值绘制轴力值-随时间的变化曲线,以及轴力随开挖距离的变化曲线图。以一定的比例把轴力值点画在各分布位置,并以连线的形式将各点连接起来,形成钢支撑轴力分布状态图。若轴力值小于设计值,须判断原因并及时补加轴力至设计值。混凝土支撑可绘制应变量一时间的变化曲线,其余同上。54.6地下水位监测监测目的为保障基坑开挖施工

42、顺利进行和保护周围地质环境不受影响,需进行地下水位监测。(2)监测仪器JDSC-50电子水位计、75井管。测量原理将电测水位计的探头沿井管缓慢放下,当测头接触水面时,蜂鸣器就会响,此时读取读数,该读数与孔口标高差即水位差。用水准测量方法测出孔口标高,从而确定水位标高,进一步计算水位变化情况。(4)监测实施水位观测孔布设水位观测孔布设在基坑四角部位,施工完成后将管口采用水泥墩固定,在水泥墩上埋设水准标识。数据处理与分析绘制各观测井孔、观测线水位降深随时间(st)的变化曲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建议、指导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5.4.7地下管线沉降监测监测目的通过管线沉降监测,来判断地下管线的安全性,

43、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管线保护。(2)监测仪器天宝DiNiO3水准仪、锢钢尺。(3)监测实施监测点布置根据现场管线设置情况,对于外露明线采取在管壁上刻画十字标志法、暗埋管线采用间接测量地表沉降法、利用管井设测点法、燃气管线安装抱箍支架法等作为监测点。监测方法管线沉降监测:管线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根据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计算实际沉降值,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预报管线的安全状况。管线水平位移监测管线水平位移监测采用坐标法,在沿管线走向附近较稳固且通视良好的地方设置导线点或利用施工控制网作为管线位移监测的依据。将全站仪架设在控制点上,将棱镜架设在监测点上,测出

44、坐标,可用多个测回观测,取平均值作为观测坐标成果。数据处理与分析沉降观测结束后应提交观测点位置图、沉降位移成果表、位移速率、时间、位移量曲线图等变形分析报告。观测方法详见“5.4.1沉降观测”。54.8地表建(构)筑物监测沉降监测的内容主要的监测内容是:建筑物、构筑物的均匀或不均匀沉降及高层建筑物的倾斜。根据监测情况考虑是否进行基础加固。(2)监测仪器天宝DlNlO3水准仪、锢钢尺(3)监测点的布设沉降测点采用L型620螺纹钢,在被监测建筑物四角基础上钻孔,将L型螺纹钢埋入建筑物基础内,钢筋周围用混凝土或环氧树脂填实,钢筋露出基础约5cm,露出部分磨成半圆球形。具体见图4213-1所示。监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进行测量,根据监测点各周期的高程变化值,通过数据处理分析,计算实际沉降值,并分析产生的原因,预报建筑物的安全状况。建筑物倾斜监测可利用各测点的差异沉降间接计算倾斜值。对重点建筑物需加大量测频率,并且延长量测时间;针对具体的构筑物,制定专门的表格,及时上报监理;除沉降观测、倾斜观测外,还增加构筑物裂缝监测,现场勘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