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72916 上传时间:2024-01-3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3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全国重点镇建设工作实施方案XX县XX镇位于XX江河畔,幅员面积94.85平方公里。20XX年入列XX省第一批“百镇建设试点行动”试点示范镇20XX年入列全国重点镇,是XX市“十四五”规划与XX中心城区同城发展的紧密层,也是XX县副中心、一级中心城镇、“XX江新城”核心区、县域北部的经济中心和交通枢纽,以发展商贸物流为主,是富有山水园林城镇特色的商贸宜居都市小城。近年来,XX镇顺应发展趋势,抢抓发展契机,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大力实施城镇建设、产业培育和环境优化,谱写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先后荣获XX省“五十百千环境优美示范镇”、XX市“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XX市“法治政府示范镇”、XX县“

2、发展工业重点镇乡特等奖”等近百项殊荣。一、基本情况(一)人口规模XX镇辖30个行政村,8个社区居委会,总户数2.XX万户,总人口5.89万人。城镇建成区面积4.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47万人(其中住校学生近L2万人,务工经商人员L8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在2%。以内。规划到2025年,建成区面积近7.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5万人;到2030年,建成区面积近1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万人。城镇总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5.6%,镇区常住人口排名全县乡镇第一位。(二)区位优势XX镇地处XX三级发展轴中点,北与中国科技城XX相接,距绕城高速500米,东与XX省工业园区XX工业集中区相连。境内以纵贯南北

3、XX公里的247国道九遂路和XX江为主轴,北接XX绕城高速和108国道XX西高速,东距成渝环线93国道XX遂高速入口6公里,南邻拟建至XX快速通道,距245国道成德南高速入口33公里,824县道中立路横贯东西。规划修建的XX遂铁路穿境而过,镇域内有县道公路4条23公里。(三)经济发展情况20XX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71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4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3.4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75亿元,二、三产业占64.1%,财政总收入13042.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1000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8万元,招商引资实现12.5亿元,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2亿元。全镇有

4、各类工业企业161家,其中规上企业17家,新上报待审批4家,建筑企业10家,年新增就业岗位近100o个;有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商铺门店6850个,年新增就业岗位近3000个。(四)服务功能1 .市政基础设施配套情况镇区现有道路36条15462米,已投入资金7000万元改造21条9800米,其中铺装沥青於7151米,安装节能路灯365盏,栽植行道树XX40棵。现有日供水1万吨的自来水厂1座;有年发电L5万千瓦的永安电厂一座;有3.5万伏和11万伏变电站各1座;有日供气4万立方米的天然气供气站和CNG加气站各1座;有6000平方米的综合市场、12000平方米的金三角市场、4000平方米的昌德商业城

5、,可容纳2000个摊位,逢场有3万余人进入集市交易;有公厕7座;有金子山、半边山和撮箕山自然景观;有人工景观园林12处,小区绿化率均在30%以上,道路和河堤两侧绿化率100%。电信、移动、联通、广电网络等弱电线路全部入地且实现光缆宽带入户。污水处理设施配套管网建设项目已开工建设,垃圾处理设施完善。2 .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1)教育:使用援建资金6700万元,重建XX省示范高中XX中学教学大楼,使用灾后重建资金3696万元建设3所初中和4所小学教学大楼,镇区可接纳学生XXooO余人。(2)卫生:使用灾后重建资金1200万元,完成国家二级乙等综合医院一一XX县第二人民医院门诊大楼建设,现有医疗机

6、构3个,床位230张,医疗站38个,从业医护人员233人。镇域内每千人拥有病床4张,每千人拥有医护人员4人。(3)文化体育:使用灾后重建资金400万元重建XX电影院(含广电站)和老年活动中心,现有体育运动场8个,健身场所10个,文化茶园8个,图书室38个,文化书店5个。(4)乡镇金融:XX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XX直管分社辖4个网点存贷总额72698万元;农行XXXX支行存贷总额63260万元;邮政储蓄存款19900万元;工行XX网点已开始营业。(5)社会保障:使用灾后重建资金320万元重建省三星级敬老院1座,可吸纳250人入住。3 .公共服务管理机构建设情况使用灾后重建资金1852万元重建政府办

7、公楼、中心法庭、派出所、交警中队和32个村居活动阵地。工商、税务、社保等管理机构服务功能设施完善。4 保障房和商住房建设情况XX中学、XX中心卫生院、XX自来水公司、XX镇政府分别规划立项建设公租房200套、IoOO平方米,现已建成112套、560平方米。成功引进重庆先成地产、XX昌德房产、XX星源房产等企业投资6亿元,新建商贸型综合体小区5个,建设多层住宅34万平方米、商铺10万平方米、高层住宅6万平方米,充分保障了本镇和周边乡镇群众入城居住的需要。5 .公交网络情况以247九遂国道、中立路、芦德路、芦跃路、芦黎路为骨架,投资4034万元建设村社道路108条、162.6公里;有公交车线路32

8、条,公交站台32个,公交车站1个。(五)规划管理水平XX镇按照与XX中心城区同城发展建设中国科技城卫星镇和XX副中心、县域北部新城的规格,将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四规合一编制完成XX镇总体规划(20092030)和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并经专家组评审、镇人大全体会议通过、县人民政府批准后由镇规划委员会严格按照规划组织实施。20XX年又开展了总规修编和控详规划全覆盖编制工作,现已进入评审报批阶段。XX镇坚持“建管并举”方针,改革城镇管理体制,成立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设立项目管理办、城管力、,形成统一领导、以块为主、条块结合的城镇建设管理新格局。扎实开展城乡环

9、境综合治理工作,组建联合执法、卫生保洁、文明劝导“三支队伍二深入开展“五乱”治理。投入2000万元对公路沿线农房和商住房风貌进行提升,对店铺牌匾进行统一规范。同时强化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农户进行“三清五改”,实施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工程。目前全镇绿化率达33%。为解决建设资金不足的困境,XX镇领导班子解放思想,积极探索新型融资模式,实行“社会融资、政府补助”的方式,投资4421万元(政府补助1567万元),完成11条道路改造项目。(六)科技创新能力在产业发展方面,鼓励支持工业企业进园区和技改扩能,增强市场竞争力、减少对环境污染,切实推进农村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引进梓州国际集团、美地农业、园林苑等

10、公司投资近5亿元进行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在完善服务功能方面,支持XX中学争创国重和XX县第二人民医院建设全省首家镇级艾滋病初筛实验室。在城市建设方面,采取经营城市、市场化运作模式,推进节能减排、建筑新材料应用等效果明显。二、发展规划围绕中国科技城XX卫星镇、XX县副中心、县域北部“XX江新城”核心区、与XX中心城区同城发展的定位,坚持“统筹城乡、两化互动、三化联动”,以率先发展新型城镇化引领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思路,按照“一线两水三山四点五片”即“依托一线(XX三产业带)、开发两水(XX江、水磨河)、经营三山(金子山、半边山、撮箕山)、打造四点(XX中学、县二医院、丽景天下小区、文化广场

11、)、建设五片(东片与中国科技城配套产业园相融,依山傍水建设XX江休闲文化景观带;西片紧靠XX遂内宜城际铁路客货站台,建设物流仓储区;南片以老城区为中心建设商贸市场区;中片建设商贸居住核心区;北片紧靠XX绕城高速、108国道XX西高速、XX江特大桥建设现代观光农业产业园和农产品加工贸易区)”的发展格局,坚持“五位一体”整体推进,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努力提高社会管理水平,推进XX经济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做优产业、做大城镇、做强商贸,力求在城村统筹、城市建设管理和现代商贸服务业三个方面取得突破性发展。三、目标任务总体目标:初步建成XX西北现代都市小城,力争通过三年努力,把XX建设成为

12、一个基础设施完善配套、产业特色优势明显、城乡统筹联动、人口规模聚集的现代都市小城。具体目标:一一建设中国科技城的卫星镇。依托XX快速通道对接XX绕城、二环路、XX高速公路及铁路,主动融入科技城发展圈,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服务配套,逐步建设功能完善的卫星镇。建设XX区域经济副中心。抓住被列为XX区域发展双核之一的优势,引领“一区三镇”协同发展、错位发展,建成“XX江新城”的核心区。2024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92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3.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65亿元,财政总收入40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XXOOO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0000元。一一建设

13、工业园区的后花园。大力实施工业入园区战略,引导镇内企业进入工业园区集中发展,努力为XX工业园区产业工人提供生活、休闲配套服务。2024年城镇建成区面积5.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5.3万人,城镇化率62.5%,年新增就业岗位4000个,实现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就业和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四、资金保障三年发展和建设资金总需求为27.3亿元。1.政府和城乡居民自筹4亿元。2 .社会融资2L3亿元。3 .争取国家、省、市、县项目资金支持2亿元。五、建设内容1.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就业、村镇布局、基础设施等内容,编制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以及

14、镇发展总体规划、控制性规划和产业性规划。增强规划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做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二按照规划要求,区别轻重缓急,建立滚动项目库,分步组织实施,切实发挥社会主体、政府引导的作用,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一体化。2,创新投融资体制。吸引社会资本投入,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坚持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推动社会资本参与城镇道路、供排水、燃气管道、信息网络、集中供热等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和应用,实现可持续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以美化、绿化、净化为目标,以垃圾污水处理、镇容镇貌、景观绿化等为重点,将城镇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推进城镇人居环境整治和生态文明

15、建设,让城镇居民共享发展成果。3完善公共服务供给体制。构建上接城市、下联乡村的综合服务平台,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快常住人口市民化,注重改善民生,提高生活品质,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以改善社区服务、养老服务、公共交通、文化娱乐、休闲健身等设施和服务为重点,有效提升城镇服务功能。4 .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依托自然禀赋和区位特点,将城镇经济发展与农村经济发展有机结合,培育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壮大城镇经济规模;以培育各类专业性合作组织和服务组织为重点,促进镇域产业和现代农业发展;推进城镇市场建设,发展农产品等流通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通过推动产业发展,增加就业岗位,促进产业集聚和人

16、口集中有机结合。5.配套推进农村改革。推行农村产权制度、农村社会管理体制等改革,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创新镇行政管理体制和社会管理方式,增强内部动力和发展活力。六、实施步骤1.强化宣传、凝聚共识。利用广播、电视、会议等形式,大力宣传中央新型城镇化建设精神,引导全民参与共建XX全国试点镇。2,把握政策、制定方案。对接中央、省、市政策措施,严格规范要求制订全国试点镇建设三年规划方案,并层层报审。3,立足实际、细化项目。根据XX发展总体规划以及上级支持政策,梳理细化项目并入库,同时做好前期工作。4 .创造条件、加快建设。对具备条件的项目,逐个建立班子、队伍,成熟一个、建设一个。5

17、 .加强督查、跟踪问效。坚持每年对试点镇建设进行自我总结、完善,形成可推广、复制的经验。七、配套措施1.加强领导。成立由党委书记任组长、镇长任常务副组长的全国试点镇示范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抽派财政、村建、国土、经济发展中心、城管办、项目办等专人组成办公室。2,严格规划。加快“10万人10平方公里”总规修编和3平方公里控详规划编制,实现“一本规划一张蓝图干到底二严格履行镇规委会职责,强化规划执行刚性。3,整合资源。充分挖掘和利用区位、人力、政策等优势,积极对上争取,整合住建、农业、水利等资源项目,统筹规划建设改善基础设施,发展新兴产业和公益事业。6 .市场运作。引入PPP模式,包装推荐一批市政基础、污水治理等项目,继续创新“企业捐资为主、政府补助为辅”的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模式,鼓励社会资本进入新型城镇化建设。5,配套改革。以统筹城乡示范区建设为核心,推进涉农项目整合建设;推进户籍改革、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宅基地集约等改革;推进大城管改革,统筹辖区公安、交警、民兵力量,推进村(居)民自治,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推进城市垃圾清运、路灯管护等城镇管理改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