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74766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49 大小:150.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docx(4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00449教育管理原理学习笔记第一章教育管理学概述第一节管理与教育管理一、管理的含义、属性、特点1.管理:是管理者运用一定的原理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引导、组织被管理者实现组织目标的一种活动。2 .管理的属性:管理具有两重性,即非政治性与政治性的统一。非政治属性是指管理与生产力和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政道位是指管理与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3 .管理的特点:(1)管理总是指向一定的目标,为实现一定的目标服务的。(2)管理是对人、财、物、信息、时空的管理。划分依据是要素。(3)管理是一个计划、实施、检查、总结的过程。(4)每一种管理活动都是管理的主体和管理的客体

2、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管理的主体是指管理者,管理的客体是指管理主体作用的对象,包括人、财、物、信息、时空等被管理者。管理者的影响力来自管理者的职位及管理者自身的素质和修养。二、教育管理(一)教育管理:属J公共事业管理的一种,是教育管理者运用一定的理论与方法,在特定的条件下,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引导、组织教育人员完成教育任务,实现教育目标的一种活动。这种教育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宏观的教育管理(教育行政)和微观的教育管理(学校管理)两方面。1 .教育行政:是国家对教育的管理.从教育行政机关方面而言,主要是指教育行政机关的活动;从教育行政层次方面而言,它既指中央的教育行政,也指地方的教育行政;从教育行

3、政范围方面而言,大到方针、政策、法规和教育体制的构建,小到具体规章制度及其实施,都应包括在教育行政之中。2 .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采用一定的措施和手段,充分利用学校的有限资源,引导和组织师生员工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一种活动。(二)教育管理的产生1.古希腊的斯巴达学校仃严密的组织管理制度,规定以体育和军事在“教练所”与“青年军训团”中训练统治阶段的子弟。3 .教育行政是国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以国家一级教育行政机构的产生为标志的.1828年法国设立了教育部,1905年中国设立了学部,后改称教育部,4 .为了加强联邦对全国教育的管理,适应教育管理相对集权化的需要,美国于1979年成立了教育部。

4、(三)教育管理的特点首先,教育管理,归根结底总是为国家中占统治地位的阶段的政治路线和阶段政策服务的。教育管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工作机构和方式,都是以执行国家既定政策为目的的。其次,教育管理是与其他和种社会活动以及产生和制约这些活动的社会历史条件密切关联,相互依存的。最后,教育管理也是一种管理活动。它除了具有管理活动的一般规律外,还有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四)现代教育管理的发展趋势1 .民主化:表现为某些国家对教育的控制呈现出分权化的趋向,以及在学校内部的教育管理上呈现出民主参与的趋向。如,日本的中小学,设立“教员意见登记簿”,鼓励教员对学校管理工作提出意见,到期末,须对教员的意见给予答复,意见

5、采纳就予以表扬。2 .均权化:为了加强中央对国家教育事业的统一领导和管理,同时充分发挥地方办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涉及全国利益的教育事业归由中央统一管理,逐步加强中央的权限。3 .科学化,教育管理的科学化的趋势在世界各国表现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注重运用现代科学理论,如“老三论”(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新三论”(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行为科学等理论对教育管理进行研究。二是注重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效能,如将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管理已普遍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4 .专业化.主要表现为:一是教育管理机构的专业化;二是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目前在美国的各大学普遍设

6、有教育管理专业,培养教育管理方面的专业人员。第二节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学科体系一、教育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管理学是研究教育管理的现象,提示教育管理规律的科学。教育管理学以教育管理现象和教育管理规律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一)关于教育管理的现象。1 .教育管理活动按层次结构可分为宏观的教育管理活动、中观的教育管理活动、微观的教育管理活动。2 .教育管理构成要素可分为人、财、物、信息、时空等的管理。3 .按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一般可分为计划、执行、监督、检查、总结和反馈等环节。4 .教育管理观念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对教育管理的一种系统的理性的认识。其中,对各级各类教育管理的认识而形成的各级各类教育管理

7、观,称为广义的教育管理观;对教育管理的共同问题或核心问题的认识而产生教育管理观,称之为狭义的教育管理观。(二)关于教育管理的规律1 .教育管理的特殊规律是从教育管理现象各层面内部诸因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总结而来。具体规律包括: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教育管理体制的规律、教育管理机制的规律和教育管理观念的规律。2 .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是教育管理活动的各因素之间内在的必然联系,要按教育管理活动的规律办事,就要正确处理好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二、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学科体系包括著作体系与教材体系两类。一般来说,先有著作体系再有教材体系。教育管理学的著作体系:1 .教育管理学概论;2 .教育管理活动论;3 .教

8、育管理体制论;4 .教育管理机制论;5 .教育管理观念论。第三节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西方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1.)教育管理学产生的标志1施泰因在1868年出版行政学及1884年出版行政中论述了他对教育行政的看法。他被誉为“现代行政学的创始人”。6 .教育管理学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美国.7 .西方第一本教育管理学论著是佩恩在1875年出版的学校行政K(二)西方教育管理学的理论源流1 .德国的行政学。最初,被称为官房学,着眼于国家和国家的特性,通过法律手段来管理国家的科学。2 .美国的行政学,着重研究行政工作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的问题。美国教育行政学的发展大体受到了如下几种理论的影响:科学管

9、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以泰勒的科学管理原理为代表。1910年出版科学管理原理一书,奠定了他作为“科学管理之父”的历史地位。卡伯利在1916年出版公立学校的行政一书。美国教育管理研究最早体现出一种理性主义或科学主义思潮,其背景是一开始就注重运用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人际关系的理论、行为科学的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人际关系理论是梅奥和雷斯利斯伯格等在霍桑工厂里通过实验而创立的理论。现代管理理论对教育行政学的影响。盖柴尔斯、李普哈姆、康贝尔在1968年理版了作为社会过程的教育行政,探讨了教育组织中任务与人格的形成。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与发展(一)我国教育管理学的产生。1.教育管理学在我国作为独

10、立形态的学科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2 .我国古代文献中最早关于招生、考试、开学仪式、校内活动及时间安排等有关教育管理的论述专著是学记3 .1903年清政府颁布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奏定初级师范学堂章程中规定,设置“教育法令”为通习学科,列“教育制度”“教育政令机关”为加习学科。(二)我国教育管理学的发展。1.民国初年,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时期,教育管理学一直被列为师范学校的课程。三、当代教育管理学的发展趋势(一)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基础的发展趋势。(二)教育管理研究内容的发展趋势。(三)教育管理研究方法手段的发展趋势。1.在教育管理学产生后的一段时间(20世纪初),由于受孔德和斯宾塞科学观的影响,

11、教育管理研究又颇看重归纳的方法。2.库思提出了“范式”的概念,不主张用数学概念来阐述理论,而是借助历史材料来构建理论。(四)教育管理研究理论层次的发展趋势。随着教育管理研究的深入,教育管理理论的层次将会同时在现象学、元学、方法学二个层次上扩大和加深,从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具有一定理论色彩的全新的教育管理学的学科体系。第二章教育管理的原理与职能第一节教育管理原理一、教育管理原理概述(一)教育管理原理:是指教育管理的实质及其运动的基本规律,它是在对教育管理现象进行科学分析的基础上总结而形成的,是管理思想的集中反映,对各种教育管理活动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二)教育管理原理的主要特征:1 .客观性;

12、教育管理的实质及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2 .概括性:教育管理原理是以抽象的形式,概括地反映这些方面共同具有的东西。3 .稳定性;教育管理原理反映的是教育管理现象中所固有的,相对稳定的东西,这些东西并不会随着教育管理现象的变化而发生根本改变。4 .系统性。教育管理原理并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二、教育管理的基本原理(一)系统原理1.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教育管理活动的每一个基本要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它既存在于自己的系统之内,又与其他系统发生各种形式的联系,为了达到教育管理的优化目的,必须对教育管理的对象进行系统分析,这反映了教育管理的系统原理。2 .系统理论认为,世间一

13、切事物都是以系统的形式存在的。系统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部分组成。(1)系统具有集合性,即一个系统至少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系统构成。(2)系统具有层次性,即系统内部的子系统是有层次的,分别处于不同的地位。(3)系统具有相关性,即系统内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3 .在教育管理中运用系统原理,要了解运动系统的三个原理:(1)目的性原理。(2)整体性原理。在一个系统中,每个子系统只有通过系统结构才能表现出自己的性能。因此,必须用系统的思想、方法、组织、教育的各个子系统,建立合理的系统结构,提高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和效率。(3)层次性原理。(二)人本原理教育管理的人本原理是指教师是学校的

14、主体,教师的参与是学校有效管理的关键,使教职员工和学生人性得到最完美的发展是现代教育管理的核心:为教职员工和学生的发展服差是教育管理的根本目的。人本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应以调动人的积极性,做好人的工作为根本。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都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努力做好人的工作,使全体教职工明确教育目标和自己的职责,能主动的参与到学校管理中来,并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任务。在学校管理中,特别要发挥教师的力量,既要使教量明确教育目标和自己担负的职责,也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达到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从而使教师和学生的素质得到发展。(三)公共性原理教育管理的公共性原理是指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教育组

15、织要以其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去推进、实现和维护教育公共利益的最大化。公共性原理要求:在教育管理中以教育管理主体为核心,以公共服务理念为指导,主要内容有:1.新公共教育制度的创设;2.公共政策的决策与执行;3.公共教育权力的配置与监督;4.公共教育资源的分配与运用,来实现教育的公平与公益、效能与责任、民主与法治的价值追求。(四)动态原理动态原理是指教育管理者要明确管理的对象和目标都是在发展变化的,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要根据教育内部和外部情况的变化,及时调节,保持充分的弹性,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应注意以下要求:1 .教育管理者应注意教育系统的变化,使教育系统不断适应外部的变化。2 .教育

16、管理者要不断注意教育系统内部的变化,包括管理对象的变化,制定出相应的教育目标和学校管理目标。3 .要注意教育的各项工作的发展变化,采取切实有效的管理措施,保证各项教育工作的正常支行。4 .还要注意管理工作自身的变化,及时纠正管理中的偏差,使管理工作取得好的效果。(五)效益原理效益原理,就是要在教育管理中讲究实效,使教育管理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会的发展做出贡献。效益管理要求如下:1 .确立管理的效益观,使教育管理以提高效益为中心;2 .要提高工作效率,为办好教育努力创造条件,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高质量的人才。3 .要采用先进的科学方法和手段,建立合理的管理机构和制度,明确管理人员的职

17、、责、权、利,处理好局部效益与全局效益的关系,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始终把培养高质量的人才作为高效益的根本。第二节教育管理职能一、教育管理职能概述1,教育管理职能:是指管理教育的职责和功能。教育管理的职能以指导性计划职能、指导服务职能、法律监督职能为主,被称为指导型行政2 .1979年美国成了中央一级的教育部。3 .传统的分权制国家,注重加强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呈现出集权化的趋势;传统的集权制国家,注重改善国家管理教育的职能,呈现了非集权化的趋势。二、教育管理职能的类型1 .计划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计划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要求教育管理部门制订教育发展计划,并依据计划对教育进

18、行管理。2 .法治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立法和教育执法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及其所发挥的作用。法治职能是使教育管理活动正规化的一个重要职能。3 .监督职能:是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监督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强调行政监督的职能。地方公权制的国家则强调法律监督的职能。4 .经营职能: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的经营方面所承担的职责所发挥的作用。教育管理实行中央集权制的国家,这项职能特别突出。例如,法国教育部可以直接经营全国的初等和中等教育,就是这种经营职能的典型例证。5 .指导职能:指教育管理者在教育管理方面所承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6 .服务职能:指教育管理者在为教育服务方面所承

19、担的职责和所发挥的作用。不少国家注重建立庞大的信息咨询中心,为地方教育提供丰富的统计数据和教育资料,进行各种教育咨询。三、不同体制国家教育管理职能的特点1.有的学者把世界各国管理教育的职能划分为监督型和指导型两大类。监督型职能是以指令性计划职能、经营职能、行政监督职能为主;指导型职能则是以指导性计划职能、指导服务职能、法律监督职能为主。7 .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管理的职能,应是以指导计划为主,指令性计划为辅;以指导服务为主,经营管理为辅;以法律监督为主,以行政监督为辅的“指导一监螫”型职能要完成从传统的监督型职能向“指导一监督”型职能转变:第一,要强化立法职能;第二,要强化指导服务职能。第三章教

20、育管理的一般原则与方法第一节教育管理原则一、教育管理原则概述1 .教育管理原则:是管理教育活动所必须遵循的准则和基本要求。2 .教育管理原则与教育管理原理的关系:(1)教育管理原则是以教育管理原理为基础的,它是教育管理原理的体现。(2)教育管理原理是客观的,而教育管理原则是人的一种主观选择。教育管理活动本质上是国家意志和教育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体现。二、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原则:方向性原则、科学性原则、规范性原则、公共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权变性原则、有效性原则。(一)方向性原则,是指我国的教育管理活动必须以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为依据,使我国的教育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现代化国家服务。注意以

21、下几点:1 .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进行教育管理活动的基本政治依据。2 .要进行教育改革;简言之,进行教育改革,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学习外国经验,保持自己的特色;改革旧的东西,要发扬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3 .要坚持教育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方针。(二)科学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按客观规律办事,要采用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使教育管理活动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贯彻这一原则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 .教育管理活动必须按教育规律办事。教育有两条基本的规律:(1)教育必须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相适应;(2)教育必须同爱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相适应。2 .要采用新的管理理论,特别是系统论的原理和方法在教育管理

22、活动中应用系统论,首先要树立整体最优化的观点;其次要有合理的结构;再次要讲究管理活动的层次性。(三)规范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要依照国家制定的教育法律、法令来指导和调节自己的管理行为,从而使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以保证和促进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教育法规是保证教育管理活动规范化的重要条件。贯彻规范性原则要注意:1 .要重视和加强教育立法;2 .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法制观念,逐步做到依法治教;3 .要建立健全实施教育法规的纪律检查监督机构,保证教育法规的贯彻执行。(四)公共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遵循教育的共有性和公有性,强调对公共利益的实现和维持,从而实现教育事业的普遍性发展。贯

23、彻规范性原则要作到:首先,要以教育管理主体为核心,关注主体中的优秀分子,还应关注其他利益主体。其次,教育管理研究的公共性体现在“以公共服务的理念”为指导这一基本行为准则上。两次,教育管理研究的对象应是公共教育制度问题。(五)综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须科学地组织和调动教育系统内外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从而更好地推动教育事业向前发展。1.贯彻这一原则首先要从整体出发,认真研究学前教育与小学、小学与初中、初中与高中、高中与大学的衔接关系,不能只把注意力局限于某一阶段的教育。4 .其次,不能把教育看成是一个是与外界隔绝的封闭系统,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开放性。(六)权变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必

24、须根据不同的情况确定和采取不同的措施、方法、实行动态调节,使教育管理具有针对性和适应性。贯彻这一原则要做到:1 .要根据地区的不同情况进行管理;2 .在充分认识客观事物变化发展的基础上确定对策。(七)有效性原则:是指教育管理活动中要合理地组织和利用人、财、物、时间等管理资源,从而获得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效益。人、财、物、时间既是管理的对象,也是管理的重要资源。教育管理活动中,有效管理最关键的是师生员工的参与与发展。贯彻有效性原则注意:1 .提高用人的效益:首先要提高行政人员的素质,变“经验型”的管理为“科学型”的管理;要科学的安排干部,知人善任,用人之长;要尊重和信任人才,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要

25、把目标、职务、权力、责任四位一体地分派给合适的干部;要关心人、注意协调人际关系,激励士气,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2 .提高对财物的利用率,3 .提高时间利用率时间是管理效率高低的重要标志和尺度。第二节教育管理方法一、教育管理方法概述1.教育管理方法:是指教育管理者为完成一定的教育任务和实现一定教育目的所采取的手段和措施。教育管理方法包括:(1)国家管理教育的方法一教育行政方法;(2)教育管理具体方法一学校管理方法。4 .教育管理方法的特点:从反映生产力发展水平方面来说,教育管理方法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国家,有其共性的一面;从反映生产关系发展水平方面来说,教育管理方法要与一定社会的管理制度相关。从生产

26、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变化角度来考察,它又具有差异性和发展性。二、我国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一)法治的方法它是指教育管理者运用法令、决定、命令、指示、规章、对教育活动予以有力的指导,调节的影响.(二)预测规划的方法它是指一个国家在对其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前景做出综合分析的基础上,依据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教育规律的特点,对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的规划。(三)组织调度的方法,是建立在权力和责任基础上由上级对下级下达且必须遵照执行的任务、要求和命令的方法。(四)经济的方法必须遵守法律,以限制教育经费预算中的随意性。(五)激励的方法1.我国思想政治工作激励理论的主要特点:从提高人的思想认识入手

27、,把社会需要、进步的理论、党的政策转化为千百万群众的思想观念与信念,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来调动人的积极性。5 .运用思想政治工作的激励理论调动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一般采取如下途径:(1)提高教育工作人员的思想认识,使他们树立共.产.主.义的人生观和世界观。(2)通过把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与满足教育工作人员的合理物质需要结合起来,从而调动教育工作人员的积极性。3.运用行为科学的:理论,要关注以下以几点:(1)(2)(3)(4)要重视需要在人积极性中的作用,必须研究和满足人的需要。要对工作人员有总的估计和正确看法。采取积极措施,使激励收到预期的效果。要认真分析教育工作人员的需要,针对需要采取不同的

28、激励措施。利用目标的作用,以及使他们具有公平感。第四章教育政策与教育法规第一节教育方针与教育政策一、教育方针1.教育方针:是教育政策的最高表现形式“教育方针作为党和国家对一定历史阶段教育事业发展的总方向的规定,是教育基本政策的总概括。(1)我国近代教育史上第一次提出的教育宗旨是:“忠君、尊孔、尚公、尚武、尚实”(2) 1912年9月,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这一教育宗旨是在当时的教育总长蔡元培的主持下制定的,体现了蔡元埼“兼容并包”的教育理想,他还专门发表了对教育方针之意见论述之。(3) 1995年3月18日,通过

29、并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4) 育方针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方针所概括的内容通常包括教育性质、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等。教育目的是教育方针中最重要的内容,教育的性质也是通过它来体现的。(2)教育方针表述方式的确立,是随着制定者对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深化而逐步完善的。(3)当教育方针的内容(尤其是教育目的)为社会现实所证明在一定历史时期是必须坚持的,还需要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才能保证其一贯性和稳定性。二、教育政策(一)教育政策的概念1.教育政策:是国家政策体系中的一个分支,是国家为完成一定历史时期的任务所确定的关于教育工作的方针、策略和行为准则。共青团、工会、妇联等组织是群

30、众性组织。2 .从教育政策的制定主体来看,教育政策可以区分为政党的教育政策和国家的教育政策两种。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制定并执行教育政策,是党对教育事业领导的主要方式。3 .从教育政策的内容及其作用看,教育政策可以分为方针、策略和行动准则等不同层次。教育策略是党对国家为了更好地为一定历史时期的政治任务服务而提出的对策,通常是针对较为重大的问题提出的,并具有比较原则的特点。教育策略是教育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政策中的教育行动准则是教育政策实施的具体措施,通常体现在国家机关制定的政策性行政措施文件中。4 .从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看,教育政策包拈政策对象、政策目标和实现政策的手段:个要素。

31、教育政策的构成要素是保证教育政策方案完整性必须考虑的问题,尤其是作为行动准则的教育政策,对象、目标、手段三个要素更是缺一不可。(二)教育政策的表现形式1 .中国共产党章程2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的决议。3 .党的中央委员会制定和批准的文件,以及党的主要领导人代表中央发表的讲话。4 .党的地方各级领导机关的决议。5 .党中央和国务院联合发布的决议、指示。6 .党中央各部门、国务院及各部委所制定和批准的有关教育政策性文件。7 .各种群众团体及其与教育行政部门联合发布的文件。(三)教育政策的制定与贯彻1 .教育政策制定的要求:第一,要以党和国家的总路线、总政策为依据。第二,要现实、准确。第三,要

32、清喷明确。第四,要注意教育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系统性。第五,制定教育政策要有预见性。2 .制定教育政策的程序:第一,准备阶段。(1)确定教育政策所要达到的目标及欲收到的效果;(2)确定教育政策将要调动或约束的对象;(3)收集有关问题的资料。(4)拟定探索性提纲。第二,批准阶段。(1)在教育政策提请批准之前,要征求有关人和有关部门的意见。(2)确定报批口期,检查政策方案的精确性、简明性和完备性,准备好附加资料和相应文件,并将其一起送交批准机关。第三,公布和阐明阶段。(1)安排公布的时间和方式;(2)准备足够的政策文本,分发到政策有关部门和单位。(3)对政策作出说明,以保证政策得到一致理解和接受

33、。第四,实施阶段。(1)制定适当的规则,明确各部门实施政策的责任和权力,以保证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2)收集政策公布后各方面的反映及执行情况。(3)采取必要的修正措施。3.教育政策的贯彻执行:(1)贯彻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好几项工作:做好教育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做好组织落实工作;做好思想工作;做好反馈工作(2)要执行教育政策要做到几个结合:做到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做到领导与群众相结合;做到执行与创新相结合。第二节教育法规与教育行政执法一、教育法规1 .教育法规:是有关教育方面的法令、条例、规则、规章等规范性文件的总称,也是对人们的教育行为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行为规则的总和。2 .数直法班是由国家政权

34、机关制定并以国家暴力机器为后盾而实施的,并且对人们的教育权利和义务起保护和规范作用。3 .教育法规的本质:教育法规本质可视为一种上层建筑,具有很强的阶级性这是教育法规最根本的本质特征。我国的教育法规是由人民的政权机关制定的,它所体现的是工人阶级领导下的广大人民群体的教育行为,为促进个人的全面发展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4 .教育法规的特征:(1)教育法规的实施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无论是被统治阶段,还是统治阶段内部成员,都必须亳无例外地遵守。我国的教育法规是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制定的,所反映的是全体人民共同的教育利益和教育意志。(2)教育法规的实施具有强制性的特征我国的法规把它所反映的人民的教育意志上升

35、为国家意志,并且以国家暴力机器(监狱、军队、警察)为保证力量而实施。5 .构成教育法制的要素有三个:(1)教育法规的制定方式;(2)以教育法规形式确立的教育制度;(3)法定的推行教育制度的方式。(一)教育法规的体系和地位教育基本法是一个国家有关教育的总法的形式称谓,一般一个国家只有一个教育基本法。我国的教育基本法是2015年12月27日修正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二、教育行政执法(一)教育行政执法: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是有关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按照法定职权和程序所采取的直接影响公民、社会组织或其他社会力量有关教育的权利与义务,或对其教育权

36、利与义务的行使和履行进行监督的具体行政行为。(二)教育行政执法的特征:1 .是一种具有国家意志性的活动;2 .是一种具有法律性的活动;3 .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活动;如对于非法强行占用校园土地,或者在学校附近设置污染校园环境的污染源等行为,有关主管理行政机关经过规劝,责令限时改正无效后,可申请人民法院或公安机关采取强制执行手段。4 .是一种具有单方权威性的活动;例如,对乱收费的处理以及对未遵守义务教育法的有关规定的各种行为,一般均可由教育行政执法主体单方依法做出处置决定。5 .具有主动性特征;6 .具有执法主体多元性特征。(三)教育行政执法的地位:1 .教育行政执法是国家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能之一。

37、2 .教育行政执法是法规实施的主要方式之一。(四)教育行政执法的原则:合法性、越权无效、应急性、合理性1 .合法性原则即教育行政执法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这一原则要求做到:(1)教育行政执法必须在法定职权范围内进行。(2)教育行政执法活动在进行过程中必须符合法定的执行程序。(3)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手段必须符合有关法律规定。(4)教育行政执法主体既然有某种职权,就必须使用才合法,否则也构成违法。2 .越权无效原则,是指超越法定职权范围的教育行政执法行为属于无效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防止权力滥用。3 .应急性原则是以行政法所确定的行政紧急权力为基础而提出的。是指根据公共利益的需要,在紧急情况下,

38、采取的非法行为可以有效。4 .合理性原则指在进行教育行政执法时,所采取的措施、手段等在内容上要客观、适度、符合合理性。这一原则是针对教育行政执法中存在自由裁量权而提出的。为防止教育行政执法中滥用自由裁量权,必须遵循合理性原则。要求如下:第一,执法行为的动因,必须符合立法目的;第二,执法行为步骤,必须建立在正确考虑的基础上,即要符合客观规律;第三,执法行为内容合乎情理。(四)教育行政执法的内容与方式1 .推行教育法规实施。2 .对遵守教育法规状况进行检查和监督。3 .进行教育行政司法。针对教育行政执法的不同内容,具体可以采用制定行政措施、组织监督检查、许可与确认、追究行政责任、奖励等几种方式进行

39、教育行政执法,第五章教育预测与教育规划第一节教育预测一、教育预测的含义与种类预测:人们利用科学的方法,根据对自然、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来推测事物发展可能性的活动。(一)教育预测:是指依据教育发展的规律,利用科学预测的原理和方法,对未来教育发展的前景作出推测的活动。教育预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推测未来教育发展变化的性质、结构特点及其时间规律,为教育决策、计划和规划部门提供多种可供选择和途径和方案。(二)教育预测的分类:1 .按照教育预测的范围分:宏观教育预测与微观教育预测宏观教育预测:是根据教育与社会、经济、科技、人口等的联系,从全局上对一个国家、地区、部门教育发展的总体预测。包括教育制度、教育结构

40、、教育功能、教育形式、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等。微观教育预测:是指对教育发展的局部问题的预测。它包括对学校某方面发展的预测,教育某方面问题的预测以及个人教育前途的预测等。2 .按照教育预测方法的性质分:定性教育预测.与定量教育预测定性教育预测又称直观判断教育预测,它是根据己知的展规律,运用逻辑推理的方法,对教育发展的趋势做出定性判断和推测。定性教育预测的特点是简便、易行、而缺乏精确性。定量教育预测是根据发展过程中因素间的数量关系,利用各种数量化工作,通过建立教育预测的数量化模型,来预测教育发展的数量规律。特点是预测结果明确,但预测过程复杂。3 .按照教育预测时间的长短分类,分为:短期教育预测、中

41、期教育预测、长期教育预翅。短期教育预测5年以年;中期教育预测510年;长期教育预测10年以上。4 .按照使用预测方法的多少分类,分为:单一法教育预测和综合法教育预测。单一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仅采用一种方法的教育预测。综合法教育预测是指在进行教育预测时,同时借用多种方法的教育预测。在教育预测的实践中,使用综合法教育预测能够有效的提高预测的可能性。5 .按照教育预测对象的多少分类,分为:单对象教育预测和多对象教育预测。生源预测、师资预测等都可以看作是单对象教育预测的例子。实际应用中,单对象教育预测经常融入多对象教育预测之中。二、教育预测的原理与方法(一)教育预测的原理教育发展的规律是教

42、育预测的基本依据。据育预测有三条基本原理:1 .延续性原理例如,对教材内容变革的预测,在考虑到教材的变化要满足社会进步要求的同时,还必须认识到人类知识的积累和传播具有继承性。2 .相关性原理,依据教育与其他事物相互联系来预测教育发展的原则。例如,分析人口总数、出生率,死亡率,人口年龄构成,学龄人口等影响教育发展规模的人口指标,就能比较准确地预测未来教育所应承担的义务教育任务。3 .相似性原理例如,某教育研究人员对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进行了实验,该实验在普通中学进行,实验班的老师和学生也是随机选取的,经过一段时间后,实验取得了明显的成绩。(二)教育预测的方法1.教育专家个人预测法是根据教育专家个人的

43、知识,经验和推理判断能力,对教育发展状况作出直观预测的一种方法。4 .教育专家协调预测法是将若干名教育专家集中在一起,共同探讨未来教育发展的趋势,预测教育前景的一种方法。能够集思广益,有可能利用不同教育领域专家的知识和经验,使得预测结论更加全面和准确。5 .德尔菲预测法,是采用同时向多位专家发函征询预测意见,并经过多轮反馈而使预测意见趋于一致的预测方法。由美国达尔奇和赫尔默设计。基本步骤如下:(1)选聘对所预测的教育问题有深刻见解的专家若干名;(2)向有关专家邮寄调查表,征求他们对教育发展进程的意见;(3)回收调查表并加以综合统计;(4)将统计的调查结果反馈给各位专家进行第二轮征询调查;(5)

44、回收第二轮的调查表,进行综合统计;(6)依照第一、二轮的做法进行第三、四轮的调查,数轮调查后后便可行到最终的预测结果。6 .回归预测法,是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寻找出变量之间的某种统计规律性,并用回归方程加以描述的一种预测方法。回归方程可以分为线性回归方程和非线性回归方程。当变量之间的关系非线性时,可能通过适当的变换将其转化为线性关系来讨论。回归预测法的一般步骤:(1)在相关变量之间建立回归方程;(2)检验回归方程存在的统计合理性,并对各自变量对因变量影响的显著性进行检验;(3)利用回归方程进行预测,并了解这种结构的精确程度。7 .马尔柯夫预测法。是通过研究动态系统的状态和状态变化过程来

45、推测随机事件变化的一种数字预测方法.马尔柯夫链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无后效性。三、教育预测的程序(一)明确预测的目的。(二)搜集预测所需的数据和资料。(三)选取合适的预测方法。是教育预测成败的关键环节,选取合适预测方法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 .教育预测的任务和目的。2 .各教育预测方法的优点和局限。3 .教育预测人员的水平。4 .教育预测所需要时间、资料、财力的状况。(四)实施预测。是教育预测的中心环节。(五)报告预测成果。第二节教育规划一、教育规划的含义:教育规划是根据社会发展和教育进步的需要,在确立教育发展总目标的同时,对教育发展的子目标、相关因素进行必要的划分和分析,以此为基础提出实现规划目标的

46、合理方法和途径。教育规划为教育事业的发展确定了行动的指南,又为教育决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二、教育规划的特点:系统性、预见性、客观性。1.系统性。是指教育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2 .预见性。教育规划的预见性是指编制的教育规划方案要建立在科学预测的基础上,对未来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具有一种超前意识。3 .客观性。教育规划的客观性是指教育的规划要以客观事实为基础,教育规划方案的制定要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三、教育规划的种类4 .依据教育层次、类型的分类:(1)依教育层次为依据,分为幼儿教育发展规划、初等教育发展规划、中等教育发展规划和高等教育发展规划。(2)以教育类型为依据,分为普通教育发展

47、规划、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规划、师范教育发展规划、成人教育发展规划、特殊教育发展规划、民族教育发展规划、继续教育发展规划等。继续教育是搭建终身学习的“立交桥”。5 .依据时间长短的规划分类:短期教育规划、中期教育规划和长期教育规划。短期教育规划的期限一般为一年,内容比较具体并贴近现实。中期教育规划中的各种因素的发展变化具有相对的稳定性。长期教育规划的期限一般在十年以上。6 .依据范围不同的规划分类:国家教育规划、地区教育规划、学校教育规划等。四、教育规划的方法与步骤:(一)教育规划的方法1 .系统动力学方法:是根据控制论的原理,借助物理学中的“流”的概念,利用计算机仿真技术,刻规划系统进行模拟试验的一种规划方法。系统动力学方法用于制定教育规划的基本步骤是:(1)确定系统的目标和重要因素;(2)建立系统模型。(3)编制系统模型计算机语言程序。(4)分析运算结果。2 .计划评审技术,计划评审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