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5-1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0总则1.1 为加强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预防、控制中毒窒息等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切实保护有限空间作业人员的生命安全,制定本制度。1.2 适用范围:本公司范围内从事有限空间作业和在本公司进行有限空间作业行为的相关方。1.3 定义:本制度所称有限空间,是指封闭或者部分封闭,与外界相对隔离,出入口较为狭窄,作业人员不能长时间在内工作,自然通风不良,易造成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积聚或者氧含量不足的空间(如:污水处理池、消防水池、化粪池、下水道、冷冻库等)。2. 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责任制度公司主要负责人对本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全面负责,相关负责人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对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责。2.1 总
2、经理安全职责1 .1.1建立健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明确有限空间作业负责人、作业者、监护者职责;2 .L2组织制定管理制度、教育培训制度、操作规程、救援预案等有限空间作业管理制度;3 .L3将有限空间作业列入特殊作业管理,加强作业现场安全管理,严格落实各项安全防护措施;4 .1.4保障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投入,提供通风、检测、照明等安全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品;2.1. 5审批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组织落实有限空间作业的各项安全要求;2.1.6事故发生后及时组织抢救,提供应急救援保障,并及时如实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2. 2安全小组职责1 .2.1组织对有限空间作业进行辨识、提出防范措施
3、、建立有限空间管理台账;2 .2.2负责有限空间作业的监督管理,对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负有直接管理责任;3 .2.3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安全教育培训;4 .2.4确认作业方案与现场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是否相符并督促落实;5 .2.5及时掌握作业过程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命令终止作业。6 .2.6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2. 3行政人事部安全职责2.1.1 负责编制有限空间施工方案,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2.1.2 负责
4、提供有限空间施工有毒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的检测及现场技术交底;2.1.3 对凡是进入有限空间施工、检修、清理作业的从业人员必须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对未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的人员严禁其进入有限空间作业;2.1.4 严格执行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凡未经总经理审批,任何人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2.1.5 3.5在有限空间进入点附近设置醒目的警示标志标识,并告知作业者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和防控措施,防止未经许可人员进入作业现场。2.4作业负责人安全职责2.4.1了解整个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危害因素;2.4.2确认作业环境、作业程序、防护设施、作业人员符合要求后,授权开始作业;2.4.3及时掌握作业过程
5、中可能发生的条件变化,当有限空间作业条件不符合安全要求时,终止作业。2.5作业者安全职责2.5.1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2.5.2遵守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正确使用有限空间作业安全设施与个人防护用品;2.5.3应与监护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2.6监护者安全职责2.6.1应接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生产培训;2 .6.2全过程掌握作业者作业期间情况,保证在有限空间外持续监护,能够与作业者进行有效的操作作业、报警、撤离等信息沟通;3 .6.3在紧急情况时向作业者发出撤离警告,必要时立即呼叫应急救援服务,并在有限空间外实施紧急救援工作;2.6.4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进入。
6、3.O有限空间作业审批制度3.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对作业环境进行评估,分析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提出消除、控制危害的措施,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经本企业负责人批准。3.2 行政人事部对申请内容进行审核,查验作业人员资格等信息、;明确现场监护人;3.3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应履行申报手续,编制作业方案,经总经理审批后方可进入作业。3.4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由作业负责人负责编制有限空间作业方案。3.5 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必须事先对该有限空间内的氧气、有毒有害气体、粉尘等浓度进行检测。3.6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由有限空间作业场所负责人在作业方案上签署认可意见。3.7 作业负责人负责检查和确
7、认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的安全措施确已落实后,将作业方案报行政人事部和安全小组审核、总经理审批。3.8 行政人事部和安全小组全面复查审核无误后,在作业方案上签署意见报总经理审批。经审批同意作业后,作业单位应立即开始作业,以避免作业场所条件发生变化。3.9 作业中碰到的任何问题都必须做好记录,以便查实和进行分析。3.10 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期间,严禁同时进行各类与该场所相关的交叉作业,如果作业环境、工艺条件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经批准后方可作业。3.11 监护人应携带有限空间危险作业方案并负责保管、记录有关问题。3.12 禁止以下作业3.12.1 未办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的作业。3.12.2 与
8、作业方案内容不符的作业。3.12.3 无监护人员的作业。3.12.4 超时作业。3.12.5 不明情况的盲目救护。3.13 禁止以下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3.13.1在经期,孕期、哺乳期的女性。3.13.2有聋、哑、呆、傻等严重生理缺陷者。3.13.3患有深度近视、癫痫、高血压、过敏性气管炎、哮喘、心脏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者。3.13.4有外伤疤口尚未愈合者。4. O有限空间作业现场安全管理制度4.1 实施有限空间作业前,应当将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作业现场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防控措施告知作业人员。现场负责人应当监督作业人员按照方案进行作业准备。4.2 有限空间作业应当严格遵守“先通风、再
9、检测、后作业”的原则。未经通风和检测合格,任何人员不得进入有限空间作业,且检测的时间不得早于作业开始前30分钟。作业期间作业条件等发生改变时,应重新办理审批手续后方可作业。4.3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配备抢救器具,如:呼吸器具、梯子、绳缆以及其它必要的器具和设备,以便在非常情况下抢救作业人员。4.4 确保有限空间危险作业现场的空气质量。氧气含量应在18%以上,23.5%以下。发现可能存在有害气体、可燃气体时,检测人员应同时使用有害气体检测仪表、可燃气体测试仪等设备进行检测,其容许浓度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的安全要求。45作业中断超过30分钟,作业人员再次作业前,应重新通风、检测合格后方可进入
10、。4.5 6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作业场所,并应在醒目处设置警示标志。4.7 在有限空间危险作业进行过程中,应加强通风换气,在氧气浓度、有害气体、可燃性气体、粉尘的浓度可能发生变化的危险作业中应保持必要的测定次数或连续检测。4.8 作业时所用的一切电气设备,必须符合有关用电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照明应使用安全矿灯或12伏以下的安全灯,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4.9 9检测人员应佩戴隔离式呼吸器,严禁使用氧气呼吸器;严禁用纯氧进行通风换气。4.10 有可燃气体或可燃性粉尘存在的作业现场,所有的检测仪器,电动工具,照明灯具等,必须使用符合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
11、置设计规范要求的防爆型产品。4.11 对由于防爆、防氧化不能采用通风换气措施或受作业环境限制不易充分通风换气的场所,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空气呼吸器或软管面具等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4.12 发现缺氧或检测仪器出现报警时必须立即停止危险作业,作业点人员应迅速离开作业现场。4.13 如果作业场所的缺氧危险可能影响附近作业场所人员的安全时,应及时通知这些作业场所的有关人员。4.14 当发现作业人员有缺氧症时,管理和监护人员应立即组织急救和联系医疗处理。4.15 在密闭容器内使用二氧化碳或基气进行焊接作业时,必须在作业过程中通风换气,确保空气符合安全要求。4.16 在通风条件差的作业场所,配置二氧化碳
12、灭火器时,应将灭火器放置牢固,禁止随便启动,防止二氧化碳意外泄出,并在放置灭火器的位置设立明显的标志。4.17 当作业人员在特殊场所内部作业时,如果供作业人员出入的门或盖不能很容易打开且无通讯、报警装置时,严禁关闭门或盖。4.18 当作业人员在与输送管道连接的密闭设备内部作业时必须严密关闭阀门,装好盲板,并在醒目处设立禁止启动的标志。4.19 当作业人员在密闭设备内作业时,一般打开出入口的门或盖,如果设备与正在抽气或已经处于负压的管路相通时,严禁关闭出入口的门或盖。4.20 在地下进行压气作业时,应防止缺氧空气泄至作业场所,如与作业场所相通的设施中存在缺氧空气,应直接排除,防止缺氧空气进入作业
13、场所。4.21 21有限空间作业还应当符合下列要求:4.21.1保持有限空间出入口畅通;4.21.2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警示说明;4.21.3作业前清点作业人员和工器具;4.21.4作业人员与外部有可靠的通讯联络;4.21.5监护人员不得离开作业现场,并与作业人员保持联系;4.21.6存在交叉作业时,采取避免互相伤害的措施。4.22有限空间作业中发生事故后,现场有关人员应当立即报警,禁止盲目施救。应急救援人员实施救援时,应当做好自身防护,佩戴必要的呼吸器具、救援器材。4.23有限空间作业结束后,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应当对作业现场进行清理,撤离作业人员。5.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教育培训制度
14、5.1 安全小组负责对有限空间作业现场负责人、监护人员、作业人员、应急救援人员进行专项安全培训。培训内容包括:5.1.1 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有害因素和安全防范措施;5L2进入有限空间的程序:5.1.3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操作规程:5.1.4检测仪器、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5.1 .5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措施。5.2 安全培训应当有专门记录,并由参加培训的人员签字确认。5.3 平时加强有限空间作业方面的安全知识,在板报、标牌等中的宣传,提高职工安全意识。6.0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制度6.1 总经理对公司有限空间作业应急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安全小组负责应急管理的日常工作。6. 2安全小组定期对公司级
15、应急救援预案组织修订,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应急演练。6.3安全小组定期组织员工进行应急相关知识学习。应急设施、器材定期进行维护保养。6.4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立即启动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采取有效措施,迅速展开应急处置工作:6.4.1组织协调各应急救援队伍迅速进行应急救援;制定并组织实施抢险救援方案,防止引发次生、衍生事件;1.1.2 部署和协调现场秩序和公司员工思想稳定工作;按规定及时向上级相关部门报告;必要时请求社会救援。1.1.3 3当发生有限空间作业事故时,依事故严重程度,分别启动二级应急响和公司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展开应急处置。1.1.4 事故发生后公司领导和部门负责人应按各级预案的规定
16、,在第一时间内组织事故救援工作,发生重大事故时应集结在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听从总指挥的安排和指令。1.1.5 发生事故后,发现人员要首先向应急救援领导报告,严禁单独盲目施救,施救人员应保证在3人以上。如事故形势严重,须等专业救援队伍实施救援。1.1.6 事故发生后,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应按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的指令,立即集结本队人员,携带应急救援装置,迅速赶赴事故现场展开救援。1.1.7 事故发生后,公司各重要岗位的人员,应采取正确紧急措施,确保各装置安全,避免其它事故发生或事故扩大。1.2 5参加事故应急救援人员,不可盲目施救,应首先分析事故形势,明确可能存在的危险因素及风险程度,按可能发生的最
17、严重的后果考虑,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措施和全面防护措施后,再展开救援。6.6 施救人员在实施事故处置和救援过程中,如发现存在可能引发更加严重的事故或可能危及施救人员生命安全时,要及时采取措施,紧急避险,撤离危险区域,防止更大的伤亡。6.7 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和报告,按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相关规定执行。6.8 有限空间作业相关管理部门按照责任制度的规定履行各自的职责,承担各自的责任。凡在预防、救援等环节中失查、失职、不服从资源调配的,将根据其行为造成的后果给予相应的处罚。7.0有限空间作业外包管理制度7.1 凡在公司区域内进行有限空间作业发包和承包有限空间作业的均在本制度管理范围内。7.2发包方职责
18、:7.2.1严格审查承包方资质和作业条件,严禁承包方再行转包。7.2.2对符合条件的相关方办理备案手续,签订施工合同和安全协议,明确双方职责。7.2.3审查承包方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方案,确认其方案是否安全、有效,并在承包方作业过程中进行监督检查。7.2.4作业前对承包方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和安全技术交底,协助承包方办理有限空间作业许可手续。7.2.5检查承包方现场作业安全工具和装备的配备使用以及作业行为情况,及时发现并纠正违规作业。7.2.6作业完成后督促承包方清点人数并安全撤离。7.2.7发生事故协助进行现场救援和善后处理,并督促承包方及时上报。7.3承包方职责:7.3.1承揽资质范围内的有限空间
19、作业项目,接受发包方管理。7.3.2建立健全有限空间安全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应急预案,按章作业。7.3.3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并上报发包方审核合格后贯彻落实,为作业人员配备合格防护用品和安全用具以及以及救援设备。7.3.4作业前对作业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作业人员了解该有限空间作业的危险因素、安全操作规程、安全防范措施、应急救援措施等,检查作业现场安全状况和装备、工具、救援设备等。1.1 3.5作业中严格遵守原定有限空间作业方案和安全操作规程。1.2 3.6作业结束后清点人数并及时撤离作业现场。1.3 3.7发生事故积极进行救援和善后处理,并及时上报。8.0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操作规程8.1 作业前应
20、编制有限空间作业工作方案,并经审批后方可组织施工作业;8.2 进行有限空间前应告知作业人员、管理人、监护人作业危险及防范措施;8. 3有限空间作业人员作业前须按规定穿戴工作服和防毒面罩:8.4作业前实施有效的隔绝。有限空间所有与外界连通的管道、孔洞均应与外界有效隔离。设备上与外界连接的电源应有效切断。管道安全隔绝可采用插入盲板或拆除一段管道进行隔绝,不能用水封或阀门等代替盲板或拆除管道。电源有效切断可采用取下电源保险熔丝或将电源开关拉下后上锁等措施,并加挂警示牌。8. 5进入有限空间作业前,必须对有限空间进行清洗和置换,并达到下列要求:1.1.1 5.1清洗前应先熟悉有限空间内的存在的物质的有
21、关理化特性和相关物料的危害物质。必要时会同相关技术人员进行分析确认可能存在的物质,并进行风险评估。评估有毒物质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种类和大致数量。1.1.2 清洗应采用蒸汽或热水作为清洗介质,清洗时不应留有盲端,清洗顺序由高到底。若存在较难用蒸汽或者热水清洗的物料,应采用适当的溶剂进行清洗,应选用无毒的物质;清洗后再用蒸汽或者热水清洗:清洗后应用氮气进行置换,并随时监测氮含量,置换后的有限空间内氮气含量应达到95%以上。1.1.3 置换后的氧含量应达到1821%。在置换的过程中应不断检测氧含量,直到稳定。8 .6做好通风设施工作,要采取措施,保持有限空间空气良好流通。打开所有人孔、手孔、料孔、风门
22、进行自然通风。必要时,可采取机械强制通风。采用管道空气送风时,通风前必须对管道内介质和风源进行分析确认,连续导入维持有限空间的氧含量恒定在正常范围。坚决杜绝向有限空间充氧气或富氧空气。9 .7坚持“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的原则,作业前30分钟内,必须对有限空间气体采样分析,分析合格后方可进入有限空间。分析的样品应保留空气取样器内直至作业结束。采样点要有代表性。可以选择设备的盲端取样。作业中要加强定时监测,情况异常立即停止作业,并撤离人员,同时作业许可证关闭;作业现场经处理后,取样分析合格,待重新开具作业许可证后,方可继续作业。8. 8作业人员离开设备时,应将作业工具带出设备,不准留在有限空间
23、。1.4 9照明和防护措施进入不能达到清洗和置换要求的有限空间作业时,必须采取相应防护措施。8.10 正确使用劳动防护用品,在缺氧、有毒环境中,应佩带隔离式防毒面具(SCBA)或者远距离供气式防毒面具。8.11 在易燃易爆环境中,应使用防爆型低压灯具及不发生火花的工具,不准穿戴化纤织物。在酸碱等腐蚀性环境中,应穿戴好防腐蚀护具。8.12 有限空间照明电压应小于等于36伏,在潮湿、狭小容器内作业应小于等于12伏。8.13 使用超过安全电压的手持电动工具,必须按规定配备漏电保护器。临时用电线路装置,应按规定架设和拆除,线路绝缘保证良好。8.14 多工种、多层交叉作业安全措施。应采取互相之间避免伤害
24、的措施。应搭设安全梯或安全绳,必要时由监护人用安全绳拴住作业人员进行施工。8.15 有限空间作业过程中,不能抛掷材料、工具等物品,交叉作业要有防止层间落物伤害作业人员的措施。8.16 设备外要备有空气呼吸器(氧气呼吸器)、消防器材和清水等相应的急救用品。8.17 做好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监护工作,有限空间作业必须有专人监护。进入有限空间前,应在空间外显眼位置悬挂。进入设备前,监护人应会同作业人员检查安全措施,统一联系信号。险情重大的有限空间作业,应增设监护人员,并随时与有限空间取得联系。监护人员不得脱离岗位。8.18 有限空间事故抢救,救护人员必须做好自身防护,方能进入有限空间实施抢救。8.19
25、监护人员一旦发现有限空间内作业人员的求救信号,应立即采取措施,首先保证人员安全地撤出,发生人员受伤时及时送医冶疗。有限空间作业安全告知牌严禁无关人员进入有限空间危险性安全操作注意事项A念念当心缺氧当心中毒当心爆炸负责人批准后方可作业。(二)坚持先检测后作业的原则,在作 业开始前,对危险有害因素浓度进行检测。E业场所浓度要求硫化氢作业场所最高容许浓度:lOmg/rn氧含量空气中氧含量:不低于19.5%甲烷爆炸下限5% 一氧化碳(三)必须采取充分的通风换气措施, 确保整个作业期间处于安全受控状态。(四)作业人员必须配备并使用安全带(绳)、隔离式呼吸保护器具等防护用品O(五)必须安排监护人员。监护人员应 密切监视作业状况,不得离岗。(六)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警,严 禁盲目施救。爆炸下限12.5%作业场所最高容许浓度:20mgm3报警电话:110急救电话: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