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206国风·王风·采葛.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76001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4.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0206国风·王风·采葛.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80206国风·王风·采葛.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80206国风·王风·采葛.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0206国风·王风·采葛.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0206国风·王风·采葛.docx(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风王风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注理】葛:葛藤,一种蔓生植物,块根可食,茎可制纤维。萧:植物名。蒿的一种,即艾蒿。有香气,古时用于祭祀。三秋:三个秋季。通常一秋为一年,后又有专指秋三月的用法。这里三秋长于三月,短于三年,义同三季,九个月。艾:多年生草本植物,菊科,茎直生,白色,高四五尺。其叶子供药用,可制艾绒灸病。【译文】那个采葛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月啊!那个采萧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秋啊!那个采艾的姑娘,一天没有见到她,好像隔了三年啊!【赏析】这是一首思念情人的小诗。字里行间并无乐与忧的情绪,就

2、是那样一唱三叹着,不忧不惧,不喜不悲。诗经植物图鉴里说:葛,生长前后只需要三个月即可开花结果,所以说三月兮;萧,则须待秋而成熟结实,所以说如三秋兮;而艾草则长得越久越好,最久者可至三年,所以说如三岁兮,即后来孟子所说的“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采葛为织布,采萧为祭祀,采艾为治病。都是女子在辛勤劳动。男子思念起自己的情人来,一日不见,如隔三秋(月、年Jb为何说:一日不见,如三秋兮?后世幻化为一句“一日三秋”的成语,流传千古。强调这个“秋”,而不说“夏”,“春”,“冬”,因为秋天来了,秋风萧瑟,草木凋落,秋雨寒凉,令人易生离别情绪。后世的离愁别恨之情纷纷借“秋”来倾诉,从来秋”,是多事的秋。秋,是收获

3、的时节,漫山层林尽染,满园瓜果飘香;秋是伤感的季节,伤春悲秋,“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说一天会像三个月,三个季节,甚至三年那样长,这当然是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区别所在。用这种有悖常理的写法,无非是为了极言其思念之切,之深而已。热恋中情人无不希望朝夕厮守,耳鬓相磨,分离对他们是极大的痛苦,所谓乐哉新相知,忧哉生别离”,即使是短暂的分别,在他或她的感觉中也似乎时光很漫长,以至于难以忍耐。此诗三章正是抓住这一人人都能理解的最普通而又最折磨人的情感,反复吟诵,重叠中只换了几个字,就把怀念情人愈来愈强烈的情感生动地展现出来了。第二章用“秋”而不用“春”夏”“冬来代表季节,是因为秋天草木摇落,

4、秋风萧瑟,易生离别情绪,引发感慨之情,与全诗意境相吻合。全诗既没有卿卿我我一类爰的吃语,更无具体的爱的内容叙述,只是直露地表白自己思念的情绪,然而却能流传千古,后人并将这一情感浓缩为“一日三秋”的成语。关于此诗艺术感染力的奥妙,蒋立甫风诗含蓄美论析曾剖析说:“妙在语言悖理。”其意是说:从科学时间概念衡量,三个月、三个季节、三个年头与一日等同,当是悖理的,然而从诗抒情看却是合理的艺术夸张,合理在热恋中情人对时间的心理体验,一日之别,逐渐在他或她的心理上延长为三月、三秋、三岁,这种对自然时间的心理错觉,真实地映照出他们如胶似漆、难分难舍的恋情。这一悖理的“心理时间”由于融进了他们无以复加的恋情,所以看似痴语、疯话,却能妙达离人心曲,唤起不同时代读者的情感共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