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76008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7.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0111国风·秦风·蒹葭.docx(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国风秦风素IR蔡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涧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莪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溯涧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中班。蔡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浜。溯涧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中让。【注释】晞(xi):干。湄:岸边。跻(ji):登高。S(Chi):水中的小沙洲。浅(si):水边。让:水中的小沙洲。【译文】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芦苇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晒干。我那魂牵梦绕

2、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河畔芦苇繁茂连绵,清晨露滴尚未被蒸发完毕。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边。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弯曲又艰险。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滩。【赏析】据本草纲目解,称初生的芦苇为“葭”,开花前为“芦”,花后结实为“苇”,因此葭,芦,苇,以及兼,兼葭等均指芦苇。又说芦苇和芦花有别,生于水畔则为芦苇,其叶柔韧,可编织苇席;长于山坡的为芦花,其花絮状飘忽,可扎苕帚。明戴君恩评秦葭说:“宛转数言,烟波万里。秋兴赋和山鬼伎俩耳。你看,聊聊数语的秦葭面前,后世如此评

3、论着西晋的文学家且才貌双全的潘安,和世人敬仰的屈原先生的作品。清牛运震如此评价聂葭:“国风中第一缥缈的文字纯的是情,不是景;纯的是窈远,不是悲壮。感慨情深,在悲秋怀人之外,可思不可言。”无论何时读秦葭,都觉得它真是妙不可言。兼葭,苍苍,采采,萋萋,叠词的运用不觉的重复。在水一方,在水之湄,在水中央,意象逐渐展开,读诗的心随着每次变幻的一个字,情意循序渐进的深切委婉,缓缓进入读者自己的心海深处,或许就是此诗的妙处了。清人姚际恒和方玉润都说这是一首招贤诗,“伊人”即“贤才”,“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所谓“征求逸隐不以其道,隐者避而不见。”舞葭,“惜招隐难致也。”今人读诗,多心急,且总是主

4、观性强,总想追寻到什么,恰恰映射出人的心,是迫切要得到什么。古人信息闭塞,人际交往淡薄,没有那么的牵扯,正好可以静静等候,你来了,是我欢喜的,便出仕,不合我心意的,宁愿淡泊终老。故姚际恒诗经通论云:“此自是贤人隐居水滨,而人慕而思见之诗。”自古以来,诗中意象,那个伊人”,那个“你”,或者“君”并无确指某个女子,诗人大多为男子,常将那个“伊人”,或是“君”代指自己追求的理想,来抒情达意,实在是中国诗歌的妙处。例如李白的长相思:长相思,在长安。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孤灯不明思欲绝,卷推望月空长叹。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濠水之波澜。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长相思,摧心

5、肝!古代经常用“美人”比喻所追求的理想。“长安”这个特定的地点,暗示“美人”在这里是个政治托寓,表明大约是李白离开长安后,沉思回忆过往情绪之作,目的在于抒发其追求政治理想不能实现的郁闷之情。还有一首著名且有趣的诗,是唐代诗人朱庆馀的近试上张水部: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说的时,唐代进士科举考试,主考官是张籍,当时以擅长文学而又乐于提拔后进,与韩愈齐名。朱庆馀怕自己的作品不一定符合主考的要求,因此以新妇自比,以新郎比张籍,以公婆比主考,写下了这首诗,征求张籍的意见。即使如今看来,读者也不能不对他这种一箭双雕的技巧感到惊叹。朱庆余呈献的这首诗获得了张籍明确的

6、回答。在酬朱庆馀中,他写道:“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对比这两首诗,一问一答,朱的赠诗写得好,张也答得妙,可谓珠联璧合,文人相重,酬答俱妙,被传为诗坛的千古佳话。如果把诗中的“伊人”认定为情人、恋人,那么,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然而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好诗都能创造意境。意境是一种格局、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

7、能。“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一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由此看来,不妨把秦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里的“河水”,可以是高山、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人生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只要有追求、有阻隔、有失落,就都是它的再现和表现天地。如此说来,古人把舞葭解为劝人遵循周礼、招贤、怀人,今人把它视作爱情诗,乃至

8、有人把它看作是上古之人的水神祭祖仪式,恐怕都有一定道理,似不宜固执其一而否决其他,因为它们都包蕴在“在水一方”的象征意义之中。自然,当我们处在与“在水一方”类似的境遇时,应当欣赏的是它的锐意追求,而不是它的悲观失望。这首诗以水、芦苇、霜、露等意象营造了一种朦胧、清新又神秘的意境。早晨的薄雾笼罩着一切,晶莹的露珠已凝成冰霜。一位羞涩的少女缓缓而行。诗中水的意象正代表了女性,体现出女性的美,而薄薄的雾就像是少女蒙上的纱。她一会出现在水边,一会又出现在水之洲。寻找不到,急切而又无奈的心情正如蚂蚁爬一般痒,又如刀绞一般痛。就像我们常说的“距离产生美感”,这种美感因距离变得朦胧,模糊,不清晰。主人公和伊

9、人的身份、面目、空间位置都是模糊的,给人以雾里看花、若隐若现、朦胧缥缈之感。兼葭、白露、伊人、秋水,越发显得难以捉摸,构成了一幅朦胧淡雅的水彩画。诗的每章开头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真景的描写与赞叹,绘画出一个空灵缥缈的意境,笼罩全篇。诗人抓住秋色独有的特征,不惜用浓墨重彩反复进行描绘、渲染深秋空寂悲凉的氛围,以抒写诗人怅然若失而又热烈企慕的心境。诗每章的头两句都是以秋景起兴,引出正文。它既点明了季节与时间,又渲染了蔡苍露白的凄清气氛,烘托了人物怅惘的心情,达到了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艺术境地。“聚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因为芦苇丛生,又在天光水色的映照之下,必然会呈现出一种迷茫的境界,这就从一个侧面显示了诗的主人公心中的那个“朦胧的爱”的境界。王夫之姜斋诗话说:“关情者景,自与情相为珀芥也。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哀乐之触,荣悴之迎,互藏其宅”,秦葭这首诗就是把暮秋特有景色与人物委婉惆怅的相思感情浇铸在一起,从而渲染了全诗的气氛,创造了一个扑朔迷离、情景交融的意境,正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体现。总之,秦葭诗的丰富美感,不论是从欣赏的角度,还是从创作的角度,颇值得我们重视和予以认真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