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近年来“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发展瓶颈的限制,主要加工和生产周边省份和地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下,逐渐失去了优势,同时因为“泛珠三角”区域和渤海经济圈的快速发展经济合作在泛珠三角”地区面临更直接的竞争,高科技产业和金融服务业和信息产业等,由于人才和地理和政策信息,产业发展没有增长。所以“泛珠三角”区域面临产业升级,以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促进经济持续增长的能力。粤东西北在承接产业转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一、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背景分析(一)产业转移的内涵产业转移是指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在市场机制的作用,由于要素供给
2、条件的改变和产品需求,一些产业从一个国家或地区转移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过程。转移活动占主导地位的企业,在时间和空间维度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国际和地区的投资和贸易活动的综合过程,是一个行业的组成元素之间的移动或移动区域,国际之间的形成的重要因素国际或地区工业部门和国家或地区转移的转移宿主国家和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产业转移是一个宽泛的意义上说,包括工业和工业研发设计、生产服务、销售和转让的其他链接,即不同级别在同一行业,不同风格,不同大小,不同阶段的生产、销售、服务、研发等的空间位移。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结构是经验。产业结构是指经验从低级到高水平的产业结构演变过程,这一
3、过程的状态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产业转移是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形式和手段。产业转移具有以下特征的产业转移是渐进的,长期积累和扩展后的贸易和投资活动工业转移更多的表现为企业战略行为的产业转移主要是跨国或跨地区的直接投资,是新的配置管理资源转移到行业转移形成垂直分工区域和区域之间的产业转移和水平分工关系往往伴随着产业转移区域和区域产业结构转型,工业转移区,产业升级,或挖空。(二)广东省产业转移的必要性比较优势理论,两个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行业的选择应该基于“对抗取其重,两害相权取其轻”,选择行业机会成本少的原则生产和开发的要素禀赋理论,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应选择根据他们不同的养老产业发展因素,价格水平的差
4、异将使要素禀赋条件变化,导致资源的流动,并最终形成的区域投资利润率和相等元素的回报,从而使不同地区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从本质上讲,这两个理论都集中在生产要素优势,专注于生产成本的比较,元素,每个地区应根据自己的优势,选择符合产业发展的优势因素。自21世纪以来,广东省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的瓶颈,获得更高的工资,高地价、高价格、高运输成本的压力,更少的竞争优势,在很多方面和新兴产业,如电力、水、土地、用人竞争,如果不及时消除这种行业,该地区将很难调整产业结构。泛珠三角地区在中西部欠发达省份,几个突出特征是劳动力资源丰富,人才、技术和资本稀缺。这些地区应发挥比较优势,进行产业转移,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
5、结构调整的过程。(三)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可行性1-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广东的经济比其他省份和地区的绝对优势,在2007年达到2.596855万亿元,比贵州GDP最低的10倍。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较,根据广东、福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远远超过其他内陆省份和地区,20000元以上,剩下的7个省份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属于西南四省降到最低。四川、广西、云南、贵州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为37.66%,在广东,分别为37.66%、31.92%和20.48%。每个省份的泛珠三角经济圈经济实力有明显的层次分布:广东、福建人均收入高,经济实力雄厚,是第一级,湖南,海南是第二层次,经济发展水平比
6、水平更好,但有一个完善的工业体系支持;江西、广西、云南、四川、贵州作为第三层次,西南地区长期经济发展缓慢,也是中国最落后的欠发达地区。2 .生产要素禀赋互补性西南地区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劳动力资源,和广东的改革开放远期头寸资金、技术、信息、人员、市场优势,这在客观上造成了泛珠三角地区存在很强的互补性。(1)从劳动力和平均工资。2006年西南四省人口占整个泛珠三角地区的46.5%,其中包括8169万人仅在四川,有大量的剩余劳动力,使用和珠江三角洲等地区自2004年以来,开始出现“民工短缺”,据不完全统计,整个珠江三角洲地区加工制造业劳动力缺口200万人;在广东和湖南为例来说明工资差距,并于200
7、7年在广东省在岗职工工资总额为2854.99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在职职工年平均工资29443元,比上年增长12.4%,2007年湖南省职工平均工资为18275元。通过行业不仅可以解决这一问题“民工短缺”。3 .产业结构梯度性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之间存在着明显的梯度,各省有不同的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梯度差异构成工业合作的前提条件。从产业结构,结合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在香港和澳门后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和大陆所有9个省和地区工业化的发展阶段,基本涵盖了早期、中期阶段和后工业化阶段和转型阶段。工业化阶段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工业化技术的结构和资本结构的差别,然后针对不同的工业化发展阶段提供的省份之间的垂直
8、分工和水平分工合作空间。利用产业转移,西部地区进行经济辐射广泛胎圈芯层。二、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分析(一)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现状从沿海高梯度地区转移到中西部地区低梯度地区主要包括:工业传输模式由政府和市场效果和经济交流与合作。珠江三角洲的东部沿海城市利用中西部地区资源优势,与中西部地区合作或合资企业。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东中西部经济技术开发区,如珠江三角洲的加工贸易转移进行江西省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吸引了300多家公司在珠江三角洲,“香港工业园区”也将在开发区的完成。从产业转移的产业,从1990年代初大珠江三角洲东部沿海城市将一些低利润、高物耗、高能源消耗、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低成本地区,
9、广东等糖行业由于成本上升和下降,转移到广西和云南两省。从产业转移的路径上看,表现为劳动密集型出口加工业,主要转移到广东省珠江三角洲地区附近,可以获得廉价的劳动力,而且还降低了运输成本,资源密集型产业主要被送往在中西部资源丰富的省份和地区。(二)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困境1 .产业辐射能力不足不同类型的行政区域在管理层面,形势与政策,有不同程度的差异。它还导致了地区两个级别的市场经济体制:第一级是高度市场化的广东,市场化水平较低的二级大约是8省、自治区。两个级别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在明显的分别,经济差异是巨大的。由于市场机制不完善,所以市场细分省和地方封锁和经济障碍之间存在不同程度,增加交易成本,
10、影响整个省的经济合作工业转移的过程。如此大的区域和不同的经济基础,香港和澳门的独自能力全方位的产业辐射显然是不够的。2 .产业同构现象严重发展传统产业各地区,同时也关注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但由于发展成就的追求地方政府投资冲动和扩张,容易重复建设和产业同构,严重影响资源配置的效率,最终使产业的合理分工领域的困难。这就给了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困境:如何合理根据区域产业转移的比较优势规划,避免项目省份共同战斗,战斗的钱,合理分配资源和工业发展以避免好言好语相劝,罗伯的混乱。位错是如何解决产业发展和推进元素相互作用,完善的产业体系,延长产业链,促进产业转移效率是当前的一个重要内容产业的泛珠三角合作。3
11、 .地区利益与统一利益存在矛盾在不同时期选择加入自己的经济区域的最佳利益。一些地区不会放弃为了实现区域一体化区域内的既得利益,行政壁垒仍然存在明显。商品和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障碍流阻塞,对资源的竞争等问题,区域一体化的无形障碍。上面的因素,使离心的增长因素的不可避免的。如何实现平等和可以发挥的特殊作用的一些优势地区,不仅要考虑到粤东西北周边地区产业转移,统一的利益和地区利益,注意兼顾区域一体化必须考虑和处理这个问题呢。(三)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产业转移作为一种经济现象,其转移速度和水平受多方面的影响,既包括经济因素(如经济发展水平、市场规模、产业优势、地理区位、综合成本、经济政策等),
12、又包括非经济因素(如法律制度、社会文化、风俗习惯等)。目前,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缓慢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地方保护主义严重改革开放以来,国家一直在打破地方封锁和地方保护主义,但时至今日,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并未完全建立。一些地方仍沿用传统的行政手段,对本地市场进行干预,采取地方保护主义,对外来企业及其产品采取歧视的政策,这严重阻碍了资源的自由流动和产业转移。2 .转移成本高昂在中国,东、中、西部的产业梯度和发展差距都十分明显。西部省份的交通条件、基础设施、市场环境、人文环境、产业配套能力等都远远不能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某项成本的降低,并不意味着综合交易成本的下降。这使得
13、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成本长期居高不下,制约了产业的转移步伐。3 .缺乏有效的协调机制目前,域经济合作的框架虽然已经搭建起来,但是缺乏有效的实施机构,很多合作仅仅停留在政府层面乃至“号召或口号”上,不能具体落实。区域经济合作尽管要以市场力量为主,但政府的推进是必不可少的。没有强有力的组织和政策保障而任由市场的力量开展,至少进展是较为缓慢的。4,没有适当的补偿机制产业转移涉及方方面面的问题,无论是对迁出地,还是对接受地,至今都没有完善的扶持机制和补偿机制。对迁出地来讲,地方政府是不愿本地企业外迁的,企业也因迁移成本太高而不愿迁移。对接受地来说,大量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转移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
14、、资源环境、市场环境等带来巨大变化,其三、推进粤东西北承接产业转移的对策建议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加速,各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联系增加,和扩大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区域合作组织如只有加快速度发展区域经济合作,为了更好地迎接挑战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应该做好泛珠三角,长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必须每一个展览,优势互补,加快产业转移,促进产业融合,提高市场竞争力。目前,产业转移,应采取以下对策促进区域产业的竞争力。(一)推进区域发展一体化步伐产业转移需要良好的市场环境,而区域市场一体化是保障。保护,目前,中国的市场细分,障碍的现象非常严重,已成为一块元素自由流动,减缓技术扩散的速度
15、,降低资源配置效率,削弱了经济发展的活力,减少区域是社会福利的重要因素。因此,加快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和其他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必须加速区域市场一体化,消除各种管理和人工壁垒,规范市场主体行为,完善竞争规则,完善市场体系和建设一个统一的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自由。区域市场整合包括一体化的消费品市场,资本市场,技术,市场,劳动力市场、房地产市场、信息市场等等。只有形成一个连续体,这些市场可以减少产业转移成本,加快产业转移,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二)不断降低区域产业转移成本产业转移是需要成本,包括房地产选择和采购成本,取消现有的设施、转移和重置成本,新设施的建设成本,招聘和培训新
16、员工的劳动成本,等等,一些成本是固定的,一些成本是可变的。如交通运输成本,逐渐的距离越远,交通便利越少,运输成本较高,但成本可以预期。和系统成本是可变的和不可预测的。目前,西部地区高运输成本和系统的成本并不低。为了促进产业转移,除了不断提高欠发达地区的交通环境降低成本的“硬”,试图改善软环境,以减少“软”的成本。“软成本”包括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就业、教育、文化环境、行业环境和意识形态等,它是未来工业转移成本的关键,也是西部省份必须认真解决这个问题。(三)尽快实行产业转型广东与强劲的制造业和推广,但从全球产能的发展看,支持真正的竞争强度与高新技术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所以广东加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作为
17、主导产业,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和工业园区建设,加强建设现代制造业,建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制造系统和产业链和基地组织,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的企业集团,实现技术和资本为纽带,大中城市形成了风机辐射的高科技网络。对于现有的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和制造,广东应依照产业调整和升级的要求,调整管理重心,由制造中心品牌,研发、销售中心,制造业部分外包,外包和处理模式,逐渐转移到泛珠三角周边省份。(四)建立有效的产业转移机制1 .建立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区域经济合作和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区域经济合作机制的结果。欧洲经济一体化水平高于其他经济区域,还在于建立有效的区域经济合作组织。中国的许多区域合作不太成功,这就是为什
18、么大多数只建立一个松散的组织,如协会),做出决定没有约束力。加快泛珠三角区域经济合作,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也必须建立在当地政府区域合作组织的权威,和巨大的力量,因此,高层决策转化为行动。泛珠三角,因此,加强沟通与协调,通过建立有效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动机制,支持机制,加快开放步伐,加强工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协调管理,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企业为主体,把这个项目作为一个互惠互利机制的载体,加快产业转移的步伐,形成分工合理、特色和优势互补的区域产业结构,促进泛珠三角区域共同发展。2 .建立适当的区域产业转移补偿机制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过程中感兴趣的会员单位是不同的。产业转移将会造成经济发展状况在不同的收
19、入。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市场容量大,收入高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市场容量小的地区。即使在一个双赢的模式,他们的利益是不一样的,有些大,有些小。这需要构建利益调整机制,泛珠三角少利润,失去兴趣或做出适当补偿为负,以调动积极性参与区域经济合作的各个方面。原材料等西部省份大多是东部省份,大多数接受产业转移的东部省份过时或产业,西部省份的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加重高价格。如果没有一定的补偿机制,这种合作是很难持久和产业转移将受到阻碍。参考文献1 戴宏伟,王云平.产业转移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J.当代财经,2008,02:93-982 覃成林,梁夏瑜.广东产业转移与区域协调发展一一实践经
20、验与思考J.国际经贸探索,2010,07:44-493 郝寿义,曹清峰,程栋.新形势下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战略思考J.区域经济评论,2015,01:80-854 郭爱君,毛锦凰.全球价值链背景下产业集群式转移的特点与机理研究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6:104-1115 黄昱然.粤港澳与中部地区产业联动发展的实证研究一一基于湘南承接产业转移视角J.湖南社会科学,2013,04:175-1786 陈萍.基于产业转移实现机制的中部地区承接产业集群转移问题探讨J.商业时代,2013,30:127-1297 周天芸,黄亮.泛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趋同效应实证研究J.国际经贸探索,2012,
21、01:52-648 施卫华.促进产业转移的因素分析J.广东经济,2012,01:19 王桂平,邙国良.不完善市场机制下的广东省产业转移研究J.特区经济,2011,01:27-2910曾昭志,邹晓明.泛珠三角区域产业转移及其政策协调机制研究A.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加强公共政策协调,促进泛珠合作发展一一2012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与发展社科专家论坛(第十届)论文汇编C.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2:711何海军.贵州省承接珠三角产业转移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212郑敏.泛珠三角产业转移的困境与突破J.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8,05:32-3413沈振中.泛珠三角区域产业合作模式
22、及协调机制研究D.华南师范大学,200714徐忠爱.“泛珠三角”经济圈产业梯度转移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6,03:67-71致谢时光荏苒,岁月如梭,四年的大学生涯即将结束,值此论文完成之时,谨向所有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和我的家人表示诚挚的谢意。首先感谢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在大学生涯即将结束之时指导了我的论文写作工作,毕业论文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的考验,也是总结与回顾。自确定论文题目伊始,XXX老师为我倾注了大量的心血,指导我查找相关的专业文献和资料,同时对我论文提纲的确立和后期写作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有幸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此篇论文,谨在此向我的指导老师XXX老师表达我诚挚的敬意和感激之情。还要感谢在这四年生活中为我传道授业的老师,还有不断关心帮助我的同学和朋友,他们既让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相关的知识,也是我学到了很多做人的知识,正是由于他们,我才能在各方面取得显著的进步。我还要感谢我的家人,正是他们的支持和鼓励给了我不断前进的动力,激励我在学习上不断拼搏进步,取得了今天的成绩。感谢各位专家的批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