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1752 上传时间:2024-02-04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docx(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共建“一带一路”主题素材写作材料【句短而情真】志合者,不以山海为远。大道不孤,德必有邻。不拒众流,方为江海。凡益之道,与时偕行。长安复携手,再顾重千金。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同舟共济扬帆起,乘风破浪万里航。义谓天下合宜之理,道谓天下通行之路。“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惟以心相交,方成其久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离不开国家与国家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欣赏。【善用比喻与排比】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转变为精耕细作的“工笔画”。“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大家一起发展才是真发展。“一带一路”不是“独奏曲”,而是“交响乐”。在古老

2、的亚欧大陆上,“钢铁驼队”续写新时代的丝路故事,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生动缩影。共建“一带一路”追求的是发展,共建“一带一路”崇尚的是共赢,共建“一带一路”传递的是希望。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守开放的本色洪建“一带一路”始终坚守绿色的底色;共建“一带一路”始终坚守廉洁的亮色。从理念到行动,共建“一带一路”超越国界阻隔、超越意识形态分歧、超越发展阶段区别、超越社会制度差异、超越地缘利益纷争,是开放包容的合作进程。【营造画面感】古老的丝绸之路,跨过沙漠海洋,绵亘万里河山,穿越千年时空,闪耀在人类文明持续前进的宏大历史进程中。铁路一通,昆明到万象从此山不再高、路不再长。草原黄了又绿,海上潮涨潮

3、落,中国从强盛到衰落,又从抗争到复兴,今天我们距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从未如此之近。从丝绸贸易开始,来自中国、中亚和欧洲的商品源源不断地在这条充满活力的商道上交换、互通,编织出一条跨越国界的致富之路、创新之路、合作之路。随着“一带一路”的海陆两条弧线向世界铺展,无数人的命运画出一道向上的曲线,世界面貌正在深刻改变。“如何向女儿解释自己的工作?”就职于中广核巴西能源控股有限公司的利迪阿尼迪奥蒂,一度面临这样的问题。一天,迪奥蒂一家路过一台风力发电机,她指着矗立在绿色丛林中的白色高塔,对女儿说:“这就是妈妈的工作,可以制造出清洁的能量,帮助大家洗上热水澡、点亮家里的灯。”【学习语】把基础设施

4、“硬联通”作为重要方向,把规则标准“软联通”作为重要支撑,把同共建国家人民“心联通”作为重要基础。这个倡议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探索远亲近邻共同发展的新办法,开拓造福各国、惠及世界的“幸福路”。“一带一路”建设根植于历史,但面向未来。古丝绸之路凝聚了先辈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促进了亚欧大陆各国互联互通,推动了东西方文明交流互鉴,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我们完全可以从古丝绸之路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本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推进合作,共同开辟更加光明的前景。“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如果人为阻断江河的流入,再大的海,迟早都有干涸的一天。今天的中国,已经站在新

5、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深知,尽管成就辉煌,但前方还有一座座山峰需要翻越,还有一个个险滩等待跋涉。多样文明交流互鉴不应该以独尊某一种文明或者贬损某一种文明为前提。孟子说:“夫物之不齐,物之情也。”(事物千差万别,这是客观情形,自然规律。)礼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平等世界上不存在十全十美的文明,也不存在一无是处的文明,文明没有高低、优劣之分。如果居高临下对待一种文明,不仅不能参透这种文明的奥妙,而且会与之格格不入。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一一冯友兰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一一康有为大殿的角石,并不高于那最低的基石。

6、一一纪伯伦包容文明是包容的,人类文明因包容才有交流互鉴的动力。海纳百川,有容乃大。人类创造的各种文明都是劳动和智慧的结晶。对待不同文明,我们需要比天空更宽阔的胸怀。文明如水,润物无声。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一一管子尊重企图建立单一文明的一统天下,只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幻想。我们要将“一带一路”建成文明之路。“一带一路”建设要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论语君子贵人而贱己,先人而后己。一一礼记仁者必敬人。一一荀子和合亚洲各国人民要从悠久的历史文明中汲取养分,凝聚对亚洲价值的集体认同,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夯实睦邻友好

7、的社会民意基础,把“和”“合”的传统理念付诸彼此相处之道,把修睦合作的薪火世代传承下去。子日:“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孔子说:“君子在人际交往中能够与他人保持一种和谐友善的关系,但在对具体问题的看法上却不必苟同于对方。小人习惯于在对问题的看法上迎合别人的心理、附和别人的言论,但在内心深处却并不抱有一种和谐友善的态度。善鉴我们要倡导交流互鉴,注重汲取不同国家、不同民族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取长补短,兼收并蓄,共同绘就人类文明美好画卷。进行文明相互学习借鉴,要坚持从本国本民族实际出发,坚持取长补短、择善而从,讲求兼收并蓄,但兼收并蓄不是囱囹吞枣、莫衷一是,而是要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尺有所短

8、,寸有所长。一一屈原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一一礼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一一费孝通交流使文明充满活力共赏多元文化之美自我封闭的文明走不远文明互鉴,平等以待平等交流,文明之道五色交辉,八音合奏文明的美美与共让文明之光交相辉映不同文明应互学互鉴世界多元,文明互鉴让文明互鉴成为世界风尚对话不对抗,相知更相依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文明对话正当时文明的进步在于美美与共文明对话,一场美的发现之旅文明没有对话,难以真正发展1老子里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文明“看似柔弱”,但文明互鉴的趋势不可阻挡,“润物无声”的力量厚积薄发。以开放包容和平等交流推动文明互鉴,让多元

9、文化共生并进,我们一定能书写更加激荡人心的文明华章。2“五色交辉,相得益彰;八音合奏,终和且平。”5年来,和而不同的中国主张深入人心,兼收并蓄的中国智慧引领潮流,合作共赢的中国担当赢得尊重,充分表明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从中国理念到国际共识,让一个哲理更加鲜明:推进人类各种文明交流交融、互学互鉴,是让世界变得更加美丽、各国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必由之路。3我们推动文明对话,是为了交流互鉴、取长补短、携手并进。坚持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我们一定能破解困扰全人类的治理赤字、信任赤字、和平赤字、发展赤字。4透过历史长镜头端详,有交流互鉴才有今

10、日人类文明的繁荣多彩。古丝绸之路帆影幢幢、驼铃声声,书写出文明交流、文明共存的典范。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多元文明共生并进的历史。中华文明是在中国大地上产生的文明,也是同其他文明不断交流互鉴而形成的文明。5透过世界广角镜俯瞰,交流互鉴是顺应时代潮流、纾解共同挑战、促进和平发展的必需。一方面,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大势所趋,和平合作、开放融通、变革创新成为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坚持文明交流互鉴,才能让世界这个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真正实现共赢、多赢。另一方面,应对军备竞争、难民危机、气候变化、恐怖主义、网络安全等此起彼伏的全球性挑战,任何国家都不可能独善其身,必须选择包容互鉴而不是你输

11、我赢,聚同化异而不是激化矛盾,互利共赢而不是以邻为壑。6亲仁善邻、协和万邦是中华文明一贯的处世之道,惠民利民、安民富民是中华文明鲜明的价值导向,革故鼎新、与时俱进是中华文明永恒的精神气质,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中华文明内在的生存理念。1中国书法家的现场交流,激发荷兰海牙民众的参与热情,让当地旅游局局长感叹“一带一路让我们彼此更加亲近”;中国的“文物医生”长年在柬埔寨保护和修复吴哥古迹,让游客感念“他们对世界文化遗产作出了贡献”;不断兴起的“汉语热”,让更多人以语言为桥,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敦煌在中国,敦煌文化在世界;敦煌之根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敦煌文化以独特的魅力和莫大的价值为世界

12、所称誉。敦煌文化属于全人类,“世界的敦煌”是对敦煌文化价值最恰当的表达,是敦煌文化当之无愧的桂冠,是敦煌文化影响力最精练的概括。有人说,“敦煌是人类文明最大的磁场”。众所周知,因特殊的时局,敦煌文物被掠夺,一部分珍贵文物流散在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芬兰、丹麦、瑞典、韩国等地。然而,“流散”在客观上加快了敦煌文化传播与研究的国际化步伐,同时也使以敦煌为代表的丝绸之路文化研究在全球迅速发展。3中国是东方文明的重要代表,欧洲则是西方文明的发祥地。正如中国人喜欢茶而比利时人喜爰啤酒一样,茶的含蓄内敛和酒的热烈奔放代表了品味生命、解读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但是,茶和酒并不是不可兼容的,既可以酒逢知己千杯少,也可以品茶品味品人生。中国主张“和而不同”,而欧盟强调“多元一体”。中欧要共同努力,促进人类各种文明之花竞相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