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7000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最新例文3篇.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1937.12.13,刻骨铭心的日期以血泪书写,记载一个民族最深重的苦难,标注人类文明史上最黑暗的一页;“300000”,触目惊心的数字用白骨堆起,见证侵略者灭绝人性的暴行,成为中国人民心中难以抚平的伤痛。历史之痛,不因时光冲刷而从记忆中消逝。今天是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我们以14亿人民的共同哀思,用举国同祭的庄严仪式,缅怀在屠杀中不幸遇难的30万同胞。这是对生命尊严的隆重祭奠,也是对人类正义的郑重宣示。今天,我们在和平的阳光下,以国之名向昨天的苦难和明天的梦想立下铮铮誓言:生,则永志不忘。历史之荡,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基因。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遭遇的苦

2、难中,南京大屠杀以持续时间之长、杀戮人数之多、动用手段之残忍震惊世界。正是这令人发指、罄竹难书的暴行,激起中国人民誓死不做亡国奴的“最后的吼声”:死,则撼天动地。生死之间,蕴含历史的深刻启示。光阴流转,隐不去南京城中哀鸿遍地的惨痛,荡不尽浩浩长江鲜红的血痕。当贫弱的国家无力保护自己的人民,在侵略者的屠刀下、枪口前,最为宝贵神圣的生命或是痛苦的死或是屈辱的生,成为1937年寒冬南京百姓无可逃脱的命运,也成为“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抗争。这存亡之际最为痛楚的觉醒,激发出中华民族向死而生、血战到底的伟大力量,开启了从沉沦到觉醒的历史转折,在血与火的顽强抗争中铸就了走向民族复兴的历史辉煌。南京大

3、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心得体会85年前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野蛮侵入南京,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惨案,30万同胞惨遭杀戮,无数妇女遭到蹂踵残害,大批儿童死于非命,三分之一建筑遭到毁坏,大量财物遭到掠夺。今年12月13日,中国将迎来第9个法定的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也是南京大屠杀85周年。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否认罪责就意味着重犯。以国家公祭的方式缅怀那段惨痛历史,不是为了延续仇恨,而是为了牢记历史、勿忘国耻、共筑和平。85年前的中国是一个积贫积弱、备受欺凌的中国,85年后的中国是一个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走好新时代下的新的长征路,需要汇聚起推动发展的磅礴力量。在国家公祭日这

4、样一个特殊的日子里,让我们深情传承和深刻感悟家国之情、党民同心、和平正义这“三种力量”。感悟家国之情的力量。家国天下,没有国哪有家,没有强大的国,何来幸福的家。“覆巢之下,岂有完卵”。85年前,泱泱中华,狼烟四起,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全国到处哀鸿遍野,妻离子散,家破人亡,一时间,国将不国、家将不家,成了全国人民痛心疾首、痛彻心扉的呐喊与呼声。保卫南京、保卫家乡、保卫全中国,成了空前强大的精神力量。在敌人肆意践踏我中华大地的铁蹄下和血腥屠戮我同胞姐妹的暴行前,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人及其英勇不屈的中华儿女不屈不挠、英勇反抗、浴血奋战,舍弃了小家,丢下了亲人,打败了罪孽深重的

5、侵略者与一切反动派,解放了全中国,建立起了社会主义新中国。85年来,全党全国人民接续传承家国之情,将个人梦想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全面融合在一道,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奋力迈进了新时代。站在新时代的新起点上,我们以国家公祭的名义铭记历史,就是要进一步传承家国之情,以新的精神状态和奋斗姿态不断开启新的征程。感悟党民同心的力量。同仇敌T气,党民同心,是中国取得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伟大胜利的必备前提和重要法宝。有道是,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将理想信念与根本宗旨与老百姓的愿望高度契合在了一起。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

6、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个初心和使命是激励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1920年到今天,我们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实现了民族解放,建立了新中国,创造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制度,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心民心始终没有背离过。尤其是在南京大屠杀等残酷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定理想信念,绝对忠诚于人民,成为了人民信赖、当之无愧的坚强领导核心。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举行国家公祭仪式,就是要提醒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继续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

7、目标奋勇前进。感悟和平正义的力量。和平是全人类的共同追求,正义是推动人类事业发展的最强力量。一切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的国家、民族、政党,都是反人类、践踏和平、背离正义的滔天罪行,都必须受到全人类的严正审判。82年前的南京大屠杀,更是人类和平正义史上的极大耻辱。这一段惨绝人寰的悲痛历史不仅中国人民必须牢记,全世界全人类都在强烈谴责。殷忧启圣,多难兴邦。正如一庄严宣誓: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设立国家公祭日,举行国家公祭仪式,也是在维护与捍卫世界和平、为全人类伸张正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的政党,也是为人类进步事业而奋斗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8、作为自己的使命。中国人民愿同各国人民一道,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共同创造人类的美好未来!中国人民也要庄严昭告国际社会:今天的中国,是世界和平的坚决倡导者和有力捍卫者,中国人民将坚定不移维护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愿同各国人民真诚团结起来,为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世界而携手努力。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感悟12月13日是第九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全国各地举行庄严的悼念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祈愿和平永驻。悼念缅怀是为了铭记,为了更好地前行。我们都应该铭记这一天,不忘这段悲痛历史,永葆“爱国之心”“团结之心”“必胜之心,担起时代重任,扛起时代使命,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永葆“

9、爱国之心”,砥砺报国之志。面对亡国灭种的威胁,亿万中华儿女发扬抗战精神,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风雨同舟、荣辱与共,挺立起了中国人民的英雄脊梁。历史充分证明,爱国主义是中国人民取得抗战胜利的精神动力,没有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抗战精神支撑,贫弱的中国不可能赢得胜利。爱国主义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被异化,更不能丢。战争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强敌,用鲜血和生命为祖国换来和平;和平年代,爱国主义表现为不畏艰难,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贡献力量。进入新时代,我们必须永葆“爱国之心,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的道理,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岗位干起,不求轰轰烈烈,但求默默付出、锐意进取,用实打实的行动砥砺

10、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永葆“团结之心”,汇聚强大力量。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战斗在最前线,发动人民群众、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实行全面的全民族的抗战路线,为取得最终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抗日战争的历史表明,人民是抗日战争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只有把全国人民动员起来、组织起来、团结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加油干的磅礴力量,才能真正筑成克敌制胜、无坚不摧的“钢铁长城”。在前进的征程上,我们不能忘记团结这一制胜法宝,不能忘记“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不能忽视人民群众的力量,必须以“团结之心”把人民群众组织起来、凝聚起来,汇聚起万众一心、干事创业的强大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

11、春力量。永葆“必胜之心”,践行斗争精神。抗战时期,无数中华儿女以“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不屈精神,与凶恶的日本侵略者进行坚决斗争,有的面临死亡威胁仍从容赴死,有的血染疆场、九死未悔,有的不畏强敌、血战到底,在他们身上体现了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斗争精神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任何时候都不可或缺、都没有过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们推进伟大事业,不管遇到多大的风险、迎接多大的挑战,都必须永葆“必胜之心”,发扬斗争精神,坚定斗争意志,进行坚决斗争,毫不妥协、毫不放松、毫不动摇地朝着目标奋进、直至取得最终胜利。要把锻造过硬斗争本领作为赢得胜利的“关键招,主动在急难险重一线、为民服务实践中经受斗争锻炼,不断增强斗争本领,走好新的长征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