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88956 上传时间:2024-02-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7.7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教材研读.docx(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三单元教材研读一、单元教材分析第三单元包含四篇课文,一篇习作和练习30四篇课文分别是菩萨兵、李广射虎、少年王勃以及大作家的小老师。这些课文有的反映了革命前辈的优秀品质;有的赞美了我国古代名将的高超技艺;有的赞扬古代少年非凡的才华;还有的则塑造了大作家的感人形象。尽管这四篇文章的内容虽不相同,但在文章写法上有一个共同点:都是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的。教学时要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关注这个写法上的特点。在练习3的处处留心部分呈现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的歌词和读读背背中的小诗时间所称赞的人物品质与前面这几篇课文能够建立相似块。如果我们从综合的角度来看待它们,就能在教学中实现整体建构。我们不妨把这一单元主题定为

2、“在名人故事中成长”。二、单元总体目标:1 .明确本单元的人物故事都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叙述的。弄清文章是怎样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哪里是重点写的,段与段之间是怎样紧密联系的。2 .学会抓住文本中的关键词句,走进人物内心,感悟人物品质,深入理解课文内容。3 .复述故事菩萨兵、大作家的小老师,背诵积累塞下曲、少年王勃的三、四自然段。4.在研读文本的过程中,教会孩子向古今中外的名人学习,促使孩子养成良好的习作习惯,形成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三、单元教学重点:1、学会按故事的发展顺序写一件事。2、理解这几篇课文的内容,感受课文所描写人物的高尚品质和非凡才华。3、正确、

3、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的课文,并能讲这几个故事。四、单元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2、培养学生观察和发现问题的能力。读懂习作3中的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初步感知作者是怎样按照顺序抓住重点,把在观察中所见景物写出来的。3、使学生掌握“斜构、卧构”的运笔手法。五、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在一、二年级学过了几篇记叙性的课文,对于记叙文的写法、语言特点及记叙的行文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像这样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还未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以读为本,在读中发展。新课标指出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提倡多角度、有创意阅读,教学中要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等环节拓展四维空间,提高阅读

4、质量,以此尽最大可能发挥好本组教材对学生的语言熏陶和育人作用。第三单元,从教材整体上看,这是一组写人的文章,我常想,孩子们学完课文后,心里留下什么?归结一下,应该是这样的思路:其一,认识一个人,这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即对人物的定位。人物的定位如何感知?主要是通过文本的语言还感知的。这一点就是文章的内容。还有一点,我认为很重要,就是语言的形式。如果,仅停留在第一点,那跟思品课没有什么两样.我们要关注文章怎么写的,对于本课而言,我觉得正反对比描写最能使王勃这个人物立体起来。介于此,我有了这样的思考。教材研读班级三学科语文解人读张叶时间2015、3人解读内容少年王勃情析学分学生在一、二年级学过了几篇记

5、叙性的课文,对于记叙文的写法、语言特点及记叙的行文模式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像这样比较复杂的记叙文还未接触过,因此,在教学中,要把“读”作为最根本的学习手段,以读为本,在读中发展。我的解读少年王勃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这一单元是“人物篇”,既有革命英雄人物、历史人物,也涉及国外名人。少年王勃是其中一篇历史人物故事,课文讲述了少年王勃在滕王阁赴宴时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滕王阁序,显示了王勃的文思敏捷与才气横溢。课文共有五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讲了事情的缘起,点明了事情发生的地点。第二、三、四自然段讲当时在场的客人对都督提出的要求不敢答应,王勃却即兴写下了滕王阁序。第五自然段点

6、明滕王阁序成为千古传诵的名篇。课文插图与名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相得益彰,有助于学生领悟佳句。课后的照片是今天滕王阁的美丽夜景,可借此激发学生对滕王阁的向往之情。9、少年王勃第2课时主讲人张叶教学重难点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鹫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课前准备课件,词语卡片,习字册个人初备及设计意图两次备课一、写一写(听写)庆贺水天一色灿烂缓缓地轻轻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绝二、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王勃也给邀请参加了宴会,但是当面对

7、都督的要求时,在座的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敢答应的。这个时候王勃又在干什么呢?(1).默读第三自然段,并画出你找到的答案。(王勃看到了美丽的景色)(2).再次的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下你脑袋里出现的一副什么样的画面。少年王勃可真有本领,能用一句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述出来了,想读读吗?(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指导读准诗句。2、这句诗写得非常精练,每一个字都表示一定的意思。请同学们联系刚才两句话,再好好地读一读,说说你读懂了些什么?可以是一个字的理解,也可以是一句诗的理解。(3)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再来读这句诗,老师相信你一定会读得更好?谁来(学生再

8、次感情朗读王勃写的诗句)指读(2)男女分读3、王勃写得这句诗多棒呀!难怪都督听到这句诗时,忍不住拍案叫绝,他叫了些什么?(出示板书:“奇才!真是奇才!”)4、文中第四自然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自由大声地读读课文的第四自然段,用“一”找找有关句子读一读。(1)交流:(多媒体出示)“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就写成了王勃边看边想,他怎样看?用上文中的一个词,(凝望)这句话中,哪些地方让你体会出王勃的奇?(加点: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三、练一练。用自己的话在方格本上写一写“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二、写一写(听写)庆贺水天一色灿烂缓缓地轻轻地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拍案叫

9、绝二、读一读,看一看,议一议。1、上一节课我们了解到王勃也给邀请参加了宴会,但是当面对都督的要求时,在座的人都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没有一个敢答应的。这个时候王勃又在干什么呢?(1).默读第三自然段,并画出你找到的答案。(王勃看到了美丽的景色)(2) .再次的自由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象下你脑袋里出现的一副什么样的画面O(3) .怎么样读出来让别人一听就感觉到景色十分的美丽呢?指导朗读采用多比较的朗读方法。(如男女PK读,男女生对比读,小组比赛读,教师适当给于评价。最后齐读争取背诵下来。)2、王勃边看美景边思考着,突然他回转身来(1) .仔细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王勃如何写文章的?找出描写的词语:胸有

10、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不一会儿(2) .根据课文理解四字词语的意思。让学生先多读再互相交流,最后指名说一说相机纠正。(3) .都督在听到王勃的诗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时怎么样评价他的呢?那么这两句诗文的意思是什么呢?联系上文第三自然段说说诗文的意思。(4) .指导朗读第四自然段,提示学生找出重点的词语来朗读;争取熟读成诵。3、读了三四自然段,你觉得少年王勃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先自由讨论,再指名说,答案不固定重在培养学生的总结和发散思维的能力)三、练一练。用自己的话在方格本上写一写“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板书设计9少年王勃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

11、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很有才华参加宴会写成了滕王阁序成为名文教案施教时间课题少年王勃第_2一课时主备人张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重点)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能梵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赣江”水天一色霞萼齐飞”之壮观,秀美的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才思敏捷和才华横溢.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修改一、复习。1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2 .是啊,王勃确实是一位才华横溢的人,你从那里看出王勃的才华来?二、理解课文内容。1、自由读课文,你觉得王勃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

12、说。(学生肯定知道王勃是一个有才华的人,用一个词来概括“才华横溢”板书:才华横溢)2、下面我们来看一看王勃是如何的才华出众?(1)、课件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讨论:少年王勃被邀请参加宴会,说明了他当时非常有,也具有一定的才气。)指导朗读。教师相机(出示挂图)简介滕王阁,相机理解“整修一新”。(2)、当都督请人写文章,众人表现怎样?齐读第二自然段。(3)学习第三自然段。面对都督的要求,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这时王勃在干什么呢?A、指读第3自然段,其他同学看多媒体画图。B、你看到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C(出示)1 .一只野鸭正披着落日的余辉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飘荡2 .一只野鸭

13、正披着落日的余辉缓缓地飞翔,灿烂的云霞在天边轻轻地飘荡A.自己读读句子,意思相同吗?B.有什么不同?哪一句好?你体会到什么?C.有感情地读第2句。有感情地读第3自然段。王勃只用一句话就把这美景写了出来。(4)自读第4自然段。齐读诗句。理解诗意。(联系第3自然段的内容)。诗写得如此棒,如此美,我们有感情地齐读这句诗句。他为什么能写这么好的诗句?他边走边想,想些什么?(指名说)师:是啊,他写时才会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一气呵成,做做动作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和作者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明白写庆贺文章之难,暗示王勃写此文是如何难能可贵。这里着力引导学生品读,比较诗句、文本的

14、来理解这些词的意思。还从哪里可以看出王勃写的诗好?请人表演都督的语言、动作。我们也不禁为王勃的才华所折服,真是一位奇才!有感情地齐读第4自然段。3.教学第5自然段,齐读第5自然段。三、小结。有感情地齐读全文。四、交流,拓展:1、像王勃这样年少机敏的少年,你还知道有哪些?(司马光,刻苦练字的怀素,敢破陋习的孙中山)2、你想过怎样使自己变得更聪明一些吗?(像王勃勤思考,勤观察,敢于创作等等)语言精妙。引导学生欣赏秋的宁静、壮美、深远。板书设计9少年王勃天连着天水连着水水天一色一只野鸭披着落日的余晖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很有才华参加宴会写成了滕王阁序成为名文教案施教时间课题9、少年王勃第_2_课时

15、主备人顾惠萍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通第三、四自然段。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水天一色”、“霞鹫齐飞”的美丽景色,感受少年王勃的“奇”。教学重难点体会江边的美丽景色,理解少年王勃的奇特。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设计意图及修改课前谈话:小朋友,通过学习,我们认识了很多有才能,有志向的人,你知道他们的故事吗?请你用线连一连。司马光八岁学艺,成为京剧大师寇准替父从军怀素砸缸救人梅兰芳七岁作诗咏华山花木兰勤奋练字,终成书法家曹冲巧称大象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又认识了一位有才华的少年,他叫一一王勃(齐读)。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一少年王勃,读题。(二)、理解诗意,

16、诗文对照1、出示古诗王勃可了不起了,14岁时就写了一篇八百六十字的文章一一滕王阁序(板书),这篇文章就刻在南昌滕王阁的一块石碑上,其中有一句诗千古流传:(出示诗句)“落霞与孤鹫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1)你们想不想来读一读。请小朋友自己先读读。(2)谁愿意来读一读。指导读准诗句。齐读2、这句诗描写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1)请小朋友自由读第三小节。指名读,出示句子(2)这段一共有两句话,请小朋友找找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鹫齐飞”的意思。用“一一”划出来。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用“”划出来。3、交流:哪一句写的是“落霞与孤鹫齐飞”的意思?生答:出示第二句。(1)问:“齐飞”是什么

17、意思?这句诗中是什么和什么一起飞?落霞和孤鹫分别写的是什么呢?请小朋友再读一读这句话找一找。瞥指野鸭,孤鹫就是指一只野鸭。落指落日的余晖,霞指灿烂的云霞。野鸭怎么飞?(缓缓地飞翔)谁来读出野鸭的悠闲?云霞怎么动?(轻轻地飘荡)谁来读这轻盈的云霞?(2)落日的余晖、灿烂的云霞、加上缓缓飞翔的野鸭、轻轻飘荡的云霞,这一切是那么令人陶醉。指导读该句。师相机点评女生齐读(3)景能读美,相信诗也能读美读诗师相机点评,指导学生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齐读(4)女生读景,男生读诗4、交流:哪一句写的是“秋水共长天一色”的意思?生答:出示第一句。(1)看图,师述:小朋友们,你们看,远处水和天都交织在一起了,

18、分不清哪儿是水哪儿是天,真是太壮观了!谁来读读这句话?(2)读该句师相机点评。我想,这句话男同学来读更能读出天与水的辽阔。男生一起读(3)这一幅景就是这样一句诗读诗句齐读(4)男生读景,女生读诗5、这里还有一个省略号,说明了什么?(可能陶醉了,可能还有美景,可能王勃在想怎么写)是啊,这个省略号省略了好多好多,让我们浮想联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6、背诵景诗这么迷人的景色,这么美的诗句,你们想不想把它永远地记在脑子里,请小朋友试着背一背吧。听好了,老师说诗句,你们就说出它的意思。(三)、理解王勃的“奇”1、王勃用短短十四个字就把这些美景淋漓尽致地描写出来了!难怪都督听到这句诗时,忍不住拍案叫

19、绝,他叫了些什么?(出示板书:“奇才!真是奇才!”)交流:当那位都督“奇才,真是奇才!”(1)点击“拍案叫绝”,小朋友,这里有一个词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案指桌子,“拍案叫绝”就是拍着桌子叫好。)(2)都督为什么忍不住拍案叫绝?(3)小朋友,都督可是个大官,见多识广,能让都督这么激动地拍案叫绝是少有的,王勃真是个奇才。你能当一回都督,演一演当时的情景吗?指名读都督说的话。让我们一起来当回都督。2、王勃年仅14岁,就已写出了流传千古的名句,不得不令我们所有的人惊叹:“奇才!真是奇才!”(1)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王勃是个奇才呢?请小朋友读读第四节。(2)交流:(多媒体出示)“王勃边看边想,不一会儿

20、就写成了。”A、“胸有成竹”看出王勃怎么样?谁来读一读?出示词卡。指读。B、王勃胸有成竹地说了什么?指导读句子:“让我来试试吧!”C、按道理,王勃胸有成竹,可以这样说:“让我来吧!”可是他却说:“让我来试试吧!”加点“试试”,从“试试”你还可以看出王勃怎么样?(谦虚)出示词卡,指读齐读D、师小结:王勃虽然年少,却虚心好学,才高八斗。所以他写文章的思路像泉水一样汩汩流出,这就是(生齐说:“文思如泉”)指导读词:文思如泉齐读E、正因为他文思如泉,所以写起来很快,笔一直不停地动,很快就写好了,这就是(生齐说“笔走如飞”)指导读词:笔走如飞齐读F、小朋友刚才把“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读得很

21、棒,相信这段话肯定能读得更好。指读“王勃边看边想一会儿就写成了。”奇才王勃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我们眼前,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再次把这两句话读一读。(齐读)(3)文中还有地方虽然写的是别人,但是也能看出王勃是个奇才。大家读读第二节就能找到。交流:多媒体出示:都督要求客人写谁也不敢答应。指读。在座的是什么人?从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我们知道都督是听说王勃很有才气,才邀请他来参加宴会的,可见这些客人会是些什么样的人呢?(有才气的)这些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谁也不敢答应。可以看出什么?(写文章有一定难度)这临时的庆贺文章难倒了一大批的文人墨客,而王勃那时才十四岁,可见他真是个奇才。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两句话。(4

22、)出示最后一节:王勃写的这篇滕王阁序,成了千古传诵的名文。王勃年纪轻轻就写了滕王阁序(加点),这篇文章从唐代一直流传到了今天,已经流传了2600多年了,可以称的上是千古传诵(加点)。谁来读好这句话。王勃小小年纪就写了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真是奇才!让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四)总结全文,积累运用。1、看板书总结。学到这儿,我们知道了王勃小小年纪就能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地完成这么一篇千古传诵的名文滕王阁序,怪不得都督忍不住拍案叫绝:“奇才!真是奇才!”2、此时此刻,我想小朋友肯定也想来夸一夸王勃,谁来说?老师这里还有很多夸奖王勃有才能的词语,跟着老师一起来读一读。(风华正茂、出类拔萃、才

23、思敏捷、才高八斗、才华横溢、满腹经纶、聪明绝顶)3、少年王勃的奇才令我们所有人惊叹,所有人佩服,让我们再次有感情地来齐诵这千古名句(出示诗句)。其实,王勃写了很多有名的诗,小朋友可以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上网去查阅一下。(五)、布置作业,课外延伸。1、查找王勃写的诗,把你喜欢的读一读。2、背诵课文三、四自然段。板 书 设 计9、少年王勃胸有成竹文思如泉笔走如飞滕王阁序“奇才!真是奇才!少年王勃教学反思今天教学了少年王勃。全文的重点在三四自然段。第三自然段描写了王勃站在窗口看到的迷人的秋景:水天一色、野鸭和晚霞相印成趣的美景。教学时采用了诵读、品词、想象画面、描述画面的方法学习了这段。感觉孩子们似乎

24、也能感受到画面的美妙,读的也有情有意的似乎入文了,体味到其中的美景。第四自然段王勃写诗这一段。理解“胸有成竹”、拍案叫绝“,似乎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孩子们读这句让我来试试吧!“底气十足,慷锵有力,一股成竹在胸的气势,让我听的如痴如醉。看来课堂教学中经历充分的体验之后有些事情就不再是事情了。孩子坐的那么久一旦有动的机会就会迫不及待,该让孩子动的时候还是该让他们动起来,避免课堂死气沉沉,既可以活跃气氛也可调动孩子的积极性,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落霞与孤瑟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对前文描写的美景的一种高度凝练的概括。说白了就是前文是翻译后文是诗句。诗句读了几遍之后问孩子“读了这句诗,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少许的沉静之后又几个孩子高高举起了小手。这些都是会联系前后文学习的好同学。”一语点醒了不少的孩子,这时一个平时不冒泡的孩子举起了手,居然还答对了。古诗的意思就这样解决了。最可贵的它是孩子们自己发现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体验了由不知到知、思维得到了锻炼,情感得到了升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