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文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文件.docx(1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第一章国民收入核算1.宏观经济学:相对于“微观经济学”而言,是一门以一国(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作为主要研究对象的经济科学。它以国民经济总体作为考察对象,研究生活中有关总量的决定与变动,解释失业、通货膨胀、经济增长与波动、国际收支与汇率的决定和变动等经济中的宏观整体问题。(解决失业、通货膨胀、经济波动、国际收支)。等问题,实现长期稳定的发展2 .GDP:国内生产总值(GDP)是指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它是一个市场价值概念,测度的是产品最终价值,中间价值不计入GDP。一般用收入法和支出法核算。3 .最终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
2、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4 .GNP:国民生产总值是一个国民概念,乃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即无论劳动力和其他生产要素处于国内还是国外,只要是本国国民生产的产品和劳务的价值都记入国民生产总值。5 .NNP:国民生产净值是社会总产品中扣除已消耗的生产资料后的全部消费资料和用于扩大再生产及增加后背那部分生产资料。6 .潜在产出:潜在产出是经济中实现了充分就业时所达到的产量水平。7 .个人可支配收入:PDI是一个国家所有个人在一定时期内实际得到的可用于个人消费或储蓄的那一部分收入。8 .转移支付:转移支付是指政府或企业的一种并非购买本年的商品和劳务而作
3、的支付。分为政府转移支付和企业转移支付。政府转移支付作用是收入重新分配,企业转移支付通常以捐款形式进行。9 .衡量实际产量与经济中现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时所能生产的产量之产出缺口:间的差额。第二章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1.凯恩斯定律:凯恩斯提出的需求能创造自己的供给,因此政府采取措施刺激需求以稳定经济的论点,这是凯恩斯根据对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关系的分析,为推行其国家干预经济的政策而提出的与萨伊定律截然相反的论点。2 .均衡产出:当产出水平等于总需求水平时,企业声场就会稳定下来。此时产品生产与产品需求相一致,此时产出称为均衡产出或收入。均衡条件是E=y,即计划指出等于计划产出。3 .棘轮效应:杜森贝
4、里认为,消费者易于随收入提高增加消费,但不易于随收入降低而减少消费,以至于产生有正截距的短期消费函数。这种特点被称为“棘轮效应”。4 .边际消费倾向:边际消费倾向指收入中每增加一单位用于增加消费部分的比率,可以如下表示:MPoAC/AY其中AC表示增加的消费,AY表示增加的收入。一般而言边际消费倾向在OT之间波动。(边际储蓄倾向类似)5 .持久收入假说: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提出的一种消费函数理论(亦称永久消费理论)。他指出,个人或者家庭的消费取决于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大致可以根据所观察到的若干年收入数值的加权平均数计得,距离现在时间越近,权数越大,反之越小。例如一个年轻人早期借贷消费,他可以预计
5、自己未来的收入非常好,中期还贷并未晚年准备。区别于侧重储蓄冬季分析的生命周期理论而言,本理论侧重人们如何预测自己的未来收入问题。6 .投资乘数:投资乘数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投资变化量的比率。(其他乘数也可如此解释)亦称凯恩斯乘数,发挥总用的前提是:社会中存在闲置资源质薄和储蓄的决定相互对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7 .平衡预算乘数:平衡预算成熟指政府收入和支出同时意向等数量增加或减小时国民收入变动对政府收入变动的比率。无论在3定量税还是比例税下,平衡预算乘数均为Io8 .相对收入储说:美国经济学家杜森贝里于1949年提出的消费理论。该假说认为个人或家庭的消费取决于两方面因素
6、:其家庭或个人的收入水平,及消费者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相对地位最近时期收入水平,主要指消费者过去所达到的最高收入水平。基于上述因素,该假说分为两部分:一个家庭或个人消费多大比例收入取决于其相对收入,即存在“示范效应”“棘轮效应”(见上2.3)9 .乘数:乘数是指收入的变化与带来这种变化的支出的初始变化之间的比率。乘数作用可通过初始支出后的消费和收入变化来说明。10 .节俭悖论:节俭悖论是由凯恩斯最早提出的一种关于储蓄与国民收入之间相互作用的理论。节制储蓄增加消费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是好事;反之亦然。这里蕴含一个矛盾,即个人财富与国民收入之间关
7、于储蓄的矛盾,也就是节俭悖论。IL生命周期消费理论:相对于凯恩斯消费理论,更加强调人们会在更长时间范围内计划他们的生活开支,以达到整个生命周期内消费的最佳配置。12 .折旧固定资产折旧的简称,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因损耗而转移到产品中的那部分价值的一种补偿方式。这种按固定资产损耗程度进行补偿的办法称为折旧。固定资产以实物形态在生产中被长期使用,而它的价值却按其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之中去。为了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把那部分转移的价值从销售商品中提取出来,并以货币的形态,逐渐积累起来,以备将来用于固定资产的更新。引起折旧的主要原因有:(I)磨损,即因使用某项资产而造成的价值损失
8、;(2)自然力的作用,即朽烂与腐蚀:(3)陈旧过时。一项资产每年的折旧费取决于它的原始购置价格、预计的使用寿命和估计的残余价值。折旧费被摊入产品成本。计算折旧有许多方法。通常使用的方法是直线法,即把折旧看成是一种时间函数,以此项的原始成本减去残余价值,再按其全部使用年限加以均分来计算每年的折旧费。摊在生产成本中的折旧费,随着产品的销售得到补偿。13 .储蓄:当前收入中不用于消费的部分,即收入减去消费,如存入银行的存款、购买的有价证券、保存在手中的货币等,都称为储蓄。储蓄是西方经济学中宏观分析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也是凯恩斯收入与就业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但是,储蓄也是一个不容易确定的概念,无论从它
9、的来源或用途方面看,均没有准确的数量限制。储蓄包括政府机构储蓄、企业储蓄和个人及家庭储蓄三种。政府机构储蓄没有一定的动机。企业储蓄的动机则是为了再投资或获取利息。影响企业储蓄的主要因素是投资的边际效率,而个人及家庭储蓄的原因主要包括为不测事件建立储备金、为&己的老年积累基金、为保护自己的家属,或为了其他某一具体目的等。个人或家庭储蓄也为商业资本投资提供了部分资金来源。影响个人及家庭储蓄水平的主要因素包括收入的多少、人们对未来收入的预料以及利息率的高低等。14 .投资:以一定的资金或实物经营某事业或转移于他人作为生产的资本以谋取未来利益的经济行为。投资是社会的实际资本(设备、房屋和存货)的净增长
10、,不同于日常语言中的“投资”概念。后者指人们购买一块土地,一张现有有价证券或任何其他财产所有权,只是现有财富的转移。因为一个人的买,就是另一个人的卖,并没有任何新的实际资本的形成。决定投资行为的因素可分为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外在因素包括技术、政治、心理、政府政策、资源、人口等等:内在因素主要指企业家预期从事投资所能得到的利润率与利息率之间的关系。如果利润率高于利息率,投资就会增加;反之,投资则会减少。15 .消费函数之谜:凯恩斯之后的许多经济学家认为凯恩斯提出的绝对收入假说与实证研究不相符合,两者之间的矛盾被称为消费函数之谜。第三章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一般均衡1.资本边际效率:资本边际效率指资
11、本的预期利润,即增加一笔投资预期可得到的利润。资本边际效率是一种贴现率,根据这种贴现率,在资本资产的寿命期间所提供的预期收益的现值等于该资本资产的供给价格。2 .流动性偏好:亦称灵活性偏好,指人们为应付交易动机、预防动机、交易动机而愿意持有现金的一种心理偏好。3 .流动性陷阱:凯恩斯流动偏好理论的一个概念,具体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的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可通过有价证券价格极高利率极低进一步解释)4 .托宾q说:托宾q是指企业股票的市场价值与资本重置成本的比率。这里的资本重置成本是指在现有的产品市场条件下,重新创办
12、该企业的成本。因此q=企业的股票市场价值/新建造企业的成本。ql说明买就企业比建设新企业更加便宜,反之亦然。5 .IS曲线:IS曲线指将满足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收入和利率的各种组合的点联结起来而形成的一条曲线。它是反映市场均衡状态的一副简单的图像。它表示的是任意给定利率水平上都有相对应的国民收入水平,在这样的水平上,投资恰好等于储蓄。6 .LM曲线:LM曲线指描述货币市场均衡状态时各种收入与利率的变动轨迹的一条曲线。在货币市场上,对应于特定的收入水平,货币需求(L)与货币供给(M)相等时决定的利率为均衡利率。但不同的收入水平对应着不同货币需求,故在不同的收入水平下也就有不同的均衡利率。7 .货币
13、需求函数:货币需求函数指表示货币需求量与决定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之间的关系的函数,通常将决定和影响货币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而将货币需求本身作为因变量。8 .货币交易需求:货币交易需求是指为满足日常交易活动所要求持有的货币余额的需求。货币交易需求主要决定于人们的收支水平和收支时距。9 .投机性需求:指人们在未来某一适当的时机进行投机活动而愿意持有一部分货币。货币的投机性需求与利率成反方向变化。当利率极低时,人们的投机性需求无限大,此时即流动性陷阱。投机性需求存在隐含假设:人们对自己关于未来利率变化趋势的预期是确信不疑的。10 .谨慎动机:也称预防动机,指为应付紧急情况而产生的持有货币的愿望。
14、第四章宏观经济政策分析1 .财政政策:财政政策是指政府变动税收和支出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入的政策。变动税收是指改变税率和税率结构。变动政府支出是指改变政府对商品与劳务的购买支出以及转移支付。2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变动货币供给量,影响利率和国民收入的政策措施。货币政策的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改变贴现率、改变法定准备率以及道义上的劝告等措施。这些货币政策的工具作用的直接目标是通过控制商Vb银行的存款准备金,影响利率与国民收入,从而最终实现稳定国民经济的目标。3 .“挤出”效应:“挤出”效应指政府支出增加所引起私人消费或者投资下降的经济效应。货币的利率敏感程度和投资
15、的利率敏感程度是“挤出效应”大小的决定性因素。4 .凯恩斯极端:如果LM越平坦或IS越陡峭,则财政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如果IS垂直而LM水平则财政政策将十分有效,而货市政策完全无效。这种情况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极端情况。5 .古典主义极端:同上相反。6 .滞胀:滞胀是指经济生活中出现了生产停滞、失业增加和物价水平居高不下同时存在的现象,它是通货膨胀长期发展的结果。第五章宏观经济政策实践1.自动稳定器:亦称内在稳定器,是在国民经济中无需经常变动政府政策而有助于经济自动趋向稳定的因素。例如,一些财政支出和税收制度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可以自动配合需求管理,减缓总需求的波动性,从而
16、有助于经济的稳定。但是其作用是有限的,本身并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7 .充分就业的预算盈余:指既定的政府预算在充分就业的国民收入水平(即潜在的国民收入水平)上所产的生的政府盈余。这一概念的提出具有两个重要作用:把i攵入水平固定在充分就业水平上,消除经济中收入水平周期波动对预算状况的影响,从而更准确的反映财政政策预算状况的影响。使决策者注重充分就业问题。8 .货币创造:亦称“信用创造”,指在整个银行系统中利用超额准备金进行贷款或投资的过程中,活期存款扩大引起货币供给量增加的一种经济现象。9 .货币乘数:指中央银行创造一单位的基础货币所能增加的货币供应量。5,法定准备金率:指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
17、央银行缴纳的存款金额占其存款总额的比率。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准备金率,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资金供应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6 .法定存款准备金: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按法定准备金率提留的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一部分时银行库存现金,另一部分存放在中央银行的存款账户上。7 .功能财政:是关于国家财政活动不能仅以预算平衡为目的,而应以充分发货财政的经济职能,保持整个经济稳定发展为目的的理论。财政预算应从其对经济的功能着眼,不能够只是以实现年度预算收支平衡作为财政的最终目标。8 .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期调节信用和货币供应量的一种业务活动,是中央银行的三大法宝之一
18、。公开市场业务被认为是实施货币政策、稳定经济的重要工具。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可以直接调控银行系统的准备金总量,使其符合政策目标的需要;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避免被动等待;公开市场业务操作可以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也可以进行连续性、经常性、试探性甚至逆向性操作,以灵活调节货币供应量。9 .基础货币:指商业银行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与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之和,是中央银行直接控制的变量,也是银行体系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增减变化,所以亦称高能货币。基础货币具有以下四个属性:可控性、负债性、扩张性和初始来源唯一性。10 .派生存款:相对于原始存款而言,指商业银行以原始存款为基
19、础发放贷款而引申出来超过最初部分存款的存款,是商业银行创造的存款货币。它是商业银行在其超额储备的基础上,将负债贷款转化为存款货币,这是商业银行货币的主要部分。11 .再贴现:再贴现指商业银行将已同客户办理过贴现的未到期的第一流商业票据向中央银行要求付给现款的一种行为,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放款的形式之O12 .补偿性财政政策:补偿性财政政策是一种积极的权衡性的财政政策。这种政策思想强调,财政预算的功能是为了实现经济稳定发展,预算可以盈余,可以赤字。补偿性财政政策为斟酌使用财政政策中的一种情况,即扩张性和紧缩性财政政策交替使用时的状况。13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制定到获得主要的或者全部的
20、政策效果所必须经历的一段时间。14 .贴现率:贴现率是指将未来支付变为现值所使用的利率,或指持票人以没有到期的票据向银行要求兑现,银行将利息先行扣除所使用的利率。第六章总需求一总供给模型1 .总需求:是经济社会对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这一需求通常以产出水平来表示。2 .总需求函数:总需求函数指表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时的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间的依存关系的函数。由产品市场均衡条件I(r)+g=s(Y-t)+t和货币市场均衡条件M/P=LI(Y)+L2(r)可以求得总需求函数。3 .利率效应:在宏观经济学中,将价格水平变动引起利率同方向变动,进而是投资和产出水平反方向变动的情况,成为利率效
21、应。4 .实际余额效应:价格水平上升,使人们所持有的货币及其他以货币衡量的具有固定价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降低,人们会变的相对贫穷,于是人们的消费水平就相应地减少,这种效应成为实际余额效应。5 .古典总供给曲线:古典总供给曲线是一种长期总供给曲线。在长期中,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的变动而变动,而是总处于充分就业状态,此时,总供给猛线为一条处置现,即古典总供给曲线。其原因在于工资的充分弹性或劳动市场的充分竞争性。6 .潜在就业量:即充分就业量,是指一个社会在现有激励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参加生产时所达到的就业量。7 .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凯恩斯主义供给曲线是一种短期总供给曲线。它的两个假设为货
22、币工资刚性,只能升不能降;人们有“货币幻觉”,只注意货币的票面价值,而忽视货币的实际购买力。它是一个倾斜线段和一个垂直线段连接在一起的图形。第七章失业与通货膨胀1 .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最初指因直逼发行量超过商品流通中的实际需要量而引起的货币贬值现象。纸币流通规律表明,纸币发行量不能超过它象征地代表的金银货币量,一旦超过这个量,纸币贬值物价上涨,出现通货膨胀。通货膨胀只在纸币流通情况下出现。2 .消费价格指数(CPl):是反映消费品和劳务价格水平变动状况的一种价格指数,一般用加权平均法来编制。价格消费指数是用来衡量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程度一组固定商品按当期价格计算的价值的指标之一。公式表示即:CP
23、I=*100一组固定商品按基期价格计算的价值3.菲利普斯曲线:最初是说明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之间交替关系的一条曲线。它是由英国经济学家菲利普斯根据18611957年英国的失业率和货币工资变动率的经验统计资料提出来的,故称之为菲利普斯曲线。因为西方经济学家认为,货币工资率的提高是引起通货膨胀的原因,即货币工资率的增加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加,引起物价上涨,从而导致通货膨胀。所以,菲利普斯曲线又成为当代经济学家用以表示失业率和通货膨胀之间此消彼长、相互交替关系的曲线。菲利普斯曲线可用图来说明。令图中W为货币工资变动率,U为社会的失业率,L即为菲利普斯UWUW曲线。当失业率由降到时,货币工资增长率就由
24、上升到。这表明失业率与货币工资变动率有着一种交替关系。也就是说,要实现充分就业就必然会出现较高的物价上涨率。由于货币工资变动率与物价上涨率有关,而通货膨胀又用物价上涨率来表示,因而,此图再进一步引申,便可表示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之间的关系。4,通货紧缩:指在经济均衡的状况下,由于企业债务家中、货币供给锐减或银行信贷收缩等原因造成投资需求突然下降或者泡沫破灭,居民财富萎缩造成消费需求突然剧减等原因而导致总需求下降,从而出现供大于求,物价下降的现象。5 .生产者价格指数(PPI):是反映全部工业产品出厂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变动成都的重要指标。6 .费雪效应:费雪效应反映的是名义利率、实际利率和预期利
25、率的通货膨胀之间的关系。在封闭经济条件下,费雪效应使名义利率高于实际利率,而且还要高到足以抵消预期的通货膨胀,只有这样,人们才会购买和持有各种金融资产;开放经济下,费雪效应使两国名义利率之差等与他们即期汇率的预期变动。7 .货币幻觉:指人们忽视货币收入的真实购买力,而只注重名义价值的一种心理错觉。短期内,货币幻觉对消费有影响。货币幻觉对投资也有影响,当利率下降到小于通货膨胀率的下降幅度时,投资者可能因为名义利率下降,而大量借入投资资未;反之亦然。货币幻觉只能在通货膨胀的一定幅度内出现,当通货膨胀普遍化和加速后就不复存在。8 .结构性失业:结构性失业指因经济结构的变化,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在职业、
26、技能、产业、地区分布等方面不协调所引起的失业。结构性失业既有职位空缺,也有失业,两者并存但不匹配。结构性失业被认为是摩擦性失业的极端形式,不能通过扩大总需求予以解决。9 .摩擦性失业:摩擦性失业指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不完善或者因为经济变动过程中的工作转换而产生的视野。摩擦性失业是劳动力在正常流动中所产生的失业。摩擦性失业的存在是正常的,摩擦性失业量的大小取决于劳动力流动性的大小和寻找工作所需要的时间。10 .充分就业: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货币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可以得到工作的一种经济状况。充分就业由有效需求决定。充分就业与某些失业现象的存在并不矛盾,如摩擦性失业和自愿失业都是正常的。充分
27、就业也可以广义地理解为各种经济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11 .奥肯定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的一种说明经济周期中产出变化与失业变化之间数量关系的理论。奥肯定律公式:。该公式含义为:gy爪u)当实际失业率相对于自然失业率上升时,实际产出增长率相对于潜在产出增长率下降,这时为经济周期的衰退阶段;反之,为繁荣阶段。奥肯定律说明产出变动与失业变动之间存在着反方向替代关系。12 .自然失业率:指在没有货币因素干扰的情况下,让劳动市场和商品市场自发供求力量起作用时,总供给和总需求处于均衡状态时的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决定于经济中的结构性和摩擦性的因素,取决与劳动市场的组织状况、人口组成、失业者寻找工作的能力愿
28、望、现有工作类型、经济结构的变动、新加入劳动者队伍人数等众多因素。13 .非自愿失业:非自愿失业是指工人愿意接受现行货币工资水平而仍得不到工作。当所消费的商品价格较之货币工资发生了轻微上涨,而此时愿意按现行的货币工资提供劳动的劳动总供给仍然大于现在实际的就业量,那么就存在非自愿失业。14 .遗憾指数:亦称痛苦指数,是把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加在一起所计算的指数。遗憾指数说明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的感觉,指数越大,人们对宏观经济状况越不满。15 .周期性失业:周期性失业是指经济周期中的衰退或萧条时,因需求下降而造成的失业,这种失业是由整个经济的支出和产出下降造成的。16 .瓶颈现象:由于劳动、原料、生产
29、设备等不足而使成本地高,从而引起价格水平的上涨。17 .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又称超额需求通货膨胀,是指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着上涨。需求拉动的通货膨胀理论把通货膨胀解释为“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商品”。18 .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又称成本通货膨胀或者供给通货膨胀,是指在有超额需求的情况下,由于供给方面成本的提高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持续和显着上涨。西方学长认为,成本推动的通货膨胀主要是由工资的提高造成的。(工资-价格螺旋)19 .结构性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理论将通货膨胀的起因归结为经济结构本身所具有的特点。第八章开放经济下的短期经济模型1.国际收支平衡表:国际收支平衡表系
30、统地记录一定时期内各种国际收支项目及其金额的一种统计报表。该表按照复式簿记的原理编制。它表明在过去一段时期内以货币表示的对外指出和从国外得到的收入的对比,表明该国从国外所收款项的用途、对夕卜指出资金的来源。2 .国内均衡和晟卜向衡向内均衡指商品和劳务的需求足以保证非通货膨胀下的充分就业,也即非贸易品市场处于供求相等的均衡状态。国外均衡指项目收支平衡,也即贸易品的供求处于均衡状态。3 .边际进口倾向:边际进口倾向指进口量的变动对引起这种变动的收入变动的比率。即每增加一单位国民收入的变动量所能引起进口变动的比率。4 .购买力平价:购买力平价指一种传统的,但在实际中不太成立的汇率决定理论。它认为货币
31、如果在各国国内具有相等的购买力,那么这时的汇率就是均衡汇率。5 .马歇尔勒纳条件:美国经济学家马歇尔和英国经济学家勒纳在研究既定的进出口供给条件下一国货币贬值对国际收支影响时提出的编制改善国际收支的条4o在假定贸易商品进出口供给弹性无穷大的前提下,一国货币贬值能否改善国际收支取决于本国贸易品的需求价格弹性。6 .对外贸易乘数:对外贸易乘数是指国民收入的变动额与引起国民收入变动的贸易收支变动额之比。7 .实际汇率:汇率有名义汇率和实际汇率之分。实际汇率是两国产品的相对价格,是以同一货币衡量的本国与国外物价之比,它反映一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曰P争力。实际汇率的表达式:。P和分别为国内和国外的价格
32、水平;E为P名义汇率(直接标价法)。8 .浮动汇率制:浮动汇率制指货币当局不规定本国货币与其他国家货币间的官方汇率一级汇率上下波动的范围,而是由外汇市场根据外汇供求关系自行决定汇率的汇率制度。实行浮动汇率制度的国家并非完全放弃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往往根据各自经济发展的需要,对汇率进行控制和调节。因此,浮动汇率制度又可以根据干预的情况分为自由和浮动汇率制度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第九章经济增长和经济周期理论1.加速原理:加速原理是指收入变动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引起投资变动的理论。当满足不存在闲置未用的过剩生产能力和资本一产出比不变的两个假定前提时,产品需求增加引致产品声场扩大,为了增加产量,就要求增加
33、资本存量,要有新的投资。也就是说,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变动导致投资的数倍变动。2,资本深化:指以超过劳动力增长的速度积累资本。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人口以一定比例增长,但是资本积累的速度更快。资本深化一般意味着在经济增长的过程中存在着技术进步3 .经济周期:经济周期又称经济波动或者国民收入波动,指总体经济活动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出现的过程。现代经济学中关于经济周期的论述一般指经济增长率的上升和下降的交替过程,而不是经济总量的增加和减少。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包括繁荣、衰退、萧条、复苏四个阶段。4 .内生经济增长: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不同,内生增长理论用规模收益递增和内生技术进步来说明一个国家长期经济增长和各国
34、增长率的差异。其重要特征就是试图使增长率内生化。根据其依赖的基本假定条件的差异可以将内生增长理论分为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和垄断竞争条件下的内生增长模型。5 .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指一个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的长期增加,即按不变价格水平测定的充分就业产量的增加。通常以国民生产总值GNP的增加测度,GNP增长描述了一国整体声场能力的扩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表示了物质生活水平的改善。6 .哈京德一多马模型:凯恩斯的投资理论认为,增加投资可以增加社会有效需求,解决非自愿性失业。哈罗德与多马在此基础上,将凯恩斯的储蓄一投资理论动态化、长期化,剔除了关于已过经济增长率的经济增长模型、该模型基本公式:
35、储蓄率O该模型概括性描述了一国经济增长的决定因素,认为经济经济增长率资本产出比增长取决于储蓄率和资本产出比率。7 .新古典增长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是由美国经济学家索洛提出的国民经济增长模型。模型假设:经济只有两个部门,储蓄等于投资,社会储蓄是储蓄率与收入的乘积;劳动力以一个不变的比率增长;产出Y仅是人均资本k的函数;生产的规模报酬不变并且不存在技术进步。模型的基本公式是。公示表明:k(n资本深化二人均储蓄-资本广化。新古典增长模型认为,经济稳定增长的条件时人均资本增量Ak=O0k0,说明人均储蓄不足以满足新增劳动力的人均资本,生产收缩,人均储蓄减小,Ak渐趋于零,经济实现稳定增长;反之亦然。8
36、 .实际经济周期理论:实际经济周期理论与新古典增长理论一脉相承,是以微观经济主体的偏好、技术、禀赋等假设为基础,通过完全竞争和市场初请事先一般均衡,因生产函数会受到随机技术冲击等实际因素影响,从而经济会呈现出周期与波动的现象。经济周期所产生的产出波动不是实际GDP对潜在GDP的背离,而是潜在GDP本身的变动。9 .乘数一加速数模型:乘数原理说明投资的变动可以引起国民收入的加倍变动,加速数远离表述了随着国民收入的变动,投资的加速增加的现象。乘数一加速数模型将两者结合起来用以解释在国民收入中,投资、消费和收入的相互影响、相互加速,进而结识了经济中扩张与衰退的交替并形成经济周期的现象。第十章其他补充
37、1 .粘性工资:粘性工资指不能迅速地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的变动,只能缓慢地根据劳动力市场状况改变而调整的工资。工人的名义工资通常不能随着经济条件的变化而迅速调整,在短期表现为迟钝的或者粘性的。新凯恩斯学派提出的童子粘性的理由:合同的长期性合同分批到期的性质效率工资论长期劳动合同论2 .货币非中性:货币非中性与货币中心论相对,是关于货币在经济中的作用问题的一种理论,指名义货币供给量的变动能够引起相对价格和利率的变动,从而引起消费或投资方式的变化,进而改变经济中的实际变量。短期货币非中性是凯恩斯主义货币理论的一个基本特点,这一特点产生于如下论断:在经济中存在大量失业的状况下,价格并不随货币数量的增加
38、而同比例上涨,由此造成的实际货币数量的增加将导致利率下跌,并因此使投资和国民收入水平增长。3 .适应性预期:适应性预期是现代经济学中的预期概念之一。预期是指从事经济活动的私人经济在对当前的行动做出决定之前,对将来的经济形势或经济变量所作的预测。适应性预期是指根据以前的预期误差来修正以后预期的方式。4 .理性预期:理性预期又称合理预期,指人们的与其复合式即将发生的事实。含义有三:首先,做出经济决策的经济主体是有理性的;其次,为正确决策,经济主体会在做出预期时力图获得一切有关信息;最后,经济主体在预期时候不会犯错误。5,1单成本:菜单成本是企业未改变销售商品的价格,需要给销售人员和客户提供新的价目
39、表所花费的成本,类似于饭馆改变价格重新制作菜单的成本。6 .新古典宏观经济学:20世纪70年代,理性预期学派继续得以发展,它与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一起形成了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坚持市场出清假设,反对政府对经济干预。7 .市场出清假说:市场出清假说是指劳动市场上的工资及产品市场的价格都具有充分的灵活性,可根据供求情况作出迅速的调整,因此劳动市场和产品市场都不存在超额供给的情况。8 .庇古效应:庇古效应是宏观经济学中利率传导机制的一种,描述了消费、金融资产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庇古效应作为凯恩斯模型的一种补充,其内容是价格下降后,消费也会提高,从而IS曲线右移。9 .弗里德曼难题:指货币收
40、入的变动如何在价格与数量之间划分的问题。10 .效率工资理论:效率工资是指满足效率对工资碳行为1时的工资,即工资增加1%,效率也提高1%时的工资,效率工资一般高于平均工资。效率工资理论的基本观点是,雇主必须把工资作为刺激雇员努力工作的手段。IL萨伊定律:萨伊是法国着名经济学家,萨伊定律是他提出的供给会自动创造需求的观点。12.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率:“黄金律”通常是指平衡增长路径中劳动与资本配置最优化的条件,即将劳动与资本比率视为一种最重要的经济关系,并通过调整劳动与资本比率,可以确定一种可预期的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的黄金律是经济增长理论中的一个重要结论。假定经济可以亳无代价地获得它今天所需要的
41、任何数量的资本,但将来它不得不生产出更多的资本存量。黄金律的内容是,欲使每个工人的消费达到最大,则对每个工人的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如果目标是走上使每个工人的消费最大化的稳定增长道路,黄金律决定的数量是一个经济一开始应该选择的每个工人的资本量。Q铜仁黔罩传媒铜仁黔薄传媒铜仁黔W传媒G,:铜仁黔W传媒G,:r11eQ铜仁黔W传媒E7,ew铜仁黔薄传媒o,:蝴仁黔再传媒铜仁黔用传媒铜仁黔W传媒C:r11e铜仁黔W传媒牖仁黔聘传媒G,:leme三铜仁黔诚传媒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相关推荐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猜你想看(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完整版(完整版)宏观经济学名词解释汇总相关好店智阳文库其它水流云在198教育xlxl22教育胡老师优质知识屋教育蓝狐公考教育有点用知识库教育店铺工具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