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单+作业单.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6999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9.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4《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单+作业单.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4《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单+作业单.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4《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单+作业单.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4《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单+作业单.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4《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单+作业单.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4《古代诗歌三首》预习单+作业单.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预习单一、走近作家,了解写作背景(一)完成填空。(参照书下注释)盂浩然(689-740),字浩然,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粟阳”,(朝代)著名山水田园诗人,与另一位山水田园诗人王维合称为“王孟”。唐玄宗开元十六年,孟浩然到首都长安应进士不第,回到故乡襄阳,悒悒不乐。过了一两年,他乘船东下,到吴越一带漫游,这首诗是他到达浙江建德境内后写的。苏轼(10377101),字,号,眉上(今属四川)人,世称苏东坡,(朝代)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熙宁五年,苏轼任杭州通判。这年六月二十七日,他游览西湖,在船上看到奇妙的湖光山色,再到望湖楼上喝酒,写下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组诗五首,此

2、为第一首。辛弃疾(11401207),字,号,历城(今上东济南)人,(朝代)词人,与苏轼并称“苏辛二辛弃疾一生力主抗金,历任湖北、江西、湖南安抚使等职。由于辛弃疾的抗金主张与当政的主和派政见不合,后被弹劾落职,退隐江西上饶。这首词是辛弃疾中年在江西闲居期间,夜行经过黄沙道,看到月夜乡村景色时写下的一首小令。二、大声朗读诗歌三遍,注意读准字音,读出节奏,想象诗中情景,体会诗人的情感。三、抄写诗歌,每首一遍。四、阅读诗歌,完成下列题目。(一)为下列作品及其对应体裁连线。绝句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二)解释下面的词语。1烟渚:3.暮:5.旷:7.别枝:9.社林:(三

3、)阅读本课3首诗歌,回答问题。律诗词2.渚:4.客:6.翻墨:8.茅店:10.见:1 .宿建德江表现的是(时间)(地点)的景色,诗中用一个字“”表达了诗人的情绪。2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每一句诗都是一幅画,试着仿照示例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第一句(黑云翻墨图):描绘了暴雨来临前乌云密布的景象。第二句(图):第三句(狂风吹散图):描绘了风吹雨去的情形,刚才的一切都好像没有发生似的。第四句(图):3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中的“西江月”是词的,“夜行黄沙道中”是词的O五、质疑提问【词的知识】词是一种诗的别体,萌芽于南朝,是隋唐时兴起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到了宋代,经过长期不断的发展,进入到词

4、的全盛时期。词最初称为“曲词”或者“曲子词”,别称有:长短句、词子、乐章、琴趣、诗余等,是配合宴乐乐曲而填写的歌诗,词牌是词的调子的名称,不同的词牌在总句数、句数,每句的字数、平仄上都有规定。一般按字数将词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种,58字以内为小令;59到90字为中调;长调91字以上。作业单一、理解性默写(一)宿建德江中触景生情的诗句是该诗中借景抒情的诗句是(二)六月二十七口望湖楼醉书(其一)中形成强烈色彩对比的诗句是:(三)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一词中“和诗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有异曲同工之妙。二、阅读诗歌,完成题目。(一)阅读宿建德江,完成下列题目。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

5、,不正确的一项是()A.起句“移舟泊烟渚”写羁旅夜泊,不仅点题,也为下面写景抒情做了准备。B.第二句“日暮客愁新”写诗人此时此刻的心情,一个“新”字,可见诗人本没有愁,今口在此停泊而产生愁。C.第三句中“天低树”是因为“野旷”,远处的天比近处的树显得低;第四句中“月近人”则是因为“江清”可以照出近处的月影。D.”江清月近人”以月之近人写它的灵性,它似乎很懂得诗人的乡愁,诗人寂寞的愁心似乎寻得了慰藉。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情感。(二)阅读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完成下列题目。1 .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黑云/翻墨/未遮山B.白雨/跳珠/乱入船C.卷地风/来忽/吹散D.

6、望湖楼下/水/如天2 .“黑云翻墨”和“白雨跳珠”这两个形象的比喻,既写出了天气骤然变化时的气氛,也烘托了诗人舟中赏雨的心情。(三)阅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完成下列题目。1 .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2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运用了的写作手法,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3 .这首词从、这三个角度描绘了乡村(季节)夜晚景色,表达了词人的情感。三、拓展练习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水光激流晴方好力山色空漠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咒注释激湖:水波荡漾、波光闪动的样子。方好:正显得美。空濠:细雨迷蒙的样子。濠,一作“蒙”。亦:也。奇:奇妙。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著名的美女。总相宜:总是很合适,十分自然。(一)这首诗的体裁是O(二)诗人把西湖比作西施,两者的相似之处是“,这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写出了西湖的神韵。(三)这首诗作者抓住了的天气特征,描绘了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别样风姿,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美景的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