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7134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9.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docx(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升级实践浅谈李会忠(寿光市融媒体中心,山东寿光262700)0引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也是实现上下级媒体资源深度整合的“最后一公里”问题,作为直面农村资讯传递的前沿,对进一步实现城乡信息化、网络化的作用不可忽视。本文探讨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实践中存在的问题,给出建设性建议,试图推动县级媒体融合进程,真正实现一体联合、资源共享、全域同兴。1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系统框架大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自挂牌成立起,就已经开始逐渐对接市场运营模式、业务开展方向,并逐步实施新媒体资源共享、机制体制优化、创新平台建设等举措,如图1所示,不断建设升级现有传统媒体运行模式,完

2、善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实践。在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大胆突破传统媒体行业壁垒的限制,将原有广播电视、纸质宣传介质等传统媒体结合网络化技术应用,与门户网站、政务平台、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宣传阵地等进行了对接和资源整合,极为高效地打造了基于媒体融合技术平台的资源中心,持续推进县级融媒体主阵地的建设发展,并以此为基础构建媒体舆论的传输矩阵。为了使融媒体中心的建设能够保持高效,且未来能够承接更多媒体宣传任务,县级融媒体中心对传统的业务系统框架进行了优化,建设“两室一中心五处”运行机构1,各机构的主要功能如下。(1)指控导调室。主要负责中心的整体运行,对接中心各业务口内容机制的审核、修正以及传输

3、监测,并对下级单位的主营媒体机构进行业务指导,审核全年舆论宣传的主方向和计划,并督促其按照时间节点完成;同时承担了部分末端反馈处置的功能。(2)数据分析室。重点对接节目内容的策划、制作、传输以及共享、发布等多个阶段,负责对数据源以及上级机构数据中心进行有效整合,满足数据传输的有效性。(3)新媒体中心。主要对接新媒体运营的多个板块,如门户网站、小客户端以及网络媒体的账号运维等,通过持续的内容制作、发布,调和整个新媒体阵地的多路资源,并进一步整合传统媒体行业的数据流量。(4)舆论宣传处。核心任务是对整个中心的舆论工作进行分析和计划,并重点做好重要内容的播出审核。(5)广告设计处。重点对接传统媒体工

4、作中内容的制作、审查以及发布、共享,还需要重点对接媒体在宣传活动中的方案设计、宣传引导等。(6)综合保障处。综合保障处的技术保障是核心环节。综合保障处主要负责不断优化新型媒体技术,尤其是5G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技术的运用以及优化,制定相关技术标准和制度规范,结合产品部门研究创新应用以融合融媒体结构化的需求Q(7)产品发展处。负责业务模式审核、创新应用设计以及主营业务的推广,落实“宣传+服务”的运营工作。(8)系统运维处。重点对计划项目实施进行协调,调整部门资源。2影响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瓶颈问题目前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发展有声有色,且已经逐步展现出规模化的发展方向,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制约未来发展的问

5、题。2.1 管理制度不够完善,滞后技术应用前景随着融媒体中心建设不断推进,以往的管理制度明显出现僵化现象,难以适应媒体融合的进程。对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而言,经费支撑主要来自地方财政的拨款,这导致经费的支出与收入难以适配,尤其是自营模式的收入难以支撑起系统运行的管理成本。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的考核标准也没有及时跟上系统运行的业务模式,奖励、激励机制的操作性难以适配系统运行的各个业务模块,不能够激发工作人员的信心和激情2。另外,随着5G技术应用以及新型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创新使用,融媒体中心建设工作也在持续推进,并逐步向自主式、智能化方向迈进,逐渐打开了中心建设对于人才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在数据分析、内

6、容制作、智慧运维等新媒体技术的使用方面。2.2 主流媒体阵地丢失,导向能力走向衰弱现阶段,传统行业在舆论宣传上的能力同样不容小觑,尤其是其在新闻传播、热点讨论等方面的公信力、影响力,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随着融媒体时代的到来,部分县级政府部门一味追求新资讯、新媒体的概念炒作,只关注科技生态带来的政绩优势,忽略了传统行业对老百姓实际需求的影响以及对生活服务追求的作用。领导缺乏方向,执行缺乏政策,使得舆论宣传逐步走向衰落,流量引导的能力极大削弱,也难以匹配老百姓的实际需求,能力的缺失导致市场的没落和流量的损失。然而,主流阵地不能轻言放弃,必须兼顾新型媒体平台的发展,打造全方位的信息融合。2.3

7、内容制作不够精细,模式化的思路难以完成私域流量统建以往,融媒体中心普遍使用的运营方式为“一键代加工”模式,即由新媒体中心进行方向导调,其他处室针对各自负责的方向,对内容进行修剪,对素材进行加工,很难持续把控舆论方向,更难精准定位用户需求,导致各个传统媒体、新兴媒体等平台的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良莠难辨,同质化现象伴随粗制滥造,进一步削弱了用户对于融媒体的期待。技术手段的缺乏也是重要因素,“方法创新、要素多元、价值体现”等要极具特点,否则僵化的制度、滞后的机制以及人才的匮乏必将逐步枯竭整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发展潜力3。35G时代背景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实践路径有效的信息通联,稳定的建设基础,便捷

8、的资源嫁接以及持续的政策引导,是助力县级融媒体中心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有力途径,同时对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业态辅助、产业辅助、人才辅助等能够实现融媒体中心建设的稳步推进,更能够直接推动项目建设的实践8o1.1 1硬件基础与软件使用相辅相成,打牢建设基础如何准确定位县级融媒体中心发展的意义和建设的成果,首先是媒体类的基础建设,硬件基础能够有效支撑融媒体中心未来的发展,为对接新兴技术的使用奠定方向,也要同步引入更多的人才、经费等支撑中心发展,实现“最后一公里”的伟大征程,完善与省市级、国家级相关媒体融合系统的关联作用,持续推进新兴媒体的关注与发展。值得注意的是,软件的使用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9、是实现硬件加持融媒体建设腾飞的关键环节。智能化、网络化技术不断发展,推动物联网、区块链等软件自动化的发展。这些技术逐步运用到广播电视行业,推进产业运营向着核心区域迈进,并逐步替代传统技术,强力实现高关注中心媒体建设的着力点9。现阶段,网络的使用已经渗透至县镇,并向着农村推进。对于追求广播电视行业多元化发展、媒体资源全域型转变的业务模式,需要基于硬件的支撑和软件的支持,从根本上推动项目建设实践4。1.2 创新内容制作流程和工作标准,完善节目生产机制对于县级融媒体建设而言,内容生产的关键意义是紧贴生活实际,创新制作流程,夯实工作进程,突出创新标准等,以农村生活为主题,加强城乡生产的内容,从素材搜集

10、、制作手段以及创意演变等环节迸发出强烈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具体包含以下要点:(1)将农村的典型事件进行丰富、包装,并从引流、吸粉的角度加大宣传力度,制造媒体热度,并逐步建设完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数据库、信息池,将内容书写生动、将情感书写饱满;(2)技术手段的创新运用,不仅依靠技术,更要依托机制,依托规范,将流程标准化、将工作程序化,实现对内容制作和修剪的精细度提升,助力讲故事、讲内容、讲情怀;(3)文化需要继承,精神需要继承,如何高效发挥城乡生活的氛围优势,联动主体化、生活化的创作情怀,是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关键,能够为优秀工作者、内容制作者提供创新、创意,最大限度激发个人灵感。1.3 体系化管理与系

11、统化运维,加强中心管控的一体联动对于社会管理与基层治理而言,县级融媒体中心是能够充分发挥功效,并产生积极引导作用的关键一环。作为新型基层宣传与服务平台,县级融媒体中心可以持续推动城乡、农村治理体系建设的稳步发展,不需要直接参与社会管理,而是充分运用体系化的管理机制,将有效信息通过网络手段、传统媒介进行资源传递、信息传输以及文化传承,持续推广系统化运维思路,加强舆论宣传的导向性作用,提高基层对社会事务、民众生活的管治水平10。以服务激需求,以需求带方向,深植媒体融合中心的管理体系,加快联合各方平台的资源力量,实现媒体振兴,逐步开展工作。管理与治理从本质上有着明显区别,如何推动媒体行业向一体化协同的方向发展,需要充分调动县级政府的治理作用,发挥中心平台的管理能力,以“共享、协同、联动”的互联网思维进行体系设计和任务展开,加快适应县级融媒体建设的需要5o4结语加快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向广域迈进、向深度推进,需要进一步规范建设实践路径,明确舆论导向的核心作用Q针对转型过程中出现的资源对接不畅、信息通联不足、人才培养不力以及管理运维不行等问题,要结合县级发展规划的实际,突出媒体宣传主阵地“最后一公里”建设方向,系统化、体系化地打磨建设基础,强化软硬件适配过程,创新内容生产标准化以及管理运维制度化等,逐步摸索县级融媒体建设实践的成功途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