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799177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64 大小:153.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4页
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4页
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4页
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4页
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SY_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正式版).docx(6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ICS 93.020CCS E 16SY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SY/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etroleumcontaminatedsitegeotechnicalinvestigationandremediation2023- 1 1-26 实施2023-05-26发布国家能源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行业标准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Technicalspecificationforpetroleumcontaminatedsitegeotechnicalinvestigati

2、onandremediationSY/T76802023主编部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批准部门:国家能源局施行日期:2023年11月26日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北京国家能源局公告2023年第4号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能源标准化管理办法,国家能源局批准新能源基地送电配置新型储能规划技术导则等310项能源行业标准(附件1)、CodeforSeismicDesignofHydropowerProjects等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附件2),现予以发布。附件:能源行业标准目录(节选)国家能源局2023年5月26日附件能源行业标准目录(节选)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

3、实施日期267SY/T00692023原油稳定设计规范SY/T0069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68SY/T00712023油气集输管道组成件选用规范SY/T0071201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69SY/T00762023天然气脱水设计规范SY/T0076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0SY/T00812023原油热化学沉降脱水设计规范SY/T0081201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1SY/T05232023油田水处理过滤器SY/T05232008石油

4、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2SY/T06102023地下水封洞库岩土工程勘察规范SY/T06102008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73SY/T4113.102023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10部分:冲击强度测试SY/T00671999SY/T0040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4SY/T4113.112023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11部分:漏点检测SY/T00631999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5SY/T4

5、113.122023管道防腐层性能试验方法第12部分:耐水浸泡SY/T0064200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6SY/T41252023钢质管道焊接规程SY/T4125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7SY/T53332023钻井工程设计规范SY/T53332012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8SY/T5374.22023固井作业规程第2部分:特殊固井SY/T5374.2200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79SY/T54122023下套管作业规程SY/T5412201

6、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280SY/T55852023地震勘探电缆281SY/T63742023油气田生产系统经济运行规范机械采油系统282SY/T68042023海洋平台钻机设施布置要求283SY/T68412023电法勘探时频电磁仪284SY/T68482023地下储气库设计规范285SY/T69662023输油气管道工程安全仪表系统设计规范286SY/T69672023油气管道数字化系统设计规范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SY/T55852014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SY/T63742016石油

7、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SY/T68042010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SY/T68412011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SY/T68482012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SY/T6966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SY/T69672013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287SY/T70222023油气输送管道工程顶管法隧道穿越设计规范SY/T70222014石油工业出

8、版社2023-05-262023-11-26288SY/T70232023油气输送管道工程盾构法隧道穿越设计规范SY/T70232014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89SY/T73192023气田生产系统节能监测规范SY/T7319201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0SY/T7675.12023注入气一地层流体相态物性测试方法第1部分:注气膨胀实验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1SY/T76762023石油天然气钢质管道全自动超声检测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2SY/T767

9、72023湿陷性黄土地区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293SY/T76782023二氧化碳驱油田站内工艺管道施工技术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294SY/T76792023二氧化碳驱油田集输管道施工技术规范295SY/T76802023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规范296297SY/T76812023油气田生产系统经济运行规范注汽系统SY/T76822023高含水油泥脱水干化及污染控制技术规范298SY/T76832023液化天然气带压密封技术规范299SY/T76842023大型立式

10、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检测技术规范300SY/T76852023陆地节点地震仪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301SY/T76862023储气库库存评价技术规范

11、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02SY/T76872023气臧型储气库动态分析技术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03SY/T76882023气藏型储气库老井封堵技术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04SY/T76892023盐穴储气库腔体设计技术要求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05SY/T76902023盐穴储气库造腔工程技术要求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06SY/T76912023盐穴型储气库地面工程设计规范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

12、11-26307SY/T76922023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海洋钻井隔水管检验、修理与再制造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代替标准采标号出版机构批准日期实施日期308SY/T76932023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防喷器胶芯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09SY/T76942023石油天然气钻采设备油构的性石油工业出版社2023-05-262023-11-26310SY/T76952023石油工业标准化文件的俄文译本通用表述石油工业出版社2022023-11-26-UL-a刖三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20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

13、划及外文版翻译计划的通知(国能综通科技(2020)106号)的要求,本规范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编制本规范。本规范共分为6章和4个附录,主要技术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勘察、土试样采集与测试、地下水监测、风险管控与修复。本规范由国家能源局负责管理,由石油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石油工程建设专业标准化委员会负责日常管理,由青岛中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青岛中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地址:青岛市延安三路113号甲,邮政编码:266071)o本规范主编单位:青岛中油岩土工程有限公司本规

14、范参编单位:青岛中油华东院安全环保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管道工程有限公司中石化江汉石油工程设计有限公司本规范主要起草人:张德永钱明方浩亮郭书太史耀民肖勇盛连成马永峰王玉洲张志豪代云清陈浩玺孟凡伟李成刚张仕林刘元钊郭世超本规范主要审查人:陈情来王小林林冉胡树林亢会明高理华梁林佐杨风学徐帅陵耿生明刘立凯高剑尚小卫肖普三1总则12 术语23 勘察43.1 一般规定43.2 初步勘察43.3 详细勘察53.4 勘探方法63.5 勘察报告74 土试样采集与测试95 地下水监测115.1 监测井布置115.2 建井125.3 监测项目125.4 地下水试样采集与测试136 风险管控与修复156.1 管控与

15、修复目标156.2 风险管控技术156.3 修复技术筛选166.4 土壤修复技术166.5 地下水修复技术17附录A钻孔采样记录单格式19附录B地下水监测井井身结构示意图20附录C监测井洗井记录单格式21附录D地下水采样记录单格式22标准用词说明23引用标准名录24附:条文说明25Contents1 Generalprovisions12 Terms23 Investigation43.1 Basicrequirements43.2 Preliminaryinvestigation43.3 Detailedinvestigation53.4 Investigationmethod63.5 In

16、vestigationreport74 Collectionandpreservationofsoilsamples94.1 Groundwatermonitoring114.2 1.ayoutofgroundwatermonitoringwell114.3 Wellconstruction124.4 Monitoringitems124.5 CollectionandtestingOfgroundwatersamples135 Riskcontrolandremediation155.1 Riskcontrolandremediationtargets155.2 Riskcontrol155

17、.3 Screeningofremediationtechnology165.4 Soilremediationtechnology165.5 Groundwaterremediationtechnology17Appendix A Boreholesamplingrecordsheet19Appendix B Schematicdigramofboreholestructureofgroundwatermonitoringwell20Appendix C Recordsheetofmonitoringwellflushing21Appendix D Groundwatersamplingre

18、cordsheet22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code231.istofquotedstandards24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25i.o.为了统一建设用地石油类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的规定,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保护环境,制定本规范。1. 0.2本规范适用于建设用地石油类污染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1.0.3污染场地修复前应进行岩土工程勘察。1.0.4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及修复过程中,应符合环境保护、安全及职业健康的相关要求,避免发生二次污染。1.0.5石油类污染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与修复技术除应符合本规范的规定

19、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规范和标准的规定。2.0.1石油类污染土petroleumcontaminatedsoil由于石油类致污物质的侵入,使土的成分、结构和性质发生了显著变异的土。2.0.2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investigationofcontaminatedsite针对污染场地,采用岩土工程勘察技术方法,查明并分析场地的工程地质与水文地质条件、残余废弃物、场地污染现状和发展趋势的工程活动。2.0.3勘探采样点explorationpointforsampling为查明地层结构,采取物理力学性质测试和采集环境指标检测的土试样而布设的勘探点。2.0.4残余废弃物onsiteresidual

20、material场地内遗留遗弃的各种与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设备、设施及其他物质,主要包括遗留的生产原料、工业废渣、废弃化学品及其污染物,残留在废弃设施、容器及管道内的固态、半固态及液态物质,以及其他与当地土壤特征有明显区别的固态物质。2. 0.5对照采样点referencesamplingpoint在非污染区域的同类土层或同一含水层中布设的一个或多个采样点。2.0.6关注污染物contaminantofconcern根据地块污染特征、相关标准规范要求和地块利益相关方意见,确定需要进行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和土壤污染风险评估的污染物。2. O.7目标污染物targetcontaminant在场地环境中其

21、数量或浓度已达到对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具有实际或潜在不利影响的,需要进行修复的关注污染物。2.0.8地下水污染羽groundwaterplume污染物随地下水移动从污染源向周边移动和扩散时所形成的污染区域。3.1 一般规定3. 1.1污染场地岩土工程勘察宜分为初步勘察和详细勘察两个阶段进行,条件简单时,可直接进行详细勘察。4. 1.2勘察工作实施前应结合场地的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污染物种类及已有的环境调查资料,编制勘察纲要,勘察纲要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工程勘察通用规范GB55017的有关规定外,还应针对石油类污染土的特点,制订环境保护、安全及职业健康防护措施。5. 1.3勘察可采用现场调查与测绘

22、、钻探、井探、槽探、物探、原位测试和室内试验等方法。3. 1.4现场调查宜包括下列区域:1油气田井场及站场内的储罐、污水管线、采出水处理设施、含油污泥处理设施、装卸区和废水蒸发池。2炼化厂区的主要生产装置、储存装置、污水处理设施、废物储存场所。3石油储备库内的储罐、装卸区、地下管线。4管道线路历史上发生过污染事故的区域、集输站、分输站、泵站等。5加油站内的储罐区、管线区、加油岛等。3.1.5在产企业场地布设的勘探采样点和监测井,宜根据具体情况布置在无防渗层和不干扰企业生产的位置。3.2初步勘察3.2.1初步勘察应包括下列内容:1收集与勘察场地有关的环境管理台账记录、工程地质条件、水文地质条件、

23、岩土工程资料及周边区域类似工程经验。2收集场地内及周边现有地下水井的分布、结构资料。3初步查明地质构造、地层结构、地下水埋藏条件。4查明场地残余废弃物、地下埋藏物、邻近建(构)筑物及其分布。5查明污染源性质、污染途径,并初步查明污染土分布和污染程度。6初步判断土和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3.2.2初步勘察应以现场调查为主,宜布置适量勘探点,勘探点应布置在调查发现污染的区域内。3.2.3勘探采样点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污染源明确的场地勘探采样点宜布置在明显存在污染的范围内,单个污染范围内勘探采样点数量不应少于3个。2对污染源不明确的场地宜采用网格布点法,勘探采样点间距宜为40m100m,场地面

24、积较小时宜取小值。3在未受污染的区域布置不宜少于3个对照采样点;已有勘察资料能够满足评价要求时,可不布置对照采样点。3.2.4 勘探深度应穿透污染土进入非污染土不小于2u3.2.5 土试样的采样间距应符合下列规定:1土试样采集宜根据地层分布及污染物迁移情况确定,0m05m应采集表层土试样,0.5m以下采样间隔不宜大于2m。2不同性质土层应至少采集一个土试样。3出现明显污染痕迹时,应加密取样。3.2.6地下水取样应符合本规范第5.4.2条的规定。3.3详细勘察3.3.1 详细勘察应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工作内容:1查明地下水类型与分布,地下水补径排条件和动态特征,地下水与邻近地表水的关系。2查明场地土

25、壤及地下水中污染物种类和浓度,污染物空间分布特征,分析场地污染途径,评价污染程度,确定污染范围。3提供污染场地的岩土参数和水文地质参数。4判定水和土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5收集修复设计相关要求,提出污染修复的建议。3.3.2勘探采样点平面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根据初步勘察结果确定的污染区,勘探采样点数量每400m2不应少于1个,且每个勘察场地不应少于5个。2点状渗漏导致污染的场地宜按放射状布置勘探采样点,以污染源或发现污染的勘探采样点为中心,四个方向以Ionr20m为间距布置勘探采样点。3面状污染的场地宜按网格布置勘探采样点,勘探线间距宜为Iom20m。4线状渗漏导致污染的场地宜采用放射状和

26、网格布置勘探采样点,以线状渗漏源为基准线向两侧布置,勘探采样点间距宜为IOm20m。3.3.3 勘探采样点深度应根据初步勘察判定的污染深度、污染物种类及污染迁移情况、地层结构等综合确定,穿透污染土进入非污染土不应小于2m。3.3.4 土试样采样间距除应符合本规范第3.2,5条规定外,确定污染土与非污染土界限时,采样间隔不宜大于1m。3.3.5地下水取样应符合本规范第5.4.2条的规定。3.4勘探方法3.4.1 勘探方法应根据场地条件、地层结构、采样及测试要求确定。3.4.2 当污染物埋藏较浅且位于地下水位以上时,可采用槽探、井探。3.4.3 钻进过程中使用的循环液不应对土样造成污染。3.4.4

27、 钻探口径应满足取样和测试的要求。3.4.5 钻探过程中宜采用避免污染扩散与交叉污染的套管跟进措施;当存在多层地下水时,宜采用多级套管、分层封堵的钻探方式。3.4.6钻探完成后,应采用无污染、低渗透材料回填封孔。3.4.7 采用工程物探方法应符合下列规定:1选择对污染成分敏感、异常场与背景场差异明显的方法,解释成果宜进行钻探取样验证。2采用高密度电阻率法时,剖面长度宜大于6倍最大目标探测深度。3采用电阻率层析成像法时,布孔深度宜大于最大目标探测深度与1倍测孔间距之和,相邻测孔间距不宜大于测孔深度的1/2。4采用探地雷达法时,天线频率选择应根据工作条件和探测深度确定,必要时可通过现场试验确定。3

28、.4.8 可采用电阻率静力触探测试辅助初步查明黏性土、粉土与砂土的污染范围。3.4.9 可采用孔压静力触探试验进行土层渗透参数的测定。3.5勘察报告3. 5.1岩土工程勘察报告应根据任务要求、勘察阶段编写,包括文字部分和图表部分。4. 5.2勘察报告文字部分应包括下列内容:1工程概况、场地及周边情况。2勘察目的、任务要求和依据的技术标准。3勘察方法和勘察工作布置。4气象、水文概况。5场地地形、地貌、地层、地质构造。6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提供修复设计所需岩土参数。7地下水埋藏情况、类型、流向、水位及其变化,相关含水层的水文地质参数。8水和土污染物种类、浓度及空间分布,污染途径、污染程度、污染范

29、围。9检测结果分析和评价。10土和水的腐蚀性评价。H结论与建议。3.5.3勘察报告图表部分宜包括下列内容:1勘探点平面位置图。2钻孔柱状图。3工程地质剖面图。4地下水位标高等值线图。5污染物分布图。6工程物探和原位测试成果图。7勘探点一览表。8水、土试验成果图表。4土试样采集与测试4.0.1每次采样前,应对采样装置进行清洗。4.0.2土试样的测试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的规定。4.0.3用于石油燃(C6-Co)分析土试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壤和沉积物石油煌(C6-C9)的测定吹扫捕集/气相色谱法HJ1020的规

30、定;用于石油煌(Clo-C40)分析土试样的采集、保存、运输和测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土壤和沉积物石油烧(Ck)-C4。)的测定气相色谱法HJ1021的规定。4.0.4土试样的采集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先采集用于测定挥发性有机物的土试样。2钻探中土试样采取宜采用静压式或直推式钻进。3探井和探槽中宜人工采取盒状土试样。4. 0.5初步勘察阶段采取的土试样环境指标检测项目应包含下列内容:1现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中基本项目,其他项目中的石油(ClO-C4o)、钮。2根据用地历史、场地周边情况、生产工艺等,可能对场地造成污染的其他项目。4.0.6物理力学

31、性质试验项目和腐蚀性试验项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的规定,其中物理性质试验主要包括:密度、比重、含水率、颗粒分析、渗透试验、有机质试验等。4.0.7详细勘察阶段采取的土试样的室内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物理力学测试项目和腐蚀性测试项目应满足场地拟采用的修复技术的要求。2环境指标检测项目应为初步勘察检测结果确定的关注污染物。4. 0.8在现场试样分析过程中,可采用便携式分析仪器设备进行定性和半定量分析。4.0.9用于环境指标检测的土试样采取数量,应按不少于10%的比例采集现场平行样,且每批次试样应至少采集1组平行样。每批次送检试样应设置不少于1个现场空白样、1个运输空白样

32、。1.1.1 0.10钻孔采样的记录格式见本规范附录A。4.0.11试样制备应有记录,记录内容宜包括试样的颜色、气味、包含物、污染痕迹、土试样的性质和均匀性、每个试样所进行的试验项目等。5地下水监测5.1监测井布置1.1.2 1.1已有资料表明地下水受到污染,或污染物可能对地下水造成污染的,应设置地下水监测井。1.1.3 初步勘察阶段地下水监测井应结合地层分布、地下水流向、污染源分布状况和污染物在地下水中扩散形式进行布置,数量不应少于3个,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已知地下水流向时,监测井应设置在疑似污染区并靠近污染源的位置,对照监测井应设置在场地地下水上游未受污染的位置,扩散监测井应设置在场地地

33、下水下游。2当无法判断地下水流向时,监测井不应设置在同一直线上。1.1.4 详细勘察阶段地下水监测井布置应满足查明地下水污染范围的要求,可与初步勘察设置的监测井结合共用,数量不应少于5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初步勘察确定的污染区,监测井数量每6400m2不应少于1个且每个污染区不应少于1个。2污染扩散监测井布设不少于3个,地下水下游及两侧监测井均不得少于1个。1.1.5 地下水监测井的深度应符合下列规定:1对于潜水含水层,当含水层厚度不大于5m时,地下水监测井深度应至含水层底板以下不少于O5m;当含水层厚度大于5m时,地下水监测井深度应至少达到枯水期地下水水位以下不少于5m。2对于承压水含

34、水层,地下水监测井至少应进入含水层顶板以下不少于5m。3当有多个含水层可能受到污染时,应分层设置地下水监测井;各含水层间应设置止水,滤水管不得越层。5.2 建井5.2.1 监测井的建设过程可分为设计、成孔、滤水管和井管安装、滤料填充、止水、井台构筑。井身结构示意图见本规范附录Bo5.2.2 井管材质应选择坚固、耐腐蚀、对地下水水质无污染的管材。井管可采用螺纹或卡扣进行连接,不应使用黏合剂。5.2.3 监测井井管口径应能够满足采样要求,井管内径不宜小于50mm,钻孔直径应至少大于井管直径IoOmm。抽水实验井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规定。5.2.4 监测井滤水管应设

35、置于含水层采样目标深度,滤水管长度应根据地下水中污染物特征和动态水位确定。滤水管的孔隙大小应能防止90%的滤料进入井内。5.2.5 滤料宜选择清洁石英砂,滤料粒径宜根据目标含水层土颗粒的粒径确定,满足现行国家标准供水水文地质勘察规范GB50027的规定。滤料应缓慢填充至管壁与孔壁间的环形空隙内,宜填至超过滤水管上部0.6m,滤料的厚度不应小于50mm。5.2.6 2.6止水从滤料层往上填充,直至距离地面不宜少于500mm。5.2.7监测井建设完成后应进行洗井,出水浊度宜小于50浊度单位。5.3 监测项目5.3.1 初步勘察阶段,监测项目应包括石油类、银和现行国家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

36、48中的常规指标,放射性和微生物指标可根据需要检测。5.3.2 详细勘察阶段,监测项目宜结合初步勘察结果确定,应至少包含初步勘察阶段确定的关注污染物。5.3.3 地下水试样污染物的检测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和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164的规定。石油类试样测试方法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水质石油类的测定紫外分光光度法HJ970的规定。5.3.4 水试样的温度应在现场进行测试,溶解氧、PH值、电导率、色度、浊度等监测项目宜在现场进行分析测试,并应保持监测时间一致性。5.4 地下水试样采集与测试5.4 .1当地下水监测井内存在非水相液体时,宜在地下水洗井采样前利用油水界面仪

37、测试非水相液体的厚度,并利用可调节采样深度的采样器采集非水相液体样品。5.5 .2每口监测井应至少采取1个地下水试样,取水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设置在目标含水层的中部。2水中含有轻质非水相液体时,取水位置应在含水层的顶部。3同一监测井内采取不同深度的地下水试样时,应采取隔离措施。5.4.3采集水试样应符合下列规定:1采样前应测量地下水位埋深。2洗井抽汲的水量不应小于3倍的井内水体积,洗井记录格式见本规范附录C。3采样应在洗井完成新鲜水回补后进行。5.4.4 水试样应先采集用于分析挥发性有机物的水试样,并应采集双样;采样时水样应注满容器,上部不应留空隙。5.4.5 用于环境指标检测的水试样采取数

38、量,应按不少于10%的比例采集现场平行样,且每批次试样应至少采集1组平行样。每批次送检试样应设置不少于1个现场空白样、1个运输空白样。5.4.6水试样采样的记录格式见本规范附录D。6风险管控与修复6.1 管控与修复目标6.1.1 土壤修复目标值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评估技术导则HJ25.3和建设用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HJ25.4的规定确定,且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中规定的风险管制值。6.1.2 地下水修复目标值和风险管控目标应根据国家现行标准污染地块地下水修复和风险管控技术导则HJ25.6的规定确定。6.1.3 污染场地土

39、壤修复范围应根据目标污染物浓度、修复目标值确定,包括修复的边界和深度。6.1.4 4污染场地地下水风险管控和修复范围应为地下水污染羽的范围。6.2 风险管控技术6.2.1 需要进行风险管控的污染场地,应根据目标污染物、污染程度、污染范围和岩土工程条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阻断污染暴露途径,控制污染扩散。6.2.2 风险管控宜采用垂直阻隔技术和水平阻隔技术。6.2.3 2.3垂直阻隔技术可采用高压喷射注浆、地下连续墙、深层水泥土搅拌桩等形成阻隔墙,可与固化稳定化技术组成联合控制技术。6.2.4 垂直阻隔技术宜用于受污染地下水埋深小于30m的场地,不宜用于污染物水溶性强或渗透率高的地层。6.2.5阻隔

40、墙应阻隔连续、均匀、无渗漏,且应进入不透水层或弱透水层不小于2m。6.2.6水平阻隔层可选用土工膜或天然黏土,应符合下列规定:1 土工膜作为主防渗层时,可选用高密度聚乙烯或线性低密度聚乙烯土工膜,渗透系数应小于IXlOT2cms,厚度宜为Imm1.5mm,土工膜上部和下部应设置保护层。2黏土作为主防渗层时,渗透系数应小于IX10-7cms,平均厚度不宜小于300mm;应进行分层压实,顶部压实度不宜小于90%,边坡压实度不宜小于85%。6.3 修复技术筛选6. 3.1修复技术应根据修复场地的现状和规划、修复目标、修复成本、修复时间及修复效果确定,可选用2种以上的修复技术组成联合修复技术。7. 3

41、.2修复技术筛选应按照修复技术原理、适用条件、主要技术指标、经济指标和技术应用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分析。8. 3.3修复技术应进行可行性评估,可通过试验方式进行,也可采用工程类比分析。6.4 土壤修复技术6.4.1 修复技术应根据目标污染物、污染物浓度、修复范围、修复目标值和场地岩土工程条件确定。高浓度石油类污染场地修复技术宜选择异位热脱附技术、异位土壤洗脱技术、焚烧技术;低浓度石油类污染场地宜采用原位化学氧化技术、气相抽提技术、微生物修复技术。6.4.2 异位热脱附技术宜用于修复石油燃含量大于10%的污染土,污染土含水率不宜大于30队颗粒大小不宜大于5cm。6.4.3 异位土壤洗脱技术宜用于修复

42、地下水位以上砂土类污染,不宜用于修复黏粒或粉粒含量高于25%的污染土。6.4.4 4.4焚烧技术宜用于修复地下水位以上含水率不大于20%的砂土类污染土。6.4.5 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宜用于碳原子数量不大于16的石油燃污染土修复,不宜用于黏性土的修复;当污染土中存在腐殖酸、还原性金属等物质应评估其适用性。6.4.6 气相抽提技术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上含挥发性有机物的污染土修复,不宜用于黏性土的修复。6.4.7 微生物修复技术宜用于修复石油烧含量小于8%的污染,土壤温度和PH值应适于微生物的生长繁殖。6.5 地下水修复技术6.5.1 修复前应根据水文地质条件、污染源特征、地下水污染羽分布、敏感受体特征构

43、建场地概念模型并动态更新。6.5.2 修复技术应结合含水层物理参数、区域地下水使用功能、污染物特性、污染程度和空间分布确定,可选用抽出一处理技术、化学氧化技术、可渗透反应格栅修复技术、地下水监控自然衰减技术。6.5.3 5.3抽出一处理技术宜用于含水层渗透系数不小于5x10-5cm/s的地下水修复,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当地下水中含挥发性有机物时,应设置气体收集处理设施。2存在非水相液体时,宜在修复前进行清除。3工程应用前应通过现场实验确定关键技术参数,包括渗透系数、含水层厚度、抽水井间距、抽水井数量、井群布局和抽提速率。4修复区域内或附近有建(构)筑物时,应采取防止地面沉降的措施。6.5.4

44、原位化学氧化技术宜用于低浓度石油类污染场地的地下水修复,不宜用于含水层渗透系数小于10-3cms的地下水修复。6.5.5 可渗透反应格栅修复技术,连续型宜用于修复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污染羽规模较小的场地;漏斗一导水门型宜用于地下水位埋深较浅、污染羽规模较大的场地;注入式反应带宜用于修复埋深较深的地下水。反应介质应具有反应高效性、导水适宜性、安全稳定性和经济性。6.5.6 5.6地下水监控自然衰减技术宜用于低浓度石油类污染场地修复,不宜用于对修复时间要求较短的情况。表A钻孔采样记录单项目名称:勘探采样点编号:天气:温度():采样日期:大气背景PlD值:自封袋PlD值:钻孔负责人:钻孔深度加):钻孔直径(mm):钻孔方法: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