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1288 上传时间:2024-02-2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司马光》精品教案.docx(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司马光精品教案第一课时一、图片激趣,导入新课。1 .导入: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图片,看见这幅画,大家会想起那个耳熟能详的故事,那就是生:司马光砸缸。2 .过渡:对,这个故事最早是以文言文的形式被记录在我国元代的一本历史书一-宋史里面,也叫作司马光救友。(课件)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是现代汉语的源头。学好文言文,可以提升我们的语文素养。3 .揭示课题: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司马光,去看看司马光的故事。(板书:司马光)4 .认识“司”,学习复姓。(1)学生说出“司马光”的“司马”是复姓,名是“光简介司马光的相关资料。(课件)司马光,字君实,号迁叟。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沫水乡人,世称深水先生。司

2、马光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史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司马光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其人格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历来受人景仰。(2)学生回顾一年级下册姓氏歌,说说姓氏歌中提到的复姓。生:诸葛、东方、上官、欧阳。(3)学生说说自己认识的复姓的人。学生了解并简单介绍,如,公孙、独孤。设计意图:小学生对文言文比较陌生,但是同时也对文言文兖满好奇。因此教师通过介绍文言文的重要性及学好文言文的好处,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接下来的授课做好铺垫。此外,课题以人名为题,让学生在了解复姓的同时回顾姓氏歌,既复习了旧知,又掌握了新知。二、初读课文。1.自学生字新词,试读课文。让学生充分

3、地、大声地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意。2,认读生字。开火车读,指名读,小老师领读,齐读。(课件)3 .教师范读课文。教师先用较慢的速度范读课文,强调停顿处。学生跟读。教师再用正常的速度范读课文,读出恰当的停顿。学生跟读,读流利。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4 .交流讨论:你是用什么方法识记这些生字的?生1:“跌”让我想到“跌倒”这个词语,我用联系生活或者演一演的方法识记。生2:我用查字典的方法识记“皆”,我还会组词:皆大欢喜、草木皆兵。教师补充:司,甲骨文a=、(卜,权杖)+u(口,问审),表示问审、判案。(课

4、件)5 .指名读古文。6 .分小组朗读,每组读一句,各组练习。7 .各组练习后进行比赛。8 .文言文和现代文有什么区别呢?(课件)区别文言文语言精练,简短。概括能力强,但不好懂。现代文长篇大论才能写出文章,一听就懂。9 .默读课文,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课件)(司马光砸缸救落水同伴)设计意图:一读,读正确;二读,读明白;三读,读停顿,重在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读出古文的节奏。因此,让学生在初读时,采用同桌合作交流的方法,降低断句难度,减轻心理压力,让学生能够大胆发挥。之后,在交流评议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感受正确的断句读法,并根据初读感受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三、指导生字书写。1.生字认读

5、:(课件:我会写)2 .归类指导:半包围结构:司、庭上下结构:登、众、弃左右结构:跌、持3 .易错字指导:(课件:书写指导)“司、庭”是右上包围和左上包围的字,笔顺是先外后内;“登”写上边部分时撇、捺要舒展;“众”注意第二个“人”捺变点,整个字呈三角形。“跌、持”可让学生做动作理解。4 .学生临写,教师提醒写字姿势。5 .反馈交流,展示评议。设计意图:指导孩子正确的书写方法,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和认字能力。俗话说“字如其人”,写字要像做人一样有谦让、有配合。观察是认识事物的基础,写字教学首先要指导学生观察字形,教师要引导学生体会到汉字的美就体现在每一笔每一画中。引导学生弄清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

6、置,了解将字写得美观、匀称的方法。第二课时一、配乐朗诵,引入新课。1.朗读古文。(课件:课文)(1)自由读。(2)指名读。(3)齐读。2.师小结:文言文不仅要读通读顺,更要读懂,相信理解意思后大家一定能读得更有感情。下面我们就要去攻克难关,理解课文的意思。设计意图:文言文语言精练,内涵丰富,充满韵味。这种表达上的特色,是需要学生体会感悟的。因此,通过配乐朗读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受文言文语言的简约美和韵律美。二、看注释,自主理解句意。1 .自读自悟。每读一句,就看看这句话的相关注释,把注释的每个字的意思放到句子里,揣摩句子的意思,就这样读懂每一句话,还可以将自己弄不懂的记下来,留待小组合作学习时

7、提出与同学研讨。2 .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各自汇报对每句话的理解,一句一句相互研讨,说句子意思,将弄不懂的语句记下来,留待向全班同学或老师请教。3 .全班交流思考。(1)课文第一句话。(课件)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默读第一句话,从“群儿戏于庭”一句话你知道了什么?(故事发生的地点是院子里,人物是一群小孩子,这群小孩子在玩耍。)想一想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师:可以先把句中每个字词的意思弄懂,再连起来说说整句话的意思。“群儿、戏”,这几个字词可以联系已有经验猜想意思。“于”由教师进行讲解。“庭”可以结合注释意思知道是“庭院二(课件)群儿:一群小伙伴。戏:玩耍。于:在。指导朗读:司马光和小伙伴

8、们一定玩得很开心,读出开心、高兴的语气。“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J“登”是爬的意思,“足”是失足的意思,“没”是沉没的意思。(课件:瓮的图片)“瓮”可结合文中图片和注释来理解,指的是口小肚大的陶罐。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学生交流。指名回答。(课件)(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水缸上去玩,失足掉进缸中被水淹没了。)指名读,齐读,分小组赛读。指导朗读:自己的小伙伴掉进了水缸,真让人着急啊!读出着急、紧迫的语气。(1)课文第二句话。(课件)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一儿“足跌没水中,危险至极,群儿是怎么做的?尝试用刚才学到的方法理解这句话。(课件)a. “众”指的是谁?b. “皆

9、”是什么意思?结合注释理解。c. “弃”是什么意思?结合“放弃、抛弃”来理解。d. “去”是什么意思?学生交流汇报。“众”指的是除司马光以外的其他孩子;“皆”是全、都的意思;“弃”是抛弃、丢下的意思;“去”是逃走、离开的意思。想象一下当时孩子们的心理、表情和动作。预设:一看到有人落入缸内,小孩子们都吓坏了,不知道该怎么办,都乱作一团跑了。司马光是怎么做的?读一读“光持石击瓮”,是一下就击破了吗?请学生用动作演示一下。理解“持”是用手拿的意思,所以是提手旁。(课件)(板书:持石击瓮)结果怎样?(课件)齐读“破之”“水迸”“儿得活”。联系上下文并借助插图,理解“迸”的意思。(迸:是指瓮爆裂开了之后

10、,水一下子冒出来了。)齐读。指导朗读:“光持石击瓮破之”要读出沉着的语气、敬佩的语气;“水迸,儿得活”要读出高兴的语气。(3)各组推荐代表说每句话的意思,互相评议,每句话的意思不要求完全一致,但要求主要意思没有错误。如果学生说不准确,教师应予以点拨。(4)把每句话的意思连起来,概述全文大意。4 .指名读。评议是否读出文句的情感、韵味。5 .齐读,读出情感和韵味。学生学习新知的过程,是思维火花互相碰撞的过程。因此,在读懂课文内容这一环节的处理上,重在运用指导上下文注释、结合生活积累的方法和自学、合作的学习方式疏通文言文含义,教师抓住动词“戏、登、跌、持、击、破、迸”进行指导。同时,让学生以自主、

11、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来突破重点,这样的方法不仅改变了教学方式,也改变了学习方式。三、感悟人物,讲讲故事。读了几遍课文,大家应该逐渐开始认识司马光小朋友了,你能说说课文里的司马光做了什么事吗?思考:司马光做了什么事?(课件)1.先同桌小声交流,再全班交流。(1)自己读读,根据句子的意思学做司马光的动作。(光持石击瓮破之)(2)讨论:你学着司马光做了什么动作?(师走到学生中,询问了解情况。)(3)情景感悟:请一名学生上台做动作。你做这样的动作能帮助自己理解“持”“击”的意思吗?通过朗读体会,让学生提建议怎样把这两个动作做得再好些。(如,要举起双手,要对准了,要用力等。)(4)司马光持石击瓮时,心里

12、怎么想?(课件)(5)继续探寻司马光的心理,感受一下砸缸之前司马光在想什么。(6)小结:原来砸缸不是目的,救人才是目的。司马光砸缸砸得好!(7) 了解结果,引读“水迸,儿得活”。2 .学习思考:假如当时你也在场,你会怎样想,怎样做?(引导学生动脑筋想办法。)3 .学习感悟:从司马光砸缸救人这件事上,你觉得司马光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想对他说什么话?(课件)生1:司马光是一个遇事沉着冷静、机智勇敢、善良果断的人。生2:我想对司马光说:“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J生3:司马光,我真为你骄傲。4 .交流总结:刚才,我们讨论了司马光是怎样的一个人,下面我们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吧!讲故事要生动形象,只讲意思

13、不免有些枯燥乏味,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把故事讲得既生动又形象呢?(课件)(1)学生交流经验。(2)教师提出建议。补充想象的内容。(把听到的、看到的、想到的融入故事中。)有画面、有声音、有动作的故事会更生动形象。讲故事的时候要有声有色,声情并茂。(3)学生在小组内试讲故事。(4)指名学生到讲台上讲故事。5 .指导背诵。同学们故事讲得真精彩!你们想不想把这个故事记住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熟读成诵,背一背这篇文言文吧!设计意图:通过“演一演”活动,引导学生演示司马光砸缸救人时的动作,在演示中理解词语。学生将凝练的文言还原成画面,辅以想象,再将画面转换成具体生动的故事,不但认识了一个机智的司马光,也把故事讲

14、得有声有色,为背诵文言文做好了铺垫。四、拓展延伸。1.拓展延伸:由于司马光从小爱动脑筋,善于思考,所以他后来成了宋朝一位非常有名的人,主持编纂了著名的资治通鉴。同学们想进一步了解司马光的话,课后就再去找一些有关司马光的故事读读吧。2.把故事讲给自己的家人听。设计意图:拓展阅读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司马光,感受司马光善良、机智勇敢和热心助人的品质O板书设计幅明睿智沉着冷静一儿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抄石击It水道,儿得活教学反思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没有相应的基础,而文言文在读音、意思、朗读方法上与现代白话文的巨大差别,都需要教师的有效指导。所以教师的范读对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同时这种有滋有味、声情并茂的朗读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整体感知故事内容,我先引导学生总结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看注释、联系上下文、查找资料书、多读)。然后告诉孩子们学习古文的方法跟学习古诗的方法大同小异,也可以用上这些方法。最后我再通过小组讨论两个问题:说说每个句子的意思。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