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艺术设计史笔记.docx(2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艺术设计史第一章原始社会的艺术设计一、设计的起源与石器的制作设计旧石器时期人种有: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等。都是以石器作为他们主要的劳动工具和武器。他们通过对石材的加工以制造石质工具,后来又逐渐生产石质装饰品。新石器时期氏族的半坡氏族、河姆渡氏族、大汶口氏族,随着原始农业、牧业的出现,定居和村落的产生,又发明了陶瓷工艺,随着石器制作和制陶业的发展,原始社会的纺织、编织乃至对自身居住环境的规划设计也萌芽和逐步发展起来。人类在制造第一件石器时,也就完成了设计。由此可见,设计的起源与人类的起源几乎是同时产生的。最早的直立人代表:云南元谋人最早(目前发现)人类遗址-巫山龙骨遗址人们将石器
2、时代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新、旧两大时代又根据时间的早晚分为早期、中期、晚期。旧石器时代的三期又与人类体质发展的直立人、早期智人、晚期智人三个阶段相应。人类的造物一一从粗石器到细石器,从一般石器到美玉,从简单打制到进一步加工、琢磨最后达到精致。1964年发现的陕西蓝田人,属中更新世时代。晚期直立人的代表:北京人在旧石器时代中期,随着早期智人的出现,石器工具的设计制造技术有了显著的进步。山西襄汾丁村文化,是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典型遗存之一。其石器以砍砸器、三棱大尖状器、球状器为主。到I日石器时代晚期,石器进行第二次加工,石器的创造从初始状态进入了人工形式创造的阶段。磨制石器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
3、提高,我们的先祖从此踏入了新石器时代,史学家称之为“新石器革命”。新石器时代石器种类有:磨制石斧、石铲、石鳞、石镰等,还有琢制的磨盘和磨棒,二、陶器的制作与器型的设计新石器时代的设计,除了石器工具的设计以外,另一个重要的设计领域就是陶器的设计。陶瓷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织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粘土使之能够耐火而生产的。陶瓷表面加工有多种方法:压磨,用平滑的石子在陶坯上压磨使之光滑,施加陶衣进而加以彩绘。压印,用特制的工具在陶坯上压出绳纹,既使陶壁坚强,也使压纹成为装饰,增加其美观性。此外还打堆贴和刻划等多种方式。最早的陶器,为1962年在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的8000多年以前的陶器其中主要有黄河中上
4、游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为中心的彩陶和继之而起的黄河下游龙山文化为中心的黑陶彩陶,是指一种绘有黑色、红色的装饰花纹的红褐色或棕黄色的陶器。这个时期的文化,称之为“彩陶文化L因为彩陶最早在河南涌池仰韶村发现,所以也称为“仰韶文化”。汲水器功能:仰韶文化半坡类型的尖底瓶汲水器,其基本形状为小口、尖底,腹部置有双耳。口小是为了不易溢出水,底尖石便于下垂入水,也易于注满,双耳除了系绳之用,还具有平衡重心的作用,使注满水后的容器能自动在水中直立,造型设计可谓轻巧实用“当中原和西北地区的彩陶衰落之后,在黄河下游和东部沿海的广大地区,又兴起了“黑陶文化”,又因为它最早发现于山东历城龙山镇,所以也称为“龙山文化
5、”。龙山文化可以分为四个类型:黄河流域的早期龙山文化;河南、陕西龙山文化;典型龙山文化;长江下游的良渚文化;早期龙山文化有称“庙底沟第二期文化”,主要分布在豫西、晋南、关中一带。其陶瓷以泥条盘筑发制作,以砂黑陶和褐黑陶为主,泥质黑陶的数量较少,器形以平底器为主,次为三足器和圈足器,常见者有陶鼎和陶鬻,而无陶鬲,这是早期龙山文化的显著特征。典型的龙山文化,是以山东为中心,北迄辽东半岛,南达江苏北部,陶器的制作以轮制为最多,约占全部陶器的一半以上,在黄河流域龙山文化发展的同时,长江以南地区还逐渐成熟了一种印模在陶坯上压印出几何纹的装饰工艺,由此烧成的陶器称为几何印纹陶。开始时火度较低,为几何印纹软
6、陶;后增加火度,烧成几何印纹硬陶主要分布于江苏、浙江、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和台湾等省份,多为黑褐色和棕黑色胎底,器形有碗、盆、鼎、尊、箧、豆、盘、杯、盂、甑、罐等,其盛行时间向下可贯穿整个商周的奴隶社会。印纹硬陶的器形从总的外貌上看,一部分器形圆浑丰满,厚重安定,还保存着仰韶遗风;但构成器形的轮廓线,转折明显,起伏处锋棱显著,又呈现着龙山陶器的灵巧秀丽气息。因此它在形制上虽无特殊之处,但已集仰韶、龙山两时期陶器的优点,在设计上己有了较大的发展。三、纺编织物的产生于设计形式最早的织布机,因须席地而坐,被称为踞织机陕西华县新石器遗址中还发现有染成朱红色的麻布残片,这算是最早的染色衣料,良渚
7、文化早期还发现不少竹编织物、草编织物和丝麻织物,丝织物的出现说明我国在四五千年前就开始养蚕织绢,是世界上最早出产丝织品的国家。四、原始居住设计的雏形生活在长江流域多水地区的人们,则设计建造了下层架空、上层居住的干栏式建筑,并且采用了樟卯结构。这些早期的原始木构架建筑,奠定了未来木构架建筑的雏形,揭开了中国建筑设计的序幕。陶器的出现,便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是人类最早通过化学变化的方式将一种物质改变成另一种物质的创造性活动”,亦是人类造物和设计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第二章夏商周时期的艺术设计一、青铜器的出现与形制设计“青铜”是指自然铜(红铜)与锡、铅等化学元素的合金,中国的青铜时代
8、从公元前两千左右开始形成,历时大约15个世纪,相当于夏商周三代。中国青铜时代的主要特点表现在;一是使用大量青铜生产工具、兵器和青铜礼器二是中国在进入青铜器以前,有一个漫长的利用铜矿物质制造器的历史,其技术和经验己积累到相当成熟的程度。到新石器时代晚期,人们发明了用铜和锡的合金制造作器物,这种合金呈青灰色,被后人称为青铜器,目前发现最早的青铜器是一把铜刀(甘肃马厂文化遗址出土)。(特点)青铜器具有溶点低硬度高等优点,而且不易锈蚀,填充性好,能铸出精细的花纹中国的青铜时代在商晚期和西周早期达到发展的高峰青铜器的制作由冷烟发展到熔铸这种合范法在商周时普遍应用,对一些造型上如器物的耳部等较突出的部分还
9、采用了分铸法青铜器的特点:到春秋晚期和战国时代,人们开始用失蜡法制作铜器,能浇铸出复杂多变的造型体。它的大致做法是用先用蜡制成器物的模型,然后反复淋上细泥合成一定的厚度,待泥干后加热,使蜡制流出再将铜液灌入。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商周时期青铜器生产和铸造的宏大规模,从安阳出土的司母茂大方鼎等一系列青铜器中可以得到证实。安阳殷墟妇好墓出土的四件以鸟兽的浮雕和圆雕为主要装饰的酒器铜鹃尊、偶方彝、圈足觥、司毋方壶则标志着青铜工艺与设计也达到了新的高峰。按照器物的用途和性质归类,青铜器可以分为礼器、农具、工具、兵器、烹饪器、食器、酒器、水器、乐器、和杂器等。各类器物都遵循实用的原则进行设计。商周时期的
10、青铜日用器,常被用作祭祀和典礼的礼器据历史学家研究,殷商和西周的奴隶主阶级在统治观念上有明显的差别,以致这两个时期日用青铜器的造型设计呈现出不同的风格。西周以后,日用青铜器作为礼器的功能得到进一步加强,西周奴隶主为了加强统治,规定了一整套礼制,在从事祭祀和典礼活动时,使用礼器的数量和规格都作了严格的限制,以使贵贱有等,上下有别,这就是所谓的藏礼于器。春秋中期的“莲鹤方壶”(河南新郑出土)可作为这种艺术风格的典型代表。青铜日用器在造型和装饰上发生重大变化的有四个时期,即早商期、殷商器、西周器、春秋器按不同用途分为食器、酒器、水器和日用杂罂,其中以食甥和酒器为主。1、食器食器有煮食器和盛食器两种,
11、煮食器如鼎、鬲、1等,盛食器如意、1、豆等。鼎由腹、足、耳三部分组成。腹可以盛物,足可以扬火,耳可以穿抬搬运鼎是青铜礼器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品种,在祭天敬祖时必不可少,对它的使用也最为严格。鼎还被看作国家政权的象征,其中最具有代表一一司母戊鼎簇在青铜器礼器中,常以偶数出现和鼎配置陈设,如五鼎四箧、七鼎六箧等(等级的象征)O盛食器,与箧同为西周后新增的容器,形状为方中带圆而似椭圆形,两旁有兽耳或附耳,下为圈足或四足,有盖。2、酒器酒器可分为盛酒器和饮酒器两类,盛酒器有尊、彝、壶、卤、触、觥、烝等,饮酒器有爵、掌、角、觎、解等。3、水器这一时期的水器有鉴、盘、电、盂、缶、甑等。盘。指盥洗器古时有沃盥之
12、礼,沃是浇水,盥是洗手洗脸一般也用题浇水,用盘承接,故出土文物中常有盘、但同在。特大的青铜盘可以提供洗浴。其形制为圆形,浅腹。早商数量很少,直到西周中期才逐渐增多。商代盘无耳,圈足,西周中期后加耳,还出现长方形盘著名的虢季子白盘即是。盂,盛水器,形制为圆腹,侈口,圈足,深腹,有附耳。主要见于商和西周,除圆形外还有方盂。二、原始陶克器的形成与实用设计瓷器的发明是我们的先民对人类文明发展的又一项重大贡献。原始瓷器是在制陶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我国至迟在商代中期己经发明了瓷器。当时的青釉瓷生产以长江中下游较为发达。这些原始瓷与陶器比较己有质的区别,它是用高岭土作胎,烧制温度高达IloOT200C,
13、表面有一层在高温烧成的与胎体结合很牢的玻璃釉质,胎质坚硬细腻,吸水性很弱,叩之有金属声。因其在工艺上还比较原始,远落后于后来的瓷器,被称为“原始瓷”或“原始青瓷工器形有尊、豆、罐、瓮、钵等。三、交通运输工具的设计规范车,作为中国古代器具设计的品种是具有典型意义的,并开启了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研窕的大门。到西周,车的种类有路车、戎车(战车)、舆(牛车)、辇(人力车)等。四、城建布局与建筑设计夏、商、周时代以夯土墙和木构架为主体的建筑当时已开始出现。夯土技术萌芽于新石器时代,至商代己经趋于成熟。同时还出现了前所未有的院落群的组合。现已发掘的殷墟,就是晚商都城殷的所在地,也是商代最大的城市和政治经济中心
14、。制造砖瓦的历史始于西周,实质上是制陶技术的延伸,也是古代建筑技术的重大进步。五、丝纺织物与服饰艺术设计关于服饰,很多资料表明,周代已采用“深衣制二所谓深衣,就是在“上衣下裳”的基础上将上衣和围裙连结起来,这种形式成为我国历代服装的基础特征。在古文献中还记载着奴隶主阶级专用的服饰纹样,即所谓冕服12种纹样的服饰是西周统治者的礼服,为历代封建帝王所沿用。第三章春秋战国时期的艺术设计一、冶铁的发明与铁器的制作设计生产工具的变革是人类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春秋末年,冶铁炉己使用了巨大的鼓风设备一排橐生铁柔化(可锻化)技术是我国冶铁史上的一项重大发明,出现于战国早期。冶铁术的另一项重大发展是
15、炼钢技术,在春秋晚期我国己开始掌握。二、青铜冶铁技术的推广和提高促使其装饰设计的进步青铜器的特点,春秋时期,青铜器铸造相当发达,其规模已遍及各诸侯国。与商周时代相比,有着明显变化,主要表现在实用的目的性更明确。商代的青铜器是酒器的组合,以祭祀用器为主,具有宗教性质意义。周代则重食器的组合,以礼器为主。而进入春秋战国时期,青铜器的应用,则是一种“钟鸣鼎食”的组合,它已失去祭祀和礼器的特性,而向生活日用器物方面发展。春秋战国青铜器物的代表:吴王夫差鉴、春秋铜编钟、四虎键(西周)、铜于等战国时期青铜冶铸业发展到鼎盛时期,技术己相当成熟,出现了多种铸造、焊接、镶嵌和装饰加工新工艺从艺术设计角度审视青铜
16、器上的装饰,其进步也很显著。商周时期是在器模上雕纹,到春秋时期,已进入印纹阶段。印纹:用一块印花的模子,刻出基本花纹,然后趁模胎尚未全干时,用印模在上面盖出花纹。一模多用,连续运用。这样既省工省时,又取得统一的艺术效果。商代的装饰样式是单独纹样,而且运用中轴对称;周代则进而为左右连续反夏的二方连续纹样;春秋战国则是构成上下左右连续的四方连续纹样河南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多层镂空云纹铜梗组成的铜禁(桌),是我国在春秋中晚期时已使用失蜡法铸造实物的例证(失蜡法即传统的熔模铸造,特点是铸件无分型面,表面光洁,尺寸较精确,基本上不用切削,适用于中小型、薄壁和复杂铸件的生产)。商周青铜器已开始镶嵌绿松石,稍
17、后又产生了错金银工艺,即在铜器表面嵌入金银丝或片,构成花纹,然后用错石将表面磨光,以显出清晰的线条和鲜明的色彩,如春秋中期的“栾书缶二春秋中晚期,燕、赵、蔡等国又出现了在铜器表面用红铜镶嵌各种图案(错铜)的新工艺。三、青铜器的设计演变和创新壶春秋战国时期,壶的式样繁多。最早的壶作提携用,“箪食壶浆”的壶即此也。以后除发展为多种用途外,还作为礼器代替了尊的地位。河南新郑出土的莲鹤方壶口J视为代表。以及宴乐水陆攻战壶。案,错金银龙凤鹿方案湖北江陵出土的越王勾践剑,剑身饰有菱形花纹和错金鸟篆铭文。铜镜,战国时期的铜镜已形成了自己的时代特点。其一,薄胎:它的胎体很薄,不如汉唐铜镜的厚重。其二,卷边铜镜
18、的边缘卷起,比镜身更高。其三,川子纽,或称弦纹钮。纽座较大而扭梁较细。其四,双层纹,战国铜镜的装饰花纹设计多作两层,即有主花,并衬托地纹,这和商代铜器的装饰方法相似。四、纺织练染业的兴旺与服饰的变化纺织业中,丝织发展最快。如长沙战国楚墓出土的锦有深棕地红黄色菱纹锦、褐地红黄矩纹锦、朱条地暗花对龙对凤纹锦、褐地双色方格文锦、褐地几何填花燕文锦等。湖北江陵出土的战国锦古朴富丽,颜色多大六种。其中舞蹈人物动物纹三色锦文样最为复杂。表明战国时己有较先进的提花机和熟练的织造技术。当时社会上盛行的是最有代表性的深衣服式。深衣是什么样子?五经正义中说:“此深衣裳相连,被体深邃J好像是要把身体包裹得比较严密,
19、肌肤不大暴露似的,而具体的形制如何,其说不一。如“续衽钩边”说,即不开衩,衣襟加长,使其形成三角绕至背后,以丝带系扎。下裳宽广,长至足踝或长曳及地。春秋战国时期的服饰由于有着庞大的织染工艺支持,使得服饰艺术的设计在中国服饰史上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奠定了上衣下裳和上下连属等中国服装的基本形制。五、制陶业的发展与陶器的设计1、暗纹陶暗纹陶是指用一种工具在陶坯未干透前压出各种花纹的陶器。2、彩绘陶这是战国时期较具典型的一种陶器。它与新石器时代的彩陶有所区别,战国彩陶是在陶坯上再绘画花纹后再进行烧制。彩绘陶的主要用途是作明器,为陪葬之用。3、原始青瓷原始青瓷是一种比较接近青瓷的陶瓷,亦称早期青瓷,这种
20、陶瓷在商代即己开始制作,主要产地在浙江绍兴和萧山等地,己发现许多窑址。绍兴战国墓葬中曾出土一百三十多件,品种有罐、鼎、盘、杯、盂、画、碗、钵等,其中以杯、碗为最多。器物大多素面,仅饰简朴的波纹或栉齿纹,显然是用特质的工具刮划而成。战国时烧制的青釉器,胎质坚密,器形规整,多仿青铜器。4、建筑陶瓷春秋战国时期,为适应城市与宫室建筑的需要,在建筑材料中,砖、瓦、瓦当、瓦钉、下水管道等亦大量使用陶制材料,开辟了制陶业的新领域。六、漆器工艺与设计的渐趋成熟漆工艺在战国时期开始发展起来。战国时期的漆器种类繁多,纹饰精细,色彩艳丽。地处长江流域的楚国粽漆业尤负盛名,代表着战国漆器工艺的高超水平。其漆色为,周
21、身以黑漆为底,彩绘有朱红、金银、灰绿等漆色。战国时漆色以红、黑两色为多。七、与战争密切相关的车船制造业考工记将造车列为官手工业之首。八、中国古代设计思想的渊源春秋末年的考工记是中国第一部手工业专著。考工记不仅记载、总结了我国古代各种工艺制作的科学经验,最可贵的是它第一次提出了朴素的工艺观,即:“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然后可以为良。”这不仅在当时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理论总结,即使在今天仍然可以作为工艺制作工艺的基本法则。“天有时”指的是季节时间条件;“地有气”指的是空间环境条件;“材有美”指的是材料性能条件;“工有巧”指的是制作条件;可与考工记相媲美的另一著作,是战国前期记载墨家
22、学说的墨经。墨家是手工业小生产者利益的政治代表,在社会上曾风靡一时。墨翟和来自社会下层的能力巧匠,亲自参与手工业生产实践,注重实验手段。第四章秦汉时期的艺术设计一、官方工业制度的完善与私营手工业的形成背景秦汉时期手工业的经营方式有官营和私营两大类。前者为了满足皇室、各级官府衙门和军队的需要而建立0官营以其规模庞大,行业众多,分工细致,管理完善为特点。秦代官手工业包括采矿冶铸、铸铜钱、兵器、车辆、用具、漆器、陶器制造等,最重要的手工业是冶铁业。汉代手工业的发展,可分为三个时期:第一阶段是西汉初期,这是手工业的恢匏时期。第二阶段在西汉中期至东汉前期。汉武帝,国势强盛,经济发展,手工业得到了迅速的发
23、展和繁荣。当时生产力发达,工人数量庞大。第三阶段,东汉末期,随着国力衰退,手工业进入衰落时期。二、冶铜业的发展与铜器设计秦汉时期,虽然铁器的使用已很普遍,但冶铜业的生产规模仍超过前期的战国时代,冶铸技术亦有进步,青铜器皿既注重生活化,也注重艺术化。秦始皇陵出土的两组铜马车,造型精美、做工精致、堪称“青铜之冠”。蒜头瓶和鳌则是秦代具有浓厚地方艺术特色的青铜品种。汉代铜器崇尚实用,趋向朴素轻巧,并广泛采用错金银、鎏金、镶嵌等工艺。汉代铜镜的特点是:体薄、平边、圆钮,装饰表现了程式化的特征。但在不同特色。它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前期,即西汉时期。铜镜的制作用平雕手法,镜面较平,镜边简单,或用连弧
24、纹边饰.,铜镜的种类主要有螭形镜、草叶镜、星云镜等,汉武帝以后又有日光镜、昭明镜等.中期,包括西汉末至王莽时期。当时流行规矩镜,后期,即东汉时期。此时的镜面微凸,可以照出人面的全部。双夔纹镜云雷纹镜蝙蝠纹镜画像镜方铭镜透光镜以河北满城西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为例,灯的通体鎏金,形体生动别致,不愧为汉代巧夺天工的珍品。其造型为宫女跪坐双手执灯状,高48厘米,灯盘、罩可拆卸清洗,平板可开合,以调整灯光亮度和方向。而且从灯的尺度上看,设计者使此灯更合乎日常使用的多种要求,并将宫女右臂、胸、腹处设置为烟道,音烛燃烧时产生的烟尘可顺烟道沉积,以保持室内的清洁,充分体现了古代工匠的聪明才智。朱雀灯-亦很有特色
25、,灯身通高30厘米,以展翅欲飞的朱雀为灯身,灯盘由朱雀口衔盘平伸出去,盘径19厘米,盘体呈圆槽形,分为三格,每格中心部位有一烛钎;朱雀灯的结构,如同“豆丁灯”一样,具有灯盘、灯身、灯座三部分,由于以朱雀灯作为造型三部分构成设计便有了很多特殊性。首先是朱雀灯衔灯盘,足踏一盘龙,其灯盘几乎在整个灯垂直重心线的外侧,设计时,充分考虑到灯具的重心,使其稳固不倒。从造型看,朱雀展翅欲飞的姿态正好与灯盘的空心槽处置相统一,即美的造型与物理学关系统一照应。为操作方便,朱雀灯将朱雀尾部处理成上翘状,成为天然把手,并且在视觉上也起到了平衡作用。此外,盘龙形的灯座最宽处约15厘米,龙体厚约3厘米,却能拖住横宽约3
26、8厘米的灯身和灯盘,起到了平衡作用,其设计也体现了力与美、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统一。汉代的铜灯形制各异并各具有特色,形成中国灯具史上特有的阶段,为其后各朝代灯具的演变奠定了基础。为探讨这一演变脉络,在此将汉代灯具再作分类祥述。盘灯虹管灯筒灯行灯吊灯汉代的铜灯造型丰富多彩,灯体优美。设计既实用又符合科学原理;既可照明,又可作为室内陈设。表达了工艺品的多功能特点,达到实用和美观的统一,艺术与科学的统一。汉代还生产了许多优美的青铜艺术品,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为一一东汉“马踏飞燕三、纺织、印染、服饰的设计织锦中有一种立体感极强的绒圈锦(起毛锦)。秦汉时纺织机械有很大的改进,手摇纺车以普遍使用。秦汉时期,麻、葛
27、的纺织技术也有很大的进步。秦汉时纺织机械有很大的改进。手摇纺车己普遍使用,结构与近代大致相同。当时的布机已广泛使用脚踏提综的斜织机,而且大大提高了织布的速度和质量。从布机发展而来的提花机也用于生产,效果显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在秦汉时期已掌握了蜡染(蜡缀)技术,当时称“阑干斑布二在蜡染布面上,设计者巧妙地运用点、线的结合,“绘制”出来的图像色彩饱满,层次丰满,疏密有致,生动朴实,匠心独运。秦汉时期的服饰,男子以袍为贵。秦汉妇女的礼服,以深衣为尚。四、制陶业的进步与餐器烧制技术的成熟,标志着陶亮设计的日臻完善秦汉时期是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阶段0秦砖有纹饰,质地坚硬,有“铅砖”之美称。称为世界奇迹、
28、出土于始皇陵的陶兵马俑,形象生动,艺术地再现了秦军威武雄壮、严整壮观的阵容,展示了雕塑艺术明快洗练、深沉宏伟的民族风格,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于此亦看出烧制时火候匀、色泽纯、硬度大的特点,反映出当时的科技与设计水平是相当高超的。1、釉陶釉陶是涂彳黄绿色井由低温烧制含有铅釉的陶器,又称铅釉陶。铅釉陶是汉代陶瓷工艺得一种创造,最早出现于关中地区。西汉时,多为黄、褐、绿等色。绿釉特别流行。2、彩绘陶彩绘陶自战国时代流行以来,主要作为明器之用。常见的彩绘陶有壶、盒、盆、碗、炉、奁等各种生活器皿。3、建筑材料汉代官府制陶业主要是烧制建筑材料,供宫殿、官府衙门修造之用。画像不专(在砖坯未干时用模子印上画像
29、)和瓦当有很高的艺术价值。砖的种类有长方形砌墙砖、正方形铺地砖、空心砖和小条砖等;瓦有筒瓦和板瓦,各种纹饰和文字的圆瓦当十分流行。这些精心制作的砖瓦,烧制的火候十分讲究,烧成之后吸水有声,故后世有“秦砖汉瓦”之称。五、漆器业的兴盛于漆艺设计秦汉时期的漆器手工业在战国时期的基础上又有提高和发展。秦代中央政府设有管理手工业漆器作坊的部门。汉代漆器的制作特点:首先从实用出发,考虑到使用的方便,放置的容积。然后考虑其装饰效果,所绘的图案纹样虽形式与内容多种,但能结合统一,是一件完美的画图,因而富有艺术创造,值得学习。汉代漆器是实用和美观相结合的典范,对我们进行工艺设计有很大的启发。六、车船制造业的空前
30、发展,显示着车船设计水平的提高秦汉时期的造船业是我国古代造船业的三大发展时期之一,这与当时经济的发展和大规模的军事行动有关。东汉时使用了布帆,利用风力解决船舶的动力,是一项重要发明。汉代的车多为双辕单马拉行,指南车和记里鼓车,均为汉代官府制车业的创制。七、建筑设计与木作业秦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建筑史上的第一个高潮。如秦始皇在咸阳渭水南圈地建上林苑,苑中又建阿房宫等离宫别馆,”作长池,引渭水,筑土为蓬莱山。”汉武帝时修夏了秦上林苑。又如长安西郊的建章宫,宫内有太液池,池内起蓬莱、方丈、瀛洲三岛,这种“一池三岛”的设计对后世的园林布局有深远影响。木结构为主的建筑结构体系,秦汉时已初步形成。当时广泛使用
31、斗拱,硬山、悬山、歇山及尻殿顶等几种形式的屋顶均己出现,板门、交根窗卜分广泛。八、工具的使用与设计农业工具的设计耕作工具。犁是主要的耕作工具,犁由招发展而来。我国很早就设计发明了耒相。我国至迟在汉代就有了犁壁的装置,比欧洲早近100O年。九、古代设计理论的出现与形成汉代“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由于儒学的影响,当时普遍的审美理想就是只有符合礼教,达到“中庸”,才算是美的,因此,我国古代的工艺设计思想也不例外0十、规模宏大的冶铁业与叶铁技术的成熟,促使铁制工具设计的进步汉初,冶铁业发展也很快。价廉物美的铁器,迅速取代了铜、石、木器。西汉中期冶铁业进入第二次大发展时期。第五章魏晋南北朝的艺术设计一、
32、亮器时代的形成与陶亮器的设计魏晋南北朝时期,已经进入了瓷器时代。东汉后期,烧制青瓷的技术已基本成熟。青瓷、黑瓷的烧制技术得到进一步发展。南北朝时制瓷技术的突出成就就是,北齐时北方成功地烧出了白瓷,以后又出现了白釉挂绿的彩瓷。白瓷的出现,是瓷器发展史上划时代的大事。有了白瓷,才有青花、釉里红、斗彩、五彩、粉彩等各种彩绘瓷器。1、青瓷青瓷是最早出现的瓷器品种。缥瓷即青瓷,其主要集中在江浙地区,大体上分为四个系统:曹娥江地区越窑、瓯江地区的瓯窑,金、衢地区的婺窑,浙北东苕溪地区的德清窑。莲花尊,这是南北朝时期(主要见于齐、梁、和北魏)特殊的品种,故又名仰覆莲花瓷尊。2、黑瓷黑瓷始创于汉代。3、白瓷北
33、齐发明的白瓷,瓷分青、白两大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4、陶器南方的日用陶以缸为大宗。吴晋的陶器以明器居多。北方的陶器以铅釉最为出色,由北魏施釉创新。二、纺织印染服装业的恢复和发展与其设计特色新疆吐鲁番出土的北朝对对羊对鸟树叶文锦三、金属工艺与纹饰设计魏晋南北朝时的冶铜业有着相当的规模。铜镜装饰设计,多用浮雕手法。典型的有“龙虎镜”镜为龙虎对列,龙为兽性一角,四足粗身细尾,与虎形相称。十二生肖镜”是其时最为流行的纹样装饰。最突出代表当是“伍子胥画像镜二铠甲的设计制造较为发达,晋有“筒袖铠”,南北朝有“襁挡铠”,北周新兴“明光铠”。四、车船制造、漆器及木作业设计夹纥造像斑漆和绿沉漆等都是较著名的漆
34、艺。五、建筑与雕刻工艺设计河南登封嵩岳寺塔,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高层砖石建筑。石刻艺术设计(代表):大同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浮雕纹饰设计(代表):藻绘边饰,以莲花、卷草最为出色。第六章隋唐五代时期的艺术设计隋唐两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重新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发展,封建文化、经济、科学技术空前繁荣,给后世以深远的影响一、手工业的繁荣促进了手工产品设计的提高隋唐时期,民间工商业虽较前代有较大发展,但政府仍掌握着主要的手工业部门。官营手工业主要是为了满足皇室、官府和军事的需要。官营手工业都居于主导地位。二、陶餐工艺与陶亮设计的发展隋唐时期的陶瓷特点,可分为
35、青瓷、白瓷、花瓷和唐三彩几类。1、青瓷(越窑)唐代的青瓷最为著名而具有代表性的是越窑。烧制青瓷持续不断,因此具有深厚的制瓷基础和传统的技术力量,被称为“诸窑之冠二越窑的特点是胎骨较薄,施釉均匀,釉色青翠莹润,光彩照人。在唐代的青瓷器物中,还可以见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痕迹。其代表品种是“青瓷凤首龙柄壶”,它既吸收了波斯萨珊王朝金银器的造型,又把中国特有的龙凤融为一体。是一件中外文化结合得十分巧妙的罕见器皿品种。2、白瓷白瓷是唐代陶瓷中又一个重要的品种。具有代表性的白瓷瓷窑,是邢窑。3、花釉花釉是唐瓷中的新品种。它是在黑釉、黄釉、天蓝釉的基础上再装饰另外一种色釉,一般是以蓝白、灰白釉为多,形成大小不同
36、的斑纹。代表作是河南出土的“花釉腰鼓”。4、黑釉5、绞胎釉绞胎瓷器是唐代陶瓷中的新品种。6、唐三彩唐三彩是最负盛名的唐代釉陶器,它属于一种低温釉陶器,用白色瓷土作胎,用含有铜、铁、钻、镭等元素的矿物作釉着色剂,经过800的温度烧制而成,在烧制过程中,釉色呈黄、绿、白、赭、褐等多种色彩,并相互相交错溶合流动,形成绚丽多彩、灿烂多姿的艺术品,人们称之为“唐三彩”。三彩陶器制成的明器十分丰富,其中以人物俑和动物俑的塑造最为精彩。唐三彩中有很多成功佳作、其中以人物、马和骆驼塑造的最为出色。人物形象的塑造,其代表作品中的“女俑”(西安鲜于庭诲墓)、“牵马胡俑”(河南洛阳出土)骆驼是“丝绸之路”上的主要交
37、通工具,陶工们通过长期的观察,用精湛的技艺表现了骆驼高大的体态和剽悍的性格,以艺术手法赞誉了中外贸易的“功臣”。代表作“骆载乐舞佣”唐瓷造型浑圆饱满,装饰纹样丰富多彩,为后来宋瓷的发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础。三、纺织印染业的进步与设计品种的丰富纺织印染业是隋唐时期最大的手工业部门。锦是古代丝织品中最精美也是最贵重的,它是以提花织成各种花纹的多色的多重织物。印染工艺也有突出成就,而品种有绞缴、蜡缀和介质印花等。四、服装工艺与服饰设计的特色形成男子服装的主要形式是圆领袍衫。唐代袍服的纹样,一般以暗花为多,脚上穿长靴。而传统的冠冕衣服,只在隆重的场合或祭祀时穿着。女子服饰主要是衫襦袄裙。唐代女装主要有衫、
38、裙和披帛三件组成。唐代女服的特点:偏重于在领子上下功夫,因此有种种不同的流行形式,常见的有圆领、方领、斜领和鸡心领等。胡服,上衣常是翻领窄袖,条纹小口裤和透空软锦鞋(也有穿线鞋),头戴卷沿胡帽。披帛,一般是用轻薄的纱、罗或绢作原料裁成长条,长度在2米以上,绕缠在两臂间,走起路来,随着手臂的摆动而飘舞,楚楚动人。五、金属工艺设计的成熟隋唐时期的金属工艺,以金银器和铜镜两大类最为发达,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唐代金银器装饰风格的演变,可分为早、中、晚三期:早期,多用忍冬纹,纹样程式化,富于装饰性;中期,多以鸟或花朵为中心组成团纹,四周围绕缠枝,具有繁缚华贵的风格,反映出唐代的盛世风貌;晚期,多为单独的
39、花枝或动物,常采用对称格式,具有写实韵味。必备的嫁妆。圆形和方形,创制出八棱、菱花、八弧、四方委角(有称亚字形,为晚唐时期盛行,成为宋代流行的式样)、海棠花和带柄镜等式样;唐镜的装饰题材,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海兽葡萄纹、双鸾衔绶纹、花卉纹、花鸟纹、走兽纹。唐镜的图案组织,大体有下列五种:对称式,大体上采用相似对称。这是最流行的一种纹饰,也是古人最喜欢的一种纹饰。散点式,单独式,旋转式,满花式,六、建筑设计的成熬与繁荣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建筑设计的成熟时期。工匠李春与595-605年设计修建的赵州桥,是现存最早的双曲石拱桥。无桥墩,坡度小,便利车辆行走。大桥拱两端各有两个小拱,是世界上首创“敞肩拱”
40、桥型,它既可协助泄洪,也减轻了桥身的自重。第七章宋辽金西夏时期的艺术设计一、雕版印刷工艺与商业美术设计商品标记有陶瓷标记、漆器标记、金银标记和铜镜标记。漆器标记。江苏武进出土的宋代金器上,含有商品宣传的性质。二、金属制器与工艺设计宋代铜器的著名产地,有江苏句容和浙江台州等地。宋代铜器为“新铜器”。三、宋代建筑、聚器工艺及家具设计1、建筑与建筑彩绘设计两宋的木构架建筑特色代表:山西太原晋祠圣母殿。宋代还出现了若干建筑学家的专著,其中以12世纪初由北宋李诫编著、政府颁布营造法式最为著名。营造法式从测量开始到打基础、漆绘彩画等全部施工过程,李诫将彩画种类归纳为六种类型:五彩遍装、碾玉装、青绿叠罩绫间
41、装、解绿装、丹粉刷装、杂间装。2、糅器工艺宋代漆器工艺,北方以定州(今正定)著名,南方首推温州,其工艺特色可分为金漆、犀皮、螺细、雕漆等,其中金漆和雕漆是宋代漆艺发展的最高成就。金漆。指用金粉作为漆器的装饰,有俄金、描金、滴粉销金等方法。其中主要有俄金和描金。俄金是宋代一种新的工艺创造。先用特制的工具在漆面雕刻出花纹,再在刻纹中上漆后填以金粉。(描金是用金粉在漆器上绘画花纹)四、宋代的设计思想与理论宋代的哲学领域中理学占了统治地位。其核心思想是“存天理,灭人欲”。五、宋亮为我国古代陶亮工艺与艺术设计的高峰宋代制瓷业相当发达,产量和制造技术均比前朝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瓷窑遍及全国,而且各地瓷窑的器
42、物造型、花纹及釉色设计均各具特色,形成富有个性的宋瓷风格。宋代制瓷业大致又如下主要特点:一,窟址数量超过唐朝。二,宋瓷的品类及适用面较前代大为扩展。,宋代的瓷器还成为对外贸易的重要品种。宋代瓷窑遍布各地,由于地域和传统工艺的差异,又各有创新设计,形成了多种瓷窑体系,出现了流派纷呈的兴盛景象。第八章元代的艺术设计一、亮器工艺与品种设计元代瓷器生产主要由私人手工作坊和家庭手工业经营,产品以青花、雕花、划花最为著名。应该强调的是,元代青花瓷器的出土发现,意义特别重大,再加上浙江上虞东汉制瓷窑场、刑窑和汝窑的确认,被认为建国以来陶瓷考古的三大发现。1、元代名窑元代制瓷业的显著特点是品种的翻新、生产经营
43、面的扩大以及加工工艺的提高,尤以龙泉窑、钧窑、磁州窑、景德镇窑为杰出代表。2、元代名瓷的工艺特点元代的青花、釉里红、卵白釉及铜红釉等瓷器可作为元代瓷品的典型代表。青花瓷器。所谓青花瓷实际上是蓝花,文献上称为“白地蓝花瓷”。其制作方法是将钻矿研磨成极细的粉末,再加水调成墨汁状,用它在干燥的生胎表面上绘制所需要的纹饰,然后施以长石为原料的矿物釉,在1250.1400C高温下烧成。“青花瓷”在我国陶瓷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的优点可以归纳为:1、着色力强,色彩鲜艳,呈色稳定;2、青花是釉下彩,纹饰永不脱落;3、钻土原料储量丰富,易于采掘;4、白地蓝色,明净素雅,又由于用色的深浅浓淡,各有丽质,故呈现
44、出丰富多彩的艺术效果。釉里红瓷器。所谓釉里红就是釉下彩瓷,其制作工序大体与青花瓷相同,先用铜红料在胎上绘画纹饰,再盖以透明釉,放置在1200L250C高温中烧制。3、元代陶瓷的造型特色元代陶瓷的造型一般很大,胎骨厚重,粗矿有力。常见有罐、瓶、执壶、盘、碗、画和高足杯等。二、棉织工艺与印染工艺元初,直面和棉纺织技术主要在我国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元初时,长江流域的松江府制棉生产技术发展迅速。三、建筑与装饰纹样设计1、民族文化的渗透交流为元代建筑带来新的装饰风格元世祖忽必烈在大都建万安寺(即妙应寺)时,其主要建筑物大圣寿万安寺塔,是请当时入仕中国的尼泊尔名匠阿尼哥设计的。2、元代建筑装饰纹样的构成特
45、色元代的建筑彩画虽留存至今较少,不过从永乐宫的彩画来看,其绘制手法亦相当丰富,令人耳目一新。四、印刷、家具与商业美术元代印刷技术进步的突出标志是出现金属活字-一锡质活字的创制。第九章明清时期的艺术设计明清手工业生产的较大发展,促进了艺术设计的兴盛。一、纺织印染业的高度繁荣与织印品种设计明代丝织业有四大产区,江浙是全国的中心。清初,南京、苏州、杭州三地是全国丝织业的中心。1、丝织工艺明清时期的丝织品种大体可分为绸、绢、帛、缎、罗、纱、绫、绒等类。明代锦缎,依其制作方法和艺术特点不同,可分为三类:1、妆花2、本色花3、织金银二、服装工艺与服装设计中国古典服装在明代时达到高峰,乃世界服装史上的高峰。
46、特别值得提及的是明式服饰定位戏服,成为我国古典戏曲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三、陶餐业的繁荣与设计方式的发展明清陶瓷承两宋陶瓷全面发展的基础又迈向一个高峰。景德镇成为瓷都,宜兴成为陶都。朱琰著述明清官窑瓷器及生产技术的陶说,是我国第一部陶瓷器专著。明代制瓷技术的最大成就是高质量白釉的烧成,景德镇青花瓷就是釉下彩发展的最高阶段。明清青花瓷盛行是制瓷工艺成熟的一个标志。四、建筑设计与建筑彩画艺术1、建筑设计明清建筑,现存的北京天坛是其中杰出的代表作。明清宗教建筑遗存也比较多,佛塔在明代出现一种新塔型金刚宝座塔。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中国古代建筑在明清时期基本定型,在外观、结构、色彩和布局设计诸方面,都形成
47、了自己鲜明的民族特色。民族特色:在外观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由屋顶、屋身和台基组成。在结构设计上,运用以木构架为主的结构方式常用的有抬梁式和穿斗式两种。在布局设计上,以“间”为单位构成单座建筑,再以单座建筑组成“庭院”,进而以庭院为单位,形成各种形式的组合.在装饰和色彩设计上,中国古代建筑也别具一格。装饰主要集中在梁杨、斗拱和檀椽部分,综合运用了各种美术工艺及雕刻、绘画、书法等艺术加工手法。所谓“雕梁画栋”,就是形容这一装饰特色。还有如额榜上的牌匾、柱上的楹联、门窗上的标格等,都是富有民族特色的建筑装饰形式。在色彩设计上,运用对比强烈的原色设计,也是中国古代建筑显著的特征之一。2、建筑彩画清代建筑彩画承明代程式而规范化,出现南北两大派系、三种类型。北派“和玺彩画”南派“苏式彩画”3、园林设计在古代中国,由于受儒道两家“天人合一”思想的影响,明清两代是中国古代园林设计的顶峰时期。保存至今的园林尤以清代最多,明代在元大都太液池的基础上建成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