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7008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8.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秋节习俗教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秋节习俗教案篇一:中秋节教案花好月圆夜一、教学目的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培养学生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二、教学要求1、知道中秋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掌握中秋节的由来及习俗的知识。2、学生一定程度学会搜集资料、整理资料的能力。3、让学生学会了解珍视祖国的文化传统和节日习俗的情感。三、教学方法1、直观感受式在教学手段、教学资源的运用上,教师在课前注意调查了解学生对中秋节的认知状况,搜集与本课内容相关的文字、图片或视频资料并制作多媒体课件来辅助重点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课前通过多种途径,访谈或搜集与本课内

2、容相关的资料(如:嫦娥奔月的传说故事等)。课上通过课件的播放,帮助学生直观感受。四、教学重点1、了解中秋节是中国民族传统节日之一;2、了解一些有关中秋节的知识与习俗。五、教学难点1、感受阖家团聚、其乐融融的美好气氛;2、激发学生热爱家庭、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内容讲解:1、中秋节之简介2、中秋节之由来3、中秋节之传说4、中秋节之意义5、中秋节之习俗6、中秋节之传播正文讲解:引言:每一个古老的节日都会有一段传奇的佳话;每一个流传在民间的习俗都有一段古老的渊源。流传至今的古老文化节是一个民族的根,也是一个世界性的文化遗产。中秋节已经像一棵永不衰老的长生树扎根在中华儿女的心间,因为“团圆”自古至今是我

3、们始终不变的信念!正文:1、中秋节之简介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八月半、仲秋节、拜月节、女儿节、追月节、玩月节。因在夏历八月十五日,恰值秋季正中,故名中秋。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汉、壮、布依、侗、朝鲜、传佬、畲、京等民族都欢度此佳节.2、中秋节之由来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

4、为固定的节日。3、中秋节之传说三个传说(中秋传说之K嫦娥奔月力、中秋传说之二一一K吴刚折桂1、中秋传说之三一一K朱元璋与月饼起义;4、中秋节之意义秋季正是作物成熟的季节,古代各地都有“秋社”,是答谢土地等神灵的祭礼,也称“秋报”。上古及中世的“秋社”不必在八月十五。中秋节节期的确定应该还与人们祭月、赏月的习俗有关,先秦时代就有“夕月”,是皇家于秋分时候祭月的礼仪。中秋的月儿最圆最亮,最堪清赏。后世的人们在这一天,将“秋社”及祭月、拜月、赏月、观潮、赏桂,馈食月饼等节俗活动融合,并逐渐赋予这个节日以团圆等新的意义,从此,一个极富蕴意的节日就形成了。5、中秋节之习俗赏月、吃月饼、观潮、燃灯、还有香

5、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6、中秋节之传播在少数民族、各省、各国的传播。文学中的传播:中秋月一一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注释(1)银汉:即银河。玉盘:指月亮。译文夜幕降临,云气收尽,天地间充满了寒气,银河流泻无声,皎洁的月儿转到了天空,就像玉盘那样洁白晶莹。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月光多为风云所掩,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赏析这首小词,题为“中秋月”,自然是写“人月圆”的喜悦;调寄阳关曲,则又涉及别

6、情。记述的是作者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的赏心乐事,同时也抒发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首句言月到中秋分外明之意,但并不直接从月光下笔,而从“暮云”说起,用笔富于波折。明月先被云遮,一旦“暮云收尽”,转觉清光更多。句中并无“月光”、“如水”等字面,而“溢”字,“清寒”二字,都深得月光如水的神趣,全是积水空明的感觉。月明星稀,银河也显得非常淡远。银汉无声”并不只是简单的写实,它似乎说银河本来应该有声的,但由于遥远,也就“无声”了,天宇空阔的感觉便由此传出。今宵明月显得格外团,恰如一面“白玉盘”似的。语本李白古郎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此用“玉盘”的比喻写出月儿冰清玉洁的美

7、感,而“转”字不但赋予它神奇的动感,而且暗示它的圆。两句并没有写赏月的人,但全是赏心悦目之意,而人自在其中。明月团,更值兄弟团聚,难怪词人要赞叹“此生此夜”之“好”了。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大有佳会难得,当尽情游乐,不负今宵之意。不过,恰如明月是暂满还亏一样,人生也是会难别易的。兄弟分离在即,又不能不令词人慨叹“此生此夜”之短。从这层意思说,“此生此夜不长好”又直接引出末句的别情。说“明月明年何处看”,当然含有“未必明年此会同”的意思、,是抒“离扰”。同时,“何处看”不仅就对方发问,也是对自己发问,实寓行踪萍寄之感。末二句意思衔接,对仗天成。“此生此夜”与“明月明年”作对,字面工整,

8、假借巧妙。“明月”之“明”与“明年”之“明”义异而字同,借来与二“此”字对仗,实是妙手偶得。叠字唱答,再加上“不长好”、“何处看”一否定一疑问作唱答,便产生出悠悠不尽的情韵。这首词从月色的美好写到“人月圆”的愉快,又从今年此夜推想明年中秋,归结到别情。形象集中,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阳关曲原以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为歌词,苏轼此词与王维诗平仄四声,大体结合,是词家依谱填词之作。结语:月亮在空际上不知道悬挂了多少岁月,见证了多少的悲欢离合,承载了多少的儿女私情。“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仲秋之夜,只身单人,期盼的是下一年圆月之夜,相聚一起。“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诗人是多么的孤寂

9、,特别是在那样一个月圆之夜,身边没有一个亲友,浓情不尽,只有邀请明月与之同乐。诗人总是多情的,诗人们在用他们特有的笔墨诉说着这千百年来人类的思念之情。时代的发展,时代的变迁,一切的距离开始拉得更近,世界都变成了地球村。轮船、汽车、火车、飞机、电话、手机、络视频把我们生活的空间缩小了。然而我们心中的那一份对于乡亲眷恋的感情,对温馨港湾的依恋,对情人间的缠绵,却是不减分量的。特别是在这样的一个物欲横流的潮流之中,人们站在繁华纷杂的世界里所要面对的东西太多太多了,金钱、名利、权势、小车、房子、头衔、证书,所有的这一切,追逐、得失错漏、成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人的心灵总想回归到一种纯朴自然的状态。而对

10、家乡的眷恋便是这样的一种情感,月依然,抬头望着星空,那头牵着思念的柔情。参考文献:萧放中秋节起源于古老的月亮天体崇拜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七廊坊市文明办等中国传统节日民俗系列丛书敦礼臣燕京岁时记纪坤花王阁剩稿严敬群中国节日传统文化读本陆启泓北京岁华记陈子厚岭南杂事钞曹寅、彭定求全唐诗吴之振、吕留良、吴自牧宋诗钞王文章中国传统节日宋兆麟,李露露图说中国传统节日吴自牧梦梁录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靳海林中国传统节日及传说篇二: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中秋节主题班会教案杨峰一、活动目的:1、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通过中秋节让学生初步理解中国传统节日中所蕴涵的文化内核,真正了解节日,了解中国

11、传统文化,帮助青少年增强科学节日文化理念,弘扬创新节日文化。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了解中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3、增强学生爱父母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让节日真正给我们带来快乐与幸福。二、活动时间:XX年9月25日三、活动准备:苏轼的水调歌头ok带、中秋灯谜、图画、月饼四、活动地点:八(7)班教室五、活动过程:老师导入: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从去年开始,国家把这个节日定为法定节日,休息一天。从而可以看出,中国逐渐对传统文化和民俗越来越重视。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中秋佳节,一起来感受中秋佳节。一、中秋节的来历和风俗1、中秋节的由来(1)老师:同学们,每当天气晴朗的夜晚,天空上有什么?月亮像什么?(有月

12、亮。月亮像玉盘、像圆饼。)(2)、出示圆形月饼,让学生比较。老师:月亮在最圆的时候是什么日子?(每个月的十五日左右。)(3)、说中秋节的由来。老师:谁知道中秋节的来历?(4)、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好,八月十五中秋节的时候月亮圆满,象征团圆,所以也叫团圆节。它起源于魏晋时期,在唐朝初年成为我们国家固定的节日,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传统节日。中秋的另一个说法是: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刚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每家都拜土地神,中秋可能是秋报的遗俗。2、中秋节的传说与民间故事(1)老师引:中秋节在我们中国人眼里,可是非常重要的佳节。“月圆人团圆”,那是一个温馨和谐、及富诗情画意的节日。中秋节最有名的传说故

13、事就是嫦娥奔月了老师:有谁能来讲讲有关中秋节的传说,中秋节的起源及一些民间故事?生:嫦娥奔月(后羿射日):(2)指名讲述嫦娥奔月的故事。(3)引导学生讲述不同版本的传说,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等。老师(小结):看来中秋节是最有人情味、最诗情画意的一个节日。3、学生介绍中秋节的习俗老师引:好,听了我给你们讲的故事,你们一定意犹未尽吧。现在我们请嫦娥姑娘来给我们介绍中秋节有趣的传统习俗。(拜月娘、拜土地公)二、中秋诗词佳句知多少老师:有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圆节这份思念当然会更密切,尤其是一轮明月高高挂的时期,诗人就会用诗词来表达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出示图片1老师问:我们来看这幅画,同学们脑中有

14、没有最佳的诗句来配这幅画中的情景。一一(李白的静夜思)学生齐背静夜思。2、老师:中国画诗书画印融为一体,这幅中国画书画印都有,惟独缺诗,我们给它题首诗,使它变得更完整。(学生发言)(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选自李白月下独酌)(你们知道“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句话出自谁人之口吗?9对了,几百年前丙辰中秋的一个夜晚,正是大文豪东坡先生写下了著名的中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就出自这首词。老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这首绝妙好词。Q有感情朗读:苏轼的水调歌头,刘禹锡的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S学唱苏轼的水调歌头我国的诗人大多是忧国忧民的,又大多是命运坎坷的,他们经常流浪在外,客

15、居他乡,思乡成了他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有了许多以思念故乡为题材的诗作,你还知道哪些呢?6指名背诵泊船瓜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三、中秋佳节话月饼1、品尝月饼,感受月饼的香甜。老师:学生们每年是怎样过中秋的呢?(队员讲出各种贺中秋的民俗活动)(1)引出一一吃月饼、送月饼月饼的外形一一圆,象征团圆,表达合家团圆。饼中有馅,表面有花纹,花纹主要有月亮、桂树、玉兔等在圆中表达美好的愿望。现代的花纹设计更是各异,别致。(欣赏月饼图片若干张)老师:展示月饼事物,并简单介绍圆形设计的格式。(对称、均衡)(2)动动手,设计一个别致、精美的月饼图案。(背景播放轻快的音乐)(3)学生作品欣赏。由学生讲解自

16、己的设计意图。2、举办月饼宴老师:中秋节,为什么要和家人一起吃月饼?往年你和谁一起吃月饼?(吃月饼表示团圆;和家里人一起吃;还和好朋友一起吃。)师:你吃的月饼是买的呢,还是别人送的?谁送的?老师:为什么要送月饼?(过团圆节,送月饼表示和家人团圆。)咱们班级也是一个大家庭,我们都是这个家庭的成员,你们愿不愿意和全体同学一起过这个中秋节?(板书课题)送月饼:吃月饼(大家一起吃月饼,体验班级大家庭的温暖和团圆)四、中秋灯谜1、老师:在许多地方八月十五这天会有灯会,其中一项就是猜灯谜。得月楼前先得月。猜一字(棚)2、重逢。猜一字(观)3、举杯询包拯。打一句宋词(把酒问青天)4、十五的月亮。打一成语(正

17、大光明)五、游戏:“月”字组词接龙。要求:以“月”字开头组词,以“中秋节”收尾。优胜:组词过程短者获胜。六、老师总结同学们了解了那么多关于中秋节的知识,又为过今年的中秋节出了那么多好主意,虽然大家采用各种各样的形式来庆祝这个传统佳节,但每个人心中有个共同的最美好、最传统的愿望,那就是:花常开!月常圆!人常在!老师感到好开心!看来,我们某某中队是一个完整的大家庭,就像中秋节的月亮一样圆圆整整!结束语:(播放苏轼的水调歌头)“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的时光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快乐,也留给了我们无限的遐思。感谢每个学生的参与,相信我们的明天会更美好。篇三:中秋节教案校本课程中国节低年级话说中秋节说

18、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上午好!我是凤凰小学的林静,今天说课的题目是话说中秋节,本课节选自我校自主开发实施的校本课程中国节。当下小学生对于圣诞节、平安夜的日期以及内容如数家珍,而作为中国孩子对于春节、中秋节这些具有中国灿烂文化内涵的传统节日却鲜有人记得。如何正确看待中国的传统节日,如何去保护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成为至关重要的一课。基于以上现状,我们学校成立了该课程开发团队,从教材的编写到课外活动的拓展都进行了精心的编排和活动预设。根据学校实际情况,该课程实施宗旨是,恰逢传统节日的前一周进行授课和活动,一学年共设置11课时。在实施过程中提出如下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发展为本;突出自主、合

19、作和探究的原则,让学生动态地调查、研究,获得成就感;师生互动,共同发展,教师需不断强化学习,不断提高专业发展的水平。在该课程开发实施一年多来,我校学生逐步熟悉了中国的传统节日,了解了中国渊源流传的本土文化,孩子们的综合素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下面我将从说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等四个方面对话说中秋节一课作具体的阐述。一、说教材话说中秋节这课是通过介绍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说,让学生理解中秋团圆的内涵,热爱祖国的传统文化。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制定本课的教学目标为:1 .了解中秋节的由来、习俗、传统故事,培养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兴趣。2

20、.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了解中华民族的民俗风情、节日特色。3 .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从活动中加深对节日的喜爱之情。根据教学目标确立的本课的教学重点、难点为:教学重点:了解有关中秋节的由来、习俗,在活动中感受中秋节的乐趣。教学难点:从不同途径搜集节日的信息,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兴趣。课前准备:制作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和学法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为让学生充分理解本课的教学内容,教学中我主要通过学生参与式的教学模式,采取朗读法、讨论法、探究法等教学方法,配合现代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乐于学,勤于思考。2在学法上,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我将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通过自主朗

21、读、合作交流、讨论探究等方式展开,真正让校本教学的课堂变成学生的学堂。三、说教学过程围绕以上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将以四个环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一)猜中秋一一知中秋由来。1 .用儿歌引出中秋:上课之前,老师先给同学们说一段儿歌:“迎佳节,庆丰收,歌舞表演乐融融,月饼香,月饼甜,全家欢乐大团圆”。同学们知道老师儿歌中的“佳节”指的是什么节?2 .当学生说出中秋节时,教师板书课题话说中秋节,并适时补充中秋节的含义:中秋节是以家人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的中国传统节日。又称团圆节、八月节、拜月节。中秋节与元宵节、端午节并称中国三大传统佳节。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历法把处在

22、秋季中间的八月,称为“仲秋”,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本环节的设计目的:以读儿歌的形式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聊中秋一一晓中秋习俗、传说。31 .师引导:圆圆的月亮象征着团圆。每当中秋晚上,家人聚在一起,热热闹闹地吃月饼,还有其他各种鲜果、干果。同学们知道中秋节人们为什么要吃月饼吗?(教师适时补充:古人相信,祈求月神的保佑,可以使全家团圆吉祥,因此中秋节要吃月饼,圆月和月饼象征团圆。人板书:花好月圆团圆)2 .中秋节寄托着人们许多美好的愿望,在中秋节这一天,我们会用许多方式庆祝,除了吃月饼,大家还知道哪些中秋节的习俗?自由朗读课本上的介绍中秋节习俗一段,然后全班交流汇报。(学生自由

23、回答赏月、猜灯谜等。师适时补充课件资料并介绍: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如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等。)(设计说明:运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兴趣盎然得走进中秋节,更全面得了解各个地区丰富多彩的节日风俗习惯)4.孩子们,我们刚刚了解了中秋节的习俗,中秋节还有一个节目,那就是在明亮的月光下,听中秋和月亮的故事。也就是中秋节的传说。自读课本上的有关的中秋节的传说,然后小组内交流,小组内也可以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中秋节或月亮的传说故事?(如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组内交流,小组汇报。教师适时对小组的汇报情况进行过程性评价,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4(设计目的:

24、通过对中秋节吃月饼习俗的了解,以及关于中秋传说故事,增加学生对中秋这个传统节日的浓厚兴趣)(三)过中秋一一加深节日喜爱之情。过渡语:中秋节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有非常多的文人墨客用精美的诗篇来吟诵中秋节,以表述对中秋的喜欢之情。接下来,让我们大家一同吃月饼、吟诵古诗,欢庆中秋。可请学生吟诵古诗、童谣(多媒体课件以月夜为背景,配上音乐渲染气氛,出示古诗。)(设计目的:创设情景,让学生体验中秋节的节日气氛)(四)送祝福一一寄托思念之情。1 .孩子们,今年的中秋节你们打算怎样度过呢?如果外出的爸爸妈妈不能回家与你一起过中秋节,你又会怎样表达你对他们的思念和祝福呢?小组内展开讨论交流。再分小组进行汇报。2 .教师适时课外延伸,孩子们,咱们课下可以把你的思念和祝福制作成自己喜欢的贺卡,传递给你们远在他乡的亲人。最后教师小结:中秋节的活动真是丰富多彩。今天我们一起“赏月”、“吃月饼”、讲故事、唱歌谣、吟诵古诗,还了解了祖国各地过中秋的风俗。今天这节课的中秋节过得真开心,希望同学们能在即将来临的中秋佳节,皓月当空,把酒邀月,与家人团聚,共叙亲情。四、说板书设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