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09197 上传时间:2024-02-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10首1.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一春晓孟浩然唐代)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译文及注释一译文春日里贪睡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到处可以听见小鸟的鸣叫声。回想昨夜的阵阵风雨声,不知吹落了多少娇美的春花。注释晓:天刚亮的时候,春晓:春天的早晨。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啼鸟:鸟的啼叫声。知多少:不知有多少。译文及注释二译文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注释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花落”句:一

2、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2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二乌衣巷朝代:唐朝I作者:刘禹锡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古诗简介这是一首抚今吊古的诗,是金陵五题中的第二首。作者选取燕子寄居的主人家已经不是旧时的主人这一平常现象,使人们认识到富贵荣华难以常保,那些曾经熠赫一时的达官贵族,如过眼烟云,成为历史的陈迹。诗中没有一句议论,而是通过野草、夕阳的描写,以燕子作为盛衰兴亡的见证,巧妙地把历史和现实联系起来,引导人们去思考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变化,含着深刻的寓意。翻译/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

3、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注释朱雀桥:在金陵乌衣巷城外,乌衣巷在桥边。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所以此地俗语称乌衣巷。在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乌衣:燕子,旧时王谢之家庭多燕子。今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横跨秦淮河。寻常:平常。王谢:王导、谢安,晋相,世家大族,贤才众多,皆居巷中,冠盖簪缨,为六朝(吴、东晋、宋齐梁陈先后建都于建康即今之南京)巨室。至唐时,则皆衰落不知其处。旧时:晋代。3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三马嵬坡郑畋唐代)玄宗回马杨妃

4、死,云雨难忘日月新。终是圣明天子事,景阳宫井又何人。译文杨妃死后玄宗銮驾又回帝京,夫妻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处死杨妃也是玄宗英明决策,不然就会步陈后主亡国后尘。注释马嵬(wei)坡:即马嵬驿,因晋代名将马嵬曾在此筑城而得名,在今陕西兴平市西,为杨贵妃缢死的地方。回马:指唐玄宗由蜀还长安。云雨:出自宋玉高唐赋“旦为朝云,暮为行雨”,后引申为男女欢爱。此句意谓玄宗、贵妃之间的恩爱虽难忘却,而国家却已一新。景阳宫井:故址在今江苏省南京市玄武湖边。南朝的昏昧陈后主陈叔宝听说隋兵已经攻进城来,就和宠妃张丽华、孙贵嫔躲在景阳宫井中,结果还是被隋兵俘虏。4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四嫦娥李商

5、隐1唐代)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译文云母屏风上烛影暗淡,银河渐渐斜落晨星也隐没低沉。嫦娥应该后悔偷取了长生不老之药,如今空对碧海青天夜夜孤寂。韵译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注释嫦娥:原作“姮娥”,神话中的月亮女神,传说是夏代东夷首领后羿的妻子。云母屏风:以云母石制作的屏风。云母,一种矿物,板状,晶体透明有光泽,古代常用来装饰窗户、屏风等物。深:暗淡。长河:银河。晓星:晨星。或谓指启明星,清晨时出现在东方。灵药:指长生不死药。碧海青天:指嫦娥的枯燥生活,只能见到碧色的海

6、,深蓝色的天。碧海:形容蓝天苍碧如同大海。夜夜心:指嫦娥每晚都会感到孤单。5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五静夜思李白唐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译文明亮的月光洒在窗户纸上,好像地上泛起了一层白霜。我抬起头来,看那天窗外空中的明月,不由得低头沉思,想起远方的家乡。注释静夜思:静静的夜里,产生的思绪。床:今传五种说法。一指井台。已经有学者撰文考证过。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程实将考证结果写成论文发表在刊物上,还和好友创作了诗意图。二指井栏。从考古发现来看,中国最早的水井是木结构水井。古代井栏有数米高,成方框形围住井口,防止人跌入井内,这方框形既像四堵墙,又像古代的床。因此古代井

7、栏又叫银床,说明井和床有关系,其关系的发生则是由于两者在形状上的相似和功能上的类同。古代井栏专门有一个字来指称,即“韩”字。说文释“韩”为“井垣也”,即井墙之意。三“床”即“窗”的通假字。本诗中的床字,是争论和异议的焦点。我们可以做一下基本推理。本诗的写作背景是在一个明月夜,很可能是月圆前后,作者由看到月光,再看到明月,又引起思乡之情。既然作者抬头看到了明月,那么作者不可能身处室内,在室内随便一抬头,是看不到月亮的。因此我们断定,床是室外的一件物什,至于具体是什么,很难考证。从意义上讲,床可能与窗通假,而且在窗户前面是可能看到月亮的。但是,参照宋代版本,举头望山月,便可证实作者所言乃是室外的月

8、亮。从时间上讲,宋代版本比明代版本在对作者原意的忠诚度上,更加可靠。四取本义,即坐卧的器具,诗经小雅斯干有“载寐之肺”,易剥脉王犊注亦有“在下而安者也。”之说,讲得即是卧具。五马未都等认为,床应解释为胡床。胡床,亦称“交床”、“交椅”、“绳床”。古时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马扎功能类似小板凳,但人所坐的面非木板,而是可卷折的布或类似物,两边腿可合起来。现代人常为古代文献中或诗词中的“胡床”或“床”所误。至迟在唐时,“床”仍然是“胡床”(即马扎,一种坐具)。疑:好像。举头:抬头。6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六相思王维唐代)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译文红豆生长在阳光明媚的

9、南方,每逢春天不知长多少新枝。希望思念的人儿多多采摘,因为它最能寄托相思之情。注释相思:题一作“相思子”,又作“江上赠李龟年”。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江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像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春来”句:一作“秋来发故枝”。“愿君”句:一作“劝君休采撷”。采撷(xie):采摘。相思:想念。7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七夜雨寄北李商隐唐代)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译文你问我回家的日期,归期难定,今晚巴山下着大雨,雨水已涨满秋池。什么时候我们才能一起秉烛长谈,相互倾诉今宵巴山夜雨中的思念之情。注释寄北:写诗寄给北方的人。诗人当时在巴蜀(现在四川省

10、),他的亲友在长安,所以说“寄北”。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亲友的深刻怀念。君:对对方的尊称,等于现代汉语中的“您归期:指回家的日期。巴山:指大巴山,在陕西南部和四川东北交界处。这里泛指巴蜀一带。秋池:秋天的池塘。何当:什么时候。共:副词,用在谓语前,表示动作行为是由两个或几个施事者共同发生的。可译为“一起”。剪西窗烛:剪烛,剪去燃焦的烛芯,使灯光明亮。这里形容深夜秉烛长谈。“西窗话雨”“西窗剪烛”用作成语,所指也不限于夫妇,有时也用以写朋友间的思念之情。却话:回头说,追述。8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八竹里馆王维唐代)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译文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

11、琴一边高歌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注释竹里馆:桐川别墅胜景之一,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幽篁(huang):幽深的竹林。啸(Xido):撮口发出长而清脆的声音,类似于打口哨。深林:指“幽篁”。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长啸:撮口而呼,这里指吟咏、歌唱。古代一些超逸之土常用来抒发感情。魏晋名士称吹口哨为啸。9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九行宫元稹(唐代)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译文曾经富丽堂皇的古行宫已是一片荒凉冷落,宫中艳丽的花儿在寂寞寥落中开放。幸存的几个满头白发的宫女,闲坐无事只能谈论着玄宗

12、轶事。注释寥(Iiao)落:寂寞冷落。行宫:皇帝在京城之外的宫殿。这里指当时东都洛阳的皇帝行宫上阳宫。宫花:行宫里的花。白头宫女:据白居易上阳白发人,一些宫女天宝末年被“潜配”到上阳宫,在这冷宫里一闭四十多年,成了白发宫人。说:谈论。玄宗:指唐玄宗。10 .唐诗三百首加翻译及原文篇十凉州词王翰唐代)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译文酒筵上甘醇的葡萄美酒盛满在夜光杯之中,正要畅饮时,马上琵琶也声声响起,仿佛催人出征。如果醉卧在沙场上,也请你不要笑话,古来外出打仗的能有几人返回家乡?注释凉州词:唐乐府名,属近代曲辞,是凉州曲的唱词,盛唐时流行的一种曲调名。凉州词:王翰写有凉州词两首,慷慨悲壮,广为流传。而这首凉州词被明代王世贞推为唐代七绝的压卷之作。夜光杯:玉石制成的酒杯,当把美酒置于杯中,放在月光下,杯中就会闪闪发亮,夜光杯由此而得名。欲:将要。琵琶:这里指作战时用来发出号角的声音时用的。催:催人出征;也有人解作鸣奏助兴。沙场:平坦空旷的沙地,古时多指战场。君:你。征战:打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