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4512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61 大小:188.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1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1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1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1页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5篇关于“大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一)调查时间:20*. 09. 25-10. 25调查地点:网上调查对象:在校大学生前言近20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进程的推进,时代不停地发展,中西方 国家的交流的日趋频繁,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从而使很 多年轻人淡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 “西方情人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 5日的“圣诞节” 等西方国家节日在中国变得越来越流行。反观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 历5月初5的端午界,农历9月初9的重阳节等节日却被我们国人渐 渐淡化。就此问题,我对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

2、节日 意识的调查,现就调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一.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和重视程度大部分大学生认为中国传统节日是具有深远意义的,是值得倡导 并隆重举行的,比如说“端午节”是纪念我们伟大的爱国英雄一一屈 原的;还有部分大学生认为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程度不是很高,不 明白部分节日的意义,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对中国 传统节日都不是很了解。在调查中我发现很多人不能完全说出中国传 统节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节”这个节日。二.大学生对西方国家节日的了解及重视程度部分大学生认为要与西方国家“接轨”,要学习西方的先进科技 及文化,就必须接受西方国家的文化及节日传统。大多数人表示对

3、于 西方国家的节日既不能说完全摒弃,也不能说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 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并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两者的融合。对于节 日这一问题而言,他们表示可以接受,但不会去隆重庆祝,毕竟那是别 人的节日。三.大学生热衷外国节日的主要原因由于对我国文化、民族传统知识的欠缺以及盲目从众崇洋媚外的 心理导致部分大学生对外国节日表现出“狂热”的态度。中国文化博 大精深,而当代大学生从小就被社会定位为为了考试而拼命学习的一 类人,大部分时间都用来“钻研”那些课本知识以应付考试,忽视了对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的了解,错误的认为科技、经济等某方面优于中国 的部分西方国家就是自己的偶像,从而导致崇洋媚外,热衷于外国

4、的 文化教育及服饰等各种东西。当然西方国家的节日也成为他们青睐的 对象。四.调查中出现的令人“匪夷所思”的问题在调查时与部分大学生的交流中,发现了极少部分大学生的一些 令人无奈又“匪夷所思”的观点。极少部分大学生由于对西方国家的 过度崇拜,竟然给部分中国传统节日加上一个类似于西方节日名字的 名字,比如“中国情人节”,更令人无语的是有人建议将“清明节”改 名为“中国鬼节”。部分人认为当“节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换以 后,是节日就应该有假期,可是中国的很多节日都没有放假时间。这样 一来,他们觉得这些节日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节日,从而忽视甚至 不承认那是中国传统节日。他们表示这样的节日犹如“食而无味

5、”, 所以不愿接受。五,保护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在调查中,少量大学生对韩国中报端午祭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 这一事件表示义愤填膺。他们认为中国人民应注重保护自己的文化遗 产,对于2005年韩国申报中国的“端午节”为他们的节日这一事件, 我们应该予以重视,对于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我们每个中国人都应 该去重视,保护中国传统节日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刻不容缓。六.结论与建议通过该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节日的 重视程度较为欠缺,这是由于对我国文化知识及传统观念的缺乏而导 致的。我希望当代在校大学生能加强对我国传统文化的学习了解,树 立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用行动去证明自己的爱国热

6、情。附:调查问卷及调查结果第1题:您的性别?选项小计比例男13761. 16%女8738.8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2题:您来自?选项小计比例1)农村12656. 25%2)城市9843.75%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3题:您喜欢过西方节日还是我们自己的传统节日?选项小计比例1)西方节日,新鲜好玩177. 59%2)国传统节日,有纪念意义9944. 2%3)无所谓,都过10848.21%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4题:您觉得现在中国人过中国传统节日时节日气氛浓厚吗?选项小计比例1)很有节日气氛5424. 11%2)气氛一般13761. 16%3)没有节日气氛2712. 05%4)没注意62.

7、 68%本题有效3填写人次224第5题:您了解中国各个节日的由来吗?选项小计比例1)非常清楚5424.11%2) T解一点点14062.5%3)不太清楚2712.05%4)无所谓,没什么意义31.3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6题:您从哪种途径了解比较多的有关传统节日知识?选项小计比例1)由一贯度过的经历而了解11852. 68%2)网络媒体3616.07%3)书本知识,老师传授6629. 46%4)学习工作繁重,没多少时间去理会41.7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7题:您对待中国传统民族节日的态度是?选项小计比例D源远流长,应积极发扬18381. 7%2)只过自己喜欢的节日229. 82%3

8、)随大流135.8%4)无所谓62.6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8题:您如何看待类似端午节这样的国家法定节假日?选项小计比例传承民族传统,发扬民族精神16875%1)可以放假5022.32%2)可有可无62. 6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9题: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作为大学生的你如何看待如今的传统民族节日?选项小计比例1)传统民族节日有其积极意义20993. 3%2)传统民族节日已经过时了62. 68%3)大多都不值得学习73. 13%4)没有关心的必要20. 89%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10题:您会如何过中国传统节日?选项小计比例1)按照传统习俗过7433. 04%2)和家人、朋友一起

9、庆祝13158. 48%3)当天休息当天过198.48%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11题:您觉得我们的传统节日能走多远?选项小计比例1)会一直传承下去16272.32%2)会被时代淹没208. 93%3)认真想过3314. 73%4)无所谓,顺其自然94. 0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12题:有人认为现代人都热衷于过西方节日,您认为哪个是最重要的原因?选项小计 比例2)媒体及商家的大肆宣传9542.41%3)传统节日的传承和保护不足9341. 52%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13题:您如何看待西方节日在我国非常流行的现象?选项小计比例1)反对,造成对我国经济、文化的侵略4319. 2%2)赞成,

10、带动我国的经济发展208.93%3)可以理解,这是正常的文化交流15468. 75%4)随便,这与我无关73. 13%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14题:提到情人节,您会想到什么?选项小计比例1)2月14日12957. 59%2)七夕17176. 34%3)玫瑰花11250%4)烛光晚餐5926. 34%5)牛郎织女8537. 95%6)罗密欧与朱丽叶3816. 96%7)梁祝4620. 54%8)相亲229. 82%9)其它188. 04%本题有效填写人次224第15题:你认为最值得庆祝的节日是?选项小计比例1)春节20390. 63%2)元旦9140. 63%3)情人节4520. 09%4)圣

11、诞节4319. 2%5)父亲节12756. 7%7)清明节 104 46. 43%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态度的调查(二)一、引言当今世界多元文化并存,在东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势下,西方的各 种节日也纷至踏入大学校园,深受广大大学生的欢迎。相反,中国的 传统节日却被冷落了。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大 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态度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跟发扬都有着重要的 意义。因此,我们不能一味地盲目崇拜中迷失自我。当代大学生与中 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发展密不可分。本小组通过这次调查来了解大学生 对传统节日的看法和重视程度,并对调查所得结果进行分析。最后提 出建议和对策,使传统节日展现它应有的光彩,

12、将传统文化发扬光大。二、重要性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在一定程 度上体现一个国家的文化背景和发展状况。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 样,内容丰富,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传 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 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过节”意 识越来越强,与此同时,随着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许多西方节日 纷纷涌入国门,进入许多人的生活,青少年很容易接受新鲜的事物, 因此西方的节日在青少年中日趋盛行,一些传统节日日益被冷淡,有 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失。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

13、一种伟大的精神 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个民族 的自信和强大。传统节日是社会生活的精华所在,是一种极为复杂的 社会文化现象,包含着一个民族历史形成和沉淀下来的性格、心理、 信仰、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情操、审美情趣,以及诸多民族文化深 层结构内涵的价值取向,是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因此传承文明,弘 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 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态度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对于 我国传统节日以及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三、现象表现与成因分析1.您会过下列哪些中国传统节日?(多选)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

14、中秋节E.端午节F.重阳节G.冬至H.腊八L七夕J.泼水节K.火把节从图1可以清楚的看到,在上述节日中,大部分的接受问卷调查 的同学都选择“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这些节 日大都是我国的法定节假日,而对于那些没有节假日的节日,很多人 都不过,有些人甚至不清楚。因为一般人对大节日还比较重视,而且 现在大部分主要传统节日都有放假,所以很多人都会过这些节日。针 对这一问题,我认为我们应该加大对传统节日的宣传,最好能够有具 体的活动,让人们对过节产生兴趣。2.您会过下列哪些洋节(多选)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狂欢节母亲节父亲节A. 1个B. 2-4个C. 5-8个D.全部2

15、从图2可看到,在洋节日中,有62%的人都会过58个节日,有26%的人会过2-4个节日,也就是绝大多数的同学都会自发的过 洋节日,与过中国传统节日相比,同学们过洋节的积极性更高。这是 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为什么外国的节日会鼎盛,我们的传统是否应 该有所改进,而不是墨守陈规。因为洋节日相对于传统节日是新鲜事 物。中国的传统节日比较庄重且比较繁复而西方的节日比较简洁,所 以更受大学生的欢迎。3 .您对中国传统节日由来了解多少?A.全知道B.大部分知道C.不怎么了解D不知道3从图3中表明,有超过一半的同学知道大部分的中国传统节日, 将近一半的人不怎么了解这些节日。也就是大家对于中国传统节日的 由来的了

16、解还很欠缺,虽然会过一些节日,但大都是随意应付,玩玩 就过去了。或许正是因为大家对节日的由来不甚了解,所以对过传统 节日不是很感兴趣。在实地采访中,有小部分同学对大部分中国传统节日的由来有大 概的了解,但是很多同学只能道出其中的一二。他们对一些重要的传 统节日的由来还比较清楚,比如说端午节。从同学们对传统节日由来 的了解情况来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不太乐观,这正是反映出 在我们大学生身上传统文化的缺失。4 .您对过中国传统节日方式的看法?A.严格遵照传统习俗B.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C.任其随时代变化D.根据自己爱好,不必顾及传统484*由图4可知,有84%的人都觉得对传统节日应该要

17、可适当改变传 统,但要保留精华。只有少部分的人觉得随其发展。这说明,人们对 于传统节日的期盼还是挺高的,改变传统是绝大多数的人认可的。因 为传统节日是传统文化的载体,但传统节日的形式比较繁复,只要传 统节日的形式略微改变,而其文化内涵保持不变,我相信传统节日一 定可以再次大放异彩的。在实地调查中,有些同学对过传统节日的方式也不是完全清楚, 也不太明白这些方式的具体内涵。很多同学认为过传统节日的方式应 该有所改变,不应一味守旧。同学们认为可以改变过节的方式使传统 节日重拾昔日辉煌,同时不改变其承载的传统文化的内涵。5 .您能否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如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扫墓 等)A.全部坚持做到

18、B.能坚持大部分C.只能做到一点点D.完全不 能5由图5知,92%的人都能做到坚持大部分传统节日的习俗,8%的 人只能做到一点点。坚持传统习俗是过节日最重要的目的,应该继续 坚持发扬光大。很多人不能保持所有的传统习俗受到很多因素的影 响。6 .您对于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坚持的原因?A.没时间B.常年在外C.形式繁琐,内容古板D.觉得没必要E.对节日了解不够全面F.不感兴趣里6由图6分析可知道,78%的人都因为某些原因不坚持传统节日习 俗。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很多时候我们想跟家人一起过节,可是却 有心无力,可能是因为,没时间,也可能因为家人身处异地等等。过 节就是讲究气氛,家人和睦,这样我们的传

19、统美德在传统节日中才可 以充分体现出来。很多人过一些传统节日只是走形式,而不太了解其 真正的内涵。7 .您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有什么看法?A.不赞同B.支持C.可以理解D.无所谓78S从图7可以了解到,对于大学生过西方节日,有78%的人表示可 以理解,14%的人表示支持。由此看出大学生对于过西方节日的态度 是积极的,并不抵触。中国的传统节日可以借鉴洋节的一些方式,改 善传统过节形式,比如增加一些游戏活动来活跃节日的气氛。在实地调查中我们了解到,很多同学都在心里已经接纳了西方的节日,他们喜欢过西方节日是因为过西方节日开心,热闹,形式更加 丰富多彩。在调查时我们发现很多大学生过西方节日并不是因为喜

20、欢,其实主要原因是随大流,其他人办得热热闹闹的,他们也跟着过 了。这说明很多大学生都是主流意识,没有自己的主张,有些盲目的 跟大流。不过,我们认为这也是发扬传统文化的很好的一个切入口。8 . 2008年我国施行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 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对此你的态度是?A.非常支持B.比较支持C.无所谓D.不赞成8从图8可看出,有96%的人都表示支持将节日定为法定假日,没 有人不赞成。这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传统节日表肯定和支持态度,认为 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不可摒弃,应该将其继承和发扬。在实地调查中,基本上所有同学都支持国家施行的这项新法例。这也使同学们不容易忽略中国的传统节

21、日。这为传统节日走进同学们 创造了一个极佳的机会。9 .你认为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哪种方法最有效?A.加强小学教育B.加大政策引导C.加大媒体宣传D.注重民族文化教育E.增加节日的娱乐性至950S由图9可知,对于传承传统节日,大部分人认为加强教育比较重 要,其次就是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再就是加大政策引导和加大媒体宣 传。10 .对传统节日的未来,你认为?A.很乐观B.比较乐观C.很难说D.不乐观E.很悲观10从图10知道,对于传统节日的未来有68%的乐观,24%的人表示 很难说,还有8%的人表示不乐观。所以大部分的人还是比较看好传 统节日的未来,对未来充满希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大学生在看 待传统

22、节日的问题上会做出正确的抉择。四、对策分析大学生应该正确看待中国传统节日,在追捧西方节日的同时不能 忽略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情况下,部分大学 生欠缺民族意识,应加强思想教育。对于西方节日,我们不能过分追 求,同时也不是一味抵制,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继承和发扬其优点, 捍卫中国传统节日,不能人让老一辈的传统文化在现代青年手中消失 殆尽。同时应正确引导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看法,加大宣传教育, 让他们真正了解传统节日的来历、内涵以及意义,树立正确的民族意 识,让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继续传承下去。2008年我国施行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法定假日,国

23、家普及传统节日的休假让广大市 民能够同家人欢度和享受节日带来的乐趣。可事实并非如此,一部分 学生趁假期出去旅游逛街,完全扭曲了传统节日放假的真正意义,过 节的气氛也随之淡化。这种现象非常普遍,对此我们可以稍稍改变一 下原来的节日形式,构思和采纳一些新颖和独特的过节方式,营造良 好的节日氛围。学校应加强教育宣传力度,在中小学以及大学开展普及思想道德 素质的课程教育,介绍一些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节日等方面的内容, 举办辩论赛,引导他们对传统节日进行辩论和思考,给学生组织一些 班级主题班会以及学院征文比赛等活动,加深对传统节日的认识,使 学生全面认识传统节日的内涵,注重对民族文化的信仰,理性地对待 节

24、日。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态度调查问卷您的性别:A.女B.男您来自:A.城市B.农村L请选出您“没听说过”的中国传统节日(含少数民族传统节 日)?(多选)A.春节B.元宵节C.清明节D.中秋节E.端午节F.重阳节G.中远节H.七月十四1 .冬至J.腊八K.七夕L.泼水节M.古尔邦节N.火把节0.开 斋节P.望果节2 .请选出下列您“听说过”的洋节(多选)圣诞节复活节万圣节情人节感恩节愚人节狂欢节母亲节 父亲节A. 1个B. 2-4个C. 5-8个D.全部3 .您对过中国传统节日方式的看法?A.严格遵照传统习俗B.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C.任其随时代变化D.根据自己爱好,不必顾及传统4

25、.您能否坚持传统节日的习俗?(如端午节吃粽子,清明节扫墓 等)A.全部坚持做到B.能坚持大部分C,只能做到一点点D.完全不 能5 .您对于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坚持的原因?A.没时间B.常年在外C.形式繁琐,内容古板D.觉得没必要E.对节日了解不够全面F.不感兴趣6 .你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有什么看法?A.不赞同B.支持C.可以理解D.无所谓7 . 2007年农历4月初2 (孟母生孟子之日)被定为首届“中华母 亲节”,对此你有什么看法?A.很有意义,值得提倡B.没必要效仿西方C.只是一种形式D.没听说过E.不感兴趣8 . 2008年我国施行新的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将清明、 端午、中秋增设为国家

26、法定假日,对此你的态度是?A.非常支持B.比较支持C.无所谓D.不赞成9 .你认为传承中国传统节日哪种方法最有效?A.加强小学教育B.加大政策引导C.加大媒体宣传D.注重民族文化教育E.增加节日的娱乐性10 .对传统节日的未来,你认为?A.很乐观B.比较乐观C.很难说D.不乐观E.很悲观感谢您对本次问卷调查的支持!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研(三)., 1 刖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浅薄不能不引起我们对传统 节日的重视。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民族文 化信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民族文化教育薄弱、全球化进程加快、人 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密切相关。传统文化不能丢,传统节日要弘

27、扬, 这关系着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力量的凝聚,因此传统节日 应得到大力弘扬和广泛重视,应该采取顺应传统节日发展的措施,使 之在当今社会重放光彩,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更好地向世 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正文节日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亮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过节” 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许多西方节日纷 纷涌入国门,中国传统节日不再是人们的唯一 “信仰”,如此境况, 一些传统节日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 失。我国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大国,其丰富的传 统节日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真 实写

28、照,而传承节日的人的信仰度的减少,使传统节日泯失了它应有 的色彩。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 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 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 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 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 况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特地对当代大学生对传 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比较肤浅,对过传统节日的 态度有失积极,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得到坚 持,但绝大多数同学

29、对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 大学生们还是比较认同传统节日的,只是缺少对节日的认识,缺少过 传统节日的条件,传统节日不能很好地展开。弘扬民族精神,加强爱 国意识,传统节日不能丢,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现实情况确实令人担 忧,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情况反映出大学生们缺少对传统文化的信仰, 当问及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态度时,大多数人表示可以理解,这也 为西方节日在大学校园传播提供了条件,过多节日的出现影响了传统 节日在大学生心中的地位。综合对调查问卷分析和切身体会,我们发现大学生对节日意义了 解不够盲目地追求时尚,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对人们意识的影响,人们 生活方式的转变不能满足开展节日活动的需求

30、,以及民族文化教育及 整体教育对传统文化的冷漠是出现上述情况的主要原因。一、研究的步骤和方法设计适合大学生的有关传统节日认知情况的调查问卷,在校园内 随机发放,回收问卷并对问卷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寻找挖掘尖锐问题, 系统分析研究产生问题的原因是本次调研的指导方法,其大体步骤 为:1.调查问卷的设计通过小组讨论确立研究方向后提出问题设计适合大学生的调查 问卷。由于大学生们来自不同地域,学习不同的文化知识,不同性别 不同年级对大学生活有不同的认识和体会,这些情况也影响到他们对 节日的认知,所以在设计问卷问题之前设置调查基本信息,设置了性 别、年级、科类、城乡选项,为系统分析进行了明确分类。本着广泛涵

31、盖传统节日知识又贴近大学生们的生活的原则设置 问题。设置的问题包括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对过传统节日的态 度,对传统节日在当今社会的流变及对西方节日的看法,对传统节日 保护等多方面问题。为想知道调查结果的同学留下公布调查结果的网址(统计结果已 于统计完毕当日公布,调查问卷见附表)。2.问卷的发放和回收在湖南大学复临舍、东楼、前进楼、逸夫楼以及湖南师范大学校 园和至善楼随机发放问卷并及时回收,共发放问卷240份(其中湖南 大学175份湖南师范大学65份),回收234份,回收率97.5虬3 .问卷统计小组商议统计办法,设计统计表,对回收的234份问卷进行分类 统计。分性别有效问卷226份,其中男

32、生113份,女生113份;分年 级有效问卷229,其中2005级27份,2006级61份,2007级40份, 2008级76份,研究生14份,其他11份。分科类有效问卷223份, 其中理科类54份,工科类92份,文科类(不包括外语类)59份, 外语类18份;分城乡有效问卷219份,其中城市70份,乡村149份。 对每道问题进行细致统计,并制作统计表格(详见附表)4 .统计结果分析对统计数据做图表进行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对传统节日认 识十分薄弱,有些数据看上去简直是“触目惊心”,例如调查问卷第 七题:你知道清明节是那一天吗?在作出答案的232个人中仅有56 人选择了“阳历4月4日或5日”(详

33、见附表)在对传统节日的态度这一问题(第2题)上32.9K的同学充满 兴致37. 6196的同学只过自己喜欢的,还有22. 22%的同学随社会大流, 更有7. 27%的同学不太感兴趣。而在对大学生过西方节日的看法一题 的调查中有54. 50%的同学表示可以理解,38. 1896的同学认为无所谓。比较乐观的是87. 56%的同学认为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是必要的,132名同学意识到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够,153名同学认为应该 采取注重民族文化教育的方法来传承中国传统节日。(见附表)5 .调研引发的思考(1)正在接受高等教育的当代大学生对自己民族传统节日认识 不足实在令人揪心,这种现象不宜在延续下去

34、。(2)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体现了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 信(3)全球化进程的推进加速了文化融合,在这一时期应注重对 传统节日的保护,理性地对待外来节日。(4)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引起了民俗的改变,这也使得一些传 统节日习俗难以继续下去,因此要有明确的应对措施。(5)大学生对民族文化信仰的缺失源于对民族文化教育力度不 够。二、大学生的节日观与文化信仰我们在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认知情况调研时发现,大学生的传统节日知识淡薄,也就是说大学生对节日的由来、作用、功效以及 意义了解甚少,由此也淡薄了节日的神圣意义,自然缺失了对传统节 日的信仰。节日,起初是一个民族相对固定的、最神圣和重要的日子,它关

35、系到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原始崇拜和精神信仰。节 日风俗是展现一个民族的重要窗口,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反映了民族 历史风貌和社会生活,同时也讴歌了社会的稳定与人民的安康,它是 民族精神的重要体现,在加强民族凝聚力、增强国威等方面起着不可 替代的作用。一个民族的传统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历史背景, 反映了这个民族人与自然、人与信仰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民族 文化在生活中的真实体现,它能够完美地体现一个民族的民德、民风 和民俗,因此传统节日应该是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更应该是 一个民族整体对民族文化信仰的体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冷漠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对民族文化的 信仰,这与他们

36、不了解传统节日的意义是有直接关系的。调研显示大 部分大学生认同传统节日需要大力倡导和重视,由此可见大学生对传 统节日还是比较渴望的,但由于认识层次的不同也产生了对传统节日 态度的迥异。另一方面大学生的生活状态以及价值取向影响了他们对传统节 日的态度。在对西方节日受青年人喜欢的原因一题(调查问卷14题) 调研时,有68.02%的同学选择“青年人追求时尚,赶潮流”,另有 33.78%的人选择了“媒体及商家的宣扬”由此可见,大学生盲目地 对时尚的追求导致他们对“时尚”产生了错误的认识。西方的节日并 非是时尚的代表,它仅是一种文化舶来品,并非西方的节日就代表了 时尚,代表了浪漫,并非我们的传统节日就是

37、陈旧的、过时的。自有 节日以来,各民族节日就是独立存在的,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节 日是并存的,许多西方节日要远远晚于我们的传统节日。中国传统节 日内容是丰富的,外华而内实,有美丽传说,有英雄故事,有美食美 酒,有情有义,充满了浪漫元素,只待我们智慧的大学生们去发现去 挖掘。媒体和商家的宣扬很容易吸引大学生的眼球,跟着潮流走也不 深究节日的意义就稀里糊涂地过了个“洋节”,出卖了自己的信仰, 这种现象是多么可笑的啊!当然我们并非要抵制西方节日,而是要我们的大学生们全面了解 节日的意义后,理性地对待节日问题。大学生需要加深对传统节日的 认识,更需要明确的价值取向、向上的人生追求和对民族文化的信仰,

38、 不能为追时尚赶潮流而迷失了年轻的路。三.生活方式对传统节日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一些传统节日习俗难以 继续发展下去,许多美好的习俗也因为失去了天然状态下的温床而受 到限制,这种状况发展下去,自然会产生民俗流变,传统节日形式可 能会发生较大的转变,这不能不引起人们对传统节日的传承及保护的 重视。对一些传统节日不能坚持的原因(问卷第5题)的调研结果显示 26. 50%的人表示没有时间,35. 04%的人常年在外,还有15. 38%的人 表示形式繁琐内容古板,15. 81%的人认为没有必要。随着人们物质生 活的转变以及我国城市化进展日益加快,许多传统节日失去了原有的 发展空间而

39、得不到正常发展,对于大学生们常年求学在外,时间地点 等条件限制不能坚持传统节日习俗是一个普遍现象。我国的传统节日 多与自然有关,多数节日是在古代农耕生活中演变而来的,这些节日 都是在乡村发展的,而城市化进展加快自然成了延续节日习俗的一大 障碍,这不得不要求人们对节日习俗的传承产生新的方法。调研显示问卷第二题:你对传统节日的态度是? 82.76%的人选择 了 “可适当改变传统,但要保留精华”,仅有7. 33%的人坚持“严格 遵照传统习俗”。这也反映了一定历史阶段的民俗与当时社会生产力 和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物质民俗、生产民俗会产生变化,非 物质民俗也要产生某些物质转变。所以传统节日方式不是

40、一成不变 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都会有些许变化,而历史传承的过程中也发生 着不同程度的流变。但不管怎么变化,传统节日的意义和它象征的民 族文化精神是不变的。所以在城市化进程加剧及物质生活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的 今天,传统节日不能丢,我们要尽量为保存传统节日习俗提供条件, 尤其是学校,要尽量为学生提供开展传统节日习俗的条件,以便让学 生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传统节日,更深层次地理解民族文化的内涵。四.全球化发展对传统节日的影响科技的发展,全球化进程的推进使得世界越来越向着多元化发 展,文化的融合与冲突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发生了。随着我 国对外开放的日益加大与深入,各种不同形式的异域文化也因此而纷

41、 至沓来,侵袭和影响了这块古老的土地,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 父亲节等这些以往还只是见于书刊载体的西方文化产物今天已被大 多数青年人所熟悉,所接受。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是人们的生活更趋 于多元化,使人们能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和人类,但是通过改变自己 去了解别人的方式的确是可悲的。我们需要认识西方了解西方,向西 方学习,百年来这已成为不容置疑的真理,一个闭塞的民族永远不会 拥有广阔的空间,历史已给予了证明。我们向西方文化学习,也取得 了辉煌的成就,但我们要向西方学什么,怎么学,依然是值得我们思 考的一个重要问题。西方辉煌的科学成就的确值得我们学习,西方人 的合作精神值得我们学习,西方的创业精神值得

42、我们借鉴,难道西方 人的生活方式我们也要照搬吗?显然不是,不同的地域养育不同的人 民,因而产生不同的文化,这是符合自然发展要求的。如果刻意去模 仿别人的生活方式、跟随别人的文化传统,那样无疑是扼杀了自己的 民族根源,是不可取的。在中国“和平崛起”的今天,国人应思考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社 会中的价值。一方面珍惜自己的文化传统对于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有 重要意义,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不应该被视为是中国走向世界走向繁 荣的障碍,而是更重要的中华民族根系之所在,是中华民族实现复兴 的力量源泉。因此在全球化进程冲击传统文化的情况下,我们应去保护我们的 传统节日,使之更好地延续下去,更好地展现传统文化的魅力。2

43、005 年月,韩国江陵端午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 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这一消息刺激了华夏儿女的神经也引起了 国人对传统文化的重视,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在融合外来文化的同时, 每个民族都在竭力保护自己的传统,而我们在这一方面的表现显得有 点薄弱。调查问卷第16题:2005年11月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 为联合国无形文化遗产对此你的看法是?统计结果显示:59. 50% 的大学生选择“我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不够” ;31. 98%的人表示气愤。 可见在全球化发展的今天,保护传统节日是大学生们的一大心愿,而 只有从上至下整个社会动员起来加大努力,才能更好地做到对传统节 日的保护。关于“大

44、学生对传统节日意识”的调查报告(四)目录摘要1一、研究的步骤和方法21 .调查问卷的设计22 .问卷的发放和回收23 .问卷统计24 .统计结果分析25.调研引发的思考3二、大学生的节日观与文化信仰3三、生活方式对传统节日的影响5四、全球化发展对传统节日的影响6五、产生原因分析7六、心得感悟9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调查报告【摘要】当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的认知浅薄不能不引起我们对 传统节日的重视。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态度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缺少民 族文化信仰,这种现象的出现与民族文化教育薄弱、全球化进程加快、 人们生活方式的转变等密切相关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与西方国家的 交流日趋频繁,中

45、西方文化的差异也渐渐统一化,这就造成很多人淡 化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而注重外来节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 节”、4月1日的“愚人节”、12月25日的“圣诞节”等西方国家 节日在中国变得相当流行,而中国传统的节日像农历5月初5的“端 午”等节日却被我们中国人淡化了。传统文化不能丢,传统节日要弘 扬,这关系着中华优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民族力量的凝聚,因此传统 节日应得到大力弘扬和广泛重视,应该采取顺应传统节日发展的措 施,使之在当今社会重放光彩,凝聚民族力量,弘扬民族精神,更好 地向世界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就此问题,我对湖南部分高 校的部分在校大学生做了关于中国传统民族节日意识的调查,现就

46、调 查结果做以下分析报告。【关键词】传统节日民族文化节日是我们生活的一大亮点,随着物质生活的提高,人们“过节” 的意识也越来越强烈,同时全球化发展进程的加快使许多西方节日纷 纷涌入国门,中国传统节日不再是人们的唯一 “信仰”,如此境况, 一些传统节日日益被冷淡,有些传统节日甚至已经在人们的生活中消 失。我国本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大国,其丰富的传 统节日最能反映中华民族的信仰习俗,是中国传统文化在生活中的真 实写照,而传承节日的人的信仰度的减少,使传统节日泯失了它应有 的色彩。一个民族的传统,不管是民德、民风还是民俗,在节日中体现的 最为完美。传统是世代相传的,它是人们心中的一种力量,一种伟大 的精神力量,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瑰宝,它的继承和发扬体现出这 个民族的自信和强大。因此传承文明,弘扬传统节日是民族振兴的必 要条件。大学生是祖国培养人才的主体,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知情 况对怎样弘扬传统节日有指导意义,因此我们特地对当代大学生对传 统节日的认知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发现,大学生对传统节日的认识比较肤浅,对过传统节日的 态度有失积极,受时间地点等条件限制一些传统节日习俗不能得到坚 持,但绝大多数同学对大力倡导重视传统节日持积极态度,由此可见 大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