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6175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107.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科技部2023年5月发布关于印发V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指南的通知(国科发火(2023J273号),正式启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工作,要求有条件的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及时转变观念和开展模式,以“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切入点,更好地落实建设创新型国家战略的要求,进一步推动国家高新区的“二次创业”.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广州高新区”)在过去16年的开展中成效显著,对推动区域自主创新、带动区域经济社会开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新的开展时期,广州高新区要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开展观,按照国家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导向,全面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区域经济开展方式的转型过程

2、中发挥更大的促进作用。为研究和探讨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道路和目标,广州高新区管委会联合国内研究机构和有关专家对广州高新区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围绕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开展道路和建设目标,形成了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方案。一、广州高新区的开展根底与优势广州高新区经国家核定批准面积为37.34平方公里,逐步形成了“一区五园”的空间布局,包括广州科学城、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广州民营科技园、南沙资讯科技园。此外,广州国际生物岛是经国家发改委批准的广州生物产业基地的核心基地,面积1.82平方公里,由广州市政府委托广州高新区管委会开发、建设与管理。广州高新区方案向国家科技部申请扩

3、区,将生物岛纳入广州高新区规划范围之内(见图1)。广州市地图天河科技园黄花岗科技园广州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南沙资讯科技园州民营科技园图1广州高新区“一区五园区位图经过十六年的建设开展,广州高新区已经完成“一次创业”的物质积累,开始进入快速成长的“二次创业新阶段,在经济根底、产业支撑、形态布局和创新资源条件等方面,已具备了建设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扎实根底和良好条件。(一)区位优势明显广州高新区所处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三大经济增长带之一,产业根底雄厚,市场要素兴旺;所依托的母城广州市,是华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中心,是泛珠三角区域的开展极之一,综合经济实力居全国城市三强。广州历来是我国

4、对外贸易中心、重要的国际港口城市,毗邻港澳台,拥有兴旺的海陆空交通条件,与港澳台、东南亚和世界各地往来密切,国际化程度较高。2007年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达7050.75亿元,人均GDP超过9302美元,财税总收入1729亿元。“十一五”期末,人均GDP将达1万美元,到达中等兴旺国家和地区开展水平。广州高新区可依托珠三角及母城雄厚的综合实力,在更高的起点上,实现创新开展。(二)经济实力雄厚经济开展态势良好。2007年广州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到达383亿元;营业总收入1628.33亿元,同比增长28.1%;利税总额141.4亿元,同比增长59.6%。在全国国家高新区中工业总产值排名第四。2007年,

5、广州高新区园区单位面积营业总收入及工业总产值分别为81.3亿元/平方公里和60.7亿元/平方公里,经济效益居全国高新区的先进水平。2007年,全区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213.2亿元,同比增长22.8%;营业总收入1628.33亿元,同比增长28.1%;工业利润82.92亿元,同比增长40.3%,呈现加速成长的良好态势。科技企业加速集聚。目前.,广州高新区已聚集各类科技企业3857家,其中,新批和认定的各类高新技术企业1828家;营业总收入在1亿元以上的高新技术企业达169家,超过10亿元的有33家,超过100亿元的有1家C2007年,新引进各类科技企业435家,同比增长32%,呈现出各类创新型企

6、业快速集聚、加速开展的良好势头。广州开发区经济支撑作用明显。广州高新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保税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实行“四区合一”的管理模式(以下简称广州开发区,规划面积78.92平方公里。这种模式有助于实现资源优化整合。2007年,广州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47.66亿元,工业总产值2451.34亿元,工业利润242.49亿元,实际利用外资9.27亿美元,完成财税总收入228.91亿元。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超过20%。目前,全区已引进外商投资企业2537家,其中世界500强企业投资工程100个,投资超1亿美元的工程32个,上市企业14家,形成了多功能综合性经济体。依托广州开发区雄厚的经

7、济实力,重点支持高新区的根底设施建设、创新创业和高科技开展,为高新区的建设和高技术产业的开展奠定重要的经济根底,提供强大的财力保障。到目前为止,广州开发区已投入160多亿元建设广州科学城,还将投入50亿元建设广州国际生物岛。(三)产业根底牢固广州高新区已经初步形成了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六大主导创新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集聚效应和集群开展的态势日渐明显,涌现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领先水平的高科技企业。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广州高新区已被列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全区会聚了微软、旧M、英特尔、索尼、松下、LG-飞利浦、卡西欧、

8、西门子、爱立信、汤姆逊、伟创力等一批跨国公司的研发和生产基地,涌现了威创日新、京信通信、海格通信、粤晶高科、方欣科技等一批具备较强研发能力的外乡民营科技企业。集群产品涉及计算机外围设备、通信设备、主机板、软件、集成电路及新型电子元器件、汽车电子及其它专用电子设备、家用视听设备等领域,在移动通讯天线、高清晰大屏幕显示技术等领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尤其在软件研发与设计方面,涌现了方欣科技、京华网络、华南资讯、友邦资讯、超干软件、新华南方、华智软件等一批知名软件企业,成为国家十大重点软件产业基地、国家火炬方案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生物产业集群。广州高新区已被列为国家生物产业基地,集群产业

9、链条较为完善,在生物医药、生物食品与保健品、生物能源、生物农业、生物环保、生物制造、生物技术与研究、生物效劳等领域都拥有一批较具实力的科技企业,在生物疫苗、基因诊断测试、再生医学工程材料等技术领域位居国内或国际先进水平。特别是5个国家级的生物产业研发中心,包括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基因工程药物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南海海洋生物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山大学达安基因股份、冠昊生物科技股份的“再生型医用植入器械国家工程实验室”,为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创新开展提供了坚实研发根底。新材料产业集群。广州高新区形成了以新型环保材料、金属新材料和化学新材料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在珠江钢铁、金发科技等-批

10、重点企业的带动下,集群在轻合金材料和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广州高新区成为国家火炬新材料产业基地。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广州高新区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包括汽车与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冷冻设备设计制造、通信设备制造、机械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模具设计制造、超高压输变电设备、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软件及集成化系统、控制系统及检测仪器、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设备、船舶技术与产品等,其中局部企业在汽车零部件设计制造、冷冻设备设计制造、饮料罐装成套设备等方面居国内领先水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目前,广州高新区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共有节能技术、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城市群污染治理技术、新型

11、能源、饮用水平安保障技术等部类,已经出现迪森热能、粤首实业、广州华德等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行业领头企业,成为新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开展的重要带动力量。知识密集型效劳业产业集群。近年来,随着网易、神州数码、友邦资讯、漫友传媒、九州传媒、瑞士通标、德国莱茵、美国DHL等企业的快速成长,以及阿里巴巴华南营运总部、微软、旧M、英特尔、甲骨文、百事高等一批大型国际现代效劳业工程和总部工程的入驻,广州高新区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工程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全区的总部经济、现代物流、信息效劳、科技研发与效劳、商品检验检测、金融保险、文化创意、中介效劳等八大类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已初具规模。目前,广州高新区正大力推

12、进位于广州科学城的现代效劳业集聚区和总部经济区建设,建设国家效劳外包示范区,为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开展提供更完善的载体。(四)园区功能与空间布局形态互补广州高新区经国家核定批准面积为37.34平方公里,各园区各具特色,错位开展,形成了功能互补的空间布局形态。广州科学城。国家核准面积20.24平方公里,是广州高新区的综合性核心园区。广州科学城电子信息、生物、新材料三大高新技术产业集群优势突出,知识密集型效劳业开展势头强劲,已被列为国家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ISe)14000国家示范区。在科学城第期建设取得成功的根底上,现正在筹划科学城二期建设。天河科技园。规划面积

13、12.4平方公里,是国家火炬方案软件产业基地和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国家软件出口创新基地和国家网络游戏动漫产业开展基地,产业定位于以软件、通信、数字内容等为重点。以网易为龙头的网游动漫产业已成为园区继软件产业后又一开展迅速、态势良好的产业群。黄花岗科技园。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致力于开展以现代信息效劳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先后被授予国家信息效劳业示范园、广东省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广东版权兴业基地、广州市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基地。黄花岗科技园将创意产业确立为新的创新经济增长点,创立了广州创意产业园,拥有国家网游动漫产业基地越秀园区。广州民营科技园。规划面积0.7平方公里,是广州市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集聚

14、的园区。园区依托广州863产业化促进中心与清华大学、暨南大学等著名高校结成了合作关系,建立了华南理工大学“自主创新实践基地、南方医科大学科技创新基地”等产学研结合的平台,重点开展科技孵化器和总部基地。南沙资讯科技园。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依托香港科技大学霍英东研究院和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重点开展光电子、先进装备制造、生物技术、新材料、人口与社会等领域的研究,利用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形成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的综合性创新与效劳平台。广州国际生物岛。规划总面积1.82平方公里,已经国家发改委正式立项,被列为广东省重点预备建设工程、广州市重点建设工程,是广州高新区“十一五”期间建设的重点

15、大型创新载体,致力于建设成为国际一流的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和中试基地。目前,正进行根底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建成后,将带动超过千亿元规模的生物产业开展。(五)创新资源相对丰富地区智力资源比拟密集。广州是华南地区知识和智力中心,集聚了广东省最主要和最精锐的科技人才和资源。全市拥有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99家,其中国家级12家,省级42家。拥有高校39所,在校大学生62万人,在校研究生4.52万人。自2003年以来,全市创造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25.5%,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0年居全国省会城市首位。区内创新网络相对兴旺。目前,广州高新区拥有各类研发机构285家,其中国家级研发机构7个

16、,省、市级研发机构26个。全区孵化器总面积超过100万平方米,成为华南地区规划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建立了包括中科院生命与健康研究院、广东软件评测中心、低温实验室在内的12家开放实验室。与75所高校和研究院所建立了科技工程合作双向互动机制,与32家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建立研发资源共享机制,是广东“省部产学研合作方案的重要载体。创新能力日益提高。2007年广州高新区专利申请量3078件,同比增长了26%,专利授权1865件,同比增长55.4%,其中创造专利430件。在第九、十两届中国专利奖中,广州高新区共有5个工程获奖。广州高新区已经开展成为广州创新经济的主要动力源。创新政策体系初步建立。建区以来,

17、广州高新区结合自身实际,在推动高新区开展上做出了许多积极努力,出台了十多项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主要包括以下几类: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展的资助政策,二是鼓励留学人员回国兴办高新技术企业的政策,三是促进重点产业开展的政策,四是促进专利申请、利用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政策,五是促进与高校、科研院所产业化合作的政策。二、广州高新区的开展机遇和挑战(一)创新型国家战略赋予广州高新区新的历史使命2006年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宏伟目标,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进一步明确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国家开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坚持走中

18、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各个方面。并将其放在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开展的“八个着力点”之首。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开展规划纲要20062023年)指出,“要发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区域创新体系中的重要作用,增强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社会开展的支撑力度。国家高新区“十一五”规划明确了高新区“四位一体”的目标定位,即高新区“要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效劳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国家高新区作为实施创新型国家战略的重要路径之一,在未来中国开展

19、战略机遇期中所扮演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将日益凸显。坚持走自主创新的开展道路,努力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发挥积极探索、引导、示范的作用,已成为国家高新区未来开展的必然选择。肩负这样的使命和责任,广州高新区作为华南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地,必须加快自身的创新开展,通过加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开展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二)珠三角地区经济升级转型需要广州高新区的创新驱动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实现了经济的快速腾飞。预计“十一五”期末,广东省的GDP将超过台湾,在不久的将来有望实现对亚洲四小龙的全面赶超。凭借内部经济活力与外部开放化的双重优势,珠三角地区有可能成为未来中国乃至亚洲

20、经济的新兴支撑力量。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在新的开展时期,珠三角也面临着新的挑战:一是外向依存度过高,外资带动型所形成的传统的加工优势正在逐步消失,珠三角地区支撑未来经济强势开展的动力正在经历转换;二是随着土地、能源、环保、劳动力本钱日益上涨,珠三角地区面临着产业升级转型的需求与压力,即从以低本钱的资本和要素投入驱动的经济模式向以创新驱动的经济开展模式转型、从传统的工业生产型经济向现代工业和现代效劳业并重转型:三是从区域竞争角度来看,与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甚至中西部局部地区相比,珠三角地区创新资源禀赋并不突出,寻找创新突破口,成为未来区域开展的关键。面临这样的机遇与挑战,珠三角未来的持续高速增长

21、必须依赖于内在创新力的拉动和支撑,特别是需要一种不断孕育和创造新经济和新业态的动力源。广州高新区的综合实力、根底条件、环境资源等优势突出,理应承当引领珠三角地区经济转型的使命,为建设创新型广东提供强大支撑。(三)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要求广州高新区发挥创新引擎作用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广州市经济社会开展战略的主导。广州作为全国经济总量第三大城市,要在原来的开展高位继续向前迈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建设创新型城市已经成为广州核心竞争力之所依、开展后劲之所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是广州切实把经济社会开展转入科学开展轨道的迫切需要。市委、市政府提出到2023年,科技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奉献率超过55%,争取用1

22、0年时间在国内率先建成创新型城市。毫无疑问,广州高新区是广州市实施创新型城市战略的重要载体。广州建设创新型城市战略需要广州高新区技术、产业和集群在自主创新路径下的先行开展,从而形成对广州产业创新开展的引领和支撑;广州市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需要高新区作为区域创新网络的中枢,成为凝结区域创新要素和整合区域创新资源的空间载体:广州市创新文化的形成和知识能力的提升需要高新区创新创业人才的聚集、培养和扩散,为城市的文化气氛、社会意识、经济活动等注入创新的内涵和活力。在新的开展阶段,广州高新区要成为驱动城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开展的动力源和主导力量,成为带动广州市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强大引擎。广州要提升其在

23、世界城市体系中的竞争力和级次,广州高新区更应努力向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看齐。(四)广州高新区在新的开展环境中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这些新的要求与使命,对照国家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建设标准,比拟国内外先进科技园区开展经验,我们需要审视高新区自身存在的缺乏与差距,主要表现为:一是创新政策体系有待完善。针对不同成长阶段的科技企业的政策体系尚未系统形成,特别是对处于种子期、初创期的中小型科技企业“雪中送炭”式的扶持政策还不够完备。二是创新资源集聚与整合不够。高层次的研发机构和领军式的创新人才引进数量还不多,企业、研发机构、科技中介效劳机构合作联系不够紧密,还没有形成联合紧密的创新网络,产学研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有待

24、进一步拓宽,园区之间的联合协作机制还有待进一步完善,创新国际合作有待加强。三是集群创新还处于起步阶段。各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关联性有待加强,联系和沟通的平台须进一步健全,创新协作组织、联盟网络、行业协会等还不完备,企业内生增长机制不够健全,协同创新缺乏,影响有效创新合力的形成。三、创新型科技园区的开展定位、目标、路径与原那么(一)开展定位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在园区实现以创新为驱动的经济开展。创新型科技园区应具备四个根本特征:(1)世界科技的技术极,领导着全球的科技创新,并以技术为纽带联结和带动着全球产业的开展;(2)新兴产业和新业态的发源地,不断繁育大量新兴企业并培育出跨国界的具有行

25、业领导力的企业,引领世界产业的开展趋势;(3)创新型企业的诞生地,具有较强的内生生长机制,能够不断繁育大量新兴企业,并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行业领导力的跨国企业:(4)新经济模式、新制度和新文化的摇篮,代表着未来社会形态的开展方向。结合国家对创新型园区普遍性建设目标要求和广州高新区肩负的新使命,广州高新区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战略定位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开展的经济增长极和创新动力源。其内涵主要表现为:一是成为带动珠三角地区经济开展的重要引擎。具有总量规模经济优势,占广州市经济总量的比例要大幅度提升,从而促进广州市在珠三角城市群的经济首位度的提升.二是成为世界级科技研发与成果产业化基地。构建区域创新

26、要素的富集载体,成为聚集、整合和利用创新要素的区域中枢,形成一批具有引领力的创新集群,积极承接国家科技攻关工程和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在重大科技产业开展有新突破,在主导产业领域内形成领先的自主创新技术,成为国内产业和全球价值片断的“技术极”。三是成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高地。以已引进的外资企业、特别是世界500强企业为根底,发挥跨国公司技术扩散和技术溢出效应,激发外乡内资企业的创新能力,增强内资企业的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在内资与外资的创新竞争和协同合作中提高地区技术创新的规模和水平。四是成为粤港创新合作互动平台。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高度开放的经济、文化、制度优势,建立多层次、多方位、多

27、形式的粤港及国际间的技术与创新合作,使高新区成为全球创新价值链的重要组成局部和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围绕这样的开展定位,在空间布局上,广州高新区将进一步加强各园区的错位开展,形成各具特色、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开展的格局。广州科学城要进一步以规模化、高端化的研发与效劳体系为开展重点,建设成为集研发、孵化、产业、商务、居住生活等一体化的综合高科技社区,成为开展国际技术交流合作、抢占世界技术制高点的前沿阵地。天河科技园要继续发挥软件和通信产业优势,成为支撑珠三角地区软件和通信产业开展的创新平台。黄花岗科技园要以信息效劳业和文化创意产业支撑高新区的创新开展,成为带动华南地区信息效劳业开展的新高地

28、,成为引领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开展的龙头和文化创意产业新兴业态的源头。广州民营科技园要建设成为区域民营科技企业的总部基地、民营科技企业孵化基地和抢占市场的前沿阵地。南沙资讯科技园要成为与港澳以及国际技术交流和创新合作的重要桥梁与平台。广州国际生物岛要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生物技术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平台,成为国内外生物技术研发机构和生物技术企业总部聚集区,成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物技术极和产业化基地。(二)开展目标1、创新型园区建设的目标到2023年,广州高新区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在富集创新要素、整合利用创新要素、形成高效产业和集群创新等方面要根本实现:(1)在重点开展的优势产业领域内,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发挥

29、出重要的促进或支撑作用:(2)高新区管委会具有强烈的以创新引领开展的意识,建立起符合时代要求、结合区域实际并能够长期稳定支持创新的机构和体制;(3)园区内知识创新和技术开发机构、人才和信息资源、资本实力和融资渠道、支撑创新的物质条件以及拓展市场的平台和条件等创新要素高度密集;(4)园区内组织间的交流合作气氛浓厚,创新网络和创新合作兴旺,园区内协会、联盟以及联合等组织形态密集;(5)园区内创新创业活泼,集群创新优势和技术领先优势明显。具体目标:(1)每万名就业人口中理工科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数高于2500名;(2)全区企业研发总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到达5%以上;(3)全区财政的科技拨款占园区全部财政

30、支出比例高于6%;(4)每万名从业人员拥有的当年新增授权创造专利授权数高于20件:(5)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高于到35%;(6)形成六大创新产业集群:生物产业集群、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新材料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产业集群、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集群、知识密集型效劳业产业集群;(7)力争集聚和培育5家以上销售收入达100亿级高科技企业,50家10亿级高科技企业,5000家创新型中小企业;(8)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园区企业总数比例高于50%,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60%;(9)高技术效劳业销售收入占园区营业总收入的比例高于30%;:10)注册资本500万元以下新增科技型中

31、小企业数占当年新注册企业数比例高于60%;(11)各类上市企业数量到达50家以上;(12)全区净利润占营业总收入比例高于8%;(13)全区万元增加值能耗低于0.25吨标准煤。2、创立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的目标广州高新区在全面到达创新型科技园区各工程标的根底上,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跻身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到2023年,成为新兴产业和新兴业态的发源地,成为全球局部产业价值链片断的关键技术源,引领世界产业的开展趋势;园区要聚集起大量高端要素和专业要素(集群),具有强大的内生增长机制,培育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大公司:创造新时代前沿的组织模式、制度和文化。(三)开展路径广州高新区在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

32、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以下五条开展战略路径:1、跨区域的创新体系建设路径。在园区内、广州市、珠三角乃至更大的空间范围内构建园区的创新体系,从片断式构建到功能性整合,再到超越空间的创新网络构造,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2、面向价值链高端的促进产业国际化开展路径。实现园区企业从低附加值加工制造向研发、设计、营销和先进制造等高附加值环节延伸,从产业价值链低端向高端提升,从封闭式自我创新到开放式自主创新,推动外资经济的本地化创新,推动外乡企业“走出去”创新,创造自有知识产权、自主品牌和标准,形成技术创新的国际化格局。3、分阶段链条化促进企业创新成长路径。要根据科技企业创新链的承接关系,建立全过程、多样化、持

33、续性的扶持政策体系,为科技企业提供从种子期到成熟期不同成长阶段全过程的解决方案,“育苗造林,形成完整的科技企业成长路线图方案。4、促进外资企业本地化根植的融合创新路径。从以“市场换技术转变为建设有利于技术转移与扩散的环境,促进外资企业的本地化根植;并以“竞争促创新推动外资与内资在创新过程中的竞争与合作,推动企业引进、模范和学习到消化、吸收和再创新。5、建立分层次的联合治理路径。在空间层次上要加强高新区各园区之间、高新区与开发区和行政区之间、高新区与广州市及珠三角地区之间的联合治理;在治理的内涵上,要表达不同阶层、不同利益集团、不同组织类别对高新区开展事务的共同参与。(四开展原那么1、坚持对外开

34、放与自主创新相结合。自主创新不是封闭的自我创新,要牢固树立开放包容的创新观念。要继承开发区二十三年来对外开放、开展外向型经济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并且致力于将对外开放形成的产业根底、经济实力、管理体制、人才队伍等优势,转化为自主创新的优势,实现对外开放与自主创新融合开展,使自主创新立足于全球化的国际舞台。2、树立开展创新型社区的理念。在创新型园区的建设过程中,把创新型经济融入创新型社区,并通过创新型社区的土壤、环境和气氛进一步促进不竭的创新经济。要按照适宜创业开展和适宜生活居住的要求,为科技人才创业提供良好的工作与生活环境。要建立园区与社会各种创新资源的整合机制,努力成为

35、全球创新网络的重要节点。3、以人才为第一竞争力。加强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以能否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培养人才作为衡量高新区建设成败的最高标准。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区域创新文化品格。4、促进大规模创新协作。要适应当代网络社会快速开展的新特点,遵循开放、对等、共享和全球运作的规那么,利用互联网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园区内外各种创新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协作,加速创新要素的集聚,拓展创新网络,迅速提升园区的创新能力。四、创新型园区建设的主要任务(一)集聚创新要素1、扩大高层次知识载体的引进。结合区域内产业开展需求,继续扩大引进国内外一流的研究机构、培训机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院、标准检测认证机

36、构等到高新区落户或创立分支机构,招纳和吸引相关产业领域内具有影响力的专家、学者或团队,提高高新区的知识层次和高智力资源的密集度,从而提升高新区的知识吸收、消化和创造能力。大力促进由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举办的合作研究中心,提高园区知识创造的能力和形成知识流动的良性气氛。2、打造有利于人才开展的创新环境。建设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生活居住、工作选择、价值创造、信息沟通、知识交流等条件环境,建立园区人才培养与引进的长期战略和制度,形成良性的人才交流与流动机制。3、构建完善的科技投融资体系。加大政府财政对科技根底设施和各项科技开展工程的配套启动性投入,设立专项科技开展资金,鼓励开展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联合

37、金融机构,共同推动成熟企业上市融资,建立广州高新区非上市公司“股权转让代办系统,为成长型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支撑。4、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与保护。建立和完善知识产权专门化管理机构和效劳机构,建立知识产权信息化效劳平台,制定具有园区特点的促进知识产权的形成和保护制度,提高园区实现知识价值的能力。围绕主导产业集群支持建立专业化的专利分析和应用机构。(二)整合创新资源5、优化广州高新区各园区创新资源配置。建立联合治理的机制,加强在资源配置上的高层协调;鼓励和开展在园区间建立促进技术创新的联盟组织。建立起“一区五园”的组织协调和创新资源共享机制,整合利用各园区内的各种公共技术效劳平台,连接和共享各园区技术效

38、劳根底设施、联通各园区的信息网络、建立起跨园区的科技中介效劳体系等,使不同园区的企业能够便利地获得整个园区体系内各类公共资源和公共效劳。6、促进各类社会创新资源聚焦广州高新区。在市政府层面上成立建设创新型科技园区推进组织,协调和配置广州市创新资源为建设创新型园区所用,推进政府、企业、研究机构、高校、金融机构以及其他中介效劳机构之间的合作,实现对创新资源的整合利用,使市区各科技、经济和社会主体与高新区开展结成“共生”和共赢”关系。高新区设立与国内外高校和科技组织的联络机构,围绕主要产业集群的开展促进交流与合作。7、以考港创新合作提高创新国际化水平。在CEPA框架内,探索建立粤港科技合作机制,以广

39、州高新区为对接平台,促进两地创新要素的合理流动,积极构建联合创新信息平台、联合培训基地、联合实验室、联合教育体系,实现信息互通、实验室共用、研究经费共担、研究成果共享,使广州高新区成为粤港合作科技成果产业化的主要载体,进而拓展创新国际合作的空间。(三)促进创新型企业的开展8、激活中小企业创新创业活力。进一步加强孵化器建设和效劳水平,形成珠三角地区最大规模的企业孵化器集群。以孵化器和创业效劳中心为核心,进一步加大公共财政对创新创业支持力度,健全和完善企业创业的效劳体系,建立“创业导师”和资金制度,发动和组织高新区内外的成功企业家为园区内的创业企业提供包括技术、管理、财务等全方位的创业管理指导,为

40、创业期企业提供贴身效劳。9、促进高成长性企业加速开展。着眼于满足高成长企业的空间和配套效劳,建设珠三角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科技企业加速器。完善满足企业高端人力资源效劳、专业研发效劳、金融效劳、市场网络效劳、商务效劳、信息效劳、会展效劳、财务法律效劳、专家咨询效劳等方面的科技效劳体系。10引导和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加快跨国、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集团大公司的成长,提高国际国内市场竞争能力;以优化地方科技资源配置为杠杆,积极引导大企业承当国家863方案、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案(攻关方案)、火炬方案等国家科研工程,加大对大型龙头企业的科技立项配套,提升大企业的研发能

41、力;依托大型龙头企业,引导和支持建立以大型龙头企业为核心的产业技术联盟、国家或国际产业标准联盟以及市场战略联盟,协调和集成各方力量实现产业关键技术的突破和自主标准的建立。(四)促进形成创新型优势产业集群11、促进形成六大创新集群的领先优势:生物产业:重点开展生物医药、生物能源、生物环保、生物技术与研究、生物食品与保健品、生物农业、生物制造、生物效劳。依托海洋生物资源和亚热带气候资源优势,以科学城、广州国际生物岛为主要载体,大量引入国内领先和国际著名的生物企业、研发机构和技术效劳机构。结合产业重点开展的方向,与国内外生物技术领先的大学、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研究中心在高新区内组建生物医药、基因工程、医

42、药诊断等专业化的联合研发实验室,提高生物产业的根底研究能力,打造世界级的“技术极”。搭建专业化的生物技术研发效劳平台,建立起生物信息效劳、科技成果评估和转换、生物实验基地以及其他配套效劳的完整产业体系,通过专业化产业效劳体系强化产业的技术竞争优势。整合国家和地方的各类科技资源,重点支持前沿和核心生物技术的研究开发与国际标准的参与和制订,以实现此领域的自主技术突破和技术标准的国际化认可与推广。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开展通讯设备、液晶显示设备、计算机及外围设备、半导体及相关设备、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软件、基于数字内容的信息效劳业等。突破核心技术,获得自主知识产权,抢占战略制高点;重视产业的横向与纵向联

43、合,促进战略性技术联盟的开展,支持联合技术攻关和标准的建立;促进硬件与软件的共同开展和协同创新,实现硬软件的系统设计、专业芯片的自主研发设计和应用开发平台的自主开发,提升产业整体的竞争力;加强面向制造业的专用技术的研发,提高制造业生产水平和竞争力;强化电子信息产业的效劳功能和信息化支撑,以信息化带开工业化,提高整体解决方案设计和效劳的能力,为构建高技术产业的数字化技术支撑、创新体系的信息化效劳体系、企业的电子商务以及全社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先进制造业:重点开展汽车零部件、控制系统与检测仪器、数控机床及成套设备制造、产品设计与制造数字化软件及集成化系统、医疗器械关键技术及设备、

44、模具设计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关键工艺与装备技术、冷冻设备设计制造技术等。加大引进技术和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与再创新,提高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以及关键设备的自主设计和生产能力,加快对制造业技术改造和实现重大成套装备的集成创新,突破产业关键技术,完成产业向自主设计制造的结构转变。新材料产业:重点开展纳米材料、高性能特种工程塑料、轻合金材料、超细粉体材料、特种功能材料等。通过国内外科技合作和产学研合作,研发满足产业开展需求的高性能、高可靠性及环境友好型的功能材料和结构材料,结合区域内元器件开发的需求加强对相关材料的开发,应用纳米技术改造传统材料性能,提高根底材料技术水平。新能源与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开展节

45、能技术、新型能源、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关键技术、城市群污染治理技术等。开展能源高科技,突破关键技术,开发新型能源,减少对煤、油等不可再生资源的依赖,构建多元化能源结构,推动能源产业开展;开展工业、建筑、交通和生活节能技术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建设节能型社会提供技术支持。知识密集型效劳业:重点开展信息效劳业、金融信息效劳业、物流业、工业设计、检测效劳、文化创意、网络教育、电子商务、新媒体、数字家庭、数字化医疗等新业态;运用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技术对传统效劳业进行改造升级,提升知识附加价值。在科学城建设知识密型效劳业聚集区和广州金融创新效劳区,通过促进现代效劳业与高技术产业的融合和渗透,提升效劳业

46、的高技术含量和高附加值,形成新兴的现代效劳业业态。12、拓展创新网络。围绕优势产业集群完善公共效劳平台,包括研发效劳、信息中介效劳、技术效劳、产权和标准效劳、以及市场和品牌效劳的平台和网络;引导和开展企业家协会、专家联谊会、信誉和信用等组织和网络,鼓励设立创新联盟,提高产业集群的凝聚力和集群组织创新的能力。13、强化产业扩散与辐射。支持创立跨区域的产业联合协会等组织,协调产业内关系,整合产业内资源,对产业长期的开展进行战略指导,开展产业交流与合作的活动。形成高新区在区域范围内规模和效率上的领先优势和在关键产业片段上的控制地位,推动高新区产业和技术向区域外的扩散,形成对区域相关产业的支撑,力争成

47、为国际产业价值链的关键环节,促进区域内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五)建设和谐开展的创新型园区14、进一步优化园区环境建设.完善科技根底设施、生活及商务配套设施,保护生态环境,打造经济活动、人居生活、自然环境相和谐的园区环境。15、加强园区的创新文化建设。充分发挥岭南文化开放、务实、包容的优势,培育创新创业的文化元素,通过挖掘和锤炼进取精神与包容态度、科学精神与商业观念等相融合的园区创新文化内涵,形成园区的品牌价值和创新凝聚力。五、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的政策措施(一)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措施1、加大政府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为实现总体开展目标,在创新型科技园区建设期间,市政府引导,高新区管委会及各园区政府管

48、理机构方案对科技总投入200亿元以上,包括科技根底设施建设和设立种子基金、科技工程各种配套资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基金、重大科技工程产业化基金、创业人才开展基金。同时.,以此为引导,积极发动吸引社会力量公共参与科技创新,重点鼓励银行、证券、保险、创业投资公司和天使投资人等金融机构,加强对创新型企业的金融效劳支持,力争在建设期间带动全社会科技投入累计到达100O亿元。要引入市场机制,发挥科技中介机构作用,高效管理使用好各项创新开展基金。2、设立创新型企业种子基金。从高新区科技开展资金中每年安排一定资金专项支持企业创新,主要用于对创业期(种子前期、种子期、初创期)中小企业的研发工程支持。主要用途包括:面向种子前期的研发工程资助、形成知识产权的资助、商业可行性论证资助,以及对研发和技术合作、信息获取和管理咨询效劳等进行补贴。3、构建商业天使投资网络。高新区管委会引导,以中介机构为主体,通过建立天使投资网络、举办天使投资论坛、匹配投资介绍会、开展天使投资培训等方式,帮助初创企业与天使投资人的联系和沟通,吸引天使投资人投资高新区企业。加强与国内外天使投资网络建立广泛的联系,促进本地创新企业参予国际创新合作。4、设立科技企业创业开展引导基金。从高新区科技开展资金中设立科技企业创业开展引导资金,用于高新区管委会直接面向创业企业的种子资本投资,管委会所占股本比例不超过50%,按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