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1632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42.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西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docx(1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航道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征求意见稿简本一、规划概述分析1、规划内容(1)概述规划的平陆运河始于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下游西江干流西津库区沙坪河口,跨沙坪河与钦江支流旧州江分水岭,经陆屋沿钦江干流南下进入北部湾钦州港海域,运河全长约140km,是一条通江达海的水运通道。在运量方面,结合四阶段法总量预测和主要货类运量分析,综合预测2035年、2050年平陆运河货运需求量将分别达到1.08亿吨、1.3亿吨。货物运输以煤炭、金属矿石、水泥、粮食、矿建材料、集装箱为主。考虑到运河诱增运量,平陆运河货运量预计可达到1.8亿吨。在代表船型方面,根据运输组织方式结论和预测运量的流

2、量流向,预测未来大型船舶以3000吨级和5000吨级为主。在航道等级方面,为充分发挥西江航运干线的航道资源,综合考虑与西江干线航道等级的协调性,平陆运河通航技术等级规划为内河I级,兼顾通航5000吨级船舶。(1)路线方案平陆运河线路北起西津水利枢纽库区沙坪河河口,跨沙坪河与钦江支流旧州江分水岭,经陆屋沿钦江干流南下进入北部湾钦州港海域。根据运河沿线各航段的自然条件和特性,总体线路划分成4个区段,分别为沙坪河段、分水岭段、钦江干流段和入海口段线路。(2)梯级方案根据运河沿线的自然条件和城镇分布情况,规划阶段梯级布置拟定了三级、四级、五级和六级方案,通过从枢纽工程投资、航道工程投资、占地和征地拆迁

3、、船舶通过运河的效率等方面进行比选,规划阶段暂推荐梯级数量较少、淹没影响较小、枢纽和航道工程投资最省、通航效率较高的四级方案。四级梯级布置方案从郁江侧往入海口方向依次为马道头枢纽、企石炯枢纽、大田坪枢纽、青年枢纽。2、规划特点(1)工程建设强度较大本次规划的平陆运河涉及航道整治、船闸枢纽建设、调水工程、跨河桥梁改造等,规划工程建设内容较为复杂,工程开发强度较大,工程周期6年。因此,本次平陆运河规划工程涉及开发强度较大,会产生较大的生态环境影响。(2)区域生态环境较为敏感平陆运河沿线分布有钦州市饮用水源保护区、沙坪镇饮用水源保护区等多个水源地,还分布有人饮工程。运河外海航道涉及茅尾海生态系统较为

4、多样复杂,包括红树林、海草床等湿地生态系统,牡蛎、青蟹等重要水产资源,以及栖息迁徙鸟类。运河工程建设会在一定程度改变区域水动力条件,从而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因此,本次评价将运河规划产生的水文情势变化、水环境影响和生态影响作为评价的重点。(3)规划实施后产生一定环境效益本次规划平陆运河使得原有通过广东出海的货物可从钦州港出海,大大缩短运距,减少了货物运距,有助于优化改善区域运输结构,也将形成重要的国家战略通道。考虑常规预测和诱增运量两种情况,平陆运河规划实施后,2050年约减少41.41万吨碳排放,具有显著的节能减排效益。此外,沙坪河、旧州江现有河道流量不足10m3s,本次运河调水达到4011s

5、,显著提高河道水量,也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效益。3、规划协调性分析平陆运河规划与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西部陆海新通道总体规划、珠江流域综合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河水运发展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水运发展建设实施纲要、广西壮族自治区主体功能区划等上位规划相符合和协调。平陆运河规划与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功能区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主体功能区规划、广西壮族自治区海洋生态红线等生态环境类规划协调;与广西壮族自治区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广西红树林资源保护规划(2020-2030)、钦州市钦江流域综合治理规划、横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钦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

6、2020年)基本协调,与钦州市水功能区划存在着局部不协调。下一步需要加强和自然资源、水利、生态环境等主管部门对接,对于不协调以及涉及到生态占用的部分进行调整和补偿。二、环境影响评价结论1、水环境影响(1)水动力条件变化内河段规划实施前后对比结果表明,运河规划实施后,由于断面扩宽,引入航运调水后流量有所增加,原有天然河流向湖库型水体转变,部分河道水深增加、流速变快,枢纽前水域流速减缓。规划实施前后最大流速对比结果表明,青年船闸下泄流量增加,大榄江和瓦泾江流速增加;茅尾海及其入海海域的非航道区域内流场变化不大,外海范围无变化。综上,规划实施对其附近局部海域潮流场将造成一定影响,但总体来说流速变化相

7、对较小,对潮流的影响是可以接受的。(2)水污染影响施工期各类施工船舶施工作业期间排放舱底油污水总量约9504t,船舶舱底油污水平均含油浓度为5000mgL,石油类发生量为45.72to船舶油污水由岸上接收设施或由有资质的船舶污染物接收单位接收后处置,并落实环保相关规定,杜绝排入江河。施工船舶舱底油污水发生量相对较小,通过收集处理后对水环境基本不产生污染影响。营运期污水来源主要为船舶运行过程中产生的生活污水和含油污水。航运枢纽运行过程中产生的污水量较少,主要为生活污水。船舶生活污水2035、2050年产生量分别约为1.852.962.16-3.38万ta,BOD5产生量分别约为3.69-5.93

8、4.326.76ta,SS产生量分别约为&3113.34、9.7115.21ta,船舶舱底水2035、2050年产生量分别约为1.973.16、2.30-3.60万ta,含油量产生量分别约为98.34157.89、114.96180.05ta建议平陆运河运营的船舶污水应收集上岸处理为主,严格执行达标排放。在航运枢纽待闸区域应布置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并与城市转运及处置等环保基础设施良好衔接。航道整治后,水体的自净能力将得到提高。(3)盐水上溯影响平陆运河工程实施后,由于航运的需要,将大幅向下开挖航槽,青年枢纽船闸下游引航道与茅尾海直接贯通,存在盐水上溯和入侵的可能。通过在上游引航道盐楔锋面上游布

9、置集咸坑,船闸闸门外侧布置多道气幕,配合船闸运行和船舶进出闸时的盐水入侵程度开启或关闭不同气幕组合,可有效减小盐水入侵的影响。为取得更好的船闸泄水压咸效果,降低船闸下游水体含盐度,建议考虑对下游引航道优化的可能性,缩窄闸下引航道的宽度,延长进入船闸的口门段长度。(4)外海施工悬浮物影响钦江航道上施工产生悬浮物通过瓦泾江进入茅尾海,影响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北部两个片区和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沙井航道施工产生的悬浮物主要对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东部片区实验区产生较大影响,对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南部、北部右侧片区和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适度利用区、生态与资源恢复

10、区产生较小的影响;疏浚作业不会对核电站取水口产生污染影响。施工对水环境的影响为暂时的影响,会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而消失。建议施工作业应安排在枯水期完成,施工期利用GPS定位,严格控制施工范围,减少悬浮物发生量。建议施工时在瓦泾江口设置防污屏,严控悬浮物从瓦泾江进入茅尾海,并在施工船舶周边布设防污屏,将悬浮物控制在施工船舶附近,最大限度控制水下施工作业对底泥的搅动范围和强度,减少悬浮物发生量,将施工对水体SS的影响局限在尽可能小的范围内。(5)茅尾海水环境容量由于规划实施后平陆运河下泄流量增加,接纳外部海水能力增大,提高了水体交换能力,有利于茅尾海水域提高自净能力,提高了水域的环境容量。水质模拟结

11、果也表明,规划实施后,在外源污染保持不变的条件下,茅尾海内无机氮和活性磷酸盐平均浓度有降低的趋势。(6)调水工程影响引水区在优化取水调度原则和保障生态流量泄放的基础上,工程引水带来的水文情势影响可以得到减缓,引水区水源下游河道水量有所减少,但由于区间污染负荷不大,引水区水源现状水质总体良好,不会改变河流现有水质类别。南盘江引水工程实施后,可解决平陆运河枯水期通航用水不足问题,同时可减轻平陆运河引水后造成郁江流域水量减少带来的航运、供水、发电和生态等影响。(7)取水口影响根据分析结果,平陆运河施工期间,导致水体悬浮泥沙增加,会影响沿线取水口。通过模型计算,沙坪河、旧州江、钦江干流等不同河段,取水

12、口施工安全距离分别为2公里、4公里、2公里。即在安全距离外,在取水口进行防护,可以确保取水安全。在安全距离以内,建议停止取水,使用备用水源或采用临时供水方式,确保居民用水。考虑到运河对各个取水口的影响,建议对沿线涉及的人饮工程进行改造,采用膜过滤等新型水质处理工艺,增加供水安全保障。2、生态影响(1)对陆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平陆运河规划建设对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主要来自工程占地影响,以及运营期航道水位上升造成的土地淹没。工程施工占用和枢纽蓄水淹没造成陆生生态系统面积减少,使得原有陆地生态系统转变为河流生态系统,对原有陆生植被生长和生境造成影响。平陆运河规划建设,永久占地将造成一定程度的生物量损失,但

13、是总体来看淹没造成的生物量损失占枢纽所在评价区总生物量的比例很小。运河施工占地造成的评价区内损失的植被类型主要为乔木林地、灌木林地、红树林林地;旱地、水田、水浇地;茶园、果园;草地和湿地。运河建成后的枢纽淹没的植被以草本和灌木植物为主。根据运河周边古树及重点保护植物分布与运河建设占地叠图分析,位于钦北区的樟将受到临时占地的影响,将对其造成不可逆的破坏,建议运河建设过程中优化临时占地范围,避开古树生长环境。施工期的航道工程主要为航道疏浚扩宽沿线、枢纽工程区及部分弃渣场对耕地和草地的占用将直接造成两栖动物栖息地的损失,导致其活动范围缩小,并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噪音和光污染将破坏两栖和爬行类动

14、物原有的栖息环境。规划实施后,梯级开发及航道拓宽导致水面的上升和水域面积的扩大,为静水型两栖动物如沼水蛙等提供了适宜的生活环境。运河航运噪声和灯光对动物也会产生干扰影响。随着枢纽蓄水,部分耕地和农田将被淹没,耕地和农田环境中的啮齿目、食虫目的小型哺乳类将被迫迁出,因此这些种类原来的生境范围将有所缩小,种群可能随移民的进行而向上迁移。(2)对内河水域生态环境的影响平陆运河建设全程需实施多处裁弯取直工程,可以有效改良河流通航条件,但同时对河道形成切割效应,破坏了原有河道的完整性,使河道生态系统景观斑块化,对沿岸生态系统也会产生影响。航道疏浚、清礁过程以及枢纽建设和桥梁改建等施工过程扰动局部水体,造

15、成水质浑浊,水中悬浮物浓度升高,降低了水体的透光性,光强减少,将阻碍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从而降低水体初级生产力,使浮游植物生物量下降。悬浮物浓度增加,还会影响浮游动物摄食率、生长率、存活率和群落等。而施工将造成大部分底栖生物被掩埋、覆盖。平陆运河四级梯级枢纽建成运营后,库区原有的河流生态将变成河道型缓流水库生态,航道水深增加、水面扩大、容积增加、透明度增大。被淹没区域植被、土壤内营养物质渗出,水中有机物质及矿物质将增加,加上水流速度减缓,泥沙沉降,导致营养物质的滞留和积累,这些条件的改变都有利于浮游生物的生长繁殖。施工期航道疏浚、清礁、枢纽建设、护岸及桩基工程实施过程中都会对底质产生扰动,改变

16、施工局部范围内的生态环境,造成鱼卵、仔鱼的直接损失,暂时驱散在工程水域栖息活动的鱼。施工噪音对施工区鱼类产生惊吓效果,但不会对鱼类造成明显的伤害或导致其死亡。同时,施工造成了鱼类的栖息范围和饵料生物的减少,进而降低施工水域附近鱼类的密度,一定程度上增加原河流及支流非施工区的生态位竞争。运河梯级枢纽建成后,将对原有河道形成阻隔影响,完整的河流环境被分割成不同的片段,鱼类生境的片段化导致形成大小不同的异质种群,而种群间基因不能交流,使各个种群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运河建成后,许多种类喜流水或急流环境,如翘嘴蛇、倒刺他、大眼蹶生存的生境减小,压缩了它们的栖息空间。平陆运河梯级枢纽的建设将会影响鳗鳏、

17、刀鳏、白银鱼等泡游鱼类在流域中的分布,随着梯级枢纽对钦江的阻隔作用,其涧游通道受到的阻隔作用将进一步加强。郁江流域发现3处鱼类产卵场,且与运河规划最近距离均超过5km,因此平陆运河施工和运营不会对以上3处鱼类产卵场造成影响。此外,调查在钦江干流发现3处适合鱼类索饵的环境,运河施工的疏浚、拓宽等航道工程引起的悬浮物增加,运河建成后两岸或河滩的湿生植物面积和密度减少,均可能会破坏上述3处河段的索饵环境。平陆运河的建设将郁江流域与钦江流域相连通,增加了沙坪河、旧州江和钦江干流水量特别是枯水期净流量,改善了河流水质、河道生态环境及区域水资源优化配置。然而,规划实施后将会对调水区郁江流域下游地区生态环境

18、需水产生较大影响,从而影响区间河段水生生态系统的稳定。(3)对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悬浮泥沙将导致水体的混浊度增大,透明度降低,不利于浮游植物的繁殖生长。悬浮物含量增高,游泳生物的回避效应使得该海域的生物量有所下降,从而影响使该区域内的生物群落的种类组成和数量分布。规划项目航道疏浚等过程导致悬浮物含量增高,从而影响到底栖生物的生存环境,会造成一定量的渔业水域渔业资源损失。平陆运河建设后在丰水年丰水期沙井区域盐度会出现下降,但在茅尾海中部和湾口出,由于水体交换,盐度基本保持不变。茅尾海湿地以盐沼湿地为主,其中注芷、短叶注芷为优势种类。同时,茅尾海区域还分包有海草床,对盐度的适应范围较广

19、,盐度变化不会对其产生较大影响。茅尾海区域以黄鳍棘蜩,海州鱼,以及涧游物种鳗蛆等为主,上述鱼类均为广盐性鱼类,对海水盐度适应性较强,总体上青年枢纽下泄流量增加引起的盐度变化不会对其产生明显的影响。(4)对敏感目标的影响A.对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的影响依据红树林影响专题论证报告初步结论,本次规划平陆运河对保护区内红树林没有直接占用;但航道建设的疏浚和炸礁直接占用保护区外一定面积的红树林,引起位于航道施工范围内的红树林及其底栖生物丧失,施工范围内的浮游生物、游泳生物及鸟类因栖息地丧失而迁移。平陆运河建设引起红树林分布区盐度变化不大,红树植物的最适盐度发生的微小变化,对红树群落演替造成

20、扰动,但不会对红树林生态平衡造成破坏。本次规划对红树林的影响基本可控,建议注意项目运行后的生态监测,及时提出保护措施。B.对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的影响根据牡蛎专题论证报告初步结论,平陆运河建设过程中的疏浚扰动海底,使悬浮物扩散和沉降,如果泥沙覆盖了牡蛎,会影响牡蛎的呼吸和滤食生理,甚至引起牡蛎死亡。沉降的泥沙覆盖了牡蛎的硬质的栖息环境,牡蛎因栖息地丧失而数量减少。天然牡蛎附生在礁石上,炸礁会使礁石上附生的牡蛎死亡,震动会对一定范围内生长的牡蛎生理造成影响,牡蛎因礁石栖息地丧失而数量减少。茅尾海的牡蛎适应盐度变化的范围较大(最高可以达到千分之二十七,最低可以达到千分之3)。平陆运河运行期盐度变化对

21、牡蛎生长的影响较为有限。只要做好种质资源的保护和修复,本次规划平陆运河对牡蛎影响总体可控。建议通过钦州海洋牧场牡蛎礁的建设进行牡蛎种质资源恢复。C.对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平陆运河建设对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的影响主要是由于运河调水产生,建议加快实施南盘江调水工程,优化流域枢纽调度方案,保障平陆运河调水的同时维护好西津国家湿地公园的生态平衡。3、大气环境影响平陆运河航道施工期的大气污染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工程建设过程中的施工作业和道路交通排放的扬尘;施工机械排放的少量燃油废气;作业人员生活产生的食堂油烟废气;工程疏浚淤泥产生的恶臭气体。施工期作业、交通扬尘,机械燃油废气,食堂油烟废气和疏浚淤泥恶臭的影

22、响均在50m范围内。本工程施工期间开挖爆破也会对环境空气质量造成一定不良影响。由于工程区施工产生的废气和粉尘横向扩散范围较小,主要沿河谷飘散,由此分析工程施工期施工爆破所产生的废气、粉尘的影响范围和时段均较为有限,对周围环境的总体影响较小。应注意对茅尾海国家级海洋公园、红树林自然保护区、饮用水源保护地及新福镇、沙坪镇、旧州镇、陆屋镇、平吉镇、久隆镇,钦州市区段敏感目标的大气污染防护。在实施大气环境保护措施后,施工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且施工期间造成大气污染是短暂的。航道营运期的大气污染源主要是航道内通航船舶燃料燃烧排放的废气,主要污染物包括So2、NOx、PMl0、PM2.5、HC0

23、平陆运河实施后,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较多的是NOx,低运输需求情景下,2035年和2050年分别排放1.28和1.48千吨;高运输需求情景下,2035年和2050年分别排放2.04和2.25千吨。平陆运河规划实施后,钦州市区、灵山县、横州市的So2、No2、PMl0、PM2.5日均浓度和年均浓度最大落地浓度均能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的要求。船舶排放的So2、No2、PMlO和PM2.5浓度分布基本以运河中心区为源头向四周扩散,扩散方向主要为常年主导风向的下风向,浓度呈现由作业区向外逐渐降低的规律。由扩散范围看,扩散范围主要集中于航道范围内,对航道两侧的环境空气保

24、护目标产生的大气环境影响较小。总体而言,在采取适当的环境保护措施后,施工期和营运期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均在可接受范围。4、声环境影响平陆运河建设期枢纽工程装载挖掘及推土机、混凝土拌和、疏浚工程噪声源衰减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l类标准的昼间达标距离分别为15m、10m、20m,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50m、30m、50m0爆破噪声距爆破点20m以外的范围基本可满足昼间标准要求,10Om以外的范围基本可满足夜间标准要求。炸礁施工结束后各敏感点环境噪声监测结果均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4a类70dB标准要求。施工临时道路及施工利用的当地现有公路昼间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IOm范围之外基本没有超标污

25、染影响(4a类标准);夜间交通噪声对公路两侧30m范围之外基本没有超标污染影响。各类施工期噪声源对环境敏感点的噪声均能达到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的昼夜值。总体而言,在采取适当的声环境保护措施后,施工期声环境的影响在可接受范围,且噪声在施工期结束后会随之消失。营运期声环境主要影响因素为船舶航行和航运枢纽噪声。船舶航行噪声主要包括船舶主机、轴机的机械噪声、鸣笛等;航运枢纽噪声主要包括船闸的闸阀门启闭机工作、船舶过闸。船舶航行、航运枢纽噪声衰减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的昼间达标距离分别为150m、95m,夜间达标距离分别为474m、300m,船舶鸣

26、笛属于偶发性噪声。船舶航行噪声基本以运河中心为源头向四周扩散,扩散声源呈现由运河向外逐渐降低的规律,由扩散范围看,主要控制在周边区域范围内。总体而言,运河营运期噪声对环境保护目标的影响可控。5、固废环境影响平陆运河工程建设过程中,由于主体工程开挖、建设,以及四个梯级枢纽的建设,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弃渣,虽采用了部分挖方作为填方,但仍有许多挖方不满足填筑要求,均作为弃渣处理。建议优先对工程建设产生的土石方和疏浚土进行了利用,在合理选择弃渣场和弃土场的情况下固体废物影响较为有限。运营期,估算各水平年工程河段航道内船舶生活垃圾发生量为:2035年36.8t、2050年40.lt。建议在马道头枢纽上游、

27、青年枢纽下游布置2个水上服务区,对于进入平陆运河航段的船舶收集其所产生的垃圾,禁止船舶向航道内抛投垃圾,实现船舶零排放。类比红花、白色枢纽工程,单座航运枢纽运行期的管理工作人员较少,按管理人员10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LOkg/(d人)计算,运行期4个梯级枢纽的生活垃圾排放量约为0.4td.航运枢纽中应分类布置垃圾收集桶,运输至当地环卫部门处理。6、环境风险(1)溢油风险施工期发生船舶溢油的概率极小,耙吸式挖泥船燃料油入江量最大约150t次。营运期航道内发生船舶溢油事故的概率约为0.08次/年,船舶可能最大水上溢油事故溢油量约为27吨燃料油。平陆运河范围内一旦发生溢油事故,污染因子石油类将会对

28、航道区域内鱼类的急性中毒、在鱼体内的蓄积残留和对鱼的致突变性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而且对浮游植物和动物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同时对事故附近处的水源地构成威胁,故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和事故应急预案。(2)枢纽风险本规划可能发生的枢纽风险事故主要有施工期炸药、燃油风险、施工期森林火灾风险、溃坝风险、富营养化风险、弃渣场失稳风险等。风险事件可能对环境和周边居民产生严重的安全和环境影响,故必须严格落实各项风险防范措施,加强常规监测和风险预警预报工作。7、移民环境影响移民安置对水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来自居民点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活污水和生产废水。生产废水需设置沉淀池与PH调节池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生活污水

29、优先选择纳入市政管网,无法纳入管网的,应建设适合农村使用的一体化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处理后达标排放或回用。移民安置点产生不会对区域水环境造成大影响。移民安置对大气环境和声环境将产生一定影响,但其影响是局部和短暂的,影响的人群主要是施工人员及附近居民,总的影响程度不大。移民安置使区域土地利用方式发生改变,安置区植物资源数量减少,从而使移民安置区生物量减少,但不会改变区域植物种类;对于动物的影响体现在开挖、运输等施工活动干扰了原有动物的生存环境,但以上影响均在可以接受范围内。移民安置区固体废物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于移民安置后生活垃圾对环境的影响。安置区内设有垃圾桶和垃圾收集处理集中点,并由环卫部门定

30、时清运,固废环境影响不会很大。8、地质环境影响平陆运河规划的实施会采取开挖、疏浚,切滩、裁弯取直等工程措施。沿线布置4个梯级枢纽,枢纽建成蓄水后将形成库区。区域内水文地质条件、岩土体原有的力学平衡状态将会随之改变,这些改变将可能诱发或加剧新的地质灾害。运河线路沿线未发现较大规模滑坡及崩塌,运河沿线无滑坡、泥石流等宏观不良地质作用,构造稳定性分级为稳定性较好。因此对于河道开挖可能会引发的崩塌,通过采取一定岸坎防护措施是可以解决的。运河沿线的枢纽建成蓄水后将形成库区,在蓄水及其运行过程中,水位呈现周期性涨落,可能会引起边坡会形成的小规模的岩体崩塌、滑移、楔体掉块等现象,但不致产生大规模的岸坡失稳现

31、象,但在汛期水位发生较大较快的变动时,会有可能产生滑坡,崩岸等地质灾害现象。通过在施工期采取一定的工程防护措施以及运营期加强安全监控,这些环境地质风险是可控的。三、规划调整和实施建议1、规划调整建议(1)建议优化平陆运河涉水源保护区线路,避让水源保护区,根据水污染防治法禁止在一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进行施工。(2)建议本次规划针对不同规划期航运量需求,提出阶段性调水需求量,逐步增加调水量,有效控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规划实施建议(1)目前广西自治区、钦州市、南宁市国土空间规划、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优化整合方案均在编制中。建议平陆运河规划与自然资源部门沟通,严禁规划线路占用生态保护红线,对运河

32、建设涉及基本农田进行优化调整,实施占一补一。(2)考虑到外海航道会对茅尾海区域水动力条件等产生影响,从而对广西茅尾海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造成不利影响,同时规划需占用部分保护区外野生红树林,因此建议平陆运河项目阶段开展占用红树林专项影响评价,制定生态修复方案,在适宜区域开展红树林异地生态补偿工作。(3)本次航道规划穿越饮用水源保护区,规划实施过程中应为沿线取水口,配套建设备用水源,确保施工过程供水稳定安全。运河建设后根据水质情况,建议重新划沙坪河、旧州江、钦江干流的水功能区划,划定水源保护区。建议在每个取水口设置水质在线监测装置,构建智慧水务平台,实时监测水质情况,确保水质安全、水量稳定。(

33、4)考虑到本次平陆运河规划会对河道生态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建议在项目工可设计阶段,开展平陆运河绿色设计,通过生态型整治建筑物、设置生态涵养区、环保疏浚、建设节水船闸等方式,提升运河的生态环境保护水平,打造全国人工运河绿色设计示范。(5)建议规划实施阶段进一步开展水资源论证,明确调水来源,协调解决环北部湾水资源协同调配问题,减少对下游用水及珠江口压咸补淡问题的影响。(6)航道运营过程中,应加强船舶污染防治,鼓励利用电动、LNG船舶,船舶应使用合规燃油以减少废气排放,船舶水污染物应全部接收上岸,由城市公共环保设施处理处置。(7)重视并统筹安排航道建设的生态修复及渔民补偿安置工作,建议规划实施过程中应

34、制定和落实生态修复、渔民补偿安置计划和分步实施方案,通过渔业增殖放流、鱼礁建设、渔民补偿安置等方式,有计划、有步骤、有目的的针对航运发展造成的生态和渔业损失进行补偿。(8)建立健全生态环境长期监测体系。在平陆运河逐步建立完善的环境质量、生态、渔业资源等的长期监测体系,包括水文监测、水质监测、陆域生态调查、水生生态调查、鱼类资源调查等,重点观测钦江流域、茅尾海区域生态环境演替情况及发展趋势,及时采取环境保护对策措施,维护区域生态系统稳定。(9)在规划实施过程中,应落实本次评价针对各环境要素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在规划实施过程中,每5年开展环境影响跟踪评价,在规划修编时应重新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四、

35、环境保护对策1、生态保护措施(1)植物保护措施由于本次规划平陆运河将会导致淹没区域的植被消失,评价区域的部分植被和动植物种类的多样性将会降低。在工程方案的确定中,最大地利用无植被区域,充分注意少占农田,落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同时,在项目施工前应进行详细的野外调查,以便采取适当的措施,尽可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潜在的不利的生态影响。对于重点保护植物,建议运河建设过程中优化临时占地范围,避开其生长环境。(2)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由环境影响分析可知,本次规划平陆运河对于活动能力较强的鸟类、兽类的影响相对较小,对于活动能力相对较弱的两栖类、爬行类的影响相对较大。因此,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措施的原则是:在尽可

36、能保护陆生野生动物生境的基础上,针对受影响相对较大的两栖类和爬行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3)水生生物和鱼类保护措施施工期,严格控制施工船舶及施工人员污染物的排放量和排放浓度,严格禁止非达标排放。疏浚作业避开鱼类产卵期(3-5月份),减少规划项目施工对渔业的影响程度。疏浚区域设置防污屏,针对规划航道西侧的茅尾海国家海洋公园、广西红树林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域施工期间禁止泥驳溢流,避免项目施工产生悬浮物对周围环境敏感区域产生不利的影响。严禁随意爆破,应先用小当量爆破驱赶鱼群,留出足够的时间让鱼群游离,随后进行大规模的工程爆破,从而减少后续爆破对渔业资源影响。运营期,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对象主

37、要是青鱼、草鱼、鲤、端、长臀籁、斑簸、光倒刺肥、三角鲂、赤眼蹲、银婚、黄尾鲍、卷口鱼等鱼类。建议在相关枢纽修建过鱼措施。建议将花鳗鳏、鳗鲤、四大家鱼、鳏、鳍、赤眼蹲等列为工程的主要过鱼种类;白肌银鱼、七丝鳏、三角鲂、银篦、黄尾鲍、翘嘴蛇、蒙古舶及其他在枢纽均有分布的鱼类作为兼顾过鱼种类。(4)红树林保护措施疏浚和炸礁时做好红树林的保护,对于直接占用的红树林,需要进行异地恢复;注意监测疏浚产生的悬浮物,如果有高岭土黏土产生,需要做好围堰,避免粘性大的高岭土扩散到红树林内,尽量在红树林的水文条件较好时施工,避免小潮时悬浮的黏土在红树林内不易冲刷掉,粘附在红树植物气孔和皮孔,对红树林造成生理损伤。(

38、5)牡蛎保护措施工程前在航道外边进行牡蛎礁营造,扩大种质资源地牡蛎的栖息范围。对于炸礁和疏浚影响范围的牡蛎种质资源进行收集和异地养殖,工程完成后原地进行种质资源修复。2、水污染防治措施(1)航运枢纽水污染防治措施航运枢纽产生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及清洁雨水应采用分流制排水系统。航运枢纽应对其产的生产废水、生活污水进行收集处置,生产废水、生活污水应优化纳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无法纳入公共污水处理系统时,应自建污水处理系统。(2)营运船舶水污染防治措施建议平陆运河实施船舶污染物禁排政策,船舶产生的所有含油污水、生活污水、垃圾均禁止排放进入运河。在钦州水上服务区、新福水上服务区设置船舶水污染物接收设施,

39、收集进出平陆运河产生的船舶水污染物。接收后的船舶污染物经车辆或管道应转运至城市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焚烧厂进行处理,危险废物应由具备危险废物处理资质的单位处理处置。(3)青年船闸防咸措施通过目前世界范围内的不同船闸工程防咸措施的防咸效果、工程造价和运行成本,综合分析青年枢纽船闸工程的实际情况,建议采用气幕与集咸坑相结合的方法作为青年船闸工程的主要防咸措施开展研究设计。通过在上游引航道盐楔锋面上游布置集咸坑,船闸闸门外侧布置多道气幕,配合船闸运行和船舶进出闸时的盐水入侵程度开启或关闭不同气幕组合,可有效减小盐水入侵的影响。(4)水源地防治措施优化施工工艺,严格限制施工范围,临时施工围堰尽量远离水

40、源地和取水口,并在施工围堰下游布置防污屏,以减少悬浮物对水质的不利影响。在取水口进行防护,可以确保取水安全。在安全距离以内,建议停止取水,使用备用水源或采用临时供水方式,确保居民用水。考虑到运河对各个取水口的影响,建议对沿线涉及的人饮工程进行改造,采用膜过滤等新型水质处理工艺,增加供水安全保障。加强宣传,提升承包商、施工人员的环保意识,所有施工机械均应定期检查,严禁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排入工程河段,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加强施工期水质监测,及时发现水质异常情况,保证取水口正常运行。建议规划实施后对平陆运河沿线面源进一步进行治理,划定限制开发利用区域,建设生态护岸和生态廊道,提升运河水质状况。建议平

41、陆运河河段不得涉及油类、液体化工品等有毒有害货物运输。建议在平陆运河沿线建设智慧水务工程,对沿线取水口、排污口、支流汇入口设置在线监测设备,实时监控水质变化情况,针对可能出现的富营养化、船舶溢油等环境风险,开展预警预报,及时采取措施,确保水环境质量安全。目前广西在开展平陆运河经济带规划,对于平陆运河沿线的产业园区和城市发展进行整体规划,建议在该规划及规划环评中,统筹考虑沿线村镇的供水,建设供水管网。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污染环节是施工场地扬尘、砂石料运输时的道路扬尘和流动机械与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施工单位应做到文明施工。对于施工作业和道路交通扬尘,建议采取如下环保措施:对主

42、要运输便道上的路基进行夯实硬化处理,尽量保持施工现场道路的整洁、平整,减少运输车辆颠簸洒漏物料,及时清扫洒漏的物料,并辅以必要的洒水抑尘等措施,保证每天不少于23次,以保持场地不起尘。汽车运输土方、砂石料、水泥等建筑材料进场时,对于易起尘的物料应加盖蓬布运输车辆要严密,物料不要装得过满,以防途中洒漏,严格控制进场车速,减少装卸落差,避免因大风天气和道路颠簸洒漏污染环境。对于施工机械燃油废气,建议采取如下环保措施:施工时应选用耗油低、污染物排放量少型号的汽车和流动装卸机械。维修保养应严格执行I/M制度,使车辆和机械设备维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以降低车辆、装卸机械燃油产生的尾气。在出入车辆上安装尾气净

43、化装置,在燃柴油机械的燃油中添加助燃剂降低尾气中污染物的排放量。对于疏浚淤泥恶臭,建议采取如下环保措施:在附近分布有集中居民点的施工场地周围建设围栏,高度一般为2.53m,避免臭气直接扩散到环境敏感区域。淤泥压滤后即时清运,不进行临时堆放;底泥采用罐车密闭运输,防止沿途散落。(2)营运期航道船舶应禁止尾气不达标的船舶行驶,选用符合相应排放限值的船舶;建议航道内优先使用新能源航标。航道内推进船型标准化、环保化建设,鼓励船舶加装尾气处理装置,最大限度的减少船舶燃油废气的排放。加大LNG、电力等清洁能源船舶的推广和使用,创建绿色航道。建议在钦州水上服务区、新福水上服务区建设岸电系统互联互通示范工程,

44、减少靠港船舶大气污染物排放。航运枢纽内推广应用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例如:在航运枢纽建设分布式风力发电、枢纽屋顶建立光伏发电站等,开展枢纽“油改电”工程,有效地利用航运枢纽的可再生能源。4、声环境保护措施(1)施工期相对营运期而言,施工期噪声是短暂的,一旦施工活动结束,施工噪声也随之结束。项目施工前15日,建设单位应向地方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该工程名称、施工场所和期限,可能产生的环境噪声值以及所采取的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情况,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方能进行施工。(2)营运期优先选用先进的低噪声机械设备,高噪声设备加装消音或隔音装置,对分散布置的高噪声设备宜采用隔声罩;对集中布置的高噪

45、声设备宜采用隔声间。随着船舶流量的逐步增加,船舶噪声影响将逐步增大,建议合理制定运输制度。在航道营运期间,应通过实地监测并听取公众意见,采取适宜的措施减缓船舶噪声对周围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建议夜间航行船舶在经过市区和乡镇(新福镇、沙坪镇、旧州镇、陆屋镇、平吉镇、久隆镇等)时,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禁止鸣笛。建议在地势较为平坦的航道两侧增加一定宽度的绿化林带。5、固体废物保护措施(1)施工期考虑到本次规划的平陆运河会产生大量的弃土弃渣,建议优先对产生的弃土进行利用。回填和填筑应优先采用干地开挖采用的土石方,减少弃土弃渣量的产生。内河河道生的疏浚土可用于农业复垦或绿化肥料,亦可以用于后期景观工程的城

46、市建设土地平整。目前北部湾港口总体规划正在编制,后续钦州、北海、防城港等3港域均有较多港口建设计划。建议河口和海上航道疏浚物优先用于港口围填海建设,确实无法利用在进行外海抛弃。船舶垃圾严格按照交通部2015年第25号令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内河水域环境管理规定执行。航道内船舶应配备有盖、不渗漏、不外溢的垃圾储存容器或垃圾袋收集生活垃圾和生产废物,由专业单位收集后送岸上处理,严禁将船舶垃圾投入航道中。(2)运营期航运枢纽运营期间,应设置垃圾桶、垃圾存贮点,工作人员生活垃圾全部集中堆放在垃圾箱内,然后由垃圾运输车运送至环卫部门集中处理。危险废物、废矿物油、污油和油渣等危险废物必须由具有从事接收

47、、贮存、运输危险废物经营资质的单位处理和处置,在航运枢纽暂时存放应符合危险废物贮存污染控制标准(GB18597-2001)及其修改单(2013年修改单)的相关要求。船舶垃圾应严格执行国家船舶水污染物排放控制标准(GB3552-2018)的规定,禁止在平陆运河通航水域内弃置船舶垃圾,航道内船舶产生垃圾,须分类用密封式袋或桶盛装,交由岸上垃圾接收站统一收集后,运至城市垃圾综合处理厂集中处理处置。建议在马道头枢纽上游、青年枢纽下游水上服务区布置船舶垃圾接收设施,进入平陆运河沿线船舶均需在2个服务区接收垃圾,并做好与城市转运及处置设施的有效衔接,实现运河船舶垃圾零排放。发现疫情时,应在船上进行杀菌、消

48、毒处理后交由岸上转运处置。相关部门应加强巡查,作好环保宣传教育工作。6、风险防范措施(1)溢油风险事故防范措施船舶交通事故是导致溢油事故的主要原因,溢油事故的发生多与船舶航行和停泊的地理条件、气象海况、运输装载的货种、船舶密度、导助航条件以及船舶驾驶、港口装卸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关。建议跨航道桥梁上应设置明显的红信号灯,避免船舶碰撞桥梁而导致溢油事故的发生。应根据船舶装载状态、水文、气象状况,合理安排船期,使船舶过闸、航行时,航道水域设计底高程能够满足航行水深要求。应对待闸锚地、船舶停泊水域、航道等地通航水深定期监测。建立船舶交通管制系统(VTS)和水上安全监督机构,加强海事监管,并配置海上安全保隙设施,包括海上通讯联络、船舶导航、助航、引航、航道航标指示、海难救助、海事警报、气象、海况预报等。建议在沙坪镇、陆屋镇、青年枢纽附近建设3个溢油应急设备库,每个设备库应对溢油能力为50吨。(2)炸药库风险防范措施炸药的贮存方式、方法与贮存数量必须符合国家标准。由专人管理炸药库,按照爆破安全规范(GB6722-2003)操作和管理。炸药库区域严禁烟火,杜绝一切可能危及炸药库的活动。炸药库应设置通风、防晒、调温、防火、灭火、防爆、泄压、防潮、防雷、防静电等安全设施和设备,并按照国家标准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