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22398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校信息化发展年度总结及反思2023年12月一、过去一年的工作措施。(一)不断完善学校信息化办学条件,为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物质基础。1 .整理教联体试点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对学校信息化设施设备、发展应用进行系统梳理,统筹可利用资源,发挥各成员校信息化现有条件优势。2 .进一步改善学校信息化发展条件,根据试点校发展目标,从硬、软件方面,有针对性地补充完善办学条件。3 .推进试点校乃至区域内义务段学校信息化功能室、设施设备、应用平台的开放共用共享,向均衡发展迈进。(二)建立完善教师信息化培训发展机制,培养具有现代化教育意识的教师。1 .加强教联体试点校师资培训,重视学校管理者的信息化管理意识培养。加

2、强广大教师信息化培训,特别是从信息化技能方面,不断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2 .培养信息化骨干教师,重点培训一批具有带头作用的信息化能手,开展网络授课、网络教研,在学校信息化发展中起到引领、辐射,发挥传帮带作用。3 .发挥名师工作室、智慧校园作用,与信息化发展相结合,推进信息化与学科融合,推进教联体试点校信息化管理,促进信息化赋能发展。(三)建立完善教学资源数字化共建共享机制,实现优质资源的共享。加强各级各类数字化资源平台建设,促进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1 .深入推进各级教育云资源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武汉市教育云资源平台和省级、全国中小学智慧教育资源平台,以及刚建立的武汉市教育大数据中心,利用和挖掘

3、优质资源。2 .继续加强“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建设。利用教联体牵头校现有的“名师工作室+课程社区”平台,引领各成员校加入平台建设,充实本区域优质资源,实现本区域优质资源的共建共享。3 .深入开展网络同步教研活动。利用网络平台,在教联体内开展区域性网络同步教研、科研,提升教师教研科研水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并逐步推广到全区,探索网络同步教研机制。(四)建立完善信息化赋能发展考评机制和保障机制,力促教育信息化长效发展。1 .建立完善教联体试点校信息化发展的评价考核机制,制定考评目标,明确考评要素,为全区域推进信息化赋能发展奠基。2 .建立完善教师信息化发展的考评机制,将教师信息化发展水平纳入个

4、人专业发展和业绩水平考核范围,进一步优化教师考核机制。3.建立推动信息化赋能发展的保障机制,加强人员和经费的投入保障,加强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建设,促进教育信息化长效发展。二、学校优质发展进步与成效。通过信息化赋能发展教联体建设,五所学校提升了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提升教师专业能力,提升学校办学质量,促进了学校全面优质发展。1 .实现了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充分利用武汉教育云平台和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建立校级平台,在校级平台里课程社区、牛视云平台上传优质资源,实现资源共建共享。2 .信息化赋能课堂教学,开展智慧教学模式的探索实施,从典型案例的打造开始,结合精品课、信息化融合学科教学等活动,构建信息化

5、应用场景下的教学模式。3 .信息化赋能教师发展,利用信息化技术,对教师开展智慧教研活动,探索实施符合各校校情的智慧教研模式。三、工作不足与反思。1 .本学年各学校各类各项活动较多,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不够充分,联校教研活动开展较少,在提升教联体的整体教研水平上参与的老师覆盖面较2 .在信息化赋能学生发展上,智慧德育探索实施中对于学生成长评价系统建立不够完善,如学生画像。3 .信息化赋能学校管理上将信息化应用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还不够,没有形成校园物联网。4 .全面整合学校信息化各项管理,建立相应的管理机制工作还要持续推进。三、下步安排。牵手才能同行,联合才能共享,互助才能共赢。今后五校之间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政治站位,明确工作目标,丰富教联体形态,突出重点任务,认真组织实施,加强交流合作,相互学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同发展,共同形成教联体建设合力。五校联手,抱团成长,勇创学习型、研究型、创新型教联体,实现教育理念共享、教育资源共享,发展共同体,展望共建共赢的曦光未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