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28224 上传时间:2024-02-26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12.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掘地见母,闪耀着敬老的人性之光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掘地见母。或黄泉见母。语义:原指春秋时代,郑庄公母亲武姜偏心,助少子谋反失败后,无颜见庄公,出居颖邑,庄公也设下黄泉之誓,最后在颖考叔帮助下,掘地见泉,母子俩在地道相见,而终于和好的著名历史典故。后来用以比喻孝道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人们不可以任何借口,不尊奉孝道,有了孝道,处理好继承与发展关系,调节好人际关系,继往开来,才能开创辉煌人生。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郑世家,二十二年,段果袭郑,武姜为内应。庄公发兵伐段,段走。伐京,京人叛段,段出走鄢。鄢溃,段出奔共。于是庄公迁其母武姜于城颖,誓言日:“不至黄泉,毋相见也。”居岁余,已悔思母。颖谷之考

2、叔有献于公,公赐食。考叔日:“臣有母,请君食赐臣母。”庄公日:“我甚思母,恶负盟,奈何?”考叔日:“穿地至黄泉,则相见矣遂从之,见母。二、庄公宽容,而武姜助段为虐郑庄公和天子周平王,爷爷是亲兄弟,母亲是亲姐妹。俩人关系亲密和谐。庄公姬寤生前757年一前701年),于前743年继位,承袭其父武公的两项爵位,是郑国的第三任国君,又兼任周平王的卿土(丞相),位高权重。郑庄公兄弟与母亲画像即位时,庄公年仅15,才慧夙成,即位即亲政。这完全出乎母亲武姜意料之外。因为他出生时难产,母亲受到惊吓,还取名“寤生”(即逆生),表示厌恶他,而偏爱嫡少子姬段。她曾多次要求改立继承人,让少子当世子,而武公则坚持礼制,

3、力主立嫡立长,直至临终时,仍否决改立,让世子寤生继位,仅把共邑(河南辉县)封给姬段。可是,武姜仍然心有不甘,她又从偏爱,发展到偏心,甚而变得偏执起来,一门心思为少子出力。她原想武公去世后,她可以寤生年幼为理由,自己临朝称制,再徐徐另作打算,谁想到这小子大器早成,才15岁就大人似的,处理国事象模象样,没有给她插手的机会。她怀着极大的怨气,打算为少子争权夺利,以便弥补未当上国君的遗憾。于是,她要求把制邑分封给姬段。庄公虽小,而心中有数,制邑(荥阳汜水)地势险峻,居虎牢雄关,易守难攻,一旦易手,将受制于人,于是,他搬出先父曾在此地斩杀虢君的事实,以“不吉利”为由推脱了。武姜又要改封京邑(荥阳此邑原为

4、郑国京都,是郑国第一大城,规模远远超过新都新郑,以此为封地,非法制所许,但母亲执意索要,庄公无奈,只好把京邑封给姬段。姬段就封后,狂妄自大,自称“京城太叔”,严然一诸侯。卿大夫祭仲进谏:“先王订制,国内大城不能超过国都三分之一。封姬段京邑,不合法度,这是祸根,将有后患J庄公说我母亲喜欢这样,我怎能避患呢?”祭仲又说:“姜氏哪有满足时候呢!我们应未雨绸缪,及早给他换块封邑,别让祸根滋长蔓延。野草蔓延开,根除都很难,何况他是您亲弟,一旦长成势,处理更艰难!”庄公很无奈,只好说:“望他能适可而止,好自为之吧可是,姬段恃宠骄纵,愚昧贪婪,竟然进一步违反法制,私自扩大封邑,把京邑西部和北部的广大郑国领土

5、,都占为己有。不久,他又向东北扩展,占据了与宋国接壤的縻延(河北延津)。公子吕庄公叔父)先后两次谏言:“天无二日,民无二君。姬段已成气候,不能让民众产生二心。如果让他继续下去,他就要得到民心了庄公却说:“自圣祖周公旦以来,300多年了,周公礼制广泛普及,深入人心,如今,姬段践踏礼制,目无君兄,对君主不义,对兄长不亲,虽扩大领地,难得民心。俗话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他坏事干多了,一定不会有好下场的。”那丘开封丸郑州市负*力”斯史.新城临汝西不变费(侯氏I 利山* 4大宗山I郑庄公镇压姬段叛乱与颖邑地图姬段狂妄自大,利令智昏,野心勃勃,急功近利。扩大地盘后,他就开始一系列非法活动,组建军队,修缮城墙

6、,装备武器,制造战车,企图伺机偷袭新郑,推翻庄公,篡国夺权,竟然走上一条对抗法制,破坏礼教的不归之路。庄公22年(前722年),姬段紧锣密鼓,磨刀曜曜,他认为时机成熟,就和母亲商量起事日期。武姜定下时间后,回信给姬段,让他届时出兵,她里应外合,打开新郑城门。其实,庄公早就发现他俩的阴谋,又截获了密信。谋反罪证在手,庄公忍无可忍,也师出有名了。于是,他秘密命令大将子封,率领200乘战车、15000名将士,提前进剿京邑,先发制人。子封公布讨逆檄文,历数姬段叛国反君罪行,京邑人民义愤填膺,临阵倒戈,共同反击叛贼。姬段狼狈弃城,逃到鄢邑(河南鄢陵),又被追军击溃。这时,子封将军明白,不能让庄公担当弑弟

7、恶名,于是,他网开一面,让姬段逃跑,只身躲到他原封地共邑避难。因此,后世叫他共叔段。大将收兵,内乱平息。从此,郑国政治上出现稳定局面,郑庄公得以集中力量,重农兴商,发展经济,增强国力,又进而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以天子卿士身份,开展攘外外交,清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使郑国“小霸”于诸侯,以大手笔描绘出春秋早期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而事变败露后,武姜则陷入痛苦的负疚之中,自觉无颜见长子庄公,便惭愧地离开了宫庭。庄公性情豁达,自小就不在意母亲溺爱弟弟,而不喜欢他。他知道,母亲偏爱偏心,心性使然,无可厚非。而她又去挑动谋反,致使同室操戈,兄弟相残,这己经是违反礼制的大逆,永远地超过了人情人性的范畴了。但是

8、,庄公却没有想到,母亲竟然偏执到如此地步,她要里应外合,互相策应,直接参加谋反!庄公心里豁达不起来了,他和大臣们一致认为,在姬段谋反事件中,母亲设局,兄弟背叛,母亲武姜也实在难辞其咎。他非常气愤,让使者告诉母亲:“就住到颖邑(河南颖阳)吧。不到黄泉,不得相见J郑庄公发黄泉之誓画三、“掘地见母”典故本事(上)姬段事件,郑庄公清除了竞争对手,巩固了政权,时局稳定,天下太平。过了年余,周平王姬宜臼身体有恙,郑庄公姬寤生前往探望。平王母亲申太后、他的姨母,此时接见了他,还问候其妹武姜近况,他心里无底,只好含糊其辞地应付过去。这件事,对他触动很大,引起了他的反思。庄公自小学习周礼,践行周礼,周礼是他立身

9、行事的准则。以前,母亲武姜偏爱偏心,他也未往心里多计较,对母亲和弟弟,只是取敬神祗而远之的态度,多了一份宽容,久而久之,渐渐地又多了一份冷淡冷漠,以致于冷酷。他在反思中,深深地自责。姬段比他小两岁,是嫡亲的胞弟,当年,他怎么就不能超越偏心的母亲,去关心他,帮助他,教他习法学礼,遵从法制,以礼立身呢?如果,身为大周卿士,郑国公侯的哥哥,不冷漠对他,而施教引导,并重用他,他又何致于不遵为臣之道,走上招兵反叛的绝路呢?毋庸置疑,弟弟姬段篡国谋反,身败名裂,固然咎由自取,同时也与母亲武姜无原则的偏爱分不开干系,但是,身为兄长的庄公,又何尝不要负有一份不教而诛的责任呢?可是以前,因为弟弟犯法谋反,他只看

10、到母亲助段为虐,把罪责全推给母亲,认为她也太难为其母了,还发誓“不到黄泉,不得相见”,实在是太过分,有失赤子孝道了!郑庄公后悔自己说过的话,很想念母亲。可是,“君无戏言”,一国之尊,大周卿士,言已出口,如何收回?他又陷入深深的苦恼之中。于是,颖谷守将考叔,想出了一条权变的计策。四、“掘地见母”典故本事(下)一天,颖谷守将考叔赴新郑,给君主敬献贡品,庄公设宴款待他。用餐时,考叔将军为了导出话题,他先行怀肉之计,固意夹出菜中的肉食,小心地藏进衣袖里。庄公感到很奇怪,就问这是何意?”考叔站起来,恭恭敬敬地回话:“小臣家有老母,特别喜欢吃小臣做的菜肴,可是从未没吃过君主的御食,我想带一点回去,给她老人

11、家尝尝新,以尽我的一点孝心。敬请君主赐食!”说者有存心,听者更有意。考叔话字字似锥,句句诛心,深深地触动了庄公的软肋,他长长地叹了口气,凄然感慨:“你有母奉养,得尽人子之心;寡人贵为诸侯,反而不如你!”考叔佯装不知缘由,庄公便将事情的原委叙说一遍,最后说道:“已经设下黄泉之誓,追悔无及了!”颍考叔献掘地见母之计图考叔将军胸有成竹。他又郑重站起来,利用偷换概念方法,献出人造阴间之计,他说:“这事好办。黄泉是人们心目中的虚拟阴间,我们可以掘地见黄泉,挖出一条黄泉畔的地道,这就是阴间了。母子地道相见,既不违背誓言,又成全母子相会之情。”这是权变之计,有自欺欺人之嫌,但是庄公顾不了那么多了,当即委托考

12、叔将军去办理此事,以便实现“掘地见母”的梦想。颖谷黄泉畔地道挖好后,考叔将军先安顿武姜老夫人住进去,然后再引进郑庄公,庄公作诗吟唱:“进入地道啊,其乐融融!”于是,母子相见,抱头大哭,互诉思念,终于不计前嫌,言归于好。最后,武姜也作诗应对:“走出地道啊,和和美美!”百姓看到庄公母子终于和好,交口称赞君主聪明孝顺,敬母爱老,是齐家治国好榜样。庄公也夸赞考叔将军德才双馨,孝感天地,赐御食一盒,并晋升为大夫。掘地见母画五、“孝子不匮,永赐尔类”郑庄公掘地见母故事,世世相传,代代不衰。孔夫子编篡的诗经中,有首大雅歌颂此事,最后两句评说:“孝子不匮,永赐尔类”,意思是,“孝子孝心永相承,世世代代好前程J孝道不绝,文明传承。孝敬父母,尊敬老人,是我们民族的传统美德,而这种美德世代相传,文明就得以世代相继,从而推动社会向前发展,使后来人一代更比一代好,不断地走向更加美好的明天。我们中华民族,是世界上唯一的、有着五千年文明史的伟大民族,究其传承发展的因素,我们不难看出,其中也闪耀着孝敬父母、尊重老人这一传统美德的灿烂光辉。陈存选2021、09、08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