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32189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54.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docx(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新课标背景下:在备课中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的策略按说备课是一种个性化的思维活动,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统一的模式可遵循。但是,随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出台,势必会对老师们的备课,从理念更新到行为选择上,都产生一定的影响。尤其是这一版的课程标准相较过去,进行了大幅的改动。面对一系列的新词、新概念,老师们难免感到困惑。因为大家不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变化,这些变化有什么学理依据,或是源于哪些理论?这样一来,我们要怎样才能在备课中做到把新课标和统编教材结合起来,进而把课标的精神转化”成教学的行为?以下是我的一点思考和实践,仅供大家参考。Partl明确新版课标里有什么首先,我们要明确新

2、版课标里有什么。新课标里的核心的关键词主要有:。核心家,包括四个方面,即“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其中,语言运用,是语文课程核心素养的基础与载体。2.学段目标四个学段分别对“识字与写字”悯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四个方面,都有相应的要求。3学习任务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内容主要以学习任务群组织与呈现,并且是按照内容整合程度的不断提升,分三个层面设置。 第一层设“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4个基础型学习任务群; 第二层设“实用性阅读与交流”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思辨性阅读与表达个发展型学习任务群; 第三层设“整本书阅读“跨学科学习”2个拓展型学习任务群。4.突施建议新版课标给出的四条

3、教学建议中,我认为其中两条比较有指导意义。一是,立足核心素养,彰显教学目标以文化人的育人导向。二是,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凸显语文学习的实践性。Part2熟悉统编教材的体例其次,我们要熟悉统编教材的体例是什么。这里以初中语文教材为例,逐一剖析。1 .总体结构语文教材采用“双线组织单元结构L即“人文主题+语文要素”;构建“教读一自读一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教学体系;划分成导读系统、助读系统和练习系统;其中助读系统包含“单元导语”“预习提示”文内注释“语法常识”等板块。2 .分点概述(1)体系每一册的课文都是按照单元的方式来编排的。有的是按照课文的题材组合的,也就是内容;有的是按照文体组

4、合;还有的是按照读写要素来组合的,比如阅读策略单元和写作单元。阅读部分,以各单元学习为主,辅以名著导读和“课外古诗词诵读L共同构建一个从“教读课文到“自读课文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由课内向课外的延伸。(2)板块A单元导语”是对本单元教学要求的明确,为老师“教什么”和“怎么教”指明了方向。其中的人文主题目标对教师“教什么”有所要求,语文要素的目标则对“怎么教”给出适合本单元的方法指导。“阅读提示”是对课文的精要指导和延伸阅读,发挥着重要的导学、导教的作用。ICl”旁批”是统编教材的编者精心开发的教学资源,是自读课文区别于教读课文的特征之一,也是自读课文独有的助学板块。旁批”一般随

5、文设置,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或针对课文的关键之处、文笔精华以及写作技法做精要点评,或以问题的形式呈现,启发学生思考。Part3新课标下,备课的策略与方法当我们明白了课标与教材的依存关系,接下来,才可以来谈怎样着手备课的问题。第一步,研读课文无论是已经教过很多遍的课文,还是刚入选教材的新课文,老师们都要以“第一次读”的心态去仔细研读文本,从而获得新鲜的感受。这是备课的基础。有了自己的研读感受和心得后,再参考相关的资料,并设想自己的学生可能的兴趣点或难点,把几方面结合起来进行教案设计。这样的语文课,才有个性,有温度,有创造,也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第二步,起点和落点1.教学起点(即学情)一堂课首

6、先要确定教学起点,即确定学生阅读这篇课文之前,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语文经验,准确把握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因为学生的起点都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把握学生的共性。,.教学落点(即效果)一堂课结束后,学生的语文能力、观念,还有品格等方面,可能有哪些变化,老师怎样才能实现这种提升?这就是教学落点。第三步,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逻辑起点和实践基础。教师只有明确了教学目标,教学才会朝着正确的方向进行。面对一篇篇的课文,我们要知晓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从哪些方面教课文?也就是课文的通用型目标要求有哪些?下面,以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为例。依据课标对核心素养的要求,可以将本单元的目标大致确定为:课文篇目单元目标核心素养I春

7、1.积累朗润、酝酿、竦峙、呼朋引伴、花枝招展等45个古今词语。2.学习朗读,注重重音和停连.语言运用济南的冬天3 .感受文中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4 .品读景物描写中的字、词、句,把握景物的特点。思维能力雨的四季5.在品味与运用语言中,体会自然之美、表达生活之美。审美创造古代诗歌四苜6.理解“立志怀乡重友等诗歌主题,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七自信至于后面几个单元的“单元导语”所明确指出的通用目标分别是: 第二单元要求“继续重视朗读。在整体感知全文内容的基础上,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第三单元要求“学习默读。在阅读中把握基本内容,了解文早大忌。 第四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在整体把握文意

8、的基础上,学会通过划分段落层次、抓关键语句等方法,理清作者思路。” 第五单元要求“继续学习默读。在把握段落大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学会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 第六单元要求“学习快速阅读。发挥联想和想象,把握作者的思路,深入理解课文。”由此可见,每个单元对阅读的要求都是建立在前一单元学习内容基础之上的。单元学习设计选择单元学习主题开展持续性评价教学实践探索.池入城塔因此,我们在备课时只有站在全盘考虑的高度上,依据某个核心素养的要求,结合具体的教材篇目,将相关知识或内容结构化,才能准确把握每一篇课文的通用教学目标。第四步,重点与难点每一篇课文,都有学生应该掌握的学科基础知识。教学重点,即重点知识。

9、在每课中均处于核心的地位,具有统领性、代表性、典型性等特点。教学难点,需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确定,而非教师的教学角度。它是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可能存在认知障碍、理解困难或实践难度大的知识内容。然而,有的老师对某些单元教学的重心容易把握不准,要么是生硬地按照文体教学的思路,要么就是想当然地教一些琐碎的语文知识。例如,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在教学上就常有偏差。纪念白求恩不能当作典范的议论文来教,更不能直接教授议论文的文体知识。从单元整体的角度看,本文的教学价值在于对比手法的运用,这一点也体现在课后第二题中。植树的牧羊人的独特价值在于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但同时也有对比手法的运用。走一步,再走一步的独特价

10、值在于心理描写,同时也有直接的心理描写和间接的心理描写两种。由此可见,虽然每篇课文有不同的教学侧重点,但这些侧重点之间又存在着一定的关联。因此,老师们要从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两个层面出发,才能准确把握单元教学的重点。第五步,教法跟学法不同的文体,有不同的教法和学法。做到因文而教、因材施教,是基本的原则。比如:诗歌是以想象、联想为主导的思维方式,那么教学生赏析诗歌,就一定要用形象思维,才能辨别什么是诗的语言,从而读出诗歌的语言韵味。议论文或者说明文是理性的逻辑思维,那么在教学时就要引导学生运用理性的、有条理的,逻辑思维来阅读和理解。小说的阅读重点是故事情节,所以需要依靠预测与推理的思维,才能从情节

11、与细节中读出人物的性格、作者的用意等。散文则重在情感的体验与还原,只有引导学生从人、事、景、物的描写中去领悟作者的心思,才能体会作者的情感。由此可见,不同的文体背后有不同的思维训练点。新版课标在论述“语文核心素养”时,提到要“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H所以我们备课时就应该多考虑尽可能往“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靠拢。第六步,资源整合针对一篇文章的教学内容,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后,就可以围绕这一类课文的文体特点与读写要素,去尝试将本单元几篇课文的教学的顺序重新排列。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统编教材可以用“学习任务群”来整合单元的教学。老师备课时,就应当根据“学

12、习任务群”所提示的任务”去组织教学,从而把握某个单元或者某一课的必备知识和关键能力,建构“语文核心素养L当然学习任务群的教学只是多种教学方式的其中一种,不一定全部教学都适合布置任务群。如果老师们要采用“学习任务群”的单元教学方式,那么就应当多往学习活动方面靠拢。备课就不能满足于常规的教学设计,而要考虑如何让学生在某种学习情境下带着某些问题去读书、思考和探究。如果教师能把课文的例子进行分类,一类一类地教,也可以发挥出例子的类化学习功能。总之,整合教材资源的方法多种多样。老师们在实践中可以大胆尝试,从而丰富课堂教学容量,提高教学效率。第七步,作业设计作业设计常常是备课中容易忽略的环节。事实上,作业

13、评价是过程性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业设计是作业评价的关键。因此,教师要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心设计作业,合理安排不同类型作业的比例,增强作业的可选择性。除写字、阅读、日记、习作等作业外,还应紧密结合课堂所学,关注学生校内外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中的热点问题,设计主题考察、跨媒介创意表达等多种类型的作业,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综合学习的能力。另外,教师要严格控制作业数量,用少量、优质的作业帮助学生获得典型而深刻的学习体验。Part4备课的补充说明当备课走到这一步,应该说已经是相对比较完整了。但课标中还有两个要点,在这里须补充说明一下。1 .关于整本书阅读的实施在新版课标中,“整本书阅

14、读”作为第三层面的学习任务群之一,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按照新课标的阐述一一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根据阅读目的和兴趣选择合适的图书,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借助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交流研讨阅读中的问题,积累整本书阅读经验,养成良好阅读习惯,提高整体认知能力,丰富精神世界。可以看出,整本书阅读”的功夫在课外,应以课外阅读为主。课堂上既可以安排一些交流分享活动,老师也可以给一些阅读方法的建议,主要是读“某一类书”的方法引导。至于“整本书阅读“到底怎样做才有好的效果?还需要在实践中积累总结经验。统编初中语文的“名著导读H每册指定必读2本书,三年一共22本。一读名

15、著重要信息I名著阅读调整,涉及到考试)七上:西游记朝花夕拍七下:骆驼祥子海底两万里简爱人上:红照耀中国昆虫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八下:水浒传傅孟家书儒林外史九上:艾青诗选但出于应试的目的,往往会把本该在九年级阅读的两本必读名著分散到七八年级上下学期中去。对于这样的做法,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虽然有些公办学校在这方面开展的比较好,也展示过一些优秀的课例;但在我看来,仍属于零敲碎打的阶段,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O当然,也有可能涉及到真正的核心技术,人家并没有曝光出来让大家学习。这就另当别论了。因此,在备课的过程中,老师们要尽可能根据现有条件分步去考虑实施,能做一点是一点。2 .关于跨学科学习的实践

16、在新版课标中,“跨学科学习”和“整本书阅读”都是作为第三层面的学习任务群之一,都属于拓展型学习任务。按照新课标的阐述一一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联结课堂内外、学校内外,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领域;围绕学科学习、社会生活中有意义的话题,开展阅读、梳理、探究、交流等活动,在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由于这一部分是课标新增加的内容,我的理解跨学科学习”应该是指向符合条件的篇目和综合性学习”以及活动探究”板块。课文篇目综合性学习活动探究七年级上册动物笑谈有朋自远方来少年正是读书时文学部落七年级下册活板天下国家孝亲敬老,从我做起我的语文生

17、活八年级上册美丽的颜色蝉人无信不立我们的互联网时代身边的文化遗产新闻阅读新闻采访新闻写作八年级下册大自然的语言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大雁归来时间的脚印倡导低碳生活古诗苑漫步以和为贵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九年级上册君子自强不息走进小说天地学习鉴赏诗歌朗诵尝试创作九年级下册山水画的意境无言之美岁月如歌一我们的初中生活阅读与思考准备与排练演出与评议总之,跨学科的学习实际上就是利用学科知识进行现实生活的观察和问题解决。跨学科学习最终的切入点和目的就是要能够激发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教学来说,老师们要围绕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精选和设计课程内容,设置“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强化学科间的相互关联,增强了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综上所述,虽然备课可长可短、可繁可简,但备课是教师对整个教学活动的一项预设,是高效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直接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成败。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身为教师,应该明白教学有两种境界:一是把学生引入知识的海洋里,二是把知识带入学生的生命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