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34175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4.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知识汉阴县位于陕南秦巴山区,县城境内山川秀丽,物阜民殷,人杰地灵,有着安康“鱼米之乡”之称。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汉阴县的习俗文化,供大家参考。婚嫁习俗在汉阴,媒人称作“红爷”多为男性充任,也可另找一人作陪红,象征成红成对。提亲后,由媒人送“庚帖”,延请算命先生“合八字”,然后择日、过礼。婚期前一日,男方将酒肉、离娘布或离娘帕子装入抬盒,送到女家。女方亲朋庆贺送礼,称为“填箱”。女方备筵款待,称为“花圆酒”,即庆贺花好月圆之意。上轿前,还要哭别父母,哥嫂、亲朋,谓之“哭嫁”。婚日,新郎不亲迎,请来亲友带上肉吊、瓶酒及四色水礼,前往女家迎亲。还有“下书先生”到女家“满门请”。姑

2、娘上轿前,将原穿戴的衣鞋袜全部留下,换成新装后,拜祭家神,辞别父母,由兄弟背上,塞入轿中登程。一路上前呼后拥,热热闹闹。花轿到了男家,行结婚礼,“拜天地,拜祖先,拜高堂,夫妻互拜;入洞房后,新郎揭去新娘盖头,饮“交杯茶”。然后行“撒帐礼”,将枣子、核桃、花生等放在新床四角,祈求“早生贵子”。入夜,不分老小亲疏,前来“闹房”。即所谓“三天不分大小”,三日后,新郎陪新娘回娘家看望父母。女家设宴款待。饭后要立即返回,时兴早去早归。这叫“回门”。有三天“回门”,还有十天“回门”的。新中国成立后,汉阴婚礼多改旧习。婚期不请算命先生择日,多利用节假日或农闲时间。新娘不哭嫁,改坐轿为乘汽车汉阴民间历史有包谷

3、酒、高梁酒、大米酒、大麦酒、拐枣酒、甘蔗酒、秆秆酒、木瓜酒、狒猴桃酒及多种果酒、药酒等,节日家人聚会饮酒、红白喜事招待客人饮酒均有不同规矩礼仪,各路客民饮酒、劝酒、敬酒方式又各有不同。汉阴人好客,待客礼仪讲究,淳厚朴实,以诚相见,备受推崇。家里来了客人,先沏茶递烟,再陈瓜果糖。待客吃饭,让客人、长辈先入席,而且必须坐上席,主人要向客人、晚辈要向长辈敬酒盛菜,热情招呼客人和长辈吃好喝好。红白喜事聚餐,兴男客女客分开坐,父子不能同席,爷孙可以同席,主人要向客人致谢词,并逐席向客人敬酒。而汉阴巴山区的原住民,不少人仍保留着巴人的生活习俗,如用吊罐做饭、喜吃酸浆巴、老人头上缠白布、爱穿麻布衣、妇女抽长

4、烟袋等等,彰显的是巴文化和巴人风情。节日习俗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晚上,置水果、月饼于庭中,祭拜月亮。家人围坐,分食月饼并赏月,以示团圆。节前,亲友之间赠送月饼、水果、鱼肉等。中午家家设酒宴,全家团聚。出嫁的姑娘均随同女婿回娘家,备送厚礼“追节”。在汉阴,民间把春节、端阳节、中秋节视为一年中的三大节日,十分隆重。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传统的“元宵节”,又称“灯节”。饭菜丰盛不亚于过年。汉阴俗语说“三十的火,十五的灯”。在这一天晚上,家家要挂灯笼,每家间间房内都要点灯,一片通明。农家猪牛圈棚这夜都点灯。人们是夜要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元宵象征团圆吉祥和睦之意。汉阴习俗正月十一试灯(或谓出

5、灯),一直玩到正月十五。龙灯、狮舞、彩船、竹马、火盆架等,是夜进城比赛,热闹非凡。元宵节是春节娱乐的最后一天,有如一台戏的闭幕式,十五一过,春节就算结束了。端阳节农历五月五日为端阳节,又称端五节、重五节。源于纪念爱国诗人屈原。汉阴城乡极为盛行。清晨,步行郊外,称为“打露水”。家家门前挂蒲悬艾。娃娃穿新衣,戴香包,有的在手腕上系上五色线(俗称“长命线”),认为可以驱邪祛疾,长命百岁。家家吃粽子,煮咸蛋,大蒜为食,并备以丰盛酒宴。还要饮雄磺酒(因雄磺有毒,今已不饮),酒中浸几枚独独蒜,涂抹于小孩额头、耳鼻或喷洒于墙脚床下,以驱除毒虫,避免疫病。端阳节,出嫁女儿要回娘家团聚,女婿要到丈人家以衣料或四色重礼相送“追节”。这一天,人们还以艾蒲及各种草药煎水沐浴,借以消毒杀菌。汉阴县习俗文化礼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