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34634 上传时间:2024-03-01 格式:DOCX 页数:93 大小:1.0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3页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docx(9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智慧城管建设方案建议书目录第1章概述11.1 建设背景11.2 建设目标31.3 建设原则4第2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思路72.1 主要建设内容72.2 系统主要用户102.2.1 市层面用户102.2.2 区层面用户102.2.3 街道层面用户112.2.4 各级领导112.3 主体建设思路112.4 系统建设思路142.4.1 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142.4.2 立足实际,务求实效142.4.3 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化整体投资142.4.4 “一张图”的管理模式15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163.1 系统总体架构163.2 系统软件结构173.3 系统物理架构183.4 系统安全架构20第4章系统建

2、设224.1 监控指挥中心建设224.1.1 监控指挥中心概述224.1.2 基础硬件、网络支撑系统234.1.2.1 大屏幕显示系统234.1.2.2 计算机主机系统244.1.2.3 计算机网络系统及其他264.1.3 基础环境建设系统274.2 数据普查与综合数据建库294.2.1 基础空间数据建库294.2.1.1 基础地形数据294.2.1.2 道路交通数据304.2.1.3 POI数据304.2.1.4 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数据314.2.1.5 地名、门牌地址数据314.2.1.6 3D地图数据建设314.2.1.7 360度全景影像数据324.2.2 城市部件普查建库324.3 核

3、心应用系统补充建设344.3.1 环境通系统344.3.2 协同业务系统364.3.3 监督指挥系统384.3.4 综合评价系统394.3.5 城市管理地理信息系统404.3.6 地理编码系统414.3.7 数据共享交换系统424.3.8 移动督办系统434.3.9 管理维护系统444.4 智慧城管扩展应用系统建设454.4.1 车辆综合监控系统454.4.2 工地余泥监管系统474.4.3 环卫保洁信息管理系统484.4.4 固体废弃物清运信息管理系统494.4.5 智能联机分析处理系统504.5 社会化信息采集体系建设514.6 “环境通”平台(无线数据采集系统)534.6.1 体系结构设

4、计534.6.2 软件设计544.6.3 数据管理55接口管理55服务器端和手持终端之间的数据交换564.6.4 手持式无线终端功能57基本GIS功能57城管信息查询57数据编辑工具58GPS管理58城管巡检58城管部件数据编辑60接收任务61远程销单61事件报送62数据同步624.6.5 手持式服务器端功能634.6.6 移动定位服务63GPS定位63GPS轨迹显示63追踪服务644.7 软硬件网络环境配置644.7.1 网络环境基本配置644.7.2 硬件环境基本配置644.7.3 644.7.4 644.7.5 无线数据采集器654.7.6 呼叫中心基本配置664.7.7 软件环境基本配

5、置664.7.8 664.7.9 统软件66第5章项目实施管理675.1 项目实施建议和工程进度计划675.1.1 项目组织管理675.1.1.1 项目领导小组675.1.1.2 工程实施项目组675.1.1.3 项目专家顾问团队685.1.2 项目管理机制685.1.2.1 城市城管工程项目领导小组695.1.2.2 项目执行组695.1.3 实施准备725.1.3.1 实施阶段的准备725.1.3.2 硬软件引进735.1.4 工程实施进度745.1.5 工程实施745.1.5.1 项目监督管理745.1.5.2 项目控制内容745.1.5.3 项目进度规划755.1.5.4 进度控制前提

6、755.1.5.5 项目范围的控制755.1.5.6 项目验收765.2 质量控制和系统测试785.2.1 数据质量控制体系785.2.1.1 设计过程的质量控制785.2.1.2 对基础资料的质量控制785.2.1.3 对数据采集手段进行正确选择785.2.1.4 对软、硬件配置的要求785.2.1.5 数据采集前的准备工作795.2.1.6 数据采集中的监控795.2.1.7 结果控制795.2.1.8 数据质量评价标准795.2.2 软件质量控制体系815.2.2.1 软件质量控制体系815.2.2.2 成立软件质量管理小组815.2.3 系统测试815.2.3.1 测试准备825.2.

7、3.2 测试内容82第6章经费预算846.1 监控指挥中心建设846.2 数据普查与建库846.3 核心应用系统补充建设846.4 智慧城管扩展应用系统建设856.5 系统硬件和第三方软件856.6 系统运营85第1章概述1.1 建设背景城市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交通枢纽、流通中心、信息中心,同时又是发展教育、科学技术和社会现代化的基地。而城市的发展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集中表现。城市的发展不仅能提供舒适方便的现代化基础设施和多样化的学习、交往及就业机会,还容易形成更加开放、进取的社会风尚和城市精神文化氛围。推进城市化进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复

8、杂的经济社会发展过程。提高城市化水平,要重在提高城市化质量,核心问题是提高城市管理功能。随着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城市面貌已发生了巨大变化。因而城市管理成为城市建设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实际上起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从“承上”角度来看,关系到能否有效发挥已有城市基础设施及总体城市功能的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将城市各组件以血脉相连,调和气血,新陈代谢的过程;从“启下”角度来看,涉及城市进一步理性发展问题,其实质是一个健康成长壮大和休养生息的过程。与城市建设具有明显的阶段性相比,城市管理贯穿城市发展始终,不具阶段性而具长效性,因此,城市管理所面临的形势更复杂,任务更艰巨。在我国,由于城市管理的组

9、织体系仍然带有浓重的计划经济痕迹,以及城市管理的硬件设施配置不当和软件系统设计缺位,往往是“重建设,轻管理”,重视“硬件”,忽视“软件”,注重上项目,要规模。导致很多城市都存在着交通堵塞严重、“马路市场”侵占道路、社会治安问题增多、垃圾增多而处理难、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差、生活空间脏乱、秩序混乱、乱搭乱建、乱堆乱放、乱泼乱倒、乱写乱画等现象,说明我国在城市管理上的问题相当突出,城市管理滞后于城市建设和发展。城市管理已面临许多新问题,需要认真研究,加以解决。而随着信息化的浪潮席卷全球,城市作为一定区域内的政治、文化、经济和信息中心,则首当其冲。同时伴随着网格技术的日益发展其对城市管理的促进作用越

10、来越明显。网格计算技术是数字城市空间信息应用服务领域的核心技术。网格就是互联网技术即将迎来的第三次发展浪潮,简单的说就是在互联网上用户能实现所有资源的全面连通和共享。将来用户使用互联网上的所有资源就像从电网中使用电能那样简单方便。网格的具体特征并不在于它的规模,而是资源共享,消除了资源孤岛。这其中城市管理的应用服务都将在网格平台上实现质的飞跃。特别是网格的发展和应用对城市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必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建立一个城市管理网格化工程是城市政府实现全面推进城市信息化发展战略的一条很好的途径。首先城市网格可以帮助政府整合和管理分散在各部门的信息化资源,实现

11、网络虚拟环境下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工作;其次还可以提高各部门现有信息化资源的效率和利用率,为需要相关资源的政府部门和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信息技术服务,从而降低投资、运营和维护成本。这种城市管理新模式从管理体制上采用单元网格管理法和城市部件、城市事件管理法相结合的方式,从技术上基于“政务关联”平台,应用、整合多项数字城市技术,借助以手机为原型的多功能通讯传输工具“环境通”,采用信息实时采集、传输的手段,通过建立城市管理监督平台和指挥中心,再造城市管理流程,从而实现精确、敏捷、高效、可视化、全时段、全方位覆盖的城市管理模式。新模式所承担的城市管理主要是市政、市容管理,包括城市基础设施的运营和城市环境的维

12、护,城市设施状况的快速检查,涵盖了市政基础设施管理、城市公用事业管理、城市国土房产管理、城市环境保护、城市园林绿化管理、城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城市建筑管理等内容。实现了城市管理内容的具体化,使城市部件精确定位,对于管理对象做到了从未有过的清晰。也可以对某类部件进行快速、准确的专项普查,对城市进行全时段监控,实现由粗放管理到精细管理的转变。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使城市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做到一清二楚,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新模式将城市管理部件准确定位并编码,通过城市管理监督员全天候不间断巡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并上报各种城市管理部件和事件信息,还可以在很短时间内完成对某类城市管理对象的专项普

13、查;不仅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且可以及时处理问题,有效防止因井盖丢失、消防设施残缺、地下空间隐患等可能造成的安全事故,从而为维护城市公共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可有效整合了信息资源和管理资源,大大降低管理成本,有力推进了节约型管理和资源节约型城区建设。新模式可充分整合城市的信息化资源和城市管理资源,设计了科学合理的城市管理系统,在管理方式发生巨大变革的同时,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可实现了市民与政府的良性互动,形成了市民与政共同管理城市的格局。总之城市网格化管理新模式在城市科学管理方面迈出了一大步,具有广阔的拓展空间。新模式从功能设定、理念确立、组织设计、方

14、法设计、激励约束机制设计、管理对象精确化、信息技术的应用等方面,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和广阔的拓展空间。1.2 建设目标基于前期“数字城管”和“网格化管理”的建设成果与存在的不足,以及“环境通”建设的整体框架,“智慧城管”项目的具体建设目标如下:1、纵向到底、横向到边,打下全业务综合城市管理体系基础从纵向和横向完善“智慧城管”的运行体制与机制,纵向上完善一级监督(区)、两级指挥(区、街)、三级管理(区、街、社区)的运行模式,横向上通过实现城市管理各相关业务工作网格的叠加和事部件数据的统一,将城市管理、应急指挥、安全生产、综治维稳等相关业务进行集成,构建以三级联动、多部门协同为特征的全业务综合城市管

15、理体系。2、摸清管理对象底数,丰富“环境通”基础信息并有效促进信息共享针对前期“数字城管”建设未能按照建设部的相关标准进行基础数据的普查和建设的问题,通过对城市部件、无人机高分辨率影像的采集,摸清管理对象底数,丰富“环境通”的基础资源库。同时,基于“环境通”整体架构,积极推进与其他部门的数据双向共享,提升“智慧城管”的科学性、有效性和及时性,为打破现存的“信息孤岛”现象做出贡献。3、完善闭环体系,建立保证城市管理水平持续提升的长效机制在应用软件方面,通过系统扩展,完善前期“数字城管”建设缺失的环节;在监督评价方面,通过建立包含内部和外部评价在内的一整套科学完善的自动监督评价机制,在综合考虑内部

16、管理要求和群众需求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城市管理中的盲点和薄弱环节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整顿和提高,确保城市管理水平的持续提升。4、积极应用物联感知、数据分析等智慧化技术,为城管业务水平提升提供新助力城管业务水平的进一步提升,需要得到包括物联网、数据分析等在内的智慧化技术的有力支持。应用物联网技术,在全面采集工况信息的基础上,实现在环境卫生、垃圾清运、余泥消纳等领域的智能化管理;通过引入数据分析技术,辅助用户发现城管问题的发生规律(包括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为领导决策提供支持。5、引入信息采集社会化运营机制,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有益探索在信息采集环节引入社会力量,不但可以解决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及劳

17、动合同关系问题,而且通过招聘本地人员从事信息采集工作,还可以保证问题发现和处理结果核查的百姓视角,真正做到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为“服务型政府”建设做出有益探索。1.3 建设原则1、继承性原则系统设计与开发要充分继承和利用前期“数字城管”建设在数据、应用软件、系统互联等方面的成果。通过应用SOA,ESB等先进软件技术,保证新旧系统在数据、应用软件界面、业务流程等方面的充分、顺畅融合。2、成熟性和先进性原则系统建设要采用成熟、合理先进的技术路线和体系结构。确保系统成熟、可靠和先进,使系统能够适应未来技术发展和需求的变化,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符合未来发展的趋势。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最新成果。

18、采用主流技术,使系统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较长的生命周期。系统的先进性应体现在系统的体系结构、系统界面、业务处理方法、系统运行机制等多个方面。3、稳定和实用性原则一般稳定性是指系统的正确性、健壮性两个方面,本系统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的,并且系统管理的数据量大,数据的使用并发性强等,这些特点对系统的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一方面系统在提交之前应该反复测试,把错误减少到最小程度,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系统必须有足够的健壮性,在发生意外情况下,能够很好的处理并给出错误提示,并且能够得到及时的恢复,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充分保证系统运行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各项管理功能和服务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城市管理的特

19、色,智慧化技术要与城管部门的工作实际相结合,保证实用性。4、开放和标准性原则系统具有良好的开放性,可以支持符合国际标准和业界标准的相关接口,可以与其他相关信息系统联网和通讯,支持标准的应用开发平台,具有良好的移植能力。在系统开发过程中必须坚持标准化原则,遵循国家标准、行业标准,保证软件平台能跨平台部署和运行,可以在WindoWs、UNIX、LINUX操作系统,IE、TencentTraveler.MylE、FirefOX等浏览器上运行。在软件平台开发过程中,数据规范、编码规范及文档规范都必须遵循国标或相应的规范要求。要具备国际化标准的网络协议、软件体系结构,便于系统扩展和升级。5、规范性原则规

20、范性、标准化是一个大型系统建设的基础,也是系统与其他系统兼容和进一步扩充的根本保证。因此,对于智慧城管系统来说,系统设计和数据的规范性和标准化工作是及其重要的,是系统开放性和数据共享的要求。在系统建设之前应有明确的统一的数据采集规范和质量标准。整个系统的规范标准的制定完全遵照国家规范标准和有关行业规范标准。系统开发应严格遵照国家软件工程规范进行,根据开发进度及时提供有关开发文档,包括需求分析报告、设计报告、数据建库标准及数据字典、详细设计书、测试培训计划、开发卷宗、测试分析报告、系统安装维护手册、操作手册等。6、安全性和稳定性原则空间信息上网操作获取是必然的趋势,空间信息在网络上进行传输要保障

21、数据的安全。在关键的业务数据访问上提供可靠的加密、授权设计,对网络设立安全性高的防火墙,严防数据受到非法入侵窃取和系统受到破坏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应建立一套完整的安全体系,包括安全管理、安全机制、安全系统及安全检查等多方面内容,来保证系统稳定和数据安全。7、共享原则系统必须依照“环境通”的统一规范建设。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标准,降低接口的复杂性,有效实现基础地理信息数据与部门业务数据的共享与交换,消除“信息孤岛”。8、规范制度原则通过整合流程,明确市、区两级平台及相关部门和单位的职责分工,完善相关制度,以规范化方式减少多头管理、职责不清、互相推诿的现象,使城市管理新机制在制度化、规范化

22、基础上运行。9、条块结合原则为保证城市管理问题及时、快速得到处置,在辖区发生的问题的原则上由各区和专业部门处理。确有困难的,由市里统一协调处理。10、全民参与原则克服其他城市系统封闭循环的特点,坚持开放性,加大宣传力度,发挥社区、志愿者队伍以及居民的监督作用,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城市管理,充分利用热线电话等反映、监督城市管理问题。11、可扩充性和灵活性原则就是面对空间技术、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的趋势,系统的建设要适应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扩充能力。系统根据不断变化和增长的业务情况,与城市的经济建设和信息产业的发展保持同步。12、因地制宜原则充分借鉴现有城市管理经验,结合本

23、市面积大、任务重、执法力度不足的实际,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区域功能区的差异,确定不同的重点管理对象。在全面完成建设部统一工作要求基础上,注重实效,侧重解决本市城市管理突出问题,力求面向城市示范上有所创新。13、保护现有投资原则在满足系统整体性能的前提下,充分利用已有的设备、软件和数据资源,并做好与现有已建成系统的接口,将智慧城管系统纳入到现有的整体框架之中。第2章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及思路2.1 主要建设内容数据建设系统建设运莺体系建设思城管犷展城管扩展数据建库智It城管扩展应用系统城管运誉体系3。地图数据2。度e景数据航拍影像数据留慈善备建设城管基础数据建库基础地名,地形门址部件事件区/街道数据标

24、准标准规范罐设市数据标准数据标准(国家)数据共享平台车辆监控系统工地余泥监管系统环卫保洁信息管理团体废弃物清运运营模式网格划分区/检道系统标准,技术标准廿市系统标准,技术标准系统标准、技术标准(国策)业务流程人员组织考核办法等区/钝道运营标准市运气标准运营标准(国家)网络硬件系统软件图2-1系统建设主要内容上图为智慈城管项目建设内容的总体框架,从图中可以看出,本项目的建设涵盖以下几个方面:数据建设、系统建设、运营模式建设、软硬件环境设计、与现有的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与业务的对接。1、数据建设主要涵盖1)在数据标准建设上,依据国家标准、本地标准,制定智慧城管数据标准体系。2)在城管基础数据建设上,建

25、设国家标准中要求的基础地形数据、部件、门址、定位点、网格等数据内容。3)在智慧城管扩展数据建设上,建设体现智能化应用的满足特定管理需求的特定数据:航拍数据、360度全景数据、3D地图数据等。2、业务系统建设主要涵盖1)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数据在当地各政府职能部门之间、区与市之间的数据共享交换。2)建设“智慧城管核心业务系统”,支撑当地精细化城市管理,并实现与市的对接。3)建设“智慧城市扩展系统”,实现对多类营运车辆、工地余泥、环卫保洁等的智慧化管理。3、运营体系建设主要涵盖模式建设:结合当地的实际需要,满足精细化管理的要求,建立适应本地化发展的运营模式。专业化队伍建设:建立信息采集员队伍

26、,利用环境通,在工作网格采集信息,向监控中心上报。对处理完成的事件,由信息采集员进行现场核查与监督。运营管理体系建设:通过建立企业内部管理制度,内部质量管理控制制度、人员管理制度、培训制度等,形成具备完善和有效的监督、考核、奖惩机制,构建现代化的运营管理体系。考核体系建设:制定内外部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包括:信息采集员考核办法、督察员考核办法等;制定内部管理清退制度,实行末位淘汰等奖优罚劣措施,保证信息采集员的素质。4、软硬件环境设计建设主要涵盖数字城管网络结构设计:确定智慧城管的网络拓扑结构、带宽参数、与市对接方式等。服务器、环境通等硬件选型:数据库服务器、应用服务器、环境通、交换机、防火墙等

27、的参数要求与选型。系统软件选型:操作系统、数据库系统、GlS支撑系统等的要求与选型。5、与当地重点信息化项目的对接智慧城管的建设,是基于已建成的数字城管系统及网格化的基础之上开展的,因些系统首先应考虑与原有系统的对接,具体包括:1)数字城管前期系统:前期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城管案件的正常流转,虽功能相对单一,但智慧城管项目尽可能做到重用,避免重复建设。2)与“市地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实现两者的数据对接。2.2 系统主要用户智慧城管的用户主要涵盖市、区、下属街道和各级领导四个层次。2.2.1 市层面用户1、目前用户市城管系统是本项目的直接用户,主要从本系统中:/共享数据:部件数据、基础数据、事件

28、数据/互通流程:案件的互通2、未来扩展未来,市其它职能部门也会使用智慧城管的基础数据和部件数据,作为智慧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2.2 区层面用户1、目前用户区城市管理局、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天分局是本项目的主要使用者,作为区的城管部门,对于该系统的使用主要在于:/监督一一监督街道的城管事件处理,监督各街道的部件状况/协调一一对于街道不能处理的事件、特殊紧急事件、需要兄弟街道处理的事件,进行协调。/评价一一对于街道的城管管理水平进行评价。2、未来扩展随着“环境通”的全面建设,区城市管理局和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分局之外的其它职能部门也会用到智慧城管的数据。区其它职能部门,未来也需要将智慧城管

29、的数据作为其业务应用的一个重要共享资源。2.2.3 街道层面用户1、目前用户街镇层面用户分成两类:街道城管部门和街道非城管部门。本项目以街为试点,建设区智慧城管。因此,街道的城管执法部门是本项目的重要直接用户。考虑到当地的特点一一街道承担了城管的主要工作,因此各街道的主要使用功能为:/部件、事件采集/案件的上报/部件、事件的现场处理与核实2、未来扩展未来的扩展主要是由首期示范区域扩展到其它街道。2.2.4 各级领导本系统建成后,将成为智慧城市管理的重要支撑系统,因此各级领导也需要使用该系统,查询各类信息,作为管理、督办和决策的依据。2.3 主体建设思路总体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以国内成熟模式为基

30、点、以当地特色为重点,建设实用的智慧的城管,1、国内成熟模式为基点本项目的建设,首先要遵循国内已经成熟的模式,这些模式从2004年提出,到现在已经在很多城市推广成功,并形成了规范体系。同时,本项目的建设尤其要重点考虑当地数字城管的建设要求和规范,在数据建设、系统结构与功能、运营的模式设计等方面做到与本地数字城管的兼容,以利于实现业务的对接。2、以当地特色为重点从实用化、智慧化角度出发,本项目在借鉴成熟模式的同时,更要充分考虑本地城市管理的特点。从实际出发,做到重点设计。只有满足本地的特点,才能确保系统在实际管理中发挥预期的效果,因此本系统的设计,要以本地特色的扩展需求为重点。3、建设实用化、智

31、慧化的城管智慧城管建设的本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因此,系统的设计以能够解决城市的实际问题为基本出发点,一切从本地的实际出发,从有助于提升当地的城市管理水平出发。本着上述三点,本系统的详细思路分解如下:数据标准兼容国家规范数据建设符合当地特点智慧城管扩殿(据建设已有数据的利用与整理多渠道数据的补充与融合部件、区域分级管理数据可扩展性数据的共享与交换(街/道内、区内、区街道、与市的对接)数据安全街镇网络与区网络的*接区网络与市网络的对接与现有城管热线的连接网络安全、软硬件安全系统软件与当地的兼容/适应未来向其他街道推广的要求项目设计运营系统兼容国家标准流程定义适应大部制改革的不断调整系统与市的

32、对接系统与街镇的对接简政强镇对街镇城管职能的加强街镇两级的管理权责划分与联合执法对部件、事件、区域分级的支持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的共享与对接运营社会化、管理公司化、队伍本地化运营配置与区域部件、事件分级的应对运营成本与效能最优化图2-2项目总体建设思路从上图可以看出,本项目的设计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设计:空间建库设计、业务系统设计、运行环境设计、运营模式设计。每个设计内容要重点考虑的要点如下:项目设计内容考虑要点数据建库设计1 .数据标准兼容国家规范2 .城管数据建设符合本地管理特点3 .已有数据的利用与整理4 .多渠道数据的补充与融合5 .部件、区域分级管理6 .数据可扩展性7 .数据的共享

33、与交换(街镇内、区内、区街镇、与市的对接)8 .数据安全业务系统设计1.系统兼容国家标准2,流程定义适应未来大部制改革的不断调整3 .系统与市对接4 .系统与街镇的对接5 .简政强镇对街镇城管职能的加强6 .对部件、事件、区域分级的支持7 .系统与其他电子政务系统的共享与对接运行环境设计1 .街道网络与区网络的对接2 .区网络与市网络的对接3 .与现有12319、12369等城管热线的物理连接4 .网络安全、软硬件安全5 .系统软件与本地的兼容6 .适应未来向其他街道推广的要求运营模式设计1 .运营社会化、管理公司化、队伍本地化2 .运营配置与区域、部件、事件分级的适应3 .运营成本与效能最优

34、化同时,在本系统的建设中要充分考虑到当地已有资源的利用,并充分考虑建成的智慧城管系统与现有信息系统的对接,具体包括:1)区数字城管前期系统:前期系统已基本实现了数字城管案件的正常流转,虽功能相对单一,但智慧城管项目尽可能做到重用,避免重复建设。2)与“市地管理系统”预留接口,实现两者的数据对接。2.4系统建设思路2.4.1 长远规划,分阶段实施充分消化和吸收全国兄弟城市建设智慧城管的先进经验,充分考虑“数字”和“大城管”建设的全局和整体性的需求,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面向共享,预留接口,做好系统建设前期的规划设计工作。系统建设以“小城管”建设作为切入点,首先满足城管执法局业务需求,为“大城管”运

35、行积累经验,时机成熟时再逐步扩展到其他单位,充分发挥系统的综合效益。242立足实际,务求实效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建设以解决当前城市管理中存在的主要矛盾为出发点,做到两优先:一是城市管理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解决要优先;二是覆盖范围重点区域和重点道路要优先。系统建设要立足解决城市管理的实际问题,力争用最小的投入收到最大的成效。2.4.3 资源共享,减少信息化整体投资目前,“数字城市”建设已经列入县政府规划,随着“数字城市”建设工作的开展,地理信息资源需求将越来越大,实现地理信息资源的共享与交换有利于减少信息化的整体投资。因此,可以基于智慧化城市管理系统的硬件、网络和信息资源,构建地理信息平台,实现城市管

36、理相关的信息资源共享。在一个平台的基础上,扩展专业应用系统,如视频监控、专项普查、门前三包等,实现四位一体、“平战结合”;并与各委办局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和系统对接,促进“智慧城市”建设。2.4.4 “一张图”的管理模式“一张图”的管理模式,即将政府各部门的业务资源数据通过GIS系统进行有效整合,充分发挥GlS系统的直观等特点。一张图区域管理和数据整合模式区域的各种要素(部件)、事件落实到不同的地图图层上不同的地图图层根据需要任意组合叠加显示,了解相互之间的关系和规律A以时间和空间的框架实现政府部门信息资源的整合图2-2 “一张图”的模式一张图管理模式其它要素危险品工厂i仓库)重点建设项目应急事件

37、警力分布医院分布学校分布单位分布人口分布行政分区房屋/建筑物市政管线道路(交通)城市规划、建设项目土地利用、地籍植被水系、水利设施土壤地形:地貌矿产资源 遥感影像解决区域信息资源共享交换是城市整合信息资源的必然要求,也是建设智慧城管系统的关键。在智慧城管系统的基础上逐步形成比较完善成熟的运作体系、共享交换运行机制与健全的法律法规;预防出现资源信息“信息孤岛”,真正实现互联互通及资源数据更新维护的可持续发展,全面实现数据及其相关各项信息的充分共享与应用。第3章系统总体设计3.1系统总体架构系统总体架构分为五层,具体包括终端层、通信层、智慧城管基础服务层、智裁城管应用层和用户层。城市W现监控指柞系

38、统(12319),核心应用系统补充忠设智意城管扩展在设用户员I 1在核心应用系统现辣 监拄 表统工监系地控统乍辆监拧 系统据换统 数IRI系一乍绿隘系辆合控统地泥理统 一1-余IgJ妥 J圾后能理统 垃涝智Igl能吼机刘送一甘慈城管应用层通治层终端层智肾城管 基e服多 层图3-1系统总体架构图、终端层2盖了当地智慧城管涉及的主要终端设备,如环境通无线采集器、车辆监控设备、门闸、地磅、视频采集摄像头等。所有的终端设备都通过各种有线、无线网络与基础服务平台通讯,上报终端数据并执行平台下发命令。2、通讯层包括了支持无线通讯的多种设备,如无线基站、GGSN.USSDC,短信网关、彩信网关等,同时也包括

39、了Internet、VPN、LAN等。通讯层的主要功能是提供数据的透明传输,是终端层与基础服务层的沟通桥梁。3、智慧城管基础服务层包括了基础运行平台、应用业务基础构件(提供数据共享交换、安全认证、工作流、空间分析、人工智能、统计报表、数据维护、决策支持等方面的构件)、服务发布与应用中心等。智慧城管基础服务层把市级平台已建成的数字城管核心系统与智慧城管将要建设的系统集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实现数据流和控制流的顺畅对接。4、智慧城管应用层包括市级平台已建成的数字城管核心系统(如城市管理监控指挥系统、视频监控系统等)和智慧城管将要补充建设的数字城管核心系统(如环境通、监督指挥系统、综合评价系统等)以及

40、智慧城管将要扩展建设的智慈应用系统(如车辆综合监控系统、余泥管理系统、环卫保洁管理系统、固体废弃物清运信息管理系统、职能联机分析处理系统等)。京盖了智慧城管的所有用户。各级领导通过监督指挥系统等查看全局性的各种统计数据,各级职能部门登录业务系统完成城管案件处理和自身的管理工作,企业用户登录后完成城管案件的处理,公众用户可以网上反映问题、查询公开信息。3.2 系统软件结构采用C/S和B/S结合的方式,系统的软件体系结构如下所示:用户应用平台管理维护应用应用服务器VVindOWS操作系统中间件GIS引擎数据服务器核心引擎B/S应用C/S应用操作系统、浏跪器和相关插件操作系统、GlS引擎、相关插件W

41、indOWS操作系统浏览器GIS引擎相关插件图3-2系统软件结构图采用B/S+C/S结构的技术路线,实现上图所示的软件系统部署,以满足公共平台GIS功能的需求。相关内部工作人员及系统管理员将采用C/S或B/S方式登陆系统,使用数据管理系统管理和维护整个平台的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和城管基础与业务数据库,使应用系统满足各类信息化系统在基础地理数据和城管数据的综合应用需要。3.3 系统物理架构智慧城管系统硬件物理架构如下图所示:城管节点硬件平台设计5K物困骞凶城管服务硬件平台发包平台 (K胃点)图3-3系统物理架构图193.4 系统安全架构系统的安全性主要从五个级别来考虑一一管理级、网络与硬件级、支撑软

42、件级、框架级、专业系统级。如下图所示:口表是对各个安全级别所要考虑的问题的描述。表:安全级别的说明安全级别安全考虑管理级制订相应的规章与制度,从人的角度确保系统与数据安全网络与硬件级从硬件与网络设计上确保安全性 网络端口安全设计 子网/防火墙隔离设计 不同层面的数据备份 脱机方式备份 数据的硬盘级备份 专线传输 内网、外网分离支撑软件级 主要从操作系统的安全性 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GIS系统的安全性等角度考虑。框架级确保各个专业系统之间的业务访问与数据交换安全 安全的密码保护机制一一密码和密钥存储 系统进入的授权控制 信息访问的授权控制 数据访问日志记录 数据分类隔离措施 加密存储及加密传输

43、CA认证专业系统级各个专业系统的安全,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 安全的密码保护机制一一密码和密钥存储 系统进入的授权控制 信息访问的授权控制 数据访问日志记录 数据分类隔离措施 减少人工干预操作 智能化的容错设计 全方位的监控措施 数据的挂起及再处理功能第4章系统建设4.1 监控指挥中心建设4.1.1 监控指挥中心概述监控指挥中心主要负责把智慧城管中的案件采集上报、案件受理、案件核实、案件立案、案件派遣、案件核查、案件结案、综合评价等城管主流程工作串联起来,是智慧城管的核心环节。图4-1监控指挥中心效果示例监控指挥中心的硬件平台建设部分主要由呼叫中心坐席系统、监控指挥大屏幕、视频监控等组成。呼

44、叫中心坐席系统提供了12319、12369等的电话通讯网络接入,允许市民公众通过电话向呼叫中心上报、投诉城管案件。呼叫中心坐席系统通过语音交换机板卡将模拟语音信号转换为多通道输出的数字语音信号,通过呼叫中心服务器将不同来电自动分配给响应的坐席业务员。坐席业务员通过坐席语音电话与来电群众进行沟通,电话通话内容将被呼叫中心服务器录制并存储到录音服务器。在通话同时,坐席业务员通过智慧城管协同业务系统进行案卷受理,将来电投诉的案卷录入到智慧城管系统中,从而让相关案卷得到尽快解决。监督指挥大屏幕设备允许监督指挥中心将实时发生的案件情况、数量统计、案件事发位置、案件详情清晰的呈现在监督指挥中心的大屏幕显示

45、墙体上,从而便于及时对新发生的案件进行把控处理,并可以随时了解城管工作的实时动态和历史信息,如信息采集员的巡逻进度与历史轨迹、各类部件的分布情况、案卷与部件的统计信息等。视频监控通过视频监控专线,允许监督指挥中心将公安视频监控源、交通视频监控源、其他专题视频监控源等进行视频接入,通过视频矩阵投放在大屏幕显示墙体旁侧的监控屏幕,或直接投放在大屏幕显示墙体上。视频监控平台支持对接入的视频监控员进行视频录像,从而便于对案发前、案发后和案件处理后的实地实景进行查询。4.1.2 基础硬件、网络支撑系统4.1.2.1 大屏幕显示系统序号设备名称技术要求1DLP显示单元显示单元采用模块化的拼接箱体设计,单个投影箱体屏幕对角线尺寸为60英寸。2多屏拼接处理器能支持中文、英文二种语言,支持AMXCreStrOn、Cue中控系统。3大屏幕应用管理软件控制软件能管理RGB、视频窗口、远程IP窗的布局和显示4辅助监控屏显示:22英寸;分辨率:1920X10805视频矩阵256路视频输入,16路视频输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