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和磁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和磁核心素养目标教案表格式新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3课时电和磁课型实验探究课课时1学情分析在前两节课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对身边的各种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在这些能量中,电和磁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是本单元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在本课之前,学生已经研究过简单的磁现象,知道磁铁的磁性能让磁针发生偏转。学生也已经学过简单电路的连接方法,只需稍做复习回顾,在重演奥斯特实验过程中就基本不会有操作上的问题。学生能够依据现象和推理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得出“电生磁”的探究结论。核心素养目标科学观念* 通过亲历奥斯特实验,知道通电导线和通电线圈具有磁性,电可以转换成磁。科学思维* 用分析推理的方法,理解电能和磁能的转换。* 用分析比较的方法,体会影响通电导线磁性强
2、弱的因素。探究实践东应用通电线圈检测废电池,并尝试解释废电池是否有电的原因。* 操作体验奥斯特实验,观察、记录短路和使用通电线圈时指南针的偏转角度变化。态度责任* 意识到细致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 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亲历奥斯特实验,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难点对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通过分析作出解释。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废旧电池、指南针、磁铁、铁片、长导线、5号新电池、电池盒、小灯泡、小灯座、鳄鱼夹导线、手套。学生准备电池、电池盒、鳄鱼夹导线3根、长导线1根、小灯座、小灯泡、开关、指南针。教学过程一、聚焦(3分钟)师生活动指导设计意图L上节课的
3、学习发现,我们的口常生活都离不开电。但是你们知道吗?在200多年以前,电与人类的生活是完全无关的,只应用于实验中。直到一位科学家奥斯特在一次实验中偶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才打开了人类大规模利用电能的大门。2 .提问:你们知道是什么现象吗?3 .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板书课题。从身边常见的事物溯源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二、探索和研讨(32分钟)活动一:用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观察导线是否会产生磁性。1 .展示材料,请学生说一说如何使小灯泡亮起来。2 .小组合作,点亮小灯泡。3 .奥斯特就是不小心把通电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才有重大发现的,指导学生把通电的导线拉直,放在指南针的上方,并让导线与
4、磁针所指的方向一致。L用已有的知识探究新的东西,是一种常见的学习模式二、探索和研讨4 .接通电源观察有什么发现;断开电源观察有什么发现。反复操作几次,记录结果。研讨1:指针为什么会发生偏转?分组讨论交流,教师加以引导。学生观察到“接通电流,磁针偏转;断开电流,磁针复位”。5 .在实验中学生会发现指针偏转的幅度偏小,此时引导学生思考,有什么办法可以使实验效果更明显。通电能使导线产生磁性,那么电流越大,会不会产生的磁性越强呢?6 .指导学生安全操作短路的实验。活动二:用通电线圈靠近指南针,重演奥斯特实验。1.有了前面的实验基础,让学生试一试线圈的多种放法。如:线圈放在指南针的上面、下面、四周或者套
5、在指南针上。2 .学生会发现:把线圈立着放,指南针尽量靠近线圈中心,偏转角度最大。3 .引导学生想办法增大指针的偏转角度。不对所有学生作要求,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生可适当指导。研讨2:分析奥斯特实验,你有什么发现?分小组讨论,引导学生结合两个实验分析。教师小结:通电导线能产生磁性,电流越大,磁性越强;线圈匝数越多,磁性越强。讲讨3:电和磁之间能否相互转换?你的依据是什么?学生根据两个实验,交流讨论。通过消耗电能,给导线通电,导线产生磁能,所以电能可以转换为磁能。目前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能确定磁能是否能转换为电能,这个问题我们后面的课程继续学习。2.尽可能让学生多尝试,鼓励学生继续思考。三、拓展(5分钟)日常生活中,我们使用过的没有电的电池,真的一点电也没有吗?引导学生将线圈套在指南针上检测导线中的微弱电流。用学过的知识探究生活中的小秘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探究。板书设计电和磁电流磁性1磁针偏转电流变大一一磁性变强一一偏转明显线圈匝数变多一-磁性变强一偏转明显教学过程师生活动指与设计意图【教学反思】本节课在开始时将通电导线靠近指南针,学生发现指南针偏转角度并不明显,我及时强调导线放置的方向一定要与指针方向一致。本节课的实验活动形成了一个有层次的活动结构,带领学生逐步认识到增强磁性的方法。课堂上应尽量多留时间给学生进行探究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