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44099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1.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眼科严密消毒与隔离制度.docx(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眼科消毒隔离制度1、医务人员工作时应衣帽整洁、必要时戴口罩。2、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诊断患者前后洗手或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3、保持各诊断室及侯诊室清洁整洁,空气流通,减少不必要人员流动,防止交叉感染。4、遮眼板、眼压计底板等检查器械用75%酒精擦试消毒。5、眼科治疗室消毒隔离措施:医护人员进行治疗操作时,应衣帽整洁、戴口罩,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手术器具等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能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应防止使用化学灭菌剂浸泡灭菌,备用刀片、剪刀等器具可采用小包装灭菌备用。抽出的药液,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动日勺无菌冲洗液须经注明时间,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碘酒、酒精应密闭保留,每周更换2次,容

2、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贮槽中的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治疗车上日勺物品应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车应备有速干手消毒剂。非治疗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治疗室。治疗室每天紫外线灯照射60min次并登记。6、地面及物体表面每日湿式打扫,如有血液、脓液污染时用品有效氯2023mgl消毒处理。7、科室产生的医疗废物,分类搜集,交接并有记录。医务人员职业防护一、防护目的1、有效防止医院感染,保障病人和医务人员健康。2、既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3、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也防止疾

3、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和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在传至病人。二、防护原则实行原则防止: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须进行隔离,不管其与否具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黏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用防护措施。三、防护措施1、一旦接触了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应当立即洗手,手消毒。2、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物质以及被其污染的物品时应戴手套。3、脱去手套后立即洗手。4、医务人员日勺脸部及眼睛有也许被血液、体液、分泌物等物质喷溅届时,应当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或者医用防护口罩、防护眼镜或者面罩,穿隔离衣或围裙。5、处理所有的锐器十应当尤其注意,防止

4、被刺伤。6、对病人用后的医疗器械、器具应当采用对时的消毒措施。7、医疗废物应按照规定分类投入医疗垃圾袋封口、登记,送医疗垃圾站存点。职业暴露处理程序及登记制度一、发生职业暴露伤害后应立即汇报控制感染科,以确定与否需要HIV、HBV、HeV等血源性转播疾病的检查、随访。保证伤后跟踪监测。二、接到职业暴露伤害汇报后,控制感染科应当立即组织人员对汇报事项调查核算、判断性质,采用必要的措施,并以文献的形式对暴露伤害状况进行详细记录,分析职业暴露伤害日勺原因。三、控制感染科应对职业暴露状况发生日勺时间、地点、登记内容包括:被伤害者日勺姓名、性别、年龄、职业暴露发生的时间、地点及通过;暴露的方式;详细部位

5、及损伤程度;暴露源种类、处理方式及处理通过。四、意外被HBV感染者的血液、体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处理:假如已知受染者HBSAG阳性后抗-HBS阳性,则可不予处理。假如不知本来与否阳性,应在24小时内进行血液检测,成果出来后按规定予以有关治疗。五、若病原不明确或已确诊为HlV或HCV,均应根据卫生部制度的有关条例和防止措施执行。六、对登记资料进行流行病学分析。其目的是为了确定职业暴露伤害日勺发生在时间、地点、人群上日勺分析特点,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提供根据。七、对被伤害者进行定期检测及随访和征询。八、职业暴露紧急处理流程:立即由近心端向远心端挤伤口至不出血I同步在流动水下冲洗伤口75%酒精或0.5

6、%碘伏消毒伤口如有需要,包扎伤口。粘膜暴露时,应当反复用生理盐水冲洗洁净暴露部位。青海省人民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处置一览表科室科主任护士长姓名性别男口女口年龄岁1、患者:HBSAg时间检查项目/成果口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谷丙转氨酶暴露后即刻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3个月暴露后6个月治疗方案:医务人员抗体水平治疗方案无抗体或抗体水平不详立即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200400U);按暴露后第0,1,6个月接种乙肝疫苗抗体水平10mUml无需特殊处理2、患者:抗TCV(+)时间检查项目/成果口丙肝抗体谷丙转氨酶暴露后即刻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3个月暴露后6个月治疗方案:临时没有推荐职业暴露后的防止用药,可根

7、据复查成果进行对应治疗。3、患者:TP-AB(+)时间检查项目/成果口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暴露后即刻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3个月暴露后6个月治疗方案:推荐使用羊星青霉素防止治疗,240万/U,左右臀部各肌注120万/U,每周一次,使用2-3周。4、患者:抗-HIV(+)时间检查项目/成果口艾滋病病毒抗体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2个月暴露后3个月暴露后6个月治疗方案:应立即向主管院长汇报,由医院专家组进行评估,根据暴露级别和暴露于病毒载量水平决定与否实行防止性用药。注:暴露后应立即上报控感科。暴露源级别轻度HIv感染者、无临床症状、CD4细胞计数高者重度HIV感染且有症状、进展日勺AIDS、CD4细胞计数

8、低者暴露源级别不明不能确定暴露源与否为HIV感染者医务人员暴露级别1级医务人员在诊断活动中沾染了也许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小且暴露时间较短。2级医务人员在诊断活动中沾染了也许有损伤的皮肤或者粘膜,暴露量大且暴露时间长;或者暴露类型为暴露源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轻,为表皮擦伤或者针刺伤。3级医务人员在诊断活动中被刺伤或者割伤皮肤,但损伤程度较重,为深部伤口或者割伤处有明显可见日勺血液。职业暴露后防止性用药日勺处理方案暴露级别暴露源级别防止性用药推荐处理方案1级1不一定使用防止性用药,可由职业暴露者本人根据利害比较作出决定2使用基本用药程序2级1使用基本用药程序2使用强化用药程序3级

9、1或2使用强化用药程序不明暴露源级别不明使用基本用药程序注:详细用药方案由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制定。5、患者:状况不详时间检查项目/成果乙肝表面抗原乙肝表面抗体丙肝抗体谷丙转氨酶艾滋病病毒抗体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暴露后即刻暴露后1个月暴露后3个月暴露后2个月暴露后6个月备注:控感科调查人:医院感染病例汇报制度一、各级医生要熟悉掌握医院感染分类诊断原则,不停提高医院感染控制水平;二、当出现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主管医生应于24小时内填写医院感染登记表,经网络系统上报院感科;三、如有流行趋势医院感染病例时,应由临床监控小组与院感科的相配合,查找原因,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和感染控制措施日勺实行,并及时通报主

10、管院长及有关部门;四、确诊为传染病的医院感染,按传染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汇报和控制;五、发目前同一病区三例以上相似细菌感染的病例即刻汇报医院感染管理科,以便及时采用控制措施,防止爆发流行发生,对不及时汇报日勺个人及科室发生严重后果将按医院有关规定进行惩罚;六、为防止医院感染漏报、瞒报时现象发生,根据医院制定的奖惩制度予以对应的惩罚。传染病登记汇报制度一、疫情管理、直报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传染病防治法和其他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规范性技术指导文献,严格按规定进行本院的疫情汇报管理工作;二、汇报的方式:本院的传染病疫情实行网络直报,并按规定进行汇报;三、汇报程序:传染病病例的汇报由首诊医生或其他执行职务的人员

11、负责填写汇报卡,(按规定汇报)疫情管理人员收卡、管理网络直报(需汇报属地CDC的按规定汇报);四、汇报病种和汇报时限(一)责任汇报人发现甲类传染病和乙类传染病中的肺炭疽、传染性非经典肺炎、脊髓灰质炎、高致病性禽流感疑似病人或病原携带者,应由专家会诊,确诊后,应于2小时内以最快方式自属地疾控中心汇报,发现其他传染病和不明原因疾病爆发也应同步汇报。同步,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汇报;(二)对其他乙、丙类传染病人、疑似病人和副伤寒、伤寒、痢疾、梅毒、淋病、白喉、疟疾等的病原携带者在诊断后24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汇报;(三)对其他符合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汇报原则日勺传染病爆发疫情,按

12、规定规定进行汇报;五、个别病种确实认须由有关单位认同后方能上报;(一)脊髓灰质炎要由国家确认试验室进行审核确认;(二)甲类传染病及按甲类管理的传染病(如传染性非经典肺炎、肺炭疽、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须由省级有确认权限日勺单位或试验室进行审核确认;(三)艾滋病应由省级有确认权限的单位或试验室进行审核确认;六、每月29日前检查追踪上月和本月已汇报病例卡片日勺诊断变化和转归状况,如疑似病例改为确诊病例或排除,未分型改为已分型、死亡等,要对原汇报进行订正汇报;七、在传染病漏报自查、检查和爆发调查中发现的未汇报病例要及时补充录入。医院感染监测、质量检查反馈制度一、凡经院感科查出医院感染病例、传染病

13、汇报卡漏报、迟报、漏检,及时反馈至科室主任及主管医生,进行补报,并与经管挂钩。二、对全院各科室进行环境卫生学检测、消毒灭菌检测,对检测不合格成果及时反馈至科主任及护士长,并提出整改措施。复检仍不合格者与经管挂钩。三、每六个月监测紫外线灯管强度一次,将监测成果反馈到科。凡强度低于70uwc11)2灯管,一律进行更换。更换后新灯管由院感科进行复检,复检后及时反馈到科。四、每月进行医院感染质控检查,查出问题及时反馈,提出整改措施,对未认真进行整改的科室与经管挂钩。五、每季度对全院临床科室进行医院感染、传染病管理、消毒灭菌质量考核,进行传染病上报、迟报、漏报状况考核查对,对查出迟报、漏报者及时反馈至科

14、主任及主管医生,进行补报,并与经管挂钩。手卫生制度一、洗手与卫生手消毒应遵照如下原则:1、当手部有血液或其他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皂液)和流动水洗手。2、手部没有肉眼可见污染时,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替代洗手。在下列状况下,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4、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二、医务人员在下列状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手卫生消毒:1、接触患者

15、日勺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日勺物品后。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三、医务人员应严格遵照洗手环节及措施进行洗手。医务人员洗手措施1、在流动水下,使双手充足淋湿。2、取适量肥皂(皂液),均匀涂抹至整个手掌、手背、手指和指缝。3、认真揉搓双手至少15秒钟,应注意清洗双手所有皮肤,包括指背、指尖和指缝,详细揉搓环节为:4、掌手相对,手指并拢,互相揉搓。5、手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互相揉搓,互换进行。6、掌心相对,双手交叉指缝互相揉搓。7、弯曲手指使关节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互换进行。8、右手握住左手大拇指旋转揉搓,互换进行。9、将五个手指尖并拢

16、放在另一手掌心旋转揉搓,互换进行。10、在流动水下彻底冲净双手,擦干,取适量护手液护肤。医疗废物管理制度一、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和容器内。二、放入包装袋和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不得取出。三、医疗废物不得与生活废物混合搜集,少许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四、盛装的医疗废物到达包装物或容器的3/4时应封口紧实、严密。五、包装物或容器日勺外表面有可见血液、体液污染时,应外加一层包装袋。六、医疗废物中具有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留液等高危危险废物,应当首先在产生场所进行压力蒸汽灭菌或者

17、化学消毒剂浸泡处理,然后按感染性废物搜集处置。七、隔离日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日勺医疗废物应当说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八、盛装的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袋、容器外表面应当有警示标识,在每个包装物、容器上应当贴中文标签,中文标签日勺内容包括:医疗废物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需要日勺尤其阐明等。九医疗废物产生科室与医疗废物搜集人员建立交接登记,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种类、数量、交接时间以及经办人双方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留3年。十、医院医疗废物暂存点与医疗废物处置中心实行医疗废物转移联单交接,并建立医疗废物严格的登记制度,登记内容包括医疗废物的来源、种类、数量、交接时间、经办人签

18、名。登记资料至少保留3年。医疗垃圾分类目录类别特征常见构成或者废物名称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污染日勺物品,包括:棉球、感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棉签、引流面条、纱布及其他敷料;一次性使用卫生用品、起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废弃三被服;其染B医疗废物他病人的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日勺物品。性2、医疗机构收治日勺隔离传染病病人或疑似病人产生日勺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留液。废4、多种废弃的医学标本。5、废弃的血液、血清。6/使用物后的一次性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诊断过程中产生日勺人体废弃日勺和医学试验室动物尸体等1、

19、手术及其他诊断过程中产生是的废弃日勺人体组织/器官等。2、医学试验动物的组织/尸体。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快等。损伤性废物可以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1、医用针头、缝合针。2、各类医用锐器,包括,解剖刀、手术刀、手术锯、备皮刀。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培等。药物性废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日勺废弃的药物1、废弃的一般性药物,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物等。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性药物,包括:致癌性药物,如:硫哇嘿吟、苯丁酸芥、环泡霉素、环磷酰胺、硫替派等。可致癌性药物,如顺粕、丝裂霉素、阿霉素、本巴比妥等;免疫克制剂。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物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

20、、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日勺化学物品1,医学影像室、试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试剂。3、废弃B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病区卫生员工作卫生制度一.工作前必须着装整洁清洁,穿工作衣裤,戴好帽子,不得戴戒指,工作前、后要勤洗手,接触污物后进行手消毒。二.每日做好病区各病室日勺清洁卫生工作,保持病区清洁,整洁,按规定擦拭包干区日勺玻璃,门窗。三.保持洗漱区域日勺清洁卫生,做到无尘、无蝇,干燥、洁净,每日清洗开水器,微波炉,擦拭水龙头开关及其他物品。四 .工作卫生程序先清洁区后污染区,洁、污要分清。五 .拖把按室使用,厕所、走廊、病房拖布应专用,以免导致交叉污染。用后清洗晾干

21、备用,不得在生活用水池内清洗拖把。六 .及时清理垃圾和污物,厕所卫生做到清洁,无臭味。一次性便盆、尿壶使用后按医疗废弃物处理,不得私自当废品卖出。七 .不随便食用病员予以的食物,以免发生肠道传染病。A.在处理生活垃圾时要注意防止刺伤,一旦发生刺伤做好伤口处理。九.卫生员工作间应整洁、卫生,不得在室内堆放垃圾、杂物,不得启药物瓶盖。严禁倒卖医疗垃圾。十.床头柜每天擦拭一次,一柜一布,用后清洗洁净,消毒,晾干备用。清洁、擦拭总的原则:先清洁区域后污物区域。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一、加强医务人员手卫生医务人员在对患者实行诊断护理活动过程中,应严格手卫生规范。医务人员在直接接触患者前后、实行诊

22、断护理操作前后、接触患者的体液、血液、分泌物、排泄物后、摘手套后、接触患者使用过时物品后以及从患者的污染部位到清洁部位实行操作时,都应实行手卫生。手上有明显污染时,应当洗手;无明显污染时,可以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部消毒。二、严格实行管理措施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实行隔离,如有条件可单间隔离,如有同类感染患者可安顿在同一房间。不应将多重耐药菌患者与气管插管、深静脉留置导管、有开放伤口或免疫力低下患者安顿在同一房间。医务人员在医疗护理操作中,接触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伤口、溃烂面、粘膜、血液和体液、引流液、分泌物、痰液、粪便时,应戴手套,必要时穿隔离衣。完毕医疗护理操作后及时脱去手

23、套隔离衣,并应洗手消毒。三、切实遵守无菌操作技术规程医务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尤其是实行中心静脉置管、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留置尿管、放置引流管等操作时,防止污染,减少感染的危险原因。四、加强医院环境卫生管理对收治多重耐药感染患者或定植患者的病房,使用物品应固定,用后清洁和消毒,出现或疑似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爆发时,增长清洁和消毒次数。四、加强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使用抗生素时应认真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懂得原则和卫生部办公厅有关深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日勺告知规定,严格执行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基本原则,对的、合理地实行抗菌药物给药方案,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的管理,减少或者延缓多重耐药菌的

24、产生。五、加强医务人员的教育和培训定期对医护人员进行有关多重耐药菌感染及防止、控制措施等方面知识的培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控制工作日勺重视,掌握并实行防止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消毒隔离,保障患者的医疗安全。六、加强对收治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和定植患者病区的监管各病区应高度重视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防止与控制工作,控制感染科加强对此项工作的监督、管理和指导,增进切实实行防止、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各项工作措施,保障医疗安全。常见耐药菌感染病人的隔离措施MRSAVRSA其他多重耐药性细菌病人安顿单间或同种病原同室隔离单间隔离床旁隔离人员限制减少不必要日勺人员出入病室医护人员相对固定,专人

25、诊断护理减少不必要人员接触病人手部卫生接触污物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进入病室戴手套,脱手套后洗手和/或手消毒接触病人戴口罩眼、口、鼻防护接触病人戴口罩进入病室戴口罩,近距离操作戴防护镜(吸痰、插管等)接触病人戴口罩隔离衣也许污染工作服时穿隔离必须穿一次性隔离也许污染工作服时穿隔衣衣离衣仪器设备用后严格清洁、消毒/灭菌仪器设备专用,用后用后严格清洁、消毒/灭严格清洁与灭菌菌物体表面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抹布专用用消毒液浸湿抹布擦拭终末消毒床单位清洁消毒终末消毒床单位清洁消毒标本运送密闭容器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外包装污染时加套袋密闭容器生活物品无特殊处理清洁、消毒后,方可带出污染

26、环境无特殊处理医疗废物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双层污物袋,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利器放入利器盒防渗漏密闭容器运送解除隔离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持续两次培养阴性临床症状好转或治愈治疗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室内严格辨别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按灭菌日期依次放入专柜,并在有效期内使用。过期物品重新灭菌,包外贴有化学指示胶带;设有流动水洗手设施。二、医护人员进入室内,应衣帽整洁,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操作前后要认真洗手。三、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四、抽出的药液、启动日勺静脉输入无菌液体须注明时间,超过2小时后不得使用。启封抽吸的多种溶媒超过24小时不得使用,最佳采用小包装。五、碘酒、酒精

27、应密闭保留,每周更换2次,容器每周灭菌2次。常用无菌敷料罐应每天更换并灭菌;置于无菌储槽中日勺灭菌物品(棉球、纱布等)一经打开,使用时间最长不得超过24小时;倡导使用小包装。六、治疗车上物品排放有序,上层为清洁区,下层为污染区,治疗盘内铺设无菌治疗巾。进入病室日勺治疗车应配有迅速手消毒剂。七、室内保持清洁整洁,每日用空气消毒机或紫外空气进行消毒。八、根据消毒液性能定期更换,每日测试消毒液浓度,保持有效浓度。九、内用药、外用药分开摆放。换药室消毒灭菌管理制度一、人员管理1.工作人员进入室内,必须衣帽整洁,戴口罩、帽子;2.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做好手卫生;二、环境管理1.清洁区、污染辨别区明确;

28、2.换药室应保持清洁卫生,不得堆放杂物,如遇污染时应立即消毒和清洁,定期通风、消毒,保持环境清洁,无污染,用于擦拭的抹布、拖布应固定,不得混用、混放;三、消毒隔离1 .换药操作时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2 .无菌物品必须一人一用一灭菌;一次性物品及器具,一次性使用。3 .给病人换药时应按次序进行,即先无菌伤口、后污染伤口或感染伤口;先简朴伤口、后复杂伤口;先一般感染伤口、后特殊感染伤口,每更换一位病人,操作前后应洗手或手消毒。4 .无菌物品应按灭菌日期寄存于专柜,过期重新灭菌;5 .常用无菌储柜内的无菌物品一经打开,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6 .浸泡无菌持物钳的容器及无菌持物钳,盛放碘酒、

29、酒精容器,应每周清洁消毒灭菌2次,同步贴有标识,更换有效浓度消毒液;7 .抽吸未启动药液瓶盖,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启动药液药盖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并及时注明启动时间;8 .多种换药操作应按清洁伤口、污染伤口、隔离伤口依次进行,特殊感染伤口如:炭疽、气性坏疽、破伤风等应就地严格隔离,不得进入换药室。对感染性整料应放入黄色防渗漏塑料袋内,及时清运至医院暂存点;9 .换药车应配有迅速手消毒剂,上层为清洁区,放置无菌物品,下层为污染区,放置用后物品,污染物应及时放入医疗垃圾袋内;10 .换药室每日用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拭室内各物体表面,紫外线空气消毒二次,并做好记录,定期用无水酒精擦拭灯管,定期采样进行空气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