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47330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5.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统编四下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浙、簇等6个生字,会写浙、罗等15个字,会写杜鹃、气势,等15个词语。2 .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3 .感受双龙洞各处景物的特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了解按游览先后顺序写景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课文是如何把重点景物写清楚的。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激发学习欲望。1 .师生随意交流:游览过什么地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 .今天让我们一起跟随叶圣陶先生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板书课题,齐读。3 .理解记字义。记字的基本义为记录,就是把口头的话、口传的事写下来。后引申为写下

2、来的书或文章,由此又引申为一种文体。碑记:古代一种刻在石碑上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游记:是一种描写旅行见闻的散文体裁。杂记:是古代因事见义,杂写所见所闻不多加议论的散文体裁。记事:是古代记载人物生平事迹的文体。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字词。1 .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2 .交流:有没有遇到难读的语句。随机指导部分生字读音,理解部分词语意思。3 .出示文中词语,读准字音。4 .指导书写生字。观察本课生字特点:左窄右宽杜、陆、端、源,左右等宽鹃、郁、移、额、乳,上下结构窄,笋,半包围肩。教师示范书写臀、笋、肩。学生在本子上书写。交流点评。三、默读课文,理清课文

3、思路。1 .默读课文,圈画描写作者行踪的语句。2 .交流反馈。出示相关句子:一路迎着溪流。在洞口抬头望,山相当高,突兀森郁,很有气势。在外洞找泉水的来路,原来从靠左边的石壁下方的孔隙流出。这就到了内洞。我排队等候,又仰卧在小船里,出了洞。小结:作者游览的这些地点就是作者的游览顺序。课文就是按照这个游览顺序把游览的过程写清楚的。板书游览顺序:路上一洞口一外洞T孔隙一内洞一出洞。讨论交流:观察以上语句在课文中的位置,想想这些语句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过渡句,写清楚了游览的顺序。)对照课文,试着把这些地点连起来说一说作者的游览过程,同桌互说。教师小结:以上作者游览的地点连起来就是一条线,串联了全文,因此构成了全文的一条线索。让我们知道了作者按游览顺序先写了途中所见,再写游洞,最后写出洞。3 .快速浏览课文,思考:全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1/2-7/8第一部分:由双龙洞的时间、地点;第二部分:具体描写游览过程;第三部分:出洞)四、通读课文,总结课堂。1 .作者每一次游览的景点中都有一处共同的景物描写,再次浏览课文,看看有什么发现?(泉水)2 .泉水是从哪流出来的?内洞一孔隙一外洞T洞口一路上3 .小结:泉水的流经线路和作者的游览顺序是相反的,可见,泉水的流经线路是课文的另一条线索。课文的思路我们都已经弄清楚了,那么作者又是怎样把景物描写具体的呢?下节课再来探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