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姜夔学习《扬州慢》创造新的经典(22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姜夔学习《扬州慢》创造新的经典(220).docx(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认识姜夔,学习扬州慢,创造新的经典(220)一、典故及其出处典故(名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出处与参资:古诗文网姜夔传等。二、少年孤贫,依附姐姐成长,诗名远扬姜夔(11551221年)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饶州鄱阳人,南宋著名文学家、杰出音乐家,为古代十大音乐家之一。姜夔画像姜夔出身书宦门第。父亲姜噩,高宗绍兴21年(1151年)进士,历任新余县丞、汉阳知县,不幸患病,盛年而逝。姜夔自小随父受教,又得父翰墨影响,受城市歌舞熏陶,擅长诗词,谙熟音乐,多才多艺。孝宗道乾12年(1168年),父亲逝后,家道中落,14岁的姜夔,依附出嫁的姐姐,度过少年时光。青年姜夔,曾四次参加府试,都名落
2、孙山。他四处流浪,靠买字为生。淳熙3年(1176年)冬,他22岁,初访扬州,眼见一片萧索,耳闻戍角悲吟,感慨今昔,心中怆然,便别出心裁,自度双调,创作了扬州慢。这是一首家国凋零的挽歌,无数歌手争相传唱,遂使他闻名天下。流浪中的姜夔淳熙12年,他以故人子身份,拜见河阳知州萧德藻。萧德藻是姜父同年,号千岩老人,著名诗人,他十分器重姜夔,还把侄女嫁给他。淳熙13年,萧德藻奉诏入京时,携姜夔拜见杨万里。杨大人读了姜夔诗词,写诗称赞:“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并介绍给“四诗翁”和辛弃疾、朱熹。从此之后,姜夔便名扬诗坛,跻身著名诗人之列。萧德藻赴湖州就任时,他依附萧家,寓居弁山苕溪十多年,自号白
3、石道人。三、踏雪范家梅园,创作暗香疏影光宗绍熙2年(1191)冬,姜夔拜访范成大。他踏雪范家梅园,创作暗香疏影,范大人大为喜悦,特将歌伎小红嫁她。小红低唱我吹箫暗香疏影二词,自度慢词,赞美梅花,借喻人品,托梅寄情,至善至美。词前有小序:“辛亥之冬,余载雪诣石湖。止既月,授简索句,且征新声,作此两曲,石湖把玩不已,使二伎隶习之,音节谐婉,乃名之日暗香、疏影J暗香:“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入瑶席。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雪夜初识。翠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又片片,风吹尽,几时见得
4、?”梅林千树压雪大意为:昔日,月光清寒,我梅下吹笛,唤来玉人,不顾清寒,一起赏梅攀折。而今我像何逊一样渐渐衰老,忘却了春风般绚丽的文笔,但令我惊异,竹林外稀疏的梅花,已把清香散入筵席。江南水乡一片静寂,我想折梅去寄相思,可路途遥远,夜雪又遮住了大地,只能手捧翠玉酒杯,面对着红梅,流下伤心泪水。我记得当年携手赏梅,梅林千树压雪,西湖一片澄碧。可如今,梅花片片凋落,暗香浮动的幽丽,何时才能重见?暗香句句写梅,又以梅喻人。起句,以月色和梅花,唤起对玉人的回忆;接着,以“而今、长记”5句,追忆赏梅雅事;末句,又写当下,惋惜落梅,暗含故人难重逢。全词,今昔往返,思路摇曳,意境悠远,感情凄婉。翠禽小小,枝
5、上同宿疏影:“苔枝缀玉,有翠禽小小,枝上同宿。客里相逢,篱角黄昏,无言自倚修竹。昭君不惯胡沙远,但暗忆、江南江北,想佩环、月夜归来,化作此花幽独。犹记深宫旧事,那人正睡里,飞近蛾绿;莫似春风,不管盈盈,早与安排金屋,还教一片随波去,又却怨、玉龙哀曲。等恁时、重觅幽香,已入小窗横幅J全词意为:苔梅枝头缀着如玉的梅花,两只小小的翠鸟,在梅花丛中栖宿。这是我在客乡见到的一株古梅,她在夕阳辉映下,自依着篱边修竹,清姿高洁,幽雅孤独。我不禁想起昭君,她远嫁匈奴了,可是不习北方荒漠,暗恋着大江南北,想望佩环叮咚,月夜归来,化作梅花的一缕幽魂。我又记起深宫旧事,寿阳公主睡梦中,一朵梅花正好落在她眉际,如此美
6、丽的梅花妆,不应该让春风吹落,却仍被无情的风雨抹去;陈阿娇早该住进金屋,给她一个好归宿,可只是白费心事,她还是随波逐水而去,只听到玉笛吹奏的梅花飘零哀曲。到那时,如果再去寻觅幽香的梅花,却只见梅枝映小窗、呈疏影婆娑IHl幅O疏影是暗香的姊妹篇,歌咏梅花,以自叹身世。上阕写梅花清姿高洁的形貌,又以梅喻昭君,赞其绝代姿容,叹其客死不幸。下阕写春风吹落梅花,好似寿阳公主和陈阿娇不幸遭遇,表达怜香惜玉之情;最后两句,写梅花落尽,只有疏枝映小窗。世事多变,花落水流,凄美惨淡,怅惘哀怨。全词用典故,写在女性,今昔对比,以虚化实,写古人梅花,喻今世自己,自叹虽飘零香如故的凄美心志。这两首词,前者多身世之感,
7、后者多盛衰之悲,重点虽有别,写法则相同,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赞梅花品格,誉高洁境界,表达了诗人的美好心意:人生是美好的,可千万“莫似春风,不管盈盈”,将美好的人生都被风吹雨打去。四、四处飘泊,寓居杭州后,又流浪至老宁宗庆元2年(1196年),萧德藻移职后,姜夔便赴杭州,拜访公卿世家张鉴。他俩友谊极深,“十年相处,情甚骨肉”。他以清客身份依附他,直到终老。庆元3年,他43岁,先后上献大乐仪、琴瑟考古图和圣宋晓歌鼓吹,希望得到任用,却只破格让他会试,他学识严重偏科,当然仍旧落第,以致布衣终生。嘉泰2年(1202年),张鉴去世,他无所依赖,生活再次困顿。两年后,又杭州大火,延及他家,他走投无路,难以
8、为生,60岁了,仍不得不为衣食,而奔波流浪。嘉定14年(1221年),67岁的姜夔,寂然去世。这位杰出词人、乐坛盟主,漂泊终生,凄凉一世,靠朋友吴潜捐资,安葬于钱塘门外西马滕。存著作白石道人歌曲、词集等。姜夔的扬州慢五、扬州慢赏析(上)姜夔扬州慢:“淳熙丙申至日,予过维扬。夜雪初霁,养麦弥望。入其城,则四顾萧条,寒水自碧,暮色渐起,戍角悲吟。予怀怆然,感慨今昔,因自度其曲。千岩老人以为有“黍离”之悲也。淮左名都,竹西佳处,解鞍少驻初程。过春风十里,尽养麦青青。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杜郎俊赏,算而今、重到须惊。纵豆蔻词工、青楼梦好,难赋深情。二十四桥仍在
9、,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词前有小序,简约交代创作这首词的时间地点原因内容和主旨。全词大意为:扬州是淮东大都会,我初到这里,就在名胜景点竹西亭,下马解鞍,稍作停留。当年那春风十里的繁华大街,如今却是一片葬麦青青。自从金人入侵以后,连荒废的池苑和残存的大树,至今都厌恶提到那场战争。黄昏时候,凄厉的号角在寒风中吹响,回荡在这座荒凉残破的空城。杜牧的鉴赏力超凡脱俗,料想今天重来此地,也一定吃惊。尽管他有歌咏豆蔻芳华的精美词采、抒发青楼梦好的浪漫诗情,如果面对如今破败荒凉的景象,恐怕也难以表达出此刻忧时伤乱的深情。玉人吹箫的二十四桥仍在,只是桥下的水波荡漾,月色清冷,一片凄迷寂静
10、。桥边的芍药花,年年如期绽放,她也不知道,为谁而生?全词双调,上阕诗人写所见所闻所感,实写“今二全词从“名都、佳处”起笔,强调昔日的繁荣昌盛。接着写所见,用如今“尽葬麦青青”、与昔日的“春风十里”,作盛衰对比,反差强烈;又在交代变因是“胡马窥江”后,展写“养麦青青”的具体情况是“废池乔木”,还用拟人法写出感受,指出这都是战争的灾难。最后写所闻,黄昏时,“清号吹寒,都在空城”,以声传情,酿造出一种空寂苍茫的凄厉气氛。整个上阕,将扬州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凉,作了鲜明对比,反差强烈,极具视听效果,表达的故国之思,苍凉伤感,催人泪下。下阕采用典故,深化黍离主旨,虚写“今:从“杜郎俊赏”起笔,用“算”领
11、虚写,并写出强烈反差:俊赏的杜牧能写出“豆蔻词工、青楼梦好”,而面对如今“尽养麦青青、废池乔木”,也“难赋深情”。接着又继续写如今实景:“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昔日“玉人吹箫”处,已一片凄凉空寂。最后以“桥边红药”无人欣赏,再次强调昔日繁华地、如今是空城的现状,抒发怀念故国的悲凉心境。整个下阕,采用虚拟手法,虚构出杜牧再来扬州、内心震惊的形象,将扬州今昔的荒凉与繁华、作了第二次鲜明对比,空寂苍凉,令人伤怀,进一步深化了“黍离之悲”的主旨。扬州慢名句六、扬州慢赏析(下)扬州慢主题是积极的,表达了家国凋零的“黍离之悲”,写法也很高明,极具艺术性。其一、全词运用今昔对比,虚实相生的写法,
12、突出主题。诗人先实写扬州,将昔日的繁华、与今日的荒芜对比,再用典故虚写扬州,感叹今昔的变化,以强烈的反差,突出今日的破败景象,从而引发出“黍离之悲其二、这首词的又一突出特点,是善化前人诗句与运用形象语言,而没用抽象概念,来写景抒情。写昔日扬州,不说“繁荣昌盛”,而用“春风十里、豆蔻词工、青楼梦好、二十四桥、桥边红药”、这些前人名句的诗意语言;写今日扬州,不说“荒芜破败”,而用“弗麦青青、废池乔木、清角吹寒、波心荡冷月无声、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这些生动具体的形象语言;就连“金兵南侵”也用“胡马窥江”的形象词组,从而使全词意韵富丽,如诗如画,一片萧索,满目凄凉,又显得雍容典雅,优美蕴藉,令人感慨不已。其三、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其二中引用的、描写今昔景象的例句,无不证明这点。总之,22岁姜夔写的扬州慢,就像19岁柳永写的望海潮一样,是久传不衰的经典,让我们尊重经典、学习经典,争取创造新的经典。陈存选2023、11、17描写苏杭的经典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