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1191 上传时间:2024-03-04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30.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docx(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诗者,志之所之也一堂关于“吟诵”的群文阅读古诗课西汉番序H者志名地在,西志舞运的是,古诗的吟诵被一些文人们口口相传得以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可见,言志是诗的本质。要想讲清诗言志这一诗之特质有一定难度。古诗教学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古诗语言的短小凝练构成了复杂丰富的内涵,古诗的平仄押韵又增加了理解的难度,诗人表达的思想多隐藏在寓意当中。要想把“诗言志”在课堂中传递给学生,就必须还原古诗的情境,让学生走进诗人描写的空间,在诗人的思维空间中体会诗人的情志。顺着这样的思路,笔者找到让学生真正体悟诗人心境从而置身诗词

2、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吟诵。在吟诵的情境中读懂诗人的思维空间,在古诗的思维空间里理解诗人的人生境界。一首古诗就是一个诗人的人生境界,一组古诗就让我们看到了一群诗人的精神品格,触摸到诗誉志的精神命脉。一、吟诵还原古诗的“音”,看见诗中之景物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古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小学课本中选的大多是近体诗。近体诗又由绝句和律诗构成,形成了严格的格律,后又发展到词、曲。古诗的学习首先从读开始。今天,我们推广普通话,最适配的就是朗诵。但是古诗的创作必须是配以音律的,这就必须还原古诗的诵读。流传。叶嘉莹先生就是吟诵的推广者,她曾经说“吟诵的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吟诵所遵循的依字行腔、平长仄

3、短、平轻仄重、入短韵长的规则,一下子拉开了古诗的序幕:古诗在吟诵的腔调中高低快慢的音乐感有了,韵尾回环往复的韵味出来了,作者描写的画面出现了,古诗的情境也就呼之欲出。本文以小学统编语文教材四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古诗三首为例,以“古诗中的精神品格,为议题统领,通过重点阅读本单元芙蓉楼送辛渐塞下曲墨梅三首古诗,让学生用古人的思维方式理解古诗,从而感知诗中体现的人物精神品格,学习诗人托物善志的表达方式。设置,古诗中的精神品格”这一议题,是因为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人物品格,三首古诗也聚焦了“诗言志”这一特点进行组诗。芙蓉楼送辛渐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洁身自好的志向和品格;塞下曲是一首边塞诗,赞扬了戌边将

4、士的英勇威武,字里行间充溢着英雄气概;墨梅是一首题画诗,诗人借墨梅自喻,表达了其不嵋俗、坚守内心的志向和品格。课堂教学中,在学习第一首古诗芙蓉楼送辛渐时,教师讲解了吟诵规则后,教师泛读,学生尝试吟诵。古诗的学习应还原到古人的创作方式才能更接近古诗、理解古诗。吟诵是古人创作古诗时的诵读方式。吟诵规则包括依字行腔、平长仄短、平轻仄重、入短韵长,比如:寒雨连江夜人吴,平明送客楚山孤。I-N-IN-I!-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在反复吟诵中,学生仿佛看到王昌龄和辛渐送别的场面,看到寒雨连江,看到楚山,体会到天气的寒凉,并在韵脚“吴、孤、壶”的韵尾延长和回环吟诵中感受到诗人的孤独、身在吴地的无助

5、以及冰心在玉壶的纯洁、坚贞;在依字行腔中感受王昌龄与辛渐分别的不舍,对洛阳亲友的思念。这一切情感在吟诵中有了寄托,有了诉说。可见,吟诵的确能达到让学生进入古诗情境的效果,学生的学就这样发生了。二、说文解字破解诗人的情,洞见诗中之人“吟诵的声音里,有诗歌一半的生命。”那么诗歌另一半的生命在哪里呢?在古诗的文字当中。还是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学生在吟诵中已经进入送别的情境,看见王昌龄与辛渐话别,话别的内容是,一片冰心在玉壶”。古人在短短只有28字的绝句中用字是经过反复锤炼的,王昌龄把自己的心比作冰心,这个“冰”字就很值得推敲。根据说文解字,冰原来写作“公”,解释为“冻也”。从字形演变中,我们发现“欠

6、”就是水面凝结成的浮冰,其造型就是浮冰碰撞在一起的样子。可见,古人造字的朴素,画成其物,随体诘屈。“欠”作为一个象形字,是冻也的意思,说文解字中注解水坚也”。那么,“冰心”就是纯洁、坚贞的心。接下来,师生可以通过反复吟诵琢磨“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这句诗的深意。在反复吟诵中,感受诗人写诗时的兴发感动,情动于衷而言于形,感受诗人内心的表白,“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的冰心。师:我们继续用古人的思维方式来理解古人。古人在写诗时除了追求音律的节奏和谐美以外,特别讲究字词的锤炼。诗言志,志之所至必然是诗人的品格象征。王昌龄用“冰心”来表白,“冰心”是纯洁、坚固的意思,这纯洁的、坚固的心还要在玉壶

7、中,玉壶也是石头中的精品,是纯洁、美好的象征。“一片冰心在玉壶”则把诗人那颗纯洁、坚贞、美好的心代表得淋漓尽致。此时,我们感受到“一片冰心在玉壶”中王昌龄的心,也被这种象征所震撼。这样一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就成了冰清玉洁、美好的名言永流传。唐代诗人贾岛曾说“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现在,让我们再次吟诵芙蓉楼送辛渐这首诗,感受诗人高洁的品格。三、语句回环中走进诗中之境”,理解诗人的志王昌龄觉得“冰心”还不足以表达自己高洁的心,他又想到了玉之高洁。天地中的冰是万物之灵的水之结晶,玉石是石头中质地最纯、最美的珍贵之物。古代君子以玉喻德,取其寓意,以“玉壶”喻操守。而玉壶”一词最早出现

8、于文献中,当属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东魏中学洽闻,奉玉壶以挺誉”。受到作者用大自然中的冰和玉作比喻,可谓“人法地、地 法天、天法地、道法自然”。这种朴素的思维方式在古诗 中表现得淋漓尽致。现当代作家谢婉莹先生也觉得自己 要追求高洁的品质,将冰心”作为自己的笔名。至此,学生再次吟诵芙蓉楼送辛渐时,已洞见了一个追求冰 清玉洁的高尚品质的王昌龄。四、群诗的结构化,在对比中洞穿精神品格通过对芙蓉楼送辛渐的指导和吟诵,学生了解 了王昌龄的志向,随后我们用同样的方法继续体会塞 下曲中诗人的品格一吟诵进入情境,精读重点字 词,读懂作者的思维方式,品词析句中感受作者表达的 思想境界。此时,学生很容易就进入卢纶笔下

9、的边塞情境中, 看到单于出逃,将士轻骑逐,大雪满弓刀”的场景。由此,“一片冰心在玉壶”中冰清玉洁的人格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同时,我们在品词炼句的过程中,也能感诗朝代诗人类别寄情于景精神品格共同点芙蓉楼送辛渐唐王昌龄送别诗冰心、玉壶高洁、坚贞、美 好塞下曲唐卢纶边塞诗大雪、弓刀英雄气概报国之志托物言志 诗言志 (借自然之物来比喻自 己的志向和追求)墨梅元王冕题画诗墨梅朴素淡雅、清香竹石清郑燮表1比较古诗托物言志的异同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师生吟诵后,发现卢纶写的是战争场面,他所托之物是弓刀”,什么样的弓刀呢?大雪满弓刀”,鹅毛大雪的天气环境,夜晚的弓刀在白雪

10、的映衬下,更凸显了轻骑将士的笳杀之气,英雄气概在这样的雪夜热血沸腾,报国之志跃然纸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学会吟诵,学会聚焦古诗中的景物,懂得作者用字的良苦用心,从而感知诗人表达的精神品格。方法的习得须在实践中运用。最后一首诗墨梅,放手让学生自己学习。I-II-III-Il-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I-I-!I-II-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学生在吟诵中感知这首题画诗,聚焦墨梅,体会清气满乾坤,表格也很快就完成。表格完成后,就要进入对比和思考阶段。群诗的对比从纵向开始,诗人所处的时代不同、古诗类别不同、寄情的景物不同,但相同的是诗人都是以诗歌的形式来表达志向(见表1)。后面又

11、列举古诗竹石,让学生举一反三,巩固学习方法。师:从这组群诗中,我们领略了诗人们高尚的精神品格,也感受到诗之高洁在于志之高洁。我们总说当什么都不剩的时候还有诗和远方,就是这寄托着崇高精神品格的“一片冰心在玉壶刈大雷满弓刀M只留清气满乾坤”等诗句让我们充满力量,继续前行!回顾群诗的教学过程,师生通过吟诵、说文解字、品词析句,进入诗歌描写的情境当中,在诗歌的情境中感知事件、体味所托之景物,理解诗人的情志。再把三首古诗放在一起进行对比,发现诗言志的本质。这样的教学思路,从文字开始,又从文字中结束;始于古诗,终于群诗。教学中,用古诗的音韵走入古诗的情境,在说文解字中深入理解,在诗句的反复吟诵中解读诗人的情志,又一次入情入境,用结构化的形式进一步聚焦内容,在相同与不同中寻找诗人的情志。这样,由浅入深,层层深入,从景到思,读出了古诗凝练中的空间,体悟到了古诗平仄中的温润,理解了古诗中情感的附着。如此,我们便把写出来的诗,读出了生活的味道,让静态的文字有了生命与情感。这时,我们常说的“诗与远方”这一精神的栖居地便有了真正的归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