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1787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47 大小:54.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docx(4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财务审计项目整体服务方案第一节整体服务设想2一、服务理念2二、服务内容3三、服务要求4四、服务期限5五、服务标准5第二节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12一、审计准则12二、审计依据14第三节财务审计工作方法18一、查账法18二、顺查法18三、逆查法19四、审阅法20五、复核法21六、核对法22七、调节法24八、分析法24九、推理法25十、盘点法25第四节审计工作流程27一、接受业务委托27二、计划审计工作28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28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29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29第五节增值延伸服务30第六节项目重难点及解决措施35一、项目重难点35二、解决措施37第七节合理化建议45第

2、一节整体服务设想一、服务理念XX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XX项目的财务审计服务时,采取五项措施强化审计服务理念,改善审计执法环境,助推XX县经济快速健康发展。(一)科学整合审计资源在重大审计项目上,打破科室界限,实现审计组人员重组和知识结构的优化配置,发挥资源最大潜能,提升审计质量和效果,打造审计“精品”。(二)加强审计过程控制从审前调查了解到制定审计实施方案、现场审计、审计业务会、处理处罚、审计整改等局主要领导全程参与,做到组织到位、审计到位、决策到位、服务到位。(三)突出抓好审计整改通过审计跟踪整改,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加强内部控制,降低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风险,提高资金使用的合规性、效益性。(

3、四)做好服务响应根据被审计单位财务人员的需求,在落实审计要求的同时,对被审计单位的财务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业务指导,面对面的答疑解惑,为被审计单位财务制度的健全和规范管理提出建议、意见。(五)做好审计结果综合分析和运用通过分析发现问题的规律性、倾向性、趋势性和个别性,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审计的御防和建设性作用,实现审计的最终目标。二、服务内容(一)财务收入来源的合法性、入账的完整性;(二)财务支出范围的合法性、合规性、合理性;(三)收费是否按国家规定的收费项目收费范围和收费标准收费;(四)财务及预算账务处理是否符合会计制度、内部财务制度及相关规定;(五)会计凭证及附件的合法性、合规

4、性及完整性。(六)会计科目的设置及账务处理的合规性;(七)预算的执行情况,专项资金的使用情况;(八)税金扣缴及缴纳是否准确及时;(九)其他不符合会计法律、法规及内部制度的情况;(十)对财务有关问题进行咨询。(十一)内控管理制度的建立及执行情况;(十二)财务收支情况,包括预算执行、收入、支出情况;(十三)工程项目建设情况,包括立项、招投标、合同执行、结算审核、工程变更等制度的执行情况;(十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情况,包括资产、资源的管理、土地征用管理等情况;(十五)货币资金管理情况;(十六)债权债务情况,包括债权债务增减变化和清理情况;(十七)专项资金管理使用情况;(十八)重要制度和政策执行情况;

5、(十九)小微权力清单执行情况;(具体内容根据采购方工作需求)三、服务要求(一)接受采购人提出的审计要求,客观、公正执行委托项,并对委托事负全部责任。(二)项目部组成人员不少于X人,项目负责人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除项目负责人外项目部其他组成人至有X名具有注册会计师证书,其他人具有会计师、审计师证书,并且项目部人员为本公司职工,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级审计师应具备10年以上财务或审计工作经历,会计师、计师具备5年以上财务或审计工作经历,并具有相关的证明材料。四、服务期限自签订合同之日起三年。五、服务标准(一)财务审计证据规范1.财务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依照法定程序和方法收集、鉴定

6、和综合整理,为形成审计意见所获取的证据。审计证据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充分性:证据数量足以证实审计事项;(2)相关性:证据和审计目标相关联;(3)可靠性:证据能够反映审计事项的客观事实;(4)合法性:证据必须具有法律效力。审计证据包括:(1)以书面形式存在并以其记载内容证明审计事项的书面证据;(2)以实物存在并以其外部特征和内在本质证明审计事项的实物证据;(3)以录音带、录像带、磁盘及其他电脑储存形式存在并用以证明审计事项的视听电子证据;(4)与审计事项有关人员提供的言证材料;(5)专门机构或专门人员的鉴定结论和勘验笔录;(6)其他证据。收集审计证据,必须符合下列要求:(1)确定合理的审计风

7、险水平,选择适当的抽样方法;(2)考虑取证成本与证据效益的对比;(3)客观公正、实事求是、防止主观臆断;(4)认真分析、科学判断,力求审计证据与审计目标密切相关;(5)证据的取得必须符合审计法规规定的手续和程序;证据要得到被审计单位或提供证据人员的正式认同。对相关单位或人员拒绝签字盖章的,审计人员应注明原因和日期,方可作为证据。2 .审计取证应按不同类别的审计项目和要求,分别采用审核、观察、监盘、询问、函证、计算及分析性复核等不同的取证方法。3 .根据需要对可作为证明材料的各类原始资料、文件及实物等采用复制、复印、摘录、照相等技术手段。4 .对被审计单位或有关人员提出异议的审计证据,应当进行核

8、实;对确有错误和偏差的,应当重新取证。5 .对现金、有价证券、票据的盘点监督,对被审计单位隐瞒、截留、挪用等违反国家规定的财务收支行为的取证,应由两名以上审计人员办理。6 .审计取证材料清单及所附审计证据,应编入审计工作底稿,并归入审计档案。(二)财务审计工作底稿规范1.所称的财务审计工作底稿,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收集的各种资料所形成的与审计事项有关的工作记录,是编写审计报告的基础资料。3 .审计工作底稿与审计方案的内容相衔接,正确反映审计人员执行审计方案的全过程,按编制顺序分为单项审计工作底稿和汇总工作底稿。4 .审计工作底稿由审计人员按审计方案确定的分工,各自在工作中编制。5 ,单项

9、审计工作底稿是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对某一事项的详细记录,也是对被审计单位综合评价的具体依据的一部分。6 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是在单项审计工作底稿确定的基础上,经过分析整理,由主审按审计事项的性质内容分类归集汇总而成。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是编制审计报告的依据,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被审计单位名称;(2)审计项目名称及实施审计时间;(3)被审计单位基本概况;(4)审计事实;(5)审计评价;(6)审计建议;(7)附件凭证;(8)主审、审计人员及编制日期。7 .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应该观点明确、客观反映、内容完整、记录清晰、用词恰当、字迹清楚、格式规范。审计工作底稿中阐明的事项、时间、地点、当事人、数据、计量、

10、计算方法和因果关系等必须准确无误、前后一致,相关的证明材料如有矛盾,应予鉴别和说明。审计工作底稿不得擅自增删或修改。8 .相关的审计工作底稿之间应有清晰的勾稽关系。9 .审计工作底稿的形式可以是纸质、磁带、磁盘、胶片或其他有效的信息载体。无纸化的工作底稿应制作备份。10 .审计工作底稿应纳入审计档案。(三)财务审计报告规范1.要求所称的财务审计报告是XX对被审计单位(事项)实施审计后,就审计工作情况和审计结果向XX、XX提出的书面文书。2 .凡发出审计通知书的审计事项,实施审计后,都应该出具审计报告。3 .财务审计报告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被审计单位的名称;(2)审计事项和审计的范围、内容、

11、时间;(3)被审计单位的概况;(4)审计后查实的主要问题;(5)审计评价;(6)审计意见及建议;(7)其他需要阐明的事项;(8)相关附件。4 .财务审计报告应符合以下基本的质量要求:(1)客观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实事求是、客观公正;(2)清晰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易于理解和富于逻辑性;(3)简明性:财务审计报告既要简明扼要、文字精炼,又要完整表达审计意见;(4)建设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充分体现内审部门的服务功能,帮助和促进被审计单位完善控制措施,改进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5)及时性:财务审计报告应该及时发出,以收到防止弊端发生,促进、改进工作的时效;(6)重要性:财务审计报告形成的审计结论和

12、建议应该充分考虑审计项目的风险水平和重要性。5 .编制财务审计报告的程序:(1)审查审计任务的完成情况,确保审计工作覆盖了审计方案既定审计范围的全部内容,实施了所有的审计步骤;(2)审阅审计工作底稿;(3)依照重要性原则,评估审计发现的重要性,对审计发现的代表性、典型性、严重性进行分析,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确定审计报告中的审计发现;(4)起草审计报告;(5)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6)修改审计报告;(7)审核定稿审计报告;(8)发送审计报告。6 .财务审计报告应纳入审计档案。(四)财务审计档案管理规范1.审计档案是法务稽查部在进行审计监督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公司

13、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2 .审计档案的管理主要包括法务稽查部对审计档案进行的收集、整理、保管、利用、编研、鉴定和移交等项内容的工作。3 .审计档案包括:(1)审计通知书、审计意见书或审计决定等审计公文;(2)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审计报告及审计报告征求意见书;(3)审计工作方案、审定审计报告的会议纪要、检查审计决定执行情况的记录等文件材料;(4)有关审计项目的请示、报告、批复、批示、询证函、复函等文书材料;(5)审计计划、审计工作总结、业务学习资料等行政管理文件;(6)其他有保存价值的资料。4 .审计档案管理要求:(1)公司法务稽查部经理负责公司的审计档案管理工作,同时接受公司法务稽查部负责人

14、档案管理的指导和监督;(2)审计档案的立卷实行谁审计谁立卷的原则,实行主审负责制。(3)审计档案按照完整、精炼、有效的原则进行收集和整理,以审计项目为单元立卷,编写文件页号、目录和备考表、填写卷宗封面后装订,然后移交档案保管人员。(4)对确无保存价值的资料应清点核对、登记造册,经法务稽查部负责人复核后销毁。(5)审计案卷的排列规则:正件在前,附件在后;定稿在前,修改稿在后;批复在前,请示在后;重要文件在前,次要文件在后;汇总性文件在前,原始性文件在后。(6)审计档案一般不对外借阅,必须借阅者应事先经法务稽查部负责人书面批准。法务稽查部根据有关项目的性质和内容,决定是否允许复印或摘录其中的有关内

15、容,借阅者应自行负责因其误用资料而造成的任何后果。5 .每年形成的审计档案,在审计年度终了后,暂由法务稽查部保管三年,期满之后,由法务稽查部编制移交清册,移交公司档案管理部门统一保管。6 .审计档案分为永久性档案和当期档案。永久性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相对稳定,具有长期使用价值,并对以后审计工作具有重要影响和直接作用的审计档案。当期档案是指那些记录内容经常变化,只供当期审计使用和下期审计参考的审计档案。7 .审计档案的保管年限如下:(1)当期档案自审计报告签发之日起至少保存十年;(2)永久性档案应长期保存;(3)不再继续审计的被审计单位,永久性档案的保管年限与最近一年当期档案的保管年限相同。8

16、.销毁审计档案,应由公司档案管理部门会同法务稽查部提出销毁意见,编制审计档案销毁清册,经公司审核批准方可实施;实施销毁时,应由公司档案管理部门和法务稽查部共同派员监销,并在审计档案销毁清册上签名。审计档案销毁清册应永久保存。第二节审计准则和审计依据一、审计准则(一)审计准则的含义审计准则,又称审计标准,或称执业准则,是专业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工作时,必须恪守的最高行为准则,它是审计工作质量的权威性判断标准。1 .审计准则是制约审计人员的行为准则。2 .审计准则既对审计人员的素质提出要求同时也对社会提供审计工作质量保证。3 .审计准则是通过审计人员执行审计程序体现出来的。.审计准则是审计人员签署最

17、终审计意见时的客观保证(二)审计准则的作用1.实施审计准则可以赢得社会公众的信任。4 .实施审计准则可以提高审计工作质量。5 .实施审计准则可以维护审计组织和人员的合法权益。6 .实施审计准则可以促进国际审计经验交流。(三)审计准则的结构内容1.根据现行的世界各国的审计准则来看,其内容大体上包括一般准则、工作准则和报告准则三个部分。7 .有些国家和国际组织所制定的审计准则虽然章节和标题不一,但主要内容都不外乎上述三大部分。8 .西方国家的审计准则,大都是以美国的审计准则为蓝本加以补充、修正而成的。9 国际组织和地区制定的审计准则,以国际会计师联合会的国际审计实务委员会制定的国际审计准则最具代表

18、性。(四)会计师的基本要求1.强化重大错报风险的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摆脱原来的审计程序导向思维。10 从风险识别、评估和应对的高度要求注册会计师考虑是否实施及如何实施这些程序。11 .在描述注册会计师所做审计工作时强调风险导向审计思想等。二、审计依据(一)审计依据原则选用审计依据时,必须遵循准确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辩证性原则、有效性原则和可靠性原则。审计依据是指查明审计客体的行为规范,是据以作出审计结论、提出处理意见和建议的客观尺度。审计依据与审计准则的关系是:审计依据包含审计准则,审计准则是审计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审计依据的特点是层次性、相关性、地域性、时效性。不同的被审计事项需要不同的衡

19、量、评价依据,审计人员应根据不同的审计目标、不同的实际需要,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进行审计判断,提出审计意见,做出审计决定。审计人员在选用审计依据时遵循一定的原则:1.从实际出发审计人员应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需要选定适用的依据;选用时一定要根据依据的权威性、层次性、区域性、时效性、相关性的特点及其要求,尽可能选用权威性大的,令人信服的依据;尽可能选用高层次的依据,如选用的低层次依据一定不能与有关高层次依据相抵触;应选用本地区、本行业、本单位适用的依据;应选用适用于被审计事项发生时有效的依据;应选用与被审计事项有关、有利于做出审计判断、表示审计意见和做出审计决定的审计依据。有法律、法规

20、依据的,一定要选用法律、法规作为依据。如果选用的行政法规与宪法、法律存在矛盾,应以宪法、法律规定为审计依据;国务院各部门之间的规定相抵触时,应以法律、行政法规授权的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审计依据;地方人民政府与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当以国务院主管部门的规定为审计依据。下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规定与上级人民政府、部门的规定相抵触时,除国家另有规定外,应以上级人民政府部门规定为审计依据。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没有明确的审计依据时,应当请示本级人民政府或上级审计事务所,或从是否合理、是否正确、是否违背了国家法律、法规,是否损害了国家利益或是否侵犯了被审单位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去判断。2

21、.把握实质问题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是错综复杂的,经济情况是瞬息万变的,因为影响经济活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断变化的。因此,既要历史地看问题,又要辩证地看问题,认真仔细地研究多种问题中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本质问题;多种因素、矛盾中,哪些是主要因素,哪些是主要矛盾,哪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把握问题的实质,才能选用适当的审计依据,并据以做出正确的判断,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做出令人信服的决定。3 .准确可靠审计人员所运用的依据必须准确可靠,决不能把道听途说的主观臆测作为判断是非的依据。无论引用什么资料作为依据,均要查看原件、签发单位和签发时间,并判断其适用性;凡引用数

22、据,一定要亲自复核,决不能照搬照抄;凡列举的定额、标准,必须要有原文资料,并核实其有效期和适用的单位;凡引用的单位管理制度,一定要有文字记载,领导的口头指示和某种会议精神,如没有文字依据,均不得作为审计依据;凡引用法律、法规、规章制度,一定要查到原文原件,做适当的摘录或复印,决不可断章取义,妄加推论。总之,准确而合理地运用审计依据,有利于客观公正地做出审计判断,有利于提出合理的审计意见和做出正确的审计决定,有利于审计工作质量的提高。(二)审计依据分类审计依据可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不同种类的审计依据有。着不同的用途。对审计依据进行适当的分类,有利于审计人员根据需要选用恰当的审计依据。1.按审计

23、依据来源渠道分类(1)外部制定的审计依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条例、政策、制度;地方政府、上级主管部门颁发的规章制度和下达的通知、指示文件等;涉外被审事项,所引国际惯例的条约等。(2)内部制定的审计依据被审单位制定的经营方针、任务目标、计划预算、各种定额、经济合同、各项指标和各项规章制度等。4 .按审计依据性质内容分类(1)法律、法规法律是国家立法机关依照立法程序制定和颁布,由国家强制保证执行的行为规范总称。如宪法、刑法、民法、会计法、审计法、预算法、税收征管法、海关法、各种税法、企业法、公司法、民法典等等。法规是由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各种法令、条例、规定等,如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24、、价格管理条例、企业会计准则、企业财务通则等等。(2)规章制度主要有国务院各部委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定的规章制度;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法律和国务院的行政法规制订的规章制度;被审单位上级主管部门和被审计单位内部制订的各种规章制度等。如国家主管部门制定的各项财务会计制度,单位内部制定的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等。(3)预算、计划、合同如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编制的经费预算,企业单位制定的各种经济计划,被审单位与其他单位签订的各种经济合同等。(4)业务规范、技术经济标准如人员配备定额、工作质量标准、原材料消耗定额、工时定额、能源消耗定额、设备利用定额等。止匕外,还有国家制定的等级企业标准、优秀企业的管理

25、条例等。5 .按审计依据衡量对象分类(1)财务审计依据财务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单位经济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财务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国家的法律、法规;国家主要部门或地方各级政府制定的规章制度;单位自己制定的会计控制制度、计划、预算、合同等。(2)经济效益审计依据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目标是对被审计单位经济活动的有效性做出审计和评价。因此,经济效益审计的主要依据有单位的管理控制制度、预算、计划、经济技术规范、经济技术指标,可比较的各种历史数据、同行业的先进水平、上等级企业的标准、优良企业的管理规范等等。第三节财务审计工作方法一、查账法按查账所涉及的会计资料的会计核算顺序分析,查账法

26、有顺查法和逆查法。二、顺查法又称为正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对证、账、表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征:一是从审查原始凭证出发,着重审查和分析经济业务是否真实、正确、合法;二是审查记账凭证,查明会计科目处理、数额计算是否正确、合规;三是审查会计账簿,查明记账、过账是否正确,核对账证、账账是否相符;四是审查会计报表,查明报表各项目是否正确完整,核对账表、表表是否相符。顺查法的主要优点是审查全面而仔细,可以避免遗漏,作出较准确的审计结论。其缺点是面面俱到,不能突出重点,工作量太大,耗费人力、时间太多。因此,该方法除了用于审计管理特别混乱、业务量很少的单位或已发现有严重问题的单位

27、或特别重要、风险大的审计项目外,其余场合一般不宜采用。三、逆查法又称为例查法或溯源法,是按照与会计核算相反的处理程序,依次对表、账、证各个环节进行审查的一种方法其主要特征:一是从审查被审计单位会计报表出发,从中发现和找出异常和有错弊的项目,据此确定下一步审查的重点;二是根据确定的可疑项目,追溯审查会计账簿,进行账表、账账核对;三是进一步追查记账凭证和原始凭证,进行证证核对,以便查明主要问题的真相和原因。逆查法的主要优点是能从全局出发,从大处着手,抓住问题的实质,又可以节省人力和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其缺点是不能全面地审查问题,易有遗漏,难以作出十分准确的审计结论。因此,除了对某些管理非常混乱的单

28、位的审计,以及某些特别重要和风险大的审计项目的审计不能采用外,其余场合均能采用。四、审阅法审阅法是指审计人员通过对有关书面资料的仔细阅读,来查明有关资料及所反映的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和有效的一种审计方法。审阅的内容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有关会计资料,包括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的审阅。其中会计凭证的审阅,一方面是形式审查,查看原始凭证要素是否齐备,有无涂改迹象,有关人员的签章、财务专用章或收付戳记等是否符合要求;另一方面是实质审查,查看摘要内容是否与实际业务一致,记账凭证上有关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是否正常、业务活动有无异常,等等。在会计账簿的审阅中,明细账和日记账是审查的重点,对容易发生错弊

29、的账户如往来账、费用账等,审阅时应特别予以关注。会计报表的审阅,主要审查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会计准则,项目及数据的增减变动有无异常现象,被审计单位的重大会计事项如会计处理方法的变更是否在报表的附注中充分揭示等。另一类是会计资料以外的其他经济信息资料和相关资料。审阅法是最基本、最重要的审计方法,是任何审计都需要运用而且是一开始就必须运用的审计方法。通过审阅有关资料,可以收集审计证据,也可以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但在应用审阅法时,应注意:一是同其他方法结合进行。如适当复核、核对有关数据资料等,单纯地审阅有时是难以发现问题的;二是审阅资料的全部内容,包括资料本身应具备的要素、有关文字说明和数字等;三是

30、记录并适当分析发现的疑点和线索,必要时应随时核实;四是运用一定的符号来表明哪些资料已进行了初步审查。五、复核法又称复算法或验算法,是指通过对有关数据的重新计算来验证数据是否正确的一种审计方法。被审计单位的书面资料中有许多数据是通过一定运算求得的,可能因工作人员的疏漏或者故意舞弊而造成数据失真。这种失真通过一般的审阅不易发现,必须进行复核。复核的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会计数据的复核。其中会计凭证的复核,主要复核原始凭证上的数量、单价与金额的计算,涉及到多个项目的原始凭证要复核其合计数;对于自制的付款凭证如工资结算单,应逐项复核;复核转账凭证上的金额计算,如材料成本差异、递延资产的摊销、固定资产折

31、旧等。会计账簿的复核,主要复核明细账、日记账、总分类账的借方、贷方发生额合计数的计算,复核各账户余额的计算,特别是现金日记账和有关实物明细账的余额计算,复核各有关明细账余额合计数的计算等。会计报表的复核,主要复核资产负债表中的小计数、合计数的计算以及各有关净值项目的计算,如固定资产净值、应收账款净值等;复核现金流量表、成本表以及其他各种补充资料中有关指标的计算。二是会计数据以外的其他数据的复核,如统计资料、计划预算资料以及其他相关定额资料中有关数据的复核。审计人员在运用复核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要善于抓重点。一般来说,只对那些对审计目标有较大影响的或是认为有疑点而应进一步澄清的数据进行复

32、核;二是要小心谨慎,不能放过任何一点细微的差异。三是应运用一定的符号,以便识别哪些项目已被检查。六、核对法核对法是指在书面资料的审阅、复核的基础上,将书面资料的相关记录之间,或是书面资料的记录与实物之间,进行相互勾对,以验证其是否相符的一种审计方法。其主要内容有:一是证证核对,是原始凭证与相关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原始凭证、记账凭证与汇总记账凭证之间的核对,如商品验收单与购货发票上的品种、规格、数量、单价、金额等是否一致;记账凭证所记载经济业务的内容、金额及附件数是否与所附的原始凭证一致;汇总记账凭证的金额、科目、记账方向是否与记账凭证一致等。二是账证核对,指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与账簿记录之间的核

33、对,主要核对账簿的记账日期、摘要、会计科目、金额及借贷方向等与原始凭证或记账凭证是否一致,有无遗漏现象或重复现象。三是账账核对,指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及它们之间的核对,如根据某些总分类账与其所统驭的明细分类账,核对双方的发生额和余额是否一致等。四是账表核对,指账簿记录与报表的有关数据相核对,以账簿记录为依据,核对报表中各数据的来源是否与账簿记录相一致。如“货币资金”项目的数据是否与“现金”、“银行存款”、“其他货币资金”三个账户的余额之和相一致等。五是表表核对,指核对不同报表上的相同项目或相关数据是否一致,即核对各报表之间的勾稽关系是否正确。如“资产负债表”中“未分配利润”项目应与“利润分配表

34、”项目金额一致。审计人员通过对相关资料之间的相互核对,来发现可能存在的种种问题。在运用核对法时,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核对前,应确保相互核对的各种资料本身的可靠性。否则,通过核对获取的证据是不可靠的。因此,运用核对法时,需要结合使用其他方法。二是应运用一定的符号,以便能识别哪些内容已核对或核对了几次,有无疑问等。三是对核对中发现的差异、疑点和线索,应予记载并分析,以便进一步查清有关问题。四是根据具体情况确定核对方式,最好由一人核对,以防产生差错。审计人员通常结合使用审阅法、复核法及核对法。具体地讲,在审阅时对有必要复核的有关数据指标,运用复核法进行复核,以消除计算错误,然后再同有关资料进行核对

35、。这样边审阅、边复核、边核对,既容易发现问题,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七、调节法指在审查某个项目时,通过调整有关数据,从而求得需要证实的数据的方法。如对银行存款实存数额的审查,通常运用调节法编制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企业单位与开户银行双方所发生的“未达账项”进行增减调节,以便根据银行对账单的余额来验证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是否正确。又如,当盘存日同书面资料结存日不同时,结合实物盘存,将盘存日期与结存日期之间新发生的出入数量用来对结存日期有关财产物资的结存数进行调节,以验证或推算结存日期有关财产物资的应结存数。八、分析法分析法指通过对被审项目有关内容的对比和分解,从中找出各项目之间的差异及构成要素,以揭示

36、其中有无问题,为进一步审计提供线索的一种审计方法。审计工作中一般采用的分析法,主要有比较分析法、平衡分析法、因素分析法等。其中:比较分析法是指直接通过对有关审计项目之间的对比,来揭示其中的差异,并分析判断其差异形成的原因及有无异常、经济活动是否合理和有效的一种分析方法。按对比时所采用的指标不同,又有绝对数比较分析和相对数比较分析两种。平衡分析法,是指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和会计制度的规定,以及经济活动之间的内在依存关系,对应该存在内在制约关系的有关项目进行计算或测定,以检查制约关系是否存在并揭示其中有无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因素分析法是用来计算几个相联系的因素对某一综合经济指标影响程度的一种分析方法。

37、九、推理法推理法指审计人员根据已经掌握的事实或线索,结合自身的经验并运用逻辑方法,来确定一种审计方案并推测实施后可能出现的结果的一种审计方法。推理法与分析、判断关系密切,通常将其合称为“分析推理”或“判断推理”,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辅助审计方法。推理法一般经过恰当分析、合理推理及正确判断三个步骤,通过推理,可以帮助审计人员从众多的问题线索中,理出头绪,明确进一步审查的方向,使工作少走弯路。十、盘点法又称盘存法,是指通过对有关财产物资的清点、计量来证实账面反映的财物是否确实存在的方法。它包括直接盘点法和监督盘点法。直接盘点法是指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检查时,通过亲自盘点有关财物来证实与账面记录是否相符

38、的一种盘点方法。监督盘点法是指在盘点有关财物时,审计人员不亲自盘点,而是通过对有关盘点手续的观察和在场的监督,来证实有无问题的一种盘点方法。审计人员多数采用监督盘点法。由于财产物资易被贪污并被用来掩盖弄虚作假的舞弊行为,作为资产的所有者十分关心财物是否完全完整。因此,通过盘点法确定财产物资的实存情况非常重要。盘点法一般经过盘点前的准备工作、实施盘点和盘点结果的确定三个步骤。首先,盘点前的准备工作:一是确定盘点内容。由于被审计单位财产物资种类繁多,全面盘点的可能性很小;而且从现代审计方法和审计的一般要求来看,没有必要进行全面盘点。因此,盘点的内容一般确定在重要的、容易发生短缺的、收发业务内部控制

39、比较弱的项目上。二是确定盘点人员。盘点人员一般由被审计单位安排,但审计人员应根据审计目的的要求提出适当的建议。在盘点人员中,至少要有一名财务负责人、一名实物保管人和两名审计人员。三是选择恰当的盘点时间。对规模较小的盘点,一般以不影响工作正常进行为准,宜选择在每天的业务终了后或业务开始前。规模较大的盘点,一般应在会计期末进行。其次,实施盘点即清点数量,确认质量及所有权。盘点的常用方法是使用盘点单,即在作为盘点内容的财物上贴挂编号控制的盘点单用来登记结果,盘点后将盘点单中的有关资料汇总,登记于财物盘点表中。在实施盘点时,审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方面:一是对存放多处的同类物资应同时盘点;若不能同时盘点,

40、则未盘实物的保管应在审计人员的监督下进行,以防止有关人员挪动财物的位置,发生重盘和漏盘现象。二是对一般财物的盘点,审计人员应在场监督;对于特别重要的财物盘点,审计人员除了监督、观察外,还应进行复点,如现金、有价证券和其他贵重物资的盘点等。三是采用监督盘点时,审计人员应根据观察盘点的情况进行适当的抽点。第四节审计工作流程一、接受业务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照执业准则的规定,谨慎决策是否接受或保持某客户关系和具体审计业务。在接受委托前,注册会计师应当初步了解审计业务环境,包括业务约定事项、审计对象特征、使用的标准、预期使用者的需求、责任方及其环境的相关特征,以及可能对审计业务产生重大影响的事项、交易

41、、条件和惯例等其他事项。只有在了解后认为符合专业胜任能力、独立性和应有的关注等职业道德要求、并且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审计业务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如果审计业务的工作范围受到重大限制,或者委托人试图将注册会计师的名字和审计对象不适当地联系在一起,则该项业务可能不具有合理的目的。接受业务委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和评价审计对象的可审性;决策是否考虑接受委托;商定业务约定条款;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等。二、计划审计工作计划审计工作十分重要,计划不周不仅会导致盲目实施审计程序,无法获得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影响审计目标的实现,而且还会浪费有限的审计资源,

42、增加不必要的审计成本,影响审计工作的效率。因此,对于任何一项审计业务,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具体审计程序之前,都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指定科学、合理的计划,使审计业务以有效的方式得到执行。一般来说,计划审计工作主要包括:在本期审计业务开始时开展的初步业务活动;制定总体审计策略;制定具体审计计划等。计划审计工作不是审计业务的一个孤立阶段,而是一个持续的、不断修正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业务的始终。三、实施风险评估程序审计准则规定,注册会计师必须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以此作为评估财务报表层次和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基础。所谓风险评估程序,是指注册会计师实施的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并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的程

43、序。风险评估程序是必要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特别是为注册会计师在许多关键环节做出职业判断提供了重要基础。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地收集、更新与分析信息的过程,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的始终。注册会计师应当运用职业判断确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程度。一般来说,实施风险评估程序的主要工作包括: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层次以及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认定层次的重大错报风险,包括确定需要特别考虑的重大错报风险(即特别风险)以及仅通过实质性程序无法应对的重大错报风险等。四、实施控制测试和实质性程序注册会计师实施风险评估程序本身并不足以为发表审计意见提供充分、适当的审

44、计证据,注册会计师还应当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包括实施控制测试(必要时或决定测试时)和实质性程序。因此,注册会计师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后,应当运用职业判断,针对评估的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确定总体应对措施,并针对评估的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设计和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以将审计风险降至可接受的低水平。五、完成审计工作和编制审计报告注册会计师在完成财务报表所有循环的进一步审计程序后,还应当按照有关审计准则的规定做好审计完成阶段的工作,并根据所获取的各种证据,合理运用专业判断,形成适当的审计意见。本阶段主要工作有:审计期初余额、比较数据、期后事项和或有事项;考虑持续经营问题和获取管理层声明;汇总审计

45、差异,并提请被审计单位调整或披露;复核审计工作底稿和财务报表;与管理层和治理层沟通;评价审计证据,形成审计意见;编制审计报告等。第五节增值延伸服务一、延伸审计的作用延伸审计是审计事务所依法向被审计单位以外的有关单位或个人进行调查了解审计有关情况,并取得相关资料和证据而采取的一种审计方式。延伸审计作为一种重要的审计方式对完成审计项目,核实审计问题线索,摸清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把握问题,寻求突破口,从繁杂错乱的经济事项和资金流动轨迹中发现贪污腐败的蛛丝马迹,查处大案要案线索,维护财经法纪,为查找制度性缺陷、体制性障碍和机制性扭曲,分析原因,提出审计建议,提升审计成果层次水平,推动和完善国家治理提供

46、重要手段,对认真落实好总理提出的审计要念好权力监督的“紧箍咒”,当好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公共资金的“守护者”和反腐败的“利剑”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延伸审计是审计实施方案的工作要求,是完成既定审计事项和审计内容的重要方式。延伸审计是审计过程中获取外部证据的重要手段,在向被审计单位获取证据遇到阻碍或不适宜直接从被审计单位获取证据时,延伸审计便是进行此类审计取证重要的手段。同时,延伸审计有助于提升审计人员总体把握审计事项的能力,延伸审计可以拓宽审计视野,便于审计人员多层次、全方位认识和理解审计中发现的问题线索,提高审计人员看待问题的全面性。二、延伸审计的主要特点延伸审计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被延

47、伸审计单位范围较广,业务各异,要求审计人员具备综合的业务素质。随着审计项目的步步推进、审计线索的慢慢显露和延伸审计的逐步开展,为核实某一问题线索,审计人员需要延伸审计业务性质和单位性质各异的不同单位,这些单位往往不是固有的、审计人员熟悉的、业务单一的部门,单位的性质也不再局限于政府部门或事业单位。由于被延伸审计单位具有不同的特点,延伸审计的业务和内容更加复杂,要求延伸审计人员必须具备综合的业务素质,方能完成延伸审计任务。(二)延伸审计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要求审计人员具备审计敏感性和发现问题的敏锐性。延伸审计具有一定目的性,是根据项目开展和某一个具体的目标安排的,往往是针对某一个具体事项的真实性或核实某一个样本的准确性去开展工作,且易发现其他有助于完成审计事项的线索。为了核实相关问题和样本,要审计了解被延伸审计单位的相关资料,可能会发现与此问题相关或与其他审计事项相关的问题线索。同时,延伸审计往往时间较短,工作头绪及计划外事项较多,因此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要有强烈的职业敏感性和及时扎实取证的能力,避免重复工作,影响延伸审计工作的进一步开展及实施效果。(三)被延伸审计单位及人员配合的积极性往往不高,要求审计人员具备较强的沟通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