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试卷-答案.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3852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2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德与法治试卷-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道德与法治试卷-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道德与法治试卷-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德与法治试卷-答案.docx(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年秋学期九年级期中质量调研道德与法治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2023.11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L5分,共21分)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答案ACCDDDCDDBCBAB二、简答题(共14分)15.改革开放是强国富民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我们要不断深化改革开放,不断把新时代改革开放继续推向前进。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我们要积极参与民主生活。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中华文化具有应对挑战、与时俱进的创造力和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包容力,虽历经沧桑仍薪火相传、历久弥新。我们要坚定文化自

2、信,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每点2分,答到道理或做法都可得2分)16(1)这一观点是片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的颁布实施为反电信网络诈骗提供了法律依据和法律保障,使反电信网络诈骗有法可依,有利于有效防止网络诈骗。(1分)但是有效防止网络诈骗不仅需要科学立法,还需要:A.行政机关严格执法。公安机关一举打掉盘踞在缅北的电信网络诈骗窝点11个,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嫌疑人269名,正是严格执法的表现。B.司法机关公正司法。被抓获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分子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C.加强法治宣传和反诈宣传,提高人们的反诈意识和防范意识。反诈影片孤注一掷的上映和反诈宣传的开展,人们

3、反诈意识的逐渐增强有利于防止和减少网络诈骗;D.还需要公民个人增强防诈意识,提高防诈能力,积极宣传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敢于并善于同诈骗行为作斗争。(写到任意2点得4分,不结合材料扣1分)只有国家、社会、公民共同承担应尽责任并相互配合,才能有效防止网络诈骗。(1分)(2)举例:家家户户网相连,群策群力防诈骗。(每点1分)时时绷紧网络安全之弦,处处谨防新型电信诈骗。(其他言之有理亦可)三、综合探究题(15分)17(1)“西湖、大运河、良渚古城遗址等元素”体现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奖牌的设计意象汇聚了杭州三大世界遗产,它打破了运动会会徽放在奖牌中心的常规版式,将标识置于开阔的画卷之上J体现了推

4、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湖山表达了杭州生态文明之都的气质,湖光山色,绿水青山,”体现了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生态文明,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坚持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意义:该设计有利于弘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有利于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有利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保护生态环境。(任意3点得6分,不结合材料扣1分)(2)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科技水平不断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我国坚持科教兴国、人才强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成效显著。我国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基础研窕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实

5、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成功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创新让生活更美好。(任意3点得3分)(3)范例:环保倡议书全校师生们(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地球是人类共同的家园,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人类关爱和保护环境就是走向重生,漠视和破坏环境就是走向自我毁灭。(1分)我国面临严峻的资源环境形势,资源日益短缺,环境污染严重,加剧了自然灾害的发生,严重破坏生态平衡,威胁着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严重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分)为了传播杭州亚运会的环保理念,特发出如下倡议:1.树立绿色、低碳生活理念,增强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2 .自觉践行环保行动,积极参加节能环保的公益活动。如:绿色出行,自觉做到垃圾分类等。3 .向他人向社会宣传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重要性。4 .敢于同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言行作斗争。5 .及时制止、举报浪费资源、破坏环境的行为。(任意3点得3分)6 格式正确1分)某校校团委2023年11月15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