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

上传人:李司机 文档编号:6854162 上传时间:2024-03-0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9.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docx(2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26课手术台就是阵地一等奖教学设计(教案)2篇教学设计1:26.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目标1 认识“棒、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斗”等11个生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Q2 .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重点)3 .自主运用带着问题默读、边默读边圈画等方法学习课文,大胆交流自己的想法。(难点)第一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并掌握本课生字新词Q4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联系相关背景,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5 .学会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过程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1.播放有关抗日战争的视频,帮助学生了解课文背景。齐会战斗

2、1939年春(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和晋察冀军区所属冀中军区部队一部,在河北省河间县齐会地区,对进犯日军实施外线速决的进攻战。这次战斗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取得了平原游击战争中以外线速决的进攻打歼灭战的经验,对推动华北平原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6 .简介白求恩。白求恩(18901939)全名亨利诺尔曼白求恩,加拿大共产党员,著名胸外科医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领医疗队来到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939年10月下旬,白求恩在河北省沫源县摩天岭前线抢救伤员,左手中指不

3、慎被手术刀意外割破。他不顾伤痛和高烧,坚持战地救护工作,被细菌感染转为败血症,于11月12日在河北省唐县黄石口村逝世,终年49岁。7 .出示课题和课题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质疑课题:看到课题,你有哪些疑惑预设:(1)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2)谁把手术台当作阵地?为什么把手术台当作阵地?(3)怎样把手术台当作阵地?手术台旁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要求,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1)注意读准生字字音。(2)画出本课的生字词。(3)标出自然段序号。8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引导学生识记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多音字Q识字方法:“斗、大”是多音字,注意结合具

4、体语境进行音义辨析;“恩、险、秒”等字可以与形近字进行对比识记;“瓦”可以结合图片识记。教师相机指导重点字书写Q9 .一边默读课文一边思考:手术台是谁的阵地?他在手术台这个“阵地”上做了什么?初步感知人物形象。明确: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白求恩把手术台当作自己的阵地,他在“阵地”上不顾个人安危,争分夺秒地为伤员做手术10 .引导学生说一说课文的主要内容Q填空:课文叙述了在1939年春的齐会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急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为伤员做手术,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的感人故事。11 按照“战斗打响”“战斗激烈”“战斗胜利”的顺序,划分层次,归纳层意。三、再读课文,交流印

5、象1.出示课后第二题,组织学生讨论并理解词语的意思。读下面的句子,说说你是用什么方法理解加点词语的。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部长恳求说:“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您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哇!”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1) “仍然”可以替换成什么词?(仍旧、依然等。)找出这句话在文中所处的位置,读一读,说一说你的感受。(炮火临近,一般人肯定慌乱不已,但白求恩丝毫不为所动,既没有被干扰,也没有停下手上的事情,一直专注地给伤员做手术。)“仍然”表示情况持续不变,表现了白求恩高度的责任感。(2)出示“恳求、要求、请求”一组词语,提问:将句中的“恳求”换成“要求、请

6、求”行不行?引导学生通过比较辨析明确,“恳求”表示恳切地请求,态度诚恳而迫切,语意程度比“请求、要求”重。再引导学生朗读体会。(3)引导学生先查字典理解“争分夺秒”的意思:不放过一分一秒,形容对时间抓得很紧,充分利用时间。再回顾原句,朗读感知白求恩视手术台为阵地,对职业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对战士有着高度的热情,利用精湛的医术抢救一个又一个伤员的情景。2 .小组交流活动:与同学讨论交流其他不理解或是印象深刻的词语、句子。教师相机点拨评价。3 .自主朗读课文,交流文中令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教师及时评价,梳理总结学生的读后感想。(1)战斗激烈。(2)手术环境恶劣。(3)白求恩大夫令人佩服。小结:同学们

7、有的对战斗的激烈印象深刻,有的发现了手术环境很恶劣,更多同学觉得白求恩能在这样的形势下仍然拒绝撤退,连续工作了那么长时间,实在是令人佩服。那么下节课,我们就主要从环境和人物两个方面,仔细读一读,一起去感受白求恩大夫的高贵品质。四、拓展延伸,作业设计1 .教师适当总结本课时教学内容,点评学生的课堂表现。2 .引导学生交流收获,摘抄、积累文中的词句。3 .感兴趣的同学,课后搜集更多关于白求恩大夫的资料。了解这位远道而来的客人同中国战士们同甘共苦的其他事迹,体会他身上所展现出的国际主义精神。4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体会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起到的作用。5 从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

8、描写中感受人物形象。3.说说自己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Q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1.听写词语。教师小结指导。2.引导学生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教师过渡,导入新课。过渡:同学们,上节课我们从课文中感受到了战斗的激烈,感受到了在危险一步步逼近的情况下,白求恩大夫仍然争分夺秒做手术的令人敬佩的精神接下来,我们就走进课文,走近那张手术台,去看看手术台旁发生的故事。二、体会环境,感受危险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给伤员做手术的环境的句子。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在离火线不远的一座小庙里,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突然,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

9、庙被烟雾淹没了。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1)读着这些句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2)教师小结,引导学生体会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的作用Q小结:就是在这种环境中,白求恩大夫完全不顾自己的生命安全,坚持在手术台旁为伤员做手术,这是一种无私忘我的敬业精神,是把战士们的生命看得比自己更重要的奉献精神!从环境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战斗的紧张、激烈。把人物放到这样的环境中,是不是更能凸显人物的伟大与崇高?3.指导朗读,注意加点的词语重读。自由练读,指名读,挑战读,齐读。三、亲

10、近人物,感悟品质过渡:小庙岌岌可危,在这里多待一刻,就多一分凶险,撤离刻不容缓。可是,身处险境的白求恩大夫撤离了吗?(没有)那他在做些什么,又说了些什么呢?请同学们再仔细地读读课文的第2到4自然段,画出描写白求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并说说从这些言行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在书上简要写写自己的体会。1.默读课文第24自然段,画出文中描写白求恩言行的句子。2.学生汇报,出示句子。教师相机点拨重点语句。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1)这是描写的人物的什么?(神态。)(2)你有什么体会?(工作时间很长,很辛苦。)那白求恩大夫为什么不休息?(他要给伤员做手术,对工作极端负责。

11、)(3)真让人敬佩啊!把你的敬意读出来!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银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1)从白求恩的动作中,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镇定自若,临危不惧,毫不慌张,医术高明)(2)你是从哪些词语中看出来的?(“仍然镇定”表明他丝毫不受环境的影响;“接过”“取出”“丢在”这一连串“敏捷”的动作,说明他一点都不慌乱,医术也很高明。)(3)你能读出这份镇定自若吗?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1)为什么白求恩“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而自己却“不能离开”?(同意撤走部分伤员,是为战士

12、们的生命安全考虑;自己拒绝撤离,是出于对工作的责任,因为还有更多受伤的战士等着他去救治。)(2)从这句话中你可以看出白求恩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不顾自身安危,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3)你能读一读这句话吗?读出你的理解。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J(1)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想想:白求恩会用怎样的语气说这几句话?(毫不犹豫,坚定,对工作极端负责。)那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2)面对首长的恳求,白求恩的回答包含了几层意思?明确:感谢师长关心。手术台是医生的

13、阵地,不能离开。”我”是战士,不是客人,不需要特殊对待。(3)“手术台”和“阵地”是一回事吗?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预设:“手术台”是什么?(外科医生给病人做手术的台子)“阵地”通常是指什么?(军队打仗的战场)“阵地”对于战士、对于战场来说意味着什么?(如果阵地丢失了,意味着战斗失败了。坚守阵地是战士的使命。)战士与敌人战斗的地方就是阵地,在白求恩心目中,他在与什么“战斗”?他的“阵地”在哪儿?(在白求恩心目中,自己与伤痛抗争、与死神赛跑,抢救战士生命也是“战斗”,手术台就是自己的“阵地工)小结:白求恩把做手术救伤员看成和打仗一样重要,他要像战士坚守阵地一样坚守手术台,坚守自己的岗位,所

14、以说手术台就是阵地。(4)自由讨论:白求恩到底是不是我们的客人?预设: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总结陈述。明确:白求恩大夫是加拿大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给抗日战争中受伤的战士做手术,他当然是我们尊贵的客人,可是他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而是把自己当作一名普通的八路军战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看成是自己的事业,所以他说自己不是客人Q这充分体现了他对工作的极端负责、对同志的极端热忱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5)教师引读,学生从朗读中进一步体会人物精神。引读:师长让你离开,你为什么还不离开呢?一一(学生接读)我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引读:火快烧到手术台了,小庙也快要倒塌了,请您离开吧!一一(学生接读)我是一

15、名医生,我还要救护更多受伤的战士,我不能离开。引读:白求恩同志,这里有生命危险,难道你不怕吗?一一(学生接读)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引读:白求恩同志,您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要为你的安全负责,让您离开是师长对您的关心呀!一一(学生接读)谢谢师长的关心。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小结:听着同学们的回答,老师真是感动,觉得你们真正走进了白求恩的心里。同时,我们也不禁对他肃然起敬。让我们再次完整地读读这句话。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在手术台旁,连

16、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1)你感受到了一个什么样的白求恩?(不知疲倦,不顾个人安危,无私忘我。)(2)“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比较一下,你又有什么感受?(白求恩大夫简直一刻也没休息,一直坚守在手术台这个阵地上。太了不起了!太伟大了!)小结:换成一般人,能做到这样吗?(不能。)是的,大多数人很难做到Q但是偏偏就有像白求恩大夫这样的人,他们坚守着心中崇高的信念,以卓越的才能、非凡的意志,点燃了人们的希望之火。他们像是夜空中的明星,指引人类找到光明的前途。这就是伟大的人物!这就是伟大的精神!四、拓展阅读,升华感情1 .教师讲述白求恩牺牲的事迹,进一步感受“我不是你们的客人”。过渡:1939年1

17、0月,白求恩在抢救伤员时,不慎刺破手指,感染上病毒,高烧、呕吐不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白求恩忍受着巨大的病痛,安排好了如何组织手术队支援前线的事宜,并给上级写下了简单的遗嘱。1939年11月12日凌晨5时20分,白求恩因治疗无效,牺牲在一户农家的土炕上。同学们,读了这则材料,知道了白求恩大夫的事迹,你们觉得,他是我们的客人吗?(是,也不是Q)他是把自己当成了中国人,把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事业当成了他自己的事业!2 .出示主题文句,教师再次指导朗读,深化感悟Q过渡:毛泽东在纪念白求恩中赞扬道,白求恩同志是一个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人,是一个对工作极端负责任的人,是一个值得所有人学习的人。他的这种精神

18、就是国际主义精神!白求恩牺牲了,他倒在了自己工作的岗位上,他倒在了异国的土地上,但他坚守住了自己的阵地,他用自己的生命铿锵有力地说一一(出示文句,全班齐读)手术台就是阵地Q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3 .出示诗歌。引导学生齐读诗歌,缅怀战士。过渡:最后,让我们一起深情地读读余年峰这首纪念白求恩的诗歌,一起来缅怀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余年峰是谁?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是谁?不畏强暴,帮助抗战是谁?不顾年迈,毫不利己是谁?不图安逸,专门利人是谁?不分昼夜,救死扶伤是谁?不喜自吹,满腔热忱是谁?不忘沟壑,迎风斗雪是谁?不幸殉职,精神传

19、诵是谁?是谁?是谁?他就是白求恩!4 .联系生活,内化情感,坚守人生“阵地过渡:同学们,白求恩说,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那么一一(出示填空,引导学生联系生活说一说,再读一读。)填空:是教师的阵地。是学生的阵地。是工人的阵地。是农民的阵地。是消防员的阵地。_5 .教师小结,启发思考。小结:人生是一个舞台,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一块阵地。我们应该如何坚守自己的阵地呢?我相信同学们随着年龄的增长,一定会有所感悟五、丰富积累,作业设计1.推荐阅读:“你们想错了!”纪念白求恩。6 .跟爸爸妈妈讲一讲白求恩大夫的故事。7 .搜集资料,更多地了解抗日战争,受到爱国主义教育。8 .完成本课对应训练Q板书设计g)-

20、,fA1jWrj利,来,手术台卜教学反思手术台就是阵地讲述的是关于白求恩大夫的动人故事,为了帮助学生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我采用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Q上课之前,我播放了反映抗日战争的影视片段,一方面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写作背景,另一方面让他们通过史实激发爱国情怀,从而对文中人物的行为、语言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引入新课后,我从疑入手,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接着,根据学生的疑问和课文的主要内容,我从环境描写和人物言行两方面引导学生感知,把握人物的精神品质,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这两个疑问作为重点,让学生围绕白求恩与师卫生部长的对话进行讨论,引导学生

21、深入理解其内涵。学生经过积极思考,逐步理解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作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为深化这种认识,课后我提供给学生大量的文章、诗歌等素材,充分激发学生对人物的敬意,让他们收获一些人生启示,使他们的思维能力进一步得到提高。这学期以本篇课文收尾,我觉得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引导他们从伟大人物身上汲取前进的精神力量。教学设计2:26.手术台就是阵地教学目标1.认识“棒、恩、”等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会写“术、斗”等11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2.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

22、,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教学重难点能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教学准备1 .预习提纲:完成对应课时预习卡。2 .准备资料: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棒、恩”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斗、大”。3 .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Q教学过程板块一激趣导入,质疑问难1 .课件出示手术台和阵地的文字及配图。思考:经常出现在这两个地方的是什么人?2 .补充“就是“,完成课题,齐读课题。激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文章里,有一个人在不间断的69个小时里,始终站在手术台前给病人做手术,他心里时刻想着手术台就是他的

23、阵地,这个人是谁呢?3 .初读课文,自主识字学词。(1)自由朗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圈画不认识、不理解的生字新词。(2)自主交流。4 .默读课文,选词填空。连续继续陆续1939年春,齐会战斗打响了,战斗非常激烈。我军伤员陆续从战场上抬下来。白求恩大夫不顾环境险恶,坚持留在手术台旁继续工作。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胜利结束了。白求恩大夫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设计意图】导入环节引导学生读题质疑,能更好地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方向性的引领Q板块二合作探究,识字读词1 .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自读提示)带着问题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Q边读边思考:课文的主人公是谁?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识字学

24、词。(1)认读生字词。(多种形式认读)战斗当头一棒白求恩大夫撤走危险瓦片布帘迅速争分夺秒标出要求会认的生字,学生分组自学。认读多音字“斗1939年春,齐会战斗(dbu)打响了。“斗”的另一种读音是什么?可以组什么词语?(指名说)认读多音字“大大人大家大夫山大王指名读词,教师相机指导:“大夫”有两种读法,指医生的时候读difu”,指古代官职的时候读“difu(2)读句子,理解重点词语。气焰嚣张的日军刚刚到齐会一带就挨了当头一棒,被我军消灭了五百多人。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学生读句子,分组交流,弄懂词语意思尝试用“争分夺秒”说一句话。(学生自由说)3 .理清脉络:词语、句子读好了,接下

25、来,请5名同学轮流读课文,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看看自己都读懂了什么。(1)指生分读各个自然段。(2)交流自己读懂了什么。(师随机提取关键词:齐会战斗、激烈、两天两夜、撤走、炮弹、争分夺秒、三天三夜、六十九个小时)(3)小组交流,说说你对白求恩有怎样的印象。板块三联系背景,了解大意1 .出示“导读提示”: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这句话的理解,可以运用“默读课文,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相关资料”的方法来理解。2 .默读课文,走进故事,再次感知内容。(出示默读要求)了解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3 .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及相关资料,聚焦、探究重点。(1)出示

26、齐会战斗概况,联系文本了解事件的起因。齐会战斗: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在河北河间齐会地区粉碎侵华日军进攻的战斗。1939年4月23日,日军第27师团800余人,由河间以北三十里铺向齐会地区进攻,将八路军第120师1个营包围在齐会村。八路军第120师主力在地方武装配合下,对进犯日军实施反包围。经3日激战,歼灭日军700余人,同时击退任丘、大城和吕公堡来援日伪军。此战,取得了平原游击战中打歼灭战的经验。读第1自然段,理解“挨”及“挨了当头一棒”的意思。读第2自然段第1句话,想象齐会战斗的惨烈战况,初步了解白求恩就是在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给伤员做手术,“手术台”离火线不远,是为了让伤员得到最及时的救治。

27、(2)师生交流白求恩相关资料。亨利诺尔曼白求恩(18901939),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医学博士。1938年,白求恩率领一个由加拿大人和美国人组成的医疗队来到中国延安,不久又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Q(3)聚焦重点问题:怎样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设计意图】抗日战争离学生的实际生活久远,联系背景知识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白求恩大夫的高尚品质Q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术、斗”等11个字,会写“手术台、阵地”等17个词语Q2.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教学过程板块一重点朗读,感悟品质1.默读全文,了解白求恩的处境和他的表现,用横线画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

28、,用波浪线画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1)出示描写战场形势的语句。 几发炮弹落在小庙前的空地上。硝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吼叫。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 挂在门口的布帘烧着了,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2)出示描写白求恩做手术的语句。 白求恩大夫正在给伤员做手术。他已经两天两夜没休息了,眼球上布满了血丝。 白求恩仍然镇定地站在手术台旁。他接过助手递过来的镇子,敏捷地从伤员的腹腔里取出一块弹片,丢在盘子里。 白求恩低下头,继续给伤员做手术。 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地给伤员做手术,做了一个又一个。2 .男女生对读,初步了解

29、白求恩的高贵品质。3 .结合插图和重点语句,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1)结合插图,再现情境,读懂白求恩是“怎么做的二引导:就在这离火线不远的小庙里,白求恩正在给伤员做手术Q他是怎么做的呢?读第2自然段中描写白求恩的语句。圈出白求恩的动作(“接过、取出、丢”等),感受其技术纯熟、动作敏捷。自由朗读这一自然段,想象:尽管硝烟滚滚、弹片纷飞,白求恩仍然十分镇定、敏捷。(2)聚焦重点,结合处境,读懂白求恩是“怎么说的二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J白求恩说:“谢谢师长的关心。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

30、呢?部长同志,请您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J分角色朗读第3自然段中白求恩与卫生部部长的对话,边读边想象当时的情景。提示:借助这段话中标点符号的提示,读出卫生部部长的担心与恳请撤退的关心之情。从卫生部部长的急切心情及恳求中,进一步感受此时白求恩的处境异常危险。进入角色,展开想象: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读懂他的“心里话”。预设:此刻战况紧急,他想到了伤员一一伤员应该撤走;也想到了自己一一我个人不能撤走,要和战士们在一起。读读白求恩谢绝撤退的理由,尝试用自己的话说说“手术台就是医生的阵地”的含义。“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自己的阵地呢?”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提示:

31、战场是战士们要坚守的阵地,那么作为医生,守护在救死扶伤的手术台旁,这也是要坚守的原则;既然战士们没有离开战场,依然有人员伤亡,那么医生就应该坚守在救死扶伤的第一线。)(3)回归整体,读懂白求恩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工出示第2、4自然段中含有“仍然”的语句,对比着读一读,理解白求恩的处境变得越来越危险,但不变的是白求恩“仍然”争分夺秒、镇定地为伤员做手术。联系第5自然段,想象朗读,再说说你的感受Q预设: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在手术台旁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我感受到他不顾个人安危、对工作对伤员的极端负责,这正是他坚持“手术台就是阵地”的表现。4 .有感情地朗读,再现场景。提示:教师可指

32、导朗读或范读,把形容危急情形的词句读得急促有力,并有意识地突出强调白求恩镇定自若、坚守岗位的表现。【设计意图】通过分角色朗读、有感情地朗读等形式,突破本课教学的重难点一一联系事情发生的背景,说出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板块二拓展阅读,升华情感1 .联系全文及资料,解决疑问:为什么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并坚持“手术台就是阵地?体会他身上所具有的国际主义精神。2 .补充阅读白求恩的书信。1938年8月21日今天动手术,我的确累了。一共做了十个,其中五个是重伤。尽管我的确是很累了,但我从来没有像这样高兴过,我十分满足,我尽了我的一份力量,我有什么理由不高兴呢?特别是看见自己的生活是如此充实

33、,工作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从早上五点半到晚上九点钟,没有一分钟的时间白白度过,这里需要我。我没有钱,也不需要钱,能和这样一些以共产主义生活方式(我指的不是谈吐方式和一般所谓理性思维方式)生活的同志在一起,是我毕生最大的幸福。他们的共产主义是又简单、又深刻,像膝关节颤动一样的反射动作,像肺呼吸一样用不着思索,像心脏跳动一样完全出自自动。他们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他们的爱能包容全世界。还说什么不懂感情的中国人!在这里我找到了最富于人性的同志们。他们遭遇过残酷,可是懂得什么是仁慈;他们尝受过苦痛,可是知道怎么笑;他们受过无穷苦难,可是依旧保持着他们的耐性、乐观精神和静谧的智慧。我已经爱上了他们,我知道他

34、们也爱我。3 .思考:了解了白求恩的革命经历,你觉得他是一个怎样的人?(白求恩是一名富有同情心和使命感、无私奉献、舍己为人的白衣战士。)4 .推荐观看电影白求恩大夫,更多地了解白求恩【设计意图】课外资料的拓展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了解白求恩,希望在学生心里种下一颗向往美好品质的种子。板块三指导书写,抄写词语1.指导写字。(1)指导书写上下结构的字。课件出示:烈、离。引导观察:你有什么发现?教师范写“烈、离”,提示书写要点,学生练写,全班展评。学生自主练写“烈、离”,同桌互评。(2)指导书写左右结构的字。课件出示:焰、刚、仍、取、险。引导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自主练写,同桌互评。(3)指导书

35、写独体字。课件出示:术、斗、血、匆。自主观察:要写好这几个字,要注意些什么?教师范写,提示书写要点。学生练写,全班展评。2.抄写“词语表”中的本课词语。【设计意图】重视学生自主观察、分析,有的放矢地突破书写难点,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书写技能,重视学生良好书写习惯的养成Q板书设计26手术台就是阵地背景:齐会战斗战斗激烈,形势紧张白求恩:在战火中做手术镇定、坚定,无私奉献教学反思本课进一步落实“继续培养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这一单元要点。结合着本单元语文园地中“交流平台”板块的内容,继续落实“默读”的相关要求。本课的课题含义深刻,在揭示课题时引导学生质疑问难,激起学生的阅读期待,并引领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即按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本课还通过强化有感情地朗读重点语句,引领学生从文本中分类筛选重点信息一一环境与场景描写的重点语句,突破教学重难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在线阅读


备案号:宁ICP备20000045号-2

经营许可证:宁B2-20210002

宁公网安备 64010402000987号